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如何做好農村中學生物實驗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2.48W

摘要:生物學課是一門集實驗性﹑實踐性及科學性於一身的自然科學課程,在培養青少年創造性思維的開發和創造能力的方面擔負着十分重要而且獨特的作用。隨着新課程的全面實施,爲了全面體現倡導探究學習的理念,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生物學新教材中實驗的比重越來越大。強化實驗教學是使中學生獲取知識及培養創造型人才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素質教育的基礎。

如何做好農村中學生物實驗的論文

關鍵詞:農村中學;生物實驗;能力培養

生物學課是一門集實驗性﹑實踐性及科學性於一身的自然科學課程,在培養青少年創造性思維的開發和創造能力的方面擔負着十分重要而且獨特的作用。隨着新課程的全面實施,爲了全面體現倡導探究學習的理念,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生物學新教材中實驗的比重越來越大。強化實驗教學是使中學生獲取知識及培養創造型人才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素質教育的基礎。在我國,農村中學學生的人數佔全國中學生總數的70%以上。處於偏遠落後地區的中學,教學設備師資力量等教育資源遠遠滿足不了教學的要求。如何因地制宜更有效地在農村中學進行生物學實驗教學,如何做好農村中學生物實驗?筆者在從教的20多年生涯中,一直探索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筆者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重視生物實驗前的準備工作,編寫出實驗教案

生物實驗前的準備工作主要包括儀器的準備﹑材料的準備和實驗教學情景的假設。對於實驗儀器的準備,實驗教師可考慮農村學校現有的實驗教學設備和充分發揮個人的創造性製作一些簡單的實驗儀器,如可以利用廢棄的有螺旋蓋的透明塑料瓶,開展小生態瓶的製作實驗等。對於實驗材料的準備,實驗教師應根據實驗材料的特點恰當地選取培養和實驗的人數,精打細算,既能夠保證生物實驗的順利完成又做到儉省節約。對於實驗教學情景的假設,實驗教師要親自動手提前做實驗,掌握整個實驗過程,真正做到胸中有數,同時想象對於學生們實驗時易犯的錯誤給予指導並且能夠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

在編寫實驗教案過程中,要對教材做出合理及適度的加工與改造,要用好、用活、用實教材。實驗教師必須對教材有全面、深度及系統的解讀,瞭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深層體會新教材中的教學理念。另外,還要針對學生已具備的知識基礎、思想水平及能力水平,並結合學校現有的實際條件,使教學方案能夠切合實際,具有可操作性。最後,寫出實驗教案,認真備課,踐行實驗教案。編寫實驗教案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必要前提。

二、重視實驗設計,提高學生動手能力

農村中學重視學生實驗設計,能達到一舉多得的效果。讓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中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迅速提高學生自然科學研究的能力。此類實驗雖說有一定的難度,但農村學生接觸大自然的時間以及直接參與生產勞動的機會比較多,情感知識豐富,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降低要求,學生是很樂意去做的。例如:在做了“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後,讓學生分組設計植物吸水或失水的實驗。實驗中,有的學生把多種鮮花和植物幼苗插在不同顏色的墨水中進行觀察,有的學生把不同的幹種子放在清水中浸泡、稱重,有的學生用乾癟的土豆或植物幼苗的根放在清水和濃鹽水中對比,而有些學生把新鮮的蔬菜放在濃鹽水中浸泡後曬乾和直接曬乾的對比實驗,還有的學生分別把植物正放和倒放觀察失水的對比實驗等。看過學生詳細的實驗報告,確實從實驗取材到實驗結論都或多或少存在不足,可以透過實驗發現實際問題、討論並指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實驗教師應採取板書與投影儀結合的方式;應明確探究性實驗目標,應讓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實驗步驟的制定,有重點地講解操作注意事項,對於一些問題主動地先引導學生思考然後在給出答案;應努力創造環境如開放實驗室,鼓勵學生多動手,讓每個學生都要參與到實際的實驗過程當中,對於動手能力強的學生給予讚揚,對於稍差的學生給予鼓勵與幫助,從而培養全體學生的動手能力。如此將能夠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與實驗結果的處理能力

實驗教師在生物學教學中應儘可能地增加學生的動手機會,促進學生動腦和認真觀察實驗過程,學會記錄和分析實驗現象,運用所學的知識處理結果,寫出實驗報告。如《觀察蚯蚓》,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蚯蚓的外形是怎樣的,蚯蚓吃什麼東西,蚯蚓是怎樣運動的,蚯蚓對光的刺激有什麼反應,蚯蚓的視覺﹑嗅覺如何,蚯蚓在那種環境下生活。學生們透過觀察討論,明確觀察內容分爲五個方面:蚯蚓的習性﹑蚯蚓的運動﹑蚯蚓對外界刺激的反應﹑蚯蚓的生活環境﹑蚯蚓與人類和其他生物的關係。實驗教師逐步教會學生樹立先整體後局部的觀察方法和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驗結果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啓發學生養成基本的生物學素養

實驗教師要根據實驗的要求,從認知領域﹑操作領域﹑情感領域培養學生基本的生物學素養。首先,因爲農村實驗條件的限制不可能做太複雜的實驗,所以對於經典的'實驗應當全面熟練地掌握,如顯微鏡的使用、製作臨時裝片等,這對學生養成基本的生物學素養是必需的;其次,實驗教師嚴格要求學生實驗﹑遵守實驗規則;最後,在基本實驗的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髮散思維充分思考,教師和學生良好互動,真正融入到實驗教學中。只有養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進行科學研究的生物學基本素養,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爲日後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

五、培養學生實驗興趣,激發創新

根據初中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初中生求知慾強但不能持久。實驗教師應多設計與社會生活有關的實驗,擴展實驗的外延,使學生的學習的內容、學習活動貼近生活和實際,培養學生自己動腦、動手的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和積極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實驗探究。

傳統的中學生物實驗多半是驗證性的實驗,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是被動地參與。當前的中學生物實驗應充分利用一切手段,把驗證性實驗改爲探究性實驗,讓學生們自己提出感興趣的問題並進行大膽的猜想、假設,然後爲驗證自己的猜想和假設進行可行性實驗。學生自己應能找出實驗的原理及設計實驗方案、討論實驗方案,並選擇實驗儀器。讓學生親自參加生物問題的提出、假設、實驗及問題的驗證解決等活動過程,在整個生物實驗過程中經歷與科學家相似的探究過程,激發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實驗興趣。

六、多方位開展課外生物學實驗,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外實驗是中學生物學教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在鞏固深化課內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發揮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等方面均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農村中學雖然實驗設施設備落後於城市,卻有城區無法比擬的生物資源。實驗教師應拓寬實驗場所,讓生物學面向廣闊的自然界,讓自然界內的大小生命系統都可以成爲生物學實驗的對象,讓不同的動植物生命活動都可以用來達到同樣的教學認識目的,如充分利用校內的生物角﹑生物園,校外的農田﹑山林﹑江河湖海﹑動物園﹑植物園﹑自然博物館等。學生在課外實驗中透過動手操作、管理、親自觀察記錄,並且動腦筋去比較分析和思考,不僅獲取了新的知識,而且學會了探求新知識的方法,久而久之,學生便逐步養成了進行科學實驗的初步能力和創新能力。

七、實驗教師應敢於創新聯繫實際,建立農村特色生物學實驗

在豐富多彩的大自然中,人們與生物朝夕相處。綠樹成蔭、臘梅傲雪、鳥語花香、殘枝敗葉等自然現象對長期生活在農村的孩子們是再熟知不過的。多元的生物資源和學生豐富的生物感性知識是農村中學生物實驗教學的最大優勢。

農村有充分的實驗材料,生物學教材中很多實驗涉及到的材料在農村是十分常見的,如觀察蛙的發育過程、觀察種子萌發過程、觀察蒲公英在不同環境條件下的生長情況、觀察c4植物和c3植物的葉片結構、觀察根瘤和根瘤菌的形態、觀察植物的向性運動、觀察環境污染對生物生存及生態系統的影響等觀察,這些都是農村本身所具的優勢,在城市中就很難做到。並且有些實驗可選擇多種實驗材料去做,減少了生物學實驗對取材的限制,同時利用這種優勢還可以做大量教材要求以外的生物學實驗,做到實驗材料就地取材及實驗形式豐富多樣。這些都有利於生物教學第二課堂的開展;有利於對比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使學生產生興趣及問題,豐富了知識,增強了情感;更有利於實驗能力的提高。

農村中學的實驗教師應充分利用農村豐富的生物資源,與當地的社區和農戶搞好交流互動合作,挖據教學資源。在筆者20多年的教學中,經常組織學生到當地農戶參觀,開展探究式教學。如講授果樹的嫁接﹑食用菌的培養﹑泡菜的製作;經常組織學生爬山採集製作植物標本,調查生物資源;同時,還在校園的角落裏建設了一些蔬菜區﹑果樹區。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濃厚,身心受到陶冶,教學效果十分顯著。

總之,面對新課程,農村生物實驗學教師應當不斷進取﹑反思,大力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把驗證實驗改爲探究實驗,多走進農村生活,不要拘泥於固定的思維方式,努力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側向思維﹑發散思維﹑類比思維﹑儘可能多地創造學生實驗的機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必要時開放實驗室,提供學生更多的自我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提高生物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繼貞,張祥沛.生物學教學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2]許哲斌.新課程背景下農村中學生物學實驗教學面臨的困難及對策作者[j].生物學通報,2005,40(10):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