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謹慎性原則及在會計中的應用

學問君 人氣:1.43W
淺析謹慎性原則及在會計中的應用
【摘要】謹慎性原則是一項重要的會計原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競爭和風險的日益加劇,會計所處的客觀經濟環境的不確定程度越來越高,以投資爲主體的會計資訊使用者更加重視與不確定性相關的風險資訊的揭示,從而,謹慎性原則也逐漸成爲對披露具有相關性和可靠性質量特徵的會計資訊的修訂性原則。爲此,本文就謹慎性原則及其運用進行粗淺的探討。  【關鍵詞】謹慎性原則 資訊披露 會計資訊質量
  謹慎性原則是一項重要的會計原則,並較早地得到各國會計界的認可。它源於會計中的不穩定性並植根於存在風險的經營環境,有其存在的客觀依據與必然要求。在爲會計資訊帶來科學性的同時,謹慎性原則也存在不可避免的負面效應。關於這個問題的爭論一直是會計理論研究領域極具魅力的主題,特別是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後,市場的不穩定因素的增加,謹慎性原則越來越顯示出其應用的必要性。
  
  一、謹慎性原則的涵義及經濟學意義
  
  謹慎性原則又稱穩健性原則,是指在受不確定因素影響時,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必要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不確定性存在,就意味着風險的存在。存在風險,人們就自然會釆取措施來回避風險,保護自己。謹慎性原則就是人們對會計不確定性的一種必然反應。
  從現代契約理論分析,企業是一組契約關係的聯結。會計資訊是企業契約主體利益分配的基礎,會計政策的選擇直接影響財富在各利益集團之間的分配。契約主體各方都希望會計政策選擇的結果朝着對自己有利的目標進行單方面的影響。但是過於激進的賬務處理對經濟發展和企業各方利益都是極其不利的,導致企業契約難以簽訂和正常履行。契約關係的存在和持續發展要求設計一種機制使他們之間的利益衝突得到緩解,會計的謹慎性原則是企業內部契約衝突的緩衝器,在協調契約主體利益衝突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說,經營者(管理當局)作爲中間方,保持謹慎態度、穩健會計處理就十分必要。只有理性而公平的均衡契約各方的利益,企業內部潛在的衝突纔不至於壓倒契約各方合作的本能,各方在企業裏的持久利益才能得到體現。因此,穩健的會計處理由企業內部的利益博弈內生決定,是各方博弈的一種納什均衡結果。
  
  二、謹慎性原則與會計資訊質量的關係
  
  由於謹慎性原則本身所具有的傾向性、不平衡性以及實務操作中所存在的一些隨意性,使它與其他會計資訊質量的要求經常發生衝突。討論謹慎性原則與其他會計資訊質量的關係,對更好地運用謹慎性原則具有指導作用。
  1、與真實性的矛盾。真實性原則是指企業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爲依據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保證會計資訊真實可靠、內容完整。而謹慎性原則要求確認可能發生而尚未發生的損失或費用,這顯然與真實性原則相矛盾。同時,成本與市價孰低法中的市價確定、或有損失的確定都帶有很大程度上的不確定性,包含着一定的難以辨認的主觀因素,直接威脅着會計資訊的如實反映。此外,謹慎性在維護出資者和企業利益方面的傾向性十分明顯,它以種種方式促使企業採取“審慎”的行動達到既定目標,最終可能失去“不偏不倚”的立場。
  2、與相關性的矛盾。相關性原則是指企業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與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於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作出評價或者預測。而謹慎性原則的宗旨是寧可少計資產或可能發生的收益,不可少計負債或可能發生的損失。因而,會使得一些可能性程度很高的未來收益,無法在會計資訊中反映出來,而使一些可能性程度很低的或有負債和費用卻得到確認。這樣反映出的資訊過於保守,降低了資訊的相關性,從而可能誤導會計資訊的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