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美術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2.23W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有寫論文的經歷,對論文很是熟悉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你知道論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美術的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美術的論文

美術的論文 篇1

淺談農村初中美術課如何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提高創新能力。

初中美術課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對於陶冶情操,啓迪智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美術教育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而且對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和發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近幾年來我們國家也非常重視美術教育,許多學校也取得了不少教學成果。但也存在不少問題。筆者對所在農村小學、初中的部分學生透過問卷、座談等形式,對農村學生對美術的愛好,認識、理解,以及家庭態度、學校課程開設情況、教師的師資教法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總結出的數據是驚人的:從孩子會用筆到幼兒園期間,孩子喜歡畫畫的佔調查人數的99%;從小學一年級到小學三年級下降到90%;再到五年級下降到70%;到了初中出現嚴重的分化,有對美術有興趣的只能達到60%;幾年的義務教育,怎麼使我們的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下降了如此地步呢?

經過調查分析,作者認爲有如下因素。

一、學校外因素,家庭的誤導:在孩子入學前,多數家長以孩子能畫畫而給予鼓勵和誇獎,入學後則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來衡量孩子,這就使孩子錯誤的認爲學習成績是主要的,興趣愛好是次要的,於是本來的天性被慢慢扼殺。家庭構成社會,於是就形成了這樣的社會環境:畫畫是玩,學習成績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發展和認知事物的關係,只要求孩子文化課成績好,忽略了對孩子各種能力、興趣的培養,強制其學習尚不感興趣的文化知識,這樣就扼殺了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創造力。

二、學校內部因素:在農村很多學校沒有專業美術教師,在前幾年應試教育的約束下,學校多注重學生成績和學校的升學率,很多學校不開設美術課或者是虛設美術課。現在雖然有很大轉變,但許多學校的教育意識沒有轉變,許多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沒改變,上美術課時,因缺乏資料,或圖省事,只教學生臨摹作品,課堂氣氛低沉,講課呆板,是使學生失去興趣的重要原因。這些都侷限了學生的思維發展和興趣培養。

在素質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麼該如何來培養農村學生的美術興趣,提高學生創造能力?學校外部因素是大環境,我們很難改變,但是作爲教師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改變內因,轉變教學觀念,從課堂抓起,培養其興趣。

一、瞭解學生心理,培養興趣

我們應該多瞭解學生,尊重學生的思維表現特點。由於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認知事物有密切的關係,美術教育是學生身體發展水平,知覺能力、情感態度和生活經驗的自然產物,美術是學生認識世界過程中的一種表現。需要對事物的認識表達時就有畫畫描述的衝動,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會受到鼓舞。教師就要在課堂上引導好學生,激發其熱情。比如在初一人物線造型的美術課上,當有老師要求作業畫女同學頭像時,總會有個別學生提出要畫男同學,有的還要畫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畫只小熊貓。我們分析一下這些學生的想法,要求畫男同學的可能覺得自己能畫的更好;要求畫自己爸爸的是因爲他最熟悉,能畫象;要求畫熊貓的同學可能是因爲不自信,怕自己畫不好人頭像而要畫自己拿手的。如果這時教師大怒,以不按老師要求做作業和無理擾亂課堂批評的話,就使學生的繪畫熱情受到挫傷。因而應該給他們創作自由,讓學生從興趣開始,可以先畫自己喜歡的,興趣往往會產生“階段性”的成果,我們要把握好學生所取得的成績,及時的給予表揚和肯定,再畫教師佈置的作業,使學生乘勝進步。教師只有瞭解學生心理,正確的引導,才能培養其興趣,提高創新能力。

二.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審美意識

因爲農村教學條件的限制和教師水平的差異,使農村的美術教育參差不齊,美術教師的個人意識也有差異,我們的美術課並不是把學生培養成畫家、美術家,也不是爲了應付一節課或者認爲是簡單的哄孩子玩。學生眼中的世界,描繪的水平絕對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樣,因爲他們所表現的視覺形象多半是直覺與想象的綜合,只有隨着年齡增長,知識的積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漸漸使其變爲直覺與理解的再現,纔有可能變爲主動的再創作。要在學習過程中陶冶情操,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提高審美意識。因此在課堂教學當中,也不能以太高的準則來評價學生。而是看在畫中是否真實反映了學生的內心感受,是否有獨特性、新穎的表現。要多給予肯定的表揚,少有居高臨下的指責。觀念的轉變是教學的指導思想,首先教師不能有副科意識,美術是不重要的課程等意識。美術聯繫其他各學科,滲透各學科,體現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師要轉變觀念,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才能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知識和意識,才能達到美育的目的。

三、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從興趣入手,提高創造能力

1.改革教學方法

過去有些人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教書非常“認真”,把課堂教學當成只傳授知識的場所,沒有做到教書育人、培養才幹、開發智力。而是教法簡單化,教師講,學生聽,墨守常規,老一套,不變樣,致使學生思想僵化不開竅,以至學生失去興趣,這樣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展。所以,課堂教學方法必須改革。

美術教育,形象生動,鮮明直觀,在對學生進行美育,促進智力發展和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優勢。然而如何發揮、擴大它的優勢作用,關鍵在於任課教師能否大膽改革教學方法,勇於創新,根據學生興趣特點與認知的規律,努力爲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學習壓力,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比如在初一人物頭像的課程中,就可以用古老的“貼鼻子”遊戲教學,再貼眼睛、貼眉毛等,使他們在輕鬆愉快的在遊戲中瞭解人物的五官位置關係,掌握了五官的“三庭五眼”的比例關係。因爲農村學校條件的限制使很多課程不能開展,如果教師侷限在學校現有的條件裏,有的課堂教學內容只能是簡單的講講,甚至讓學生自己看看就上自習課了,我們應該利用農村現有的條件儘量開展好課堂教學。

比如初三的雕塑課,農村學生是不可能有橡皮泥來做雕塑練習的,但是我們可以利用農村的條件來上,不妨讓他們再回到兒童的玩“泥巴”時代,讓他們自己動手去挖紅泥,讓他們在課堂上由老師引導從兒時的“捏娃娃”遊戲開始講解雕塑,使學生更真實的感受到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這樣的課堂纔是培養農村孩子興趣的樂園,這樣讓學生在興趣中吸取知識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學習效果,充分發揮課堂活躍的優勢作用。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

現代化教育不能侷限在死板的傳授知識,應該是以興趣爲引導,利用情景教學的模式創設興趣的課堂氛圍,達到美育的目的。學生興趣與教學方法密切相關,美術教育要靠得當的教學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據教材,不同的內容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來活躍課堂,培養學生興趣。教師本身要有創造性思維,要思路活躍、方法新穎,學生感到有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學生積極思維,取得好的學習效果。

2.充分利用現有設備,直觀教學。

只有搞好課堂教學,才能大面積提高學生美術知識水平,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教師上美術課時,總不能天天“遊戲”,長了也呆板,使美術課單一枯燥。要搞好課堂教學,我們還要利用現有設備,培養學生興趣,上好美術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沒有興趣,被動地學習,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現在上美術課的主要問題是相關教材資料缺乏設備不齊。特別是欣賞課,有些作品經過幾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圖片又不多,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也就不能激發學生的美感。教師生硬的讓學生只是去畫畫,因此運用現有的教學設備來補充就非常有必要。透過自己找些資料,如掛圖、畫冊、錄象、幻燈、光碟等,讓學生觀看欣賞。透過聲音、圖像、音樂刺激學生,激發學生興趣。透過生動豐富的素材資料,將學生從課堂枯燥的說教中解脫出來。只有透過大量作品欣賞,教學示範,才能使學生增加感性的認識,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在不斷的藝術薰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創造能力。例如:在初二美術國畫的課程中,因爲教室條件限制,教師示範很麻煩,而且學生也不容易觀看,我們就可以用VCD透過電視來演示。讓學生先欣賞作品,再觀看繪畫過程和技法表現。這樣就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真正欣賞到美的內涵,同時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

有的學校已經配備了多媒體教室,我們還可以用多媒體電教手段爲學生多角度,多方面,提供大量直觀,形象的感性材料,對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十分有利。

3.課堂教學內容適中,訓練有層次。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主要讓學生多寫生繪畫,少臨摹,要分層次訓練,按高低年級不同的要求進行。低年級的主要進行不同類的物體練習,觀察要求低一點。

如:初一年級的線造型練習,開始應該從簡單的造型畫起,有的甚至要從簡筆畫開始,不能從難度大的要求學生,那樣會使部分學生感到困難而退縮,要循序漸進,逐步加深。透過這種類型的練習,可極大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在簡單的寫生訓練後可用默寫的方式加強學生對事物特徵的記憶表現,這樣可以使學生在觀察事物時認真仔細,經常進行這類練習可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力。

只有根據農村學校的實際情況,教師從自身出發,瞭解學生,轉變觀念,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工具,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不增加他們的負擔,培養他們的興趣,才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每當走上講臺,面對一雙雙期盼的眼神,我都有點底氣不足的感覺。我能滿足他們的希望嗎?最怕看到這樣的眼神蒙上失望與不滿。是啊,他們一星期只有一節美術課,我也想使這寶貴的一節美術課象潘多拉盒一樣精彩紛呈,讓他們期待的眼光大放異彩。但從學生的表情上我讀懂師生共有的心聲——美術課想說愛你不容易。爲什麼會出現這樣事與願違的局面呢?筆者以爲可能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一、學生問題。

(一)學生程度不一

現在很多鄉村小學,學生生活很單調,很多學校根本就不開設音、體、美課程,升入初中後中心中學招上來的來是來自各個鄉、鎮辦小學的學生,這些鄉村學生程度千差萬別,造成教師在授課上有很大難度。

例如:初一美術課本一、二冊第一單元欣賞課,讓學生欣賞、中外名畫,對於大部分的學生來說小學很少接觸美術,哪怕是很淺顯的兒童畫也沒見到過幾幅,象《維納斯的誕生》等這樣的西方名畫,他們又以怎樣的心態和感情去欣賞呢?記的我講這課時,剛翻到這一頁,學生就嘿嘿的怪笑,有個學生乾脆直接的嚷嚷“老師,是不是不穿衣服就是美”,讓我好不尷尬;

再比如初一第一冊第二單元,《校園夥伴》中《寫生與表現》一課,他們連最基本的造型都不會,一節課怎麼能畫出他們的小夥伴?畫完後無論怎麼看都不會象“人型”的,有少部分學生有了一定的美術基礎,但如不兼顧大多數,“目中無人”的將課程一味開展下去,又怎不會使衆多期盼的眼神蒙灰呢?

(二)學生沒有學具

俗話說“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美術課很多內容都是學生自己動手繪製,而無論是繪畫還是製作都需要必要的材料,如顏料、畫筆、剪刀、多種紙張等,幾乎每堂課的要求往往都不一樣,很多學生的家庭生活條件有限,或家長不予支援,或學生不予配合,或因家、校偏僻,無處購買等等原因,要什麼沒什麼,使得美術課也難以開展。記的有一次區裏開展聽課活動,實行不定班級抽籤,我講課的內容是《面具的製作》,在要求學生面具製作時,學生沒有紙,沒有剪刀,甚至一個班連一盒常用的畫筆也沒有,幸好我隨身帶了一大盒油畫棒讓他們傳遞使用,否則這節課真是沒法開展下去,剩下的大部分製作時間就只能乾瞪眼,更別說什麼作業展示、靈動涌現的場景出現了。

二.學校問題

其實,學生問題說到底也就是學校問題。如若諸多的鄉鎮辦小學一直有序的開設着美術課程,學生受着良好的薰陶,就會有一定的美術素養,積攢一點美術底蘊,也不會說出上文那種粗魯的“大白話”。如若學校能提供一些必備的簡單的學具,以上學生問題就不成問題了。

一個學校美術教學器材不足,也是無法上好美術課的。美術教師連畫架、畫板、畫筆都沒有,怎麼練習基本功,更好的服務於教學;學校圖書室關於美術方面的書籍太少,或是乾脆沒有,無異於斬斷教師的營養活水;學校對美術教師的評價不講“方式”,也會造成美術教師心情懈怠。

在學生輟學相當嚴重的今天,各學校也都對藝體這一塊引起很大關注,以此吸引學生,讓他們在學校中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快樂與發展空間,這是一個可喜的變化。而美術學科的重要性也日益顯現出來,《美術課程標準》中提出一個新的理念:“在廣泛的文化情景中認識美術”,意在告訴我們一點,美術學科不在是單純的技能學科,而是具有人文性質的課程,是一種文化學習。它不但承擔着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人生價值觀,並內化地陶冶其人格情操的教育任務,而且又承擔着人類文明的傳承與發揚的教育任務。學校應該充分認識美術學科的重要性,對學生髮展的重要性,確實能引起高度重視給予大力支援,踏實順利的開展這門課程,而不是流於形式。

三、教材問題

新課標下的初中美術課本有了很大的變化,立足於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以人的發展爲本,充分考慮學生髮展的'需要,以便學生自主選擇,強化學生學習興趣;在繼承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美術文化傳統的基礎上,充分體現社會的進步以及多元,突出現代意識和中國特色。

不可否認教材的指導思想很好,但你想啊,薄薄的一本美術課本,要“面向全體學生”談何容易!“學生自主選擇”的空間能有多大!太普及了,就往往缺乏針對性,例如,初一下冊課本第四單元的活動四《表演插花大賽》,對於農村孩子來說,他們不可能買來這麼多的鮮花、花泥、花盆來試插(除非他們家是開花店的),教師也沒法準備這麼昂貴的、多的教具,這樣的活動也只好選擇放棄了。編者可謂用心良苦,總想用有限的紙張向學生展現一個超越時空的無限豐富多彩的藝術長廊,什麼都想涉及,什麼都是蜻蜓點水,甚至有些課頁連“水”也沾不上,更不要再奢求“甚解”了,例如,初二下冊《設計、實踐、體驗》課中,要求學生在多次修改和調整的基礎上,繪製完成室內效果圖,不要說學生一節課根本無法完成,就是幾節課也難以完成。這樣的課專業性太強了,沒有一定的專業技能的教師授課就會有很大困難,學生更會有種無從下手的感覺。如果這一課由“繪製課”改爲“口頭設計課”,讓學生互相交流怎樣設計自己的房間,學生對此既感興趣又能暢所欲言、心情愉悅,又怎麼會出現“繪製”中的恐懼與“強人所難”之色呢?再一方面,美術課屬“精簡”、“超薄型”,但裏面有相當一部分圖片空洞無用,或展示別的學校學生製作場景,或出現某種氛圍,學生從課本上對所學的內容僅僅停留在一個很膚淺的、概念型的認識層面上。編者能不能多展示一些學生作品,或增加一些有關歷史背景知識的介紹及相關圖片資料,能不能把書編的再細一些,更有針對性一些,或者可選擇、可參考的空間大一些,更能體現地域性,貼近學生的生活。

三、教師問題

美術課開展的是否順利、豐富、吸引學生,雖然有許多客觀的條件,重要的一點還是取決於上課的教師。

(一)美術教師應關注交叉學科知識的滲透。在中學教育朝着知識的多元化和立體化方向發展的今天,從美術學科的特點來看,其知識內容具有廣泛的隱形性。孤立學科的教學不能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缺少知識的延伸性,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往往流於表面。例如,我們在介紹古埃及的金字塔時,如不瞭解它的歷史、宗教、地理環境和社會發展史,我們幾乎無法解讀古埃及的輝煌藝術。所以要想成爲一名與時俱進的合格美術教師,就應不斷汲取各學科的知識來不斷充實自己的“數據庫”,以適應新的挑戰。

(二)美術教師應豐富美術課程教學的內容,竭盡所能的開發課程資源。如若教師在上課前沒有認真備課,僅憑自己狹隘的經驗或個人意識來羅列和組織內容,略知皮毛,便倉促上陣,會導致課程開發質量不高。所以教師要想上好美術課,就需要透過各種渠道不辭辛苦的收集很多資料,獲取與課程相關的知識與技能,透過自己的努力豐富課程內容,提高課程質量。

美術的論文 篇2

新時期的中小學美術教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而是一種文化學習,更注重培養人文素養與美術素養,因爲在整個人類社會歷史中,美術本來就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爲,是在情感、思想的表達、交流中產生髮展的;中小學美術教育不同於專業美術教育,它爲發展學生整體素質服務:以學生髮展爲本,注重培養髮展學生審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現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養創新精神,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新教育強調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合作互動學習,強調情感體驗,注重學習的過程,注重跨學科的綜合學習,改變傳統教法和學法。透過美術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終身受益。就美術課課堂教學方法及評價我注重了以下幾方面:

一、讓學生想畫,激發創造慾望。

要想讓美術活動開展得生動、活潑而有效,首先要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有一種渴望去表現的情感,有一種想畫的衝動。

1、展示優秀的同齡學生美術作品,激發創造意識。

在美術活動中,我收集了許多優秀的學生作品,利用這些來激勵學生。那一幅幅生動的美術作品,雖不是十分完美的藝術品,然而在與他們同齡學生的眼裏,這就是美,美的感受會使他們從心底萌發出也想試一試的念頭,甚至是想超越的願望。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美術的內容在身邊隨處可見,訓練中我根據不同的內容或採用學生講自己的故事、或實物投影或用電教手段烘托氣氛,創設情境,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創作激情。此外,安排些有意外效果的作業,有意識地多鼓勵、表揚,都是使他們學習興趣濃厚並能長期保持下去的好方法。

二、讓學生敢畫,勇於表現自我個性。

對學生來說.美術創作有着一定的難度。傳統的以臨摹爲主的教學方式嚴重束縛學生的創造意識,繪畫中的勇於表現自我,從某種意義方法上說就是一種成功。因此,教師要設法消除學生的膽怯心理,幫助他們增強創作的勇氣與自信心。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和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的進行學習和探索,培養勇於探索的精神、大膽創造的精神。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發揮成功的激勵作用。

1、提倡標新立異,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學生創作中,教師要善於發現每個學生各自的才能,引導他們把創新的意識表現在紙上;課堂教學中,我經常喜歡提問學生,及時瞭解他們的構思想法,引導他們將之表現在創作中。評價時,儘量地在學生作品中找閃光點,加以表揚,使他們有一種成功感。切不可以用成人的眼光去判別一張畫的優劣,以免使學生的心理上產生陰影,形成繪畫障礙。

2、必要的技法訓練,強調基礎知識。

在繪畫的過程中,決不能毫無目的地放任學生自由發展。那樣會使他們盲目地在原有基礎重複不前。講授必要的技法,如畫面的安排、

人物的動作、物品的特徵表現等美術基礎造型知識是不可忽視。學生只有掌握一定的技法手段,才能初步體驗到創造成功的快樂,而且能增強他們的自信,從而放膽去畫,去表現自我個性。

三、讓學生會畫,體驗創作成功的樂趣。

在繪畫活動中,學生只是表現出想畫、敢畫,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爲這些還不是創作的最終目的。因此,教師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實現創作成功的目標。

1、觀察力的培養

觀察在繪畫中是極爲重要的,沒有它作爲畫畫的基礎,就談不上藝術的表現。生活中的人、事、物都可作爲觀察對象。而明確的觀察任務、正確的觀察方法、良好的觀察習慣等都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在觀察寫生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素材,儲存了大量的形象,爲創作活動出成效奠定了基礎。

2、啓發富於想象的構想

愛好想象是學生的天性。教學中,我常常提出問題並給學生思考想象的空間,啓發加強想象的豐富性,集中想象的方向性;或用形象的語言描述,激發他們的表象形成;或用可視的形象資料及聯繫學習、生活中的具體活動進行直觀式的啓發,幫助他們拓寬思路,提高畫面的生動程度。

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和探究習慣在具體的教學中不要過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規範學生,採取合理的啓發、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探究和觀察習慣。,以探究爲主,讓學生探究線條的變化,不要刻意

的去強調畫面的內容的優劣,評價以肯定爲主。注重培養學生髮散思維和豐富的想像力傳統美術教育多是圍繞"看畫"或"臨畫"爲主要內容展開的,最終都是大同小異。想像力和創造思維的培養和開發,是現代美術教育最主要的特徵之一。讓學生儘量敞開心扉,大膽想象,大膽着筆,畫出自己最想畫的、最喜歡畫的一切。這裏的大膽想象最爲重要,想象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兒童心目中的天空五彩繽紛,五花八門,內容豐富。注重調動學生綜合學習的積極性素質教育與生活緊密相連,激發了學生的需要強度,並依賴目標誘因的出現,提高學生需要的自我意識水平,滿足了學生聯繫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質和精神需要,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更好地調動了學生完成創意作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完成美術作業的基礎上,學生用自己設計製作的飛行棋愉快的遊戲,既鞏固了知識,又愉悅了心情,達到了雙贏的效果。

四、資訊技術交融在美術課堂中,更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隨着教育現代化的實施,高科技的普及應用,電教媒體進入課堂教學。電教手段有許多傳統教學手段所不可比及的優越性,它能將聲音、圖像、文字集於一體,進行直觀形象地教學,能更有效地爲學生釀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都充分調動起來,產生積極的學習興趣,變被動爲主動地接受資訊。使教學工作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1.興趣,用電化手段激發

人是需要激勵和關愛的。學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教師對他們採取適時、準確並帶有一定傾向性的評價,往往可以起到誘導、強化、甚至定向的作用,有時甚至可能成爲他們立志、成才的重要契機。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最大的動力電教手段對誘發學生的情趣、產生學習的興趣、增強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有很大的優勢。透過電教媒體的使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興趣,順利地進入新課,能取得簡明高效的教學效果。

2.演示,用電化手段優化

美術課中常常需要透過教師的示範來傳授美術技能。而傳統“教師上面做,學生下面看”的方法受到許多的限制(如距離遠近、畫面大小、不便於重複等等),效果往往不理想。而適當地選用電教手段,就能讓學生看得清,教師教得方便。如教學《生活日用品的聯想》一課,讓學生在家庭生活中,觀察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品味他們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引導學生認識到生活日用品因爲用途不同而造型各異,從而引起學生對它們產生豐富的聯想。教師在引導學生對生活用品產生聯想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他們的想像力與創造力,鼓勵他們大膽地進行表現。

3.充實,用電化手段豐富

美術是一門形象直觀的藝術。學生在進行美術欣賞、創作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感性材料。因此,在課堂有限的時間、空間內提供儘量多的直觀素材,對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擴大視野,促進思維,提高創造力,都有着重要的意義。錄像、幻燈片就具有這方面的優勢。

TAGS:論文 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