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中醫學的本科畢業論文

學問君 人氣:8.41K

在中醫學之中,許多非常重要的理論均來自於經典著作 ,它一直與中國古代哲學交融在一起 ,中醫學有着自己對生命本體的認識 ,有着自己特定的思維方式與思維過程。下文是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中醫學畢業論文範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中醫學的本科畢業論文

  淺析中醫臨牀醫學面臨的挑戰及策略

【摘 要】中醫臨牀基礎醫學成立至今,儘管在學科建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的現狀並不容樂觀,尤其在學科性質、學科定位、課程設定等方面存在明顯問題。因此,面對現狀,應當有策略、有計劃的積極應對在現有基礎上,強化經典以彌補不足,並儘可能發揮學科原有的優勢,大膽進行改革,努力推陳出新,以促進學科的迅速發展。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對中醫學科專業目錄進行了調整,將《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三門傳統經典課程合併組建爲中醫臨牀基礎學科。此後,各中醫院校以此爲模式,紛紛進行了學科的改革,以新的中醫臨牀基礎學科來開展各項工作。儘管臨牀基礎學科從組建開始就有各種不同的看法,但教學、科研、臨牀等工作依然按此方式在進行着。回顧新學科成立後近8年的時間,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新的進步,尤其學科的整體面貌有燦然一新之感。但若從各方面的具體情況而言,其現狀不容樂觀。

【關鍵詞】中醫臨牀醫學;現狀;對策

1 學科現狀的客觀評價

臨牀基礎學科成立至今,從學科發展的總體狀況來看,應該說是利弊共存、喜憂參半。對此作一客觀的評價和分析,是目前學科發展中不可迴避的重要工作。

1.1學科面臨的困境

臨牀基礎學科成立後雖然對中醫學的發展產生了一些有利的影響,但也明顯地存在着嚴重的問題。歸納起來說,主要面臨三方面的困境。其一,《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的合併是行政劃分的結果,合併之前應該進行過科學的論證。但到目前爲止,在實際工作中,仍然是“三家”分而行之,基本與合併之前無太大變化。因此,遠遠沒有達到產生“合力”的效果。

其二,由於歷史的原因,各校原來的《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專業的發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傷寒專業實力雄厚,有的可能在金匱、溫病專業方面研究水平較高。而簡單地合併之後,就沖淡了三門課程的原有優勢。也許初衷是以優促建,以好帶動全體共同前進。但結果卻是相互牽扯制約,干擾了學科的發展進程。

其三,沒有新的統一的教材,教學還是保持着原貌,因而完全不能表現出“臨牀基礎”的特色或獨特之處。三門課程的合併,結果就象是“拼盤”一樣,只有形式,沒有貫穿整體的核心內容。

1.2學科長處面面觀

任何新生事物均有生機勃勃的一面,因此,臨牀基礎學科以新學科的形式出現,也具有一定的優勢。以理推之,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其一,拓寬了專業範圍。由於臨牀基礎學科涵蓋了《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三門課程的豐富內容,所以其研究的範圍較之原有學科明顯擴大,在研究的內容方面則可更爲靈活。《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均有獨特的理論體系和治療學內容,但在外感熱病及內傷雜病的診治方法上,又有着一定的相通之處。因此,打破原有的學科框框,可以對這些交叉內容進行深人的.研究,改變以往此類研究較少的現象。

其二,更新了原有的學術思維模式。以前三門課程單獨而立時,在學術思維方面也大多是各不相干的。比如,雖然溫病學理論的形成與《傷寒論》有密切關係,但在具體的研究思維方面,卻很少聯繫到《傷寒論》來展開思考。再如,《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同爲張仲景所作,儘管各自涉及的重點不同,但學術思想是完全一致的。然而從這一方面進行學術研究的學者卻並不多見。所以,三門課程合併之後,對學術的發展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尤其對仲景學說的深人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其三,爲該領域研究生整體能力的提高提供廣闊的空間。溫病學是研究外感熱病的專門學科,《傷寒論》中亦有許多有關外感熱病的理論和方法,前者主要探討感受溫熱病邪引起的溫病,後者則主要研究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熱病。二者在這一點上既有共同之處,又各有所長,分而研究均不全面。在原有學科之中,研究生在選題時,理論、實驗及臨牀研究必然會受到學科研究領域的限制,因而對其整體學術水平和能力的培養都是不利的。而學科合併之後,突破了這個“瓶頸”,研究生在論文的撰寫過程中,將站在一個新的高度,導師也將從外感熱病辨治的角度進行培養,從而使研究生實際診治疾病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均得以提高。

2 學科困境的原因探析

要想從根本上改變臨牀基礎學科目前存在的問題,找出其關鍵環節至關重要。筆者認爲,當前臨牀基礎學科不良現狀的主要原因是學科性質模糊、學科定位不準、課程設定僵化。

但大多專家認爲既不是基礎學科,也不宜劃在臨牀基礎學科的範圍內。但如此一來,就帶來一些不良的後果。因爲學科性質的含糊不清,導致學科在發展方向上失去了明確的目標,從而影響了學科發展的速度。

2.1學科性質模糊致使發展方向不確定

一般來說,學科性質取決於學科所涉及領域的主要特點和研究的根本內容,而其性質如何又對該學科的發展方向起着決定性的作用。臨牀基礎學科所包括的《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的學科性質,長期以來被認爲與《內經》相同,屬於古典醫籍範疇,因而被合稱爲四大經典。從其內容來看,實際包括了從基本理論到臨牀診治各種疾病的方法,內容極爲豐富。臨牀基礎學科成立後,有學者對學科性質的表述是:既有基礎學科的特點,又有臨牀學科的屬性。單純從這一定義來看,應當說是抓住了原來三門學科的基本特點,並沒有任何的錯誤。但是,由於學科在定名時已經強調是“臨牀基礎”,這就表明,該學科應是基礎與臨牀的橋樑。該學科是一門聯絡基礎與臨牀的橋樑學科。說明它既不同於純基礎的生理、生化、解剖、中醫基礎理論等學科,又不同於內、外、婦、兒等純粹的臨牀學科。而完全屬於臨牀基礎的學科大致有中藥、方劑、中醫診斷學等。對於臨牀基礎學科的性質究竟如何確定,一直以來尚未有定論。

2.2學科定位不準導致教學重心不明確

正是由於學科性質模糊帶來的學科定位不準,導致教師在教學中對教學重心的把握難以確定。以往三門課程屬經典時,主要的教學重心是放在培養學生臨牀處理疾病的能力方面,各教學環節均圍繞這一主題加以強化,比如多講一些名家的臨證經驗、穿插臨牀診治的典型醫案,有些課程還安排學生去醫院見習等等。不少中醫院校還把這三門課劃入臨牀,有自己的專門病房,以方便學生在學習中實習。這些,都是爲了提高學生臨牀處理疾病的整體能力而做的具體工作。現在,將臨牀基礎學科定位爲橋樑課,那麼過於偏重臨牀就違背了“橋樑”的特點,從而造成教師教學中的困惑,最終將對教學質量產生不良影響。

2.3課程設定僵化造成學科知識不繫統

任何學科的存在,均應具有相對獨立的理論體系這樣一個重要條件。臨牀基礎學科所涵蓋的三門課程,雖均可包括在中醫學辨證施治的理論體系之中,但具體而言又各自具有一定的特點。比如,《傷寒論》主要是探討六經辨證,並以這一理論體系貫穿始終;溫病學則主要探討衛氣營血辨證和三焦辨證,並將其作爲外感溫熱性疾病臨牀診治的基本綱要。因此,彼此之間在理論體系方面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況且,形成臨牀基礎學科這一新學科之後,在學術發展方面,未能將這些各具特色的理論體系加以梳理而使其融會貫通爲一體。所以,在課程設定方面並未出現新的改變,目前的現狀是仍然保持以前的課程原貌,給人以“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覺。按邏輯推論,伴隨新學科成立的應當是相應的較完整、統一的理論體系,在課程設定上也應有相應的變化,但目前學科在這一點上明顯滯後,這也是學科不能很好發展的重要原因。

2.4研究範圍太廣致使力量分散無特色

事物的發展都是一分爲二的,臨牀基礎學科研究範圍的擴大,儘管給學者們開闢了更爲廣闊的研究空間,但研究範圍太廣太雜,也必然帶來一些弊端。主要表現在研究力量分散(學科人員本身就不多),並會因此而造成研究內容在深人程度上受到影響,最終的結果就是學科在研究內容上缺乏特色。而一個學科沒有自己的研究特色,在整個中醫學研究領域中就會逐漸地失去競爭力和應有的地位。

2.5經典著作淡化導致教學質量下降

由於三門經典課程合併形成臨牀基礎,對原有的經典著作的重視程度逐漸降低,因此學生在掌握中醫基礎知識方面出現明顯的不紮實現象,換而言之,就是中醫的基本功受到明顯影響。在中醫學之中,許多非常重要的理論均來自於經典著作。其實,《傷寒論》、《金匱要略》和溫病學包括的原著內容,還只是中醫典籍中的一部分,但也可以說是最爲重要的一部分。如果連這些都不強調要牢固掌握,那麼,中醫的精華要如何來保留和傳授給學生呢?當然,教學質量的問題還涉及到後期的臨牀實習等複雜環節,但在校期間對經典著作淡化而產生的不利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

3 學科工作的應對策略

面對當前中醫臨牀基礎學科的現狀,我們應當採取怎樣的策略和措施呢?鑑於近期內學科的構建不可能有較大變動,必須在現有的條件下揚長避短、積極努力,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科的發展。

3.1大膽嘗試,推陳出新

爲了促進學科學術體系的發展,在課程設定和教材的編寫方面必須大膽進行嘗試。近年來,不少專家和學者對此已經做了許多探討,比如,有專家提出可以將三門課程以及其他學科中有關中醫辨證論治體系的內容提取出來編成辨證理論的教材、將《傷寒論》和溫病學有關外感病的內容編寫成《外感熱病學》、或直接將三門課壓縮編成《中醫臨牀基礎》等等,有些院校已經開始做了初步的工作川。這些設想和構思均有積極意義,但有的肯定存在缺陷或問題,可以組織專家有針對性地進行深人論證和研討,在取得一定共識之後,委託某一院校牽頭編寫,先在小範圍內試用,成功後再普及。希望能在中醫臨牀基礎學科改革的過程中達到推陳出新的目的,並由此促進中醫學理論和中醫教育事業的進步。

3.2擺脫束縛,發揮優勢

臨牀基礎學科將《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組合在一起,但學科的發展不應受到所謂“臨牀基礎”一個學科的束縛。各校可根據自己原來三門課程的不同優勢選擇其側重點,可以《傷寒論》爲重點,也可以金匱或溫病學爲重點。 總之,儘可能發揮原有的優勢,拋棄門戶之見。三門課程之間可以互相支援,凡是有利於其優勢保持和擴大的工作,均應有目的、有計劃地去努力進行。比如,在研究內容方面,可以根據以前的優勢項目制定幾個主要的研究方向繼續深人研究,併合理的將學科人員分組結合,按照個自的長處配合工作。一旦目標明確,人員分工妥當,各項工作就會有序地進行,而學科也應當會因此而不斷髮展。

3.3保持特色,強化經典

多年來的中醫教育實踐證明,經典著作中的許多辨治理論是中醫學的精華所在,切不可輕易地將其丟棄。《傷寒論》、《金匱要略》均爲古典醫籍,堪稱是中醫理論發展的根基之一;溫病學雖然是現代教材,但其內容卻來源於古代溫病學家的原著,如《溫熱論》、《溫病條辨》、《溫熱經緯》、《溼熱病篇》等,均是溫病名家的經典之作,)其中包涵了豐富的臨證經驗和非常重要的辨治思路。因此,對於這些經典原著的內容,應予以保留,並作爲深人研究中醫理論的必要課程。加強原著的學習,不僅對提高學生處理疾病的實際水平很有幫助,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並能夠使其在診治疾病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中醫的特色。

3.4適應現狀,彌補不足

首先,應當逐漸的適應目前的現狀,儘管大家對該學科有諸多的不同看法和意見,但爲了將其不利影響降低到最小,必須停止爭論,將目光轉向如何彌補其不足方面。比如,不要過多地糾纏其學科是否爲橋樑課,可以按照以往的習慣仍將其定位在偏重臨牀,保持原有的特色和臨牀技能培養的重點。這樣可以避免因教學重心不明確可能導致的學生學完三門課程後什麼都不紮實的缺點。其次,爲了改變學科合併後人員減少而產生的不利狀況,除了要求全體教師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的學術水平,尤其是拓寬知識面之外,還可以考慮嘗試讓青年教師學習教授二門課的做法。既可以逐漸培養一專多能的師資力量,還能爲將來的學術理論的整合奠定人才基礎。同時,鼓勵大家多做《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三門課程之間的交叉研究,力爭從中找到一些較好的契合點,甚至提出新的觀點、創立新的理論。

綜上所述,中醫臨牀基礎學科的現狀有喜有憂。面對現狀,我們應當保持清醒的頭腦和積極的態度,有策略、計劃的努力做好各項工作。

參考文獻

[1] 中醫世家. 中醫基礎理論 2009.12.14

[2]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1998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