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探謹慎性原則在新會計制度的應用

學問君 人氣:1.5W
畢業論文

摘 要: 謹慎性原則是對歷史性原則的修正,對減少企業風險和經營的不確定性具有重大意義,市場的多變性要求會計人員不得不採用會計估計的方法確定特定會計期間的費用、收益,就必須運用謹慎性原則。文章探討了謹慎性原則在新制度的應用問題。

關鍵詞: 謹慎性原則 應用 資本化

近年來,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會計所處的客觀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越來越高。會計作爲經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資訊能否全面、系統、正確地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會計資訊使用者應更加重視與不確定性相關的風險資訊的揭示,企業會計準則將謹慎性原則作爲保證會計資訊質量必須遵循的會計覈算1般原則。2006年2月15日,中國頒佈了38個會計準則和48個注會條例,對謹慎性原則有了新的理解。
1 謹慎性原則的涵義及必要性
  謹慎性原則又稱穩健性原則,是指會計人員對某些經濟業務存在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選擇時,在不影響合理選擇的前提下,儘可能選用1種不虛增利潤和誇大所有者權益的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序進行會計處理,合理覈算可能發生的損失和費用。謹慎性原則的本質就是資本保持或資本維持,其經濟含義是隻有在資本得到維護或成本得到彌補以後,才能確認收益。按照新準則的說法,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能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
  謹慎性原則是對歷史性原則的修正,對減少企業風險和經營的不確定性具有重大意義。謹慎性原則在會計實務中的應用是有必要的,它是會計資訊的可靠性和相關性的必要補充,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在企業的經營活動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確定因素,會計人員不得不經常面對它,並根據1定的標準對這些不確定因素進行估計。當企業面臨着1個有風險的市場,如金融風波、債務人的死亡、破產、競爭、新技術的使用等情況,企業必須謹慎處理1切經濟業務,以保證在市場的競爭中獲得生存和發展的機會。
2 謹慎性原則在新會計制度的運用
2。1 在資產的定義上
  資產是指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並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未來的經濟利益。所以作爲企業的資產應具有實體的控制性、計量的準確性、潛在的利益性等特點。這樣不符合資產定義的虛資產就不得列入資產負債表項目,如“待處理財產損溢”項目如果在期未結賬前未經有關部門批准處理的,提供財務會計報告時先轉入當期損益,並在報表附註中做說明,“固定資產清理”在年末要進行分析處理。
2。2 計提資產減值準備
  謹慎性原則是對歷史性計價原則的修正。根據歷史性計價原則,雖然可能會存在記賬簡單和驗證性等優點,但是隨着通貨膨脹會計的出現和金融交易等業務的出現,歷史成本計價原則已不能完全滿足會計資訊相關性的需要,所以要求企業應當定期對資產計提減值準備,既是謹慎性原則的'體現,又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需要。新制度中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基本上包括了資產負債表上的所有非現金類資產,不僅規定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商譽、金融資產減值準備等,還把資產組計提減值準備。而且,明確規定長期資產減值準備1經計提不得衝回,避免了企業用此準則調節利潤。
2。3 固定資產的折舊方法的選擇上
  我國不少企業過去1般選擇了直線法,折舊率水平還是比較低的,不能適應企業技術更新,發展生產的內在要求。新企業會計準則允許企業從實際情況出發,根據自身的需要,縮短固定資產折舊年限,選擇加速折舊法,加快固定資產折舊速度,讓企業早日收回投資,有利於企業的技術進步,有利於企業的發展的良性循環。 
2。4 或有事項的處理
  新或有事項準則規定,與或有事項相關的義務只有同時滿足3個同時條件的,應當確認爲預計負債,並將預計負債表上單獨列項反映。另外,企業應當在報表附註中披露或有負債形成的原因,而對於或有資產企業不予以確認,1般也不在報表附註中披露。
2。5 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的處理
  新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規定,同時滿足以公允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爲換入資產的成本這個條件的,公允價值與換出資產賬面價值的差額才能計入當期損益,即該項交換具有商業實質,換入資產或換出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可靠地計量。而且對商業實質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和確認,充分體現了謹慎原則,也就是可以預計將發生的費用和損失,但不能預計資產和收益。企業在按照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爲換入資產成本的情況下,發生補價的,應當分別下列情況處理:支付補價的,應當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加上支付的補價和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爲換入資產的成本,不確認損益;收到補價的,應當以換出資產的賬面價值,減去收到的補價並加上應支付的相關稅費,作爲換入資產的成本,不確認損益。
  還有對於對外投資出非現金資產評估價高於賬面價值,不確認爲收益;企業收到短期投資的股利或利息時,也不確認收益,而是在處置時再體現在淨收益裏;借款費用資本化的處理上,準則規定,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是指經過相當長的購建或生產活動才能達到預定可使用或可銷售狀態的固定資產、投資性房地產和存貨等,對資本化的範圍進行了擴充。總之,會計假設的基礎、企業按權責發生制計算費用和收入、按配比原則計算損益,這些假設和原則在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是通用的,在這樣的會計結構中,實際浸透着謹慎性思想。3 謹慎性原則在運用中的問題
  由於謹慎性是1種原則性的規定,較爲抽象,帶有1定的模糊性。當前,企業運用謹慎原則的意識增加,在會計實務中也就發現了1些應注意的問題:第1,濫用謹慎性原則。如濫用減值準備,集中在某1特定年度鉅額提取減值準備的目的是造成當年虧損,以便下1年放下包袱,輕裝上陣,從而爲下1年的利潤虛增埋下伏筆。4川長虹在2004年虧損36。8億,年報顯示,2004年度長虹增提應收賬款壞賬準備約25。06億元,補提存貨跌價準備約10。14億元,短期投資增提減值約2。22億。明眼人都知道,是長虹新老總趙勇在清理前任老總倪潤峯的舊債,爲以後年份的盈利打下了註腳;第2,不考慮謹慎性原則。如美國能源巨頭安然公司的倒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1就是該公司嚴重違反了謹慎性原則,爲了使自己股票價格上升,人爲地高估收入,不考慮費用,提高企業利潤,結果是自己給自己製造了1個定時炸彈,最後走向破產的地步;第3,謹慎性原則的運用受到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的限制。對各種可能發生的事項,特別是費用和損失,在會計上確認和計量的標準是“合理覈算”,即對可能發生的費用和負債,既不能視而不見,又不得計提祕密準備,而“合理的判斷”事實上取決於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
4 謹慎性原則的完善
  謹慎性原則在我國會計實務的應用,是對會計1般原則的認識和運用的1個突破,也是我國現代會計與國際會計慣例接軌的重要標誌之1。正確運用謹慎性原則成爲貫徹實施具體會計準則的關鍵因素之1,筆者認爲應從以下幾方面去完善:
4。1 完善會計準則,是貫徹謹慎性原則的前提
  會計人員操作的規範是準則,如果準則裏沒有1個統1的制度和規定,操作性不強的話,會計人員操作就困難了。而實際上,新會計準則中有些謹慎性原則的具體操作方法尚不夠明確應逐步對謹慎性原則的運用範圍、比例或相關數據進行規範,制定具體可操作性的指南,讓會計有章可循,避免了個人的主觀性,提高會計資訊的可比性。
4。2 加強審計監督,強化內在約束機制,是貫徹謹慎性原則的保障
  企業之所以樂於接受謹慎性原則,是因爲它以保護企業爲主旨。謹慎的會計處理可以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避免風險和損失,是從風險上考慮保護企業的,在時間上儘可能快地將資產轉化成費用,從收益中獲得補償。對企業管理者而言,應充分認識到謹慎性原則的運用是會計防範風險的1個重要方法,選擇適合本企業情況的謹慎的會計政策、會計估計和會計方法,來進1步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加大企業經營安全係數,有利於企業的良性循環。謹慎性原則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較強的傾向性和主觀隨意性。因此,爲了避免企業以應用謹慎性原則爲藉口,隨意變更會計覈算方法,高估損失,低估收入,虛列成本費用,歪曲真實的經營成果,把謹慎性原則當作成本、利潤的調節器,就必須加強審計監督,防止濫用和曲解謹慎性原則,避免人爲地加劇濫用這1原則。同時,應強化企業內在約束機制,來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意識,優化會計行爲,從而使謹慎性原則得到合理的應用。
4。3 努力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是貫徹謹慎性原則的關鍵
  任何會計原則、會計方法在會計實務中的貫徹和應用都離不開會計行爲主體——會計人員。鑑於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中“可選擇性”的範圍日益擴大,要求會計人員準確把握在應用謹慎性原則時的尺度,必須不斷提高職業判斷能力,增強企業貫徹謹慎性原則的主動性,在對“不確定性”事項、“可選擇性”範圍進行估計和判斷時,力求客觀和公正,應採用正確、謹慎的態度充分的考慮市場風險,有利於保護企業,同時給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穩健的會計資訊,有利於他們做出正確的決策。
參考文獻
1 施靜波。謹慎原則在會計實務的應用及啓示[J]。商業會計,2006(7) 
2 李剛。資產減值會計探討[J]。商業會計,2006(6)
3 孫明。論穩健性原則在會計工作中的合理應用[J]。財務會計,1999(8)
4 徐春雷。如何正確理解和運用謹慎性原則[J]。商業會計,2006(10)
畢業論文網

淺探謹慎性原則在新會計制度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