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綠色媒介生態與媒介生態文化關係的探討論文

學問君 人氣:9.37K

摘要:本文對“綠色媒介生態”內涵與特徵及其與媒介生態文化的關係進行了分析。

綠色媒介生態與媒介生態文化關係的探討論文

關鍵詞:綠色 媒介生態 媒介生態文化

媒介生態學研究源起於北美。從本世紀初開始,我國以邵培仁、童兵、崔保國、陳力丹、何道寬等爲代表的一大批學者開始了對媒介生態學的探索和研究,在短短不到十年時間裏。他們“採用學科建構的原理與方法、學科演變的歷史與現狀、媒介生態的核心概念、傳播過程的重要因素、媒介生態的種羣結構等相結合的方法,透過充分地分析研究,逐步提煉出一整套完全不同於西方研究傳統和研究範疇的、具有中國特色和自身特點的研究範式和理論體系”,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在這些成果中,我國著名學者、清華大學教授崔保國先生的《媒介是條魚!——理解媒介生態學》一文是重要的媒介生態學經典文獻之一。在這篇文章中崔保國教授把媒介比作一條有生命的魚,把資訊資源比作水。儘管有人對此存有異議,認爲應該把人比作魚,媒介比作水。儘管筆者比較贊同崔保國教授的觀點。但是,從宏觀上思考和理解,筆者認爲如果把整個媒介生態環境比作“水”可能更貼切。因爲雖然資訊資源是構成媒介生態環境的核心要素,但它畢竟只是諸多元素之一。任何一種元素出現問題都會導致媒介生態環境的惡化。而“媒介生態環境的惡化會導致媒介的大量死亡,就像漂在水面的死魚”。從生態學角度看,我們只有建構一汪沒有污染的、清純潔淨的“生態水”,即“綠色媒介生態”,才能爲“媒介魚”的生存與發展提供永恆的綠色空問。那麼,“綠色媒介生態”的具體內涵究竟是什麼?它有哪些特徵?筆者以爲,這是我們在建立綠色媒介生態時首先要弄明白的'問題。其次。在建立綠色媒介生態進程中。我們還要建構和弘揚一種文化理念,一種“媒介生態文化”。筆者在此就綠色媒介生態與媒介生態文化進行一些粗淺的探討。

一、綠色媒介生態

我們知道,媒介生態是指在特定的媒介時代,媒介系統內部結構之間、同質異質媒介之間、媒介與其生存環境之間的要素、結構、功能的相互影響與調控機制。‘

“綠色”一詞是近年來用得頗爲廣泛的時尚詞,凡形容“自然的”、“安全的”、“不受污染的”、“和諧的”,統統以“綠色”二字冠之。從這個意義上講,“綠色媒介生態”應該是指媒介系統內部結構之間、同質異質媒介之間、媒介與其生存環境之間的要素、結構、功能的相互影響與調控機制在和諧、平衡、良好的媒介環境中執行。綠色媒介生態應該具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基本特徵:政策環境寬鬆利好、資源環境豐富暢通、技術環境高新先進、競爭環境公平有序。

1 寬鬆利好的政策環境。政策環境對綠色媒介生態的形成有舉足輕重的影響,綠色媒介生態的特徵之一就是政策環境寬鬆利好。所謂政策環境,是指圍繞公共政策運作的外部情況。它是直接或間接影響、作用於政策活動的各種客觀因素的總和。凡是影響政策的存在、發展及變化的因素皆構成政策環境。政策環境對政策制定會產生深刻影響。進入二十一世紀。特別是2002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貿易體系,經濟發展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這種變化深刻地影響到了國家對相關政策的制訂。例如在2003—2004年度新聞出版總署、國家廣電總局相繼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不僅爲我國報刊、圖書出版、發行的投融資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利好條件,同時也最大限度地放寬了國內外各類資本對我國廣播影視產業的市場準入條件和投融資渠道,極大地延長和拓寬了我國廣播影視業的資本運營的產業鏈條。

2 豐富暢通的資源環境。資源環境是媒介生態環境的核心要素。在綠色生態媒介環境中,其資源環境必須豐富通暢。資源環境包括資訊資源環境和市場資源環境,資訊資源環境是指資訊資源產生的現實社會環境,市場資源環境則是指受受衆、客戶、銷售渠道和公衆影響力制約的市場經濟環境。在豐富暢通的資源環境中,資訊的產生,傳通以及資訊產品的銷售都能遵循媒介職業規範、道德操守和市場規律,並能充分利用正當的傳通手段和渠道進行運營;媒介亦能透過自身良好的服務、高度的社會責任心以及崇高的歷史使命感在公衆中樹立良好形象。擴大其在公衆中的影響力,以此加強資訊傳播的寬度、增加資訊的容量、強化資訊品牌效應、提高受衆忠誠度等。

3 高新先進的技術環境。技術環境主要是指資訊的傳通手段、傳通方式和傳播範圍。這幾個方面實際上是三個貫穿始終的環節。三者之間相輔相承,資訊傳通的手段決定資訊傳通的方式,資訊傳通的方式又決定着資訊傳播的範圍。綠色媒介生態環境要求技術環境高新先進。在高新先進的技術環境中,各質媒介利用一切高新科技手段,用最先進的傳通方式,最大限度地拓寬資訊傳播的範圍。

4 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競爭環境是指市場主體在追求自身利益而力圖勝過其他市場主體的過程中所處的自然和社會環境。競爭環境公平有序。是綠色媒介生態環境的一個重要特徵。在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媒體的競爭環境是否公平有序,不僅對於媒體的生存、發展至關重要,而且對於社會環境亦會造成重要影響。如果競爭環境無序,那麼各媒介之間的競爭必然是惡性的,慘烈的,這不僅會使參與競爭的媒體或壽終正寢。或畸型發展。而且會引發不少社會弊端。反之,如果競爭環境有序,各質媒介在一種公平、良好的氛圍中進行良性競爭,這種競爭不僅會使媒體健康成長。而且也會對整個社會的和諧產生重要的維衡作用。

二、綠色媒介生態文化

媒介生態概念緣於生態學。生態文化要求我們以自然價值論爲指導,建立起符合生態學原理的價值觀念、思維模式,經濟法則、生活方式和管理體系,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及協同發展。媒介生態與自然生態有着諸多相似之處,因此,我們提出一個“媒介生態文化”理念。媒介生態文化將媒介與人、媒介與社會、媒介與媒介之間的和諧作爲重要的價值追求。致力於建立一種和諧、平衡、良好的“綠色”媒介生態。媒介生態文化要求各質媒介以真實爲生命,以正義爲精魂。以誠信爲本色。以和諧爲要義,在和諧、平衡、良好的媒介生態環境中,充分發揮輿論引導功能和輿論監督功能,弘揚真本善良、鞭撻醜陋邪惡,弘揚正直誠信、鄙棄奸佞虛僞,弘揚孝慈仁義。抨擊忤逆不道,讓受衆對優秀傳統美德內化於心,外化於形,進而促進社會大衆的生存方式、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轉變,以推動和諧社會的發展進程。具體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 媒介與人攜手傳通,共建新聞求真理念。媒介生態文化要求媒介與每一個“自然人”攜手傳通,把追求“真本”作爲自己畢生的使命。真實是新聞的生命。每一個傳媒人從入行那天起就懂得這是對新聞本質的要求。媒介與新聞主體、受衆都能坦誠直面所發生的新聞事實,媒介能真實全面地傳播新聞事實,不造謠,不傳謠,不謊報,不虛報。同時,媒介也能坦然真誠地面對受衆的質疑和詰難,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媒介與傳媒人要將其作爲媒介生態文化因子融入血液中,在以此爲基礎建立的媒介生態環境中,視真實爲新聞之生命,以傳播虛假新聞爲恥辱。對於媒體上的“虛”與“假”,傳媒人和受衆同憤之,共討之。

2 媒介之間協同發展,共築社會正氣長虹。媒介生態文化要求各質媒介在有序的競爭中協同發展,高舉正義大旗,共築正氣長虹。傳媒人之所以擁有“無冕之王”美譽,就因爲他們的職業基因組序列圖上閃耀着大寫的“正義”二字。在受衆的心目中,傳媒人不畏權勢,不懼邪惡,一身正氣,大義凜然。當然,即或在綠色媒介生態環境中,各質媒介在生存與發展的過程中,相互間的競爭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和有益的。但是,這種競爭必須是良性的、有序的,對眼前的利益要“正當競”,取之有道。媒介之間在競爭中協同發展,舍小利,爲大義,共同維護傳媒人清譽,高擎正義之劍,堅持正義操守,同護正義精魂,共築和諧社會的正氣長虹。

3 媒介社會和諧共生,同享仁義誠信天下。媒介生態文化要求媒介與社會以及構成社會的各個要素和諧共生,媒介與社會各個元素融爲一體,在社會架構上潤滑地、靈動地執行。媒介生態文化還要求各質媒介以誠信爲本色,以仁義行天下。孟子日:“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孟子:離婁上·第十二章》)孟亞聖不僅把誠信視作自然規律,而且還把誠信當作人們的道德行爲規範。媒介爲社會先鋒,更應該以誠信爲本,樹立社會標杆,致力於創建一個誠信社會。在這樣一種文化氛圍中,各質媒介以自已的傳播手段和方式倡導誠信,社會大衆在這樣一種輿論環境中,潛移默化地繼承和弘揚人類優秀文化的誠信傳統,在建設和諧社會的過程中,誠信報國,誠信待人,誠信經營,誠信上作,賦予古老的誠信更多、更新、更美好的時代內涵。

4 高揚和合文化靈旗,共建和諧大同世界。和諧文化源幹中華民族的和合文化。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創造了博大精深的和合文化。中華和合文化體現爲“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爲一”的人與自然的和諧、“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媒介生態文化要求作爲社會先鋒的大衆傳媒,以和諧爲要義,不僅自身與人、與社會要和諧共生,而且還要在整個社會推行和維續“大和諧”文化,包括人與人和諧,人與社會和諧,人與自然和諧,以達到人與人之間,求同存異、團結友愛,和睦相處、增進融合,人人都能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社會,用寬容的態度看待和處理各種問題,形成團結和睦的社會氛圍,最終實現天人合一的大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