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對宋代花鳥小品臨摹教學的思考

學問君 人氣:4.34K

 摘要:宋畫臨摹是學習中國花鳥畫的重要途徑,是工筆花鳥畫學習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教學範本的選擇,花鳥白描中常見到的一些問題,以及設色中的底色、白色的使用、渲染等相關問題都是教學的重點,本文針對這些細節做了詳細的描述。

對宋代花鳥小品臨摹教學的思考

關鍵詞:宋代小品畫;臨摹;設色;白描;花鳥

宋代小品畫作對於初學工筆畫的學生,是很好的臨習對象,而其中的花鳥畫作品更是延續至今的繪畫經典,宋代花鳥畫小品大都是精品,題材和手法多樣,造型完美,結構及構圖完整,設色細膩精到,耐得品味,是研習工筆畫作品的首選,在工筆花鳥畫的教學過程中是必不可少的。

一、關於臨習畫作的挑選和注意事項

我們在臨摹教學中爲了能夠清楚地看到宋代作品,通常會選擇清晰的印刷品,由於教學條件的限制,學生不可能長期看到原作,所以印刷品的選擇至關重要。書籍市場上提供了很多臨本,雖然現代的印刷術有很大程度的改進,但是大部分臨本的印刷質量都不盡如人意,色偏和畫面細膩程度達不到要求。有的印刷品色偏嚴重,學生甚至無法辨認畫面的色彩及線條。所以在臨本的選擇上儘量選用高仿真印刷品,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理解作品。學生可以直接觀察到作品的尺寸、色彩以及線條的細節。

另一點是白描臨稿的選擇,市面上的一些宋畫的白描臨稿質量也是參差不齊,部分書籍的白描線條質量非常差,對於我們教學來說造成很多障礙,我們在教學中儘量讓學生拿着高仿的宋畫來對臨線條,而那些市面上印刷品可放在宣紙下面起一個定位作用。線條的轉折變化等細節,還是要求學生在閱讀宋畫中習得。

二、白描在工筆畫學習中的重要角色

白描是工筆畫學習的基礎。在宋畫臨習階段前期,教師應多着手示範白描的臨習,詳細講解花卉、鳥類的結構以及不同質感線條的表現。對於初學的學生,教學的細節決定了學生整體的學習進度,因爲大部分的學生在臨習宋代花鳥畫時對工筆畫的定位還不是很明確,很多學生先前接受的都是西化的教學體系,接觸中國畫作品較少。所以學生對中國畫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認識,作品臨摹過程更多地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閱讀作品。在臨習宋畫時,學生對線條的組織穿插、粗細變化、質感表現,教師都應悉心指導。教師需提供優秀的白描臨稿,和較差的白描臨稿作對比,讓學生進行辨識。線條決定了一幅臨習作品的好壞,很多學生甚至去臨摹那些質量較差的白描作品,線條浮躁、粗糙。基本骨架都沒有建立起來,其後的設色教學便很難進行。

宋畫臨習和白描課程可以穿插進行,根據學生對線條的掌握程度,大概3周左右學生對白描勾線臨習基本掌握了,便可進行宋畫臨習教學。臨習過程中也要適當地讓學生臨習一些白描作品,這樣學生對白描有一個不斷深入的認識,體會會更加深刻,對今後的寫生創作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爲形成正確的工筆畫認識提供了良好條件。

三、設色運用、分染及其他技巧的概述

宋代小品畫的畫面非常小,大部分的小品畫作品的尺寸都在30釐米左右。雖然是小畫面,但是宋畫恰到好處的經營佈局使得小小的畫面展示出廣闊空間。宋代繪畫以其富麗堂皇的色彩流傳於世,色彩也是我們臨習教學的重點。

分染、罩染、統染這些基本的技法教師需在課堂示範,包括控制兩支筆的水分,水色、墨色分染,石色、水色平塗,等等。與油畫水彩等西洋畫法不同,薄塗多次是工筆畫色彩厚重豔麗的關鍵。工筆畫中的薄中見厚是透過多次的渲染實現的。教師的示範可以給學生最直觀的觀察,學生對工筆畫色彩的認識才會更深刻。很多學生在初次臨摹時很容易急於求成,分染出的顏色會很浮躁,教師需及時糾正。

爲了更好地復原原作的精美細麗,我們在教學中儘量要求學生使用傳統的石色和水色顏料,因爲大部分錫管制的顏料質量較差,尤其是白色、花青和赭石色。學生在臨習刷底色時,錫管制的顏料會與墨色發生反應,產生大量的沉澱。而姜思序堂生產的花青膏和赭石膏相對來說細膩很多。用於底色塗刷以及分染設色較適宜。

宋畫作品中有很多畫面使用到了白色,比如《果熟來禽圖》等等。尤其是白色的花朵,學生在初次臨摹過程中由於對白的性質不是十分了解,白色不是經過三礬九染,兩到三遍便分染完成,所以很容易就將白色畫得比較火氣,色彩浮在畫面上。在臨摹宋畫作品時,有些學生會選擇錫管制的白色,由於錫管制的白色質量不能保證,有的錫管制的顏料由於放置時間過久,膠與色粉脫離,顏料在加水之後會產生大量沉澱,很難染勻。尤其是在染一些小的花瓣時,染不勻的情況更加明顯。而傳統的'蛤粉相對來說乾溼變化太大難以控制。所以也不提倡在分染較小的花朵時使用。在這裏推薦學生使用日本的“吉祥”中的白色,“吉祥白”相對來說細膩很多,膠的含量也適合,但是相對蛤粉的覆蓋力較差,底色平塗較適合。在白色的葉片分染時可適當加入鋅白提亮畫面。

宋畫作品儲存了上千年,絹的顏色由於常年的氧化形成了較深的顏色,它是時間的印記。時間賦予了宋畫更多的美感,我們臨習宋畫也要將這時間的印記複製出來,底色的塗刷要儘可能接近原作,由於印刷的偏差,有些書籍的色彩會和原作相差很多,所以臨稿的選擇變得十分重要,我們應儘可能地選擇高仿的和印刷接近原作的書籍作爲教學範本,這樣的色彩纔不會相差太大。在底色設色時,有意思的是有很多學生都會去調和出底色的色彩一遍刷在紙上。這樣做的話顏色都浮在紙上,生硬晦澀成爲必然。正確的做法是先用淡墨平塗多次,當紙上的墨色接近底色後再用花青、藤黃、朱膘等調出接近的色調繼續薄塗多次,這樣刷出的底色才能沉穩、耐看。

四、宋畫臨摹對於工筆畫教學的意義

宋畫臨摹是學習中國花鳥畫的重要途徑,是工筆花鳥畫學習過程中必須經歷的一個階段。對於臨摹,每個人會有不同的差別,就是認識理解不同和操作的不定因素所產生的差別,但是,還是有規律可循的。

單純用文字闡述整個過程必然瑣碎和間接,通常教師的現場操作更具有說服力。繪畫藝術的操作性、技巧性是不可少的,只有在真正的臨摹、繪畫過程中才能積累經驗和技法,這些經驗和技法是真正繪畫創作的基礎。沒有它,就不能完成作品,即使是你有再好的構想、詩意和靈感也是徒勞。

宋畫在整個繪畫歷史過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學習工筆畫的過程中,建議學生多參考宋代的畫評,學習技法的同時也要能夠理解繪畫其中的含義,體會畫中的神韻,同時也要閱讀當時的時代背景的歷史,在歷史中感受當時形成這種繪畫藝術高潮的條件和當時文人的精神,才能從個人氣質和文學背景出發去臨摹和創作出一幅好的作品。過於強調技法和操作,也只能是保留筆墨於紙上,沒有氣韻的作品只能算工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