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略論從公共管理視角論高校圖書館的管理創新

學問君 人氣:3.12W

摘要:管理中的計劃、組織、領導及控制職能是一切管理活動所共有的。圖書館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在研究它的管理工作時,吸取與借鑑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工具、途徑、理論,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圖書館要生存、要發展、要創新,就必須打破傳統管理模式的束縛,嘗試運用新的理論和工具對圖書館管理進行方向性和根本性的調整,以提高圖書館工作效率及資訊服務水平。

略論從公共管理視角論高校圖書館的管理創新

關鍵詞:圖書館;院校圖書館;公共管理;圖書館管理;圖書館管理創新

一、公共管理與圖書館管理

管理是人類社會協同勞動與共同生活的產物。在一定的環境及條件下,具體的管理活動雖然千差萬別,但管理的計劃、組織、領導及控制職能是一切管理活動所共有的。隨着社會分工和生產社會化的發展,管理活動已成爲人類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廣泛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爲人類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重要途徑。公共管理形成於19世紀末2O世紀初,與行政國家及西方文官制度相伴而生。公共管理是指公共組織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及服務。雖然公共管理的產生僅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它的發展歷程卻經歷了三次重大的理論轉換。由此可以看出,公共管理學科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與創新力。

在公共組織的類型中,圖書館屬於非強制性公共組織,這類組織最大的特點是服務性和非強制性。

圖書館的管理活動可以概括爲:在一定的環境與條件下,運用和配置圖書館各類要素及資源,爲了實現向讀者提供知識服務的目標而進行的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等活動的總和。圖書館管理具有科學性、藝術性、服務性、公共性等特點,圖書館的人員、目標、機構、制度、文化、組織結構、支援硬件等要素構成了圖書館的各種基本活動與功能。圖書館管理與公共管理雖然管理的主體與客體有所區別,但它們與管理一脈相承。因此,在研究圖書館管理工作時,吸取與借鑑公共管理研究方法、工具、途徑、理論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與實踐意義。

二、運用公共管理理論分析

圖書館管理要素圖書館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具有自身的生命週期。隨着社會環境的變化及組織自身的成長,需要各種類型的管理創新,變革與發展成爲圖書館面臨的重要問題。改革是組織發展的手段,是針對問題本質所選擇的應用手段。透過分析圖書館的組織特點、發展階段、發展水平,考察圖書館的組織、領導、計劃、人事等管理要素的特點及現狀,有針對性地採取干預技術與改革措施,可以增進圖書館的效能,促進圖書館的自我更新與發展。

(一)圖書館組織結構一個組織存在的目的,在於克服個體智能與體能的限制,達成組織的共同目標。圖書館組織是圖書館管理的載體與依託,其組織結構對管理的過程與行爲有比較直接的影響。組織結構的設計需要考慮管理層次與管理幅度這兩個重要的因素。管理層次在於區分工作任務與職權輕重,管理幅度則是衡量工作複雜性的重要標誌。由於數字技術及網絡通信技術在圖書館的普遍運用,圖書館的業務更加多樣與豐富,讀者綜合素質普遍有所提高,讀者獲取資訊與知識的能力大大增強,圖書館收藏的文獻資訊內容與載體形式更加多樣,圖書館員工的服務意識與專業水平進一步有所提升。這些內部與外部環境和條件的變化,對圖書館組織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圖書館組織結構要體現分工明確、權力集中,各業務環節控制嚴格、資訊傳遞通暢;另一方面,要求圖書館的工作要具有靈活性,能充分發揮員工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讓工作人員擁有較大的自主權與執行權。然而,現實中圖書館的組織結構卻少有改動。其主要原因:一是圖書館工作人員的流動與更新速度有限;二是工作任務的分配及職權長期保持不變;第三,雖然組織結構的合理性對工作效率有直接地影響,但圖書館的決策者、領導者卻常常忽視這一點。因此,圖書館領導者需要加強對圖書館組織結構的認識與研究,克服組織結構設計的缺點,控制好管理層次及幅度之間的比例關係,管理的縱向層次與橫向部分相互結合,設計出符合本館特點、優化資源、提高效益、合理適用的組織結構。

(二)圖書館領導和領導者領導活動貫串於管理工作的各個方面,在與人的聯繫上表現爲對員工的管制,以保證圖書館目標的實現。圖書館領導者應充分利用職務權力和個人權力實現全館員工間的良好溝通與協凋,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以領導者的領導才能、素質、權力、魅力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圖書館目標的實現及實現程度。圖書館領導者應是圖書館專業領域的專家。首先,他們應精通專業技術、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掌握好工作制度及政策,只有這樣才具有說服力,才能產生良好的影響。其次,應對全館員工有比較深入的瞭解,能夠嫺熟處理人際關係,不斷完善公平、公正、公開的人才激勵機制,事得其人,人盡其用。最後,圖書館領導者應具有洞察、判斷問題和現象的能力,能對圖書館全局發展作出正確的戰略決策。在圖書館的管理活動中雖然領導者的作用舉足輕重,但長期以來圖書館領導者的選拔與任用卻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有的圖書館領導者,雖然是專家、學者,在其專業領域內也具有相當的知名度,但其專業與圖書館管理並沒有多大的聯繫,這樣的領導者往往不夠得力。也有的圖書館領導者,在管理活動中,對於處理上級、下級、同級間人際關係過於疏忽,因而不能形成工作合力。高校圖書館作爲高等學校一個重要的學術性服務機構,與各部門間的交流及合作必不可少;圖書館內部各部門也不是封閉、獨立的,各個員工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以及全館文化氛圍的形成,既依靠每個員工的努力,更需要領導者的引領,處理好人際關係,建立起相互間的信任與合作,管理工作會事半功倍。還有的領導者,雖然具有一定的專業能力,在專業工作上是專家人物,但在管理工作方面卻水平不高,缺乏領導藝術與技巧,領導權力不能充分發揮與利用,使圖書館管理水平受到影響。在知識經濟時代,只有擁有品德魅力、知識能力和成功經歷,才能獲得和強化權力,才能領導全體員工爲實現組織目標而積極努力與做出更大貢獻。

(三)圖書館人事管理隨着資訊革命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力資源術語風行企業管理界。1993年,美國文官制度改革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引入公共管理,公共管理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現了把人當做第一資源的精神。在市場經濟條件下 人才進入市場,將人力資源作爲資源進行開發並形成人力資本,人力資源管理成爲一個組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圖書館的人事管理基本上仍是採用傳統的人事管理模式,注重以事爲中心,靠監督、紀律等剛性手段管理員工,忽視員工的心理需求和人作爲第一資源的特殊性與重要性,束縛個人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不利於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從而浪費了社會資源。因此,圖書館的人事管理可以借鑑公共管理經驗,引入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創新人事管理體制,實現由傳統、單一和落後的管理方式向科學、靈活和多樣的管理方式轉變,對人力資源進行有效開發、利用、配置,提高圖書館員工的能力與素質,提高圖書館工作效率與效益。

(四)圖書館文化建設組織文化是在該組織核心價值體系基礎上建立的,併爲該組織成員所認可的認知系統。強勢的組織文化能凝聚成員力量,取得組織成員對組織的認同,其微妙的文化滲透力和精神感染力,形成一種穩定、無形的精神力量,激勵、約束、規範成員的行爲,並向組織周圍進行輻射,對宏觀社會羣體產生影響。圖書館文化是在圖書館活動基礎上形成的,其核心爲圖書館的價值取向。它的形成具有歷史性、連續性、民族性的特點。圖書館文化由理念層、制度層、物質層構成。理念層圖書館文化是圖書館的精神、價值觀等,當員工確認自己應遵守道德遊戲規則的充足理由時,圖書館文化的精髓植根於員工內心世界的任務就完成了。它是圖書館文化的最高境界。理念層圖書館文化的建設需要全體員工的參與。從組織而言,它創造的價值體系要取得大多數員工的'認同與滿意,符合組織特徵,遵從社會道德、社會輿論與傳統習俗;從個人而言,要透過內心的信念、自省、自律、外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爲,遵守社會成員倫理及職業倫理。圖書館文化史應與圖書館發展史相適應,應隨着社會環境與內部環境的變化而不斷創新和豐富,應透過加強圖書館文化的建設、理論研究、宣傳與教育,不斷爲圖書館文化注入新的生機與活力,發揮圖書館文化的導向、凝聚、激勵、約束、輻射、規範等功能。制度層圖書館文化是理念層圖書館文化與物質層圖書館文化的中間層,它表現在圖書館的內部機制、規章制度、方針等方面。它有兩層內容:一是由圖書館權威機構設計的倫理規範;二是用約束、輿論等手段將設計的倫理規範轉變爲一種普遍行爲方式。圖書館文化建設在這一層次上的薄弱環節是如何採用有效的方法、手段與機制將規範和制度轉變成員工的一種習慣性行爲。物質層圖書館文化表現在館舍環境、建築風格、內部裝飾、標識物等外顯物中,大多數圖書館建築結構的設計多以有利於收藏爲主,講究實用性,往往給人以封閉、安全、厚重的感覺,而對環境色彩、館舍佈局、裝飾效果等對讀者心理及感官產生美感的因素則往往關注不夠。其實,在圖書館文化的物質表達上將實用與美結合起來,不僅能生動地傳達圖書館的文化與精神,更能讓讀者在享用知識服務的同時,體驗環境的舒適、優雅與美好,帶來身心的放鬆與愉悅。

三、公共管理工具在圖書館管理中的應用

公共管理工具是實現政策目標的手段。首先,公共管理工具有着共同屬性和個體屬性;其次,每一種管理工具都是一種制度化的行動模式;最後,這種制度化的行動是集體行爲,是爲了解決公共問題所採取的行動。公共管理工具可分爲市場化工具、工商管理技術、社會化手段。當前,在公共管理領域爲迎接全球化、資訊化與國際競爭加劇而出現的全球範圍的公共部門改革引起了圖書館人的關注。圖書館要生存、要發展、要創新,就必須打破傳統管理模式的束縛,嘗試運用新的理論和工具對圖書館管理進行方向性和根本性的調整,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強調顧客服務導向及提高服務質量的“新公共管理”,進行以追求效率與效益爲目標的管理改革運動,提高圖書館效率及資訊服務水平。因此,對公共管理工具在圖書館管理的應用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及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