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高師聲樂教學與基礎教育音樂新課標的銜接

學問君 人氣:3.01W

  論文關鍵詞:高師 聲樂教學 基礎教育 銜接

淺析高師聲樂教學與基礎教育音樂新課標的銜接

論文摘要:透過對基礎教育音樂新課標的分析,從新時期基礎教育階段音樂教師基本素質的改變和高師聲樂教學對基礎教育音樂新課標的銜接兩方面進行了論述,提出瞭如何實現高師聲樂教學與基礎教育音樂新課標有效銜接的具體方法。 

  聲樂(vocal music),是一種用人聲演唱的音樂形式,是高師音樂專業的一門重要的技能性課標之一。隨着基礎教育音樂新課標的全面展開,高師以往的聲樂教學模式無法與現階段基礎教育音樂課標有效的銜接。因此,如何實現高師聲樂教學與基礎教育音樂新課標的有機銜接就顯得尤爲重要。
  一、基礎教育音樂新課標背景下的高師聲樂教學現狀
  基礎教育音樂新課標已在全國範圍如火如荼的展開了,而作爲爲中小學培養合格音樂教師的高師音樂專業卻並沒有與之同步。早在2001年,國家就頒發了《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標(實驗稿)》,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內容、課標目標和基本理念作了新的闡述。從基礎教育音樂新課標的內容看,主要以當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提倡學科綜合,將中國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和反映近現代、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優秀民族音樂作品作爲音樂課重要的教學內容,並且注意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如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姐妹藝術的綜合)。反觀當前高師聲樂教學,我們不難發現,當前高師聲樂教學模式依然秉承了音樂院校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也是以美聲作品爲主,教學形式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教學理念依然存在棄本從洋的思想,很少把中國傳統的現當代聲樂作品融合到聲樂教學當中。不但如此,高師聲樂教學在培養方向上也存在“偏”的傾向,一味的追求專業技能的高、深,忽略了對聲樂作品的文化背景的瞭解,這就導致了聲樂演唱的有骨無肉的現狀。
  二、準確理解基礎教育音樂新課標
  基礎教育音樂新課標在全國範圍展開已有些時日了,透過對基礎教育音樂新課標的解讀及實地調研我們不難發現:音樂新課標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爲核心,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愛好爲動力,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使學生樹立起平等的音樂價值觀。單就聲樂課而言,它並不是要求老師爲學生講授多麼專業而又高深的發聲及演唱技能,而是引導學生如何正確的分析各類的演唱方法,瞭解和掌握什麼是美聲、民族及通俗唱法,能正確的演唱一些簡單的中外優秀的聲樂作品。由此可見,新時期的聲樂教學是爲了塑造學習者的自由人格,其根本任務是教會學生如何鑑賞聲樂作品、識別各類演唱方法、創造性的演唱一些力所能及的中外優秀的聲樂作品,最終達到熱愛聲樂的目的。
  三、實現高師聲樂教學與基礎教育音樂新課標銜接的途徑及方法
  基礎教育音樂新課標從試行到2010年在全國範圍的實施,體現出了音樂新課標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是素質教育不斷髮展的必然結果。高師聲樂教學必須儘快作出與之相適應的改變,以實現與基礎教育音樂新課標的有效銜接,重點做到以下幾點:
  1.高師聲樂教學應與《音樂新課標》在聲樂演唱方面的要求相適應。音樂新課標要求以音樂鑑賞爲必修,以聲樂演唱、器樂演奏、舞蹈和戲劇表演四門技術性課程爲選修課程的新理念。聲樂演唱雖然是作爲選修課的形式出現,但它在整個音樂教學活動中卻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實際的中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如果音樂老師能夠聲情並茂的給學生範唱,其課堂教學效果肯定會遠遠高於多媒體在課堂上起到的效果。但這並不是要求將來的音樂教師要有多高的演唱技能和多麼深厚的聲樂理論知識,而是要求未來的音樂教師不但要具有基本的演唱能力,還要有能夠把聲樂演唱與合唱相整合的能力。這是因爲,中學的音樂教學不需要歌唱家,而是需要一個能唱、能跳、能組織和能指揮的綜合型音樂人才。因此,高師應加強聲樂教學改革的力度,以使學生能夠適應新形勢下的中小學音樂教學。
  2.打破傳統的技能型聲樂教學模式,建立起聲樂與合唱指揮相結合的高師聲樂教學模式。 廣大高師聲樂教學工作者應該清楚地認識到,作爲爲中小學培養合格的音樂教師的高師,其目標已經被定格在音樂教師上,再加上課程設定和生源自身素質等方面的因素,我們不應該按照音樂專業院校的教學模式來教。從音樂新課標在聲樂演唱方面的要求看,它並不需要未來的音樂教師要具有多麼高超的演唱技巧,也不需要未來的音樂教師有多麼高深的聲樂理論知識,而是需要一個能夠組織很多學生一起歌唱的音樂教師。因此,高師聲樂教學應該把以往的一對一、一對多或者集體課的'教學形式進行一些改變,把聲樂教學改爲以聲樂與合唱教學爲主,以一對一或一對多爲輔的聲樂教學模式。這既爲學校節約了課時,也滿足了絕大多數學生不因爲選擇了器樂或舞蹈而放棄聲樂學習,而且這種聲樂教學模式也能與未來的中小學音樂教學模式相適應。
  3.鼓勵學生走出課堂,積極投身於各類藝術實踐活動當中去。聲樂(vocal music)是一門融表演與實踐於一身的綜合藝術形式。然而,高師學生卻存在一種“關起門來挺能唱、走出門後不能唱”的怪異現象,這其實就是因爲學生對社會藝術實踐活動的參與性和實踐性的欠缺。要知道,課堂聲樂教學教給學生的僅僅是演唱技能,而這種技能必須要得到足夠的藝術實踐才能得以完善和成熟。聲樂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一定要針對學生在氣質風度、語言、表情、形體等方面進行指導,運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觀摩學習。同時也應把課堂延伸到課外的藝術實踐活動中去,鼓勵學生利用課餘時間組織和編排一些大合唱、小合唱、表演唱、音樂劇、歌伴舞、配樂詩朗誦等節目,最大限度地發揮個性創造力、想象力,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團隊協作的精神,以使其多元化的教學能力有一個較快的提高。這既豐富了學生的理論基礎知識,又讓學生的聲樂技能技巧得到鞏固和提升,從而使學生在聲樂演唱技能和音樂綜合素質方面得以逐步完善。因此,必須把課堂聲樂教學和各類藝術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是高師聲樂教學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
  綜上所述,面對基礎教育音樂新課程改革,中國高師在聲樂教學方面也採取了相應的改革措施,從教學大綱、教學法、教材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並依然沒有從根本上實現與基礎教育音樂新課程改革的有效銜接。因此,筆者在此提出了幾點建議供廣大同人們參考指正,以便更好的服務於高師聲樂教學和基礎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