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議音樂教育中的和聲學教學

學問君 人氣:1.83W
淺議音樂教育中的和聲學教學
    摘要:目前,我國音樂的課程改革正在不斷深入開展,和聲學在音樂教學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音樂教師不僅是教給學生如何歌唱,關鍵是讓同學們用一對聰慧的耳朵聆聽美妙的音樂,感悟音樂的複合元素在音樂中的具體體現。在教學中,把音樂和聲意識進行不斷滲透於和聲教學內容中,這對高校音樂教學及實踐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亦爲學生將來走向社會奠定良好的樂理基礎。
  關鍵詞:和聲學;改革創新;學生主體;實踐;音樂音響
  
  伴隨着高校音樂教育事業的迅猛發展,音樂學界不斷探討音樂產生與構成因素、和絃連接與相關理論。因此,單一的教學形式遠未能適應新時期音樂高素質人才需求。教育部於2006年11月頒發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學指導綱要》,爲當代高校和聲音樂專業教學指引了光明前程。高校和聲音樂教學是音樂專業課教學的重要課程,在音樂教育中具有主導作用。筆者根據自身教學實踐,並對和聲教學狀況進行膚淺分析,有幾點見解如下:
  一、和聲課是音樂專業課的主要基礎課程
  和聲之所以被稱爲音樂的血肉,因其是多聲部音樂的音高組織形態;它與旋律的體現形式是兩種以上或一系列音符同時鳴奏的和絃之聲。一支和聲不存在的旋律,就如同人類無陽光、生物沒生命,圖畫失去了色彩一樣……在音樂教學中讓學生學會用耳朵聆聽音樂,感受大自然;體驗音樂中的旋律變化、音色美感、節奏快慢、和聲特點等等在音樂中的狀態;學生們從音樂中自身受到感染和激勵、啓發和薰陶,這些正是和聲在諸多音樂課程元素中的重要體現。
  和聲是音樂專業課的“基本功”,起着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學好和聲課,就意味着學好了音樂欣賞及鋼琴伴奏課,亦學會了電腦音樂製作、(小)樂隊編排以及合唱的創作改編等。學好和聲(與視唱練耳)課程,學生的音樂整體素質就能產生新的跨越。
  二、高校音樂和聲課的某些不足現狀有待改進
  當前教學評價機制存在一些不好現象,個別教師用“規則性”評判權威人士的注目,在和聲教學方案和內容上選用學生作業(專業考試題目)的內容單一,只有四部和聲寫作題,卻少有關於和聲分析和聽覺訓練方面的課題;在音樂教學中認爲無違規現象的做法就正確,而缺乏創新改革精神。
  仍按書本四部和聲寫作爲主體的教學模式,僅關注知識層面的教育,輕視了同學們實際操作過程。這樣,音樂教師在授課時頗感單調,不能滿懷激情地給學生上課。此現象已影響了高校音樂和聲教學專業的發展,制約了音樂和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就目前看,不少高校的音樂教師不能徹底轉換教學理念,不能正確運用音樂觀點,使學生增強不了創新意識,更理解不了和聲在音樂教學課程中的重要地位;個別和聲課程教學內容不能擺脫傳統教學的束縛,教學方式較繁瑣,這導致學生感到音樂課枯燥乏味,缺乏新奇感,不能增強學習積極性,影響了音樂和聲學的教學質量和效果。音樂和聲課的音樂表現形式導致老師授課辛勞,學生學習苦累的況狀,因之,高校音樂教學的首要任務是關於和聲教學措施的改進。
  三、以學生爲主體,注重綜合素質和實踐培養
  有關鍵盤和聲的教程素材說明,和聲學是一理論性教程。我們在教學中應多研究如何與和聲教學聯繫,反對理論和實踐脫節的灌輸式教學法。鍵盤和聲對學聲樂的學生來講非常重要,要掌握健盤和聲理論。音樂教學要以學生爲本,鍵盤和聲不能與和聲理論的教學同期開展,應從三和絃的連接上適當加人四部和聲的有關內容,啓發學生由淺入深學習,這樣更有助於學生的鍵盤操作,高超的音樂技能正是由鍵盤和聲練習得來。
  音樂頗具特定的固化美,它不需任何外部裝飾,審美體驗建立於有關的理論基礎上。學習和聲,就是有效提高學生音樂素質的教育方式,利用學生的聽覺系統認知感覺特殊運動的不同音響,不用死板的意識脫離音響,全面掌握理論知識,感受音樂的實際意義和效果。加強音響感知訓練,使和聲學教學方式更生動和貼近生活,充分發揮學生的和聲學功能,增強色彩的'感應和想象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倡連接規則、音響感知並重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實際音響中認識、掌握、感知和聲語言的魅力。
  高校音樂教學改革措施已在教學實踐中取得成效,和聲教學改革的有關問題亦愈加增多,理想的音樂教育就是讓學生體悟和研究音響,熟知、感覺、體會此特殊運動的音響效果。音樂研究的對象是音響感受與反映過程,它屬於聽的藝術感覺。學和聲可說是學音樂的音響,而實質上和聲就是音響。我們採取有力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一切積極因素,增強學生的創新性,讓學生從音響中受到鼓舞。
  加強學生的音樂分析能力,有益於培養現代化的音樂人才;結合音樂風格特徵,提倡以音樂技法與音樂欣賞法結合的民族和聲教學方案;教師要重視分析和聲的素質培養,多做些有關練習,和聲學在理論方面要不斷完善。我們只有具備了和聲專業的理論知識,才能對音樂素材進行全方位之分析。
  四、教師須切實轉變教學理念,弘揚創新精神
  (一)近年高校和聲音樂作曲理論課透過優化課程設定後,分成和聲學、復調音樂基礎、曲式作品分析、小樂隊配器等授課內容,它的授課方式由多人分別擔任或一人任教。新課程標準傳承原來的先進成果,吸取了經驗教訓,發揚了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改變教學方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因素,活躍了課堂氣氛。教師將特色民歌作爲教學研究的對象,把民族調式和聲理論與實際音樂曲目相聯繫,彈奏美妙樂章,即興演奏樂曲,提高了音樂教學水平。
  (二)音樂教師都應牢固掌握音樂學基礎理論知識,順應新時期高校和聲音樂教學的發展要求,適應新科技資訊時代需要;音樂課程建設應結合新形勢和應試需求,將原來的作曲技術理論“四大件”融合於多聲部音樂中去,注重素質教育教學;音樂教學應與高深層次的課程設定相匹配,進行音樂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教學。我國民族性的調式和聲內容已漸引到高校的和聲教學中來,成爲學和聲不可缺少的部分,理論與實際結合,於實踐運用中才使理論得以發揚光大。
  (三)音樂教育者於教學中,應將和聲意識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始終,運用各種感官功能深刻領會及體驗和聲,如透過在器樂演奏中、娛樂活動中、賞析講評中感受審視和聲的規則。利用合唱、合奏及在樂曲創作編導伴奏演譯的形式展示和聲的和諧美。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能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使同學們深刻體會聲樂、器樂作品中和聲的豐富內涵和多姿多彩、變幻無窮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