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農村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問題分析

學問君 人氣:2.43W

生物學實驗教學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科學態度、實踐能力有着積極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初中階段,生物學實驗教學更能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爲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農村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問題分析

 [摘要]生物實驗是生物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落實“雙基”的一個重要環節。但由於各種原因,農村學校生物實驗教學開展得不太理想,仍然存在不少的問題。

 [關鍵詞]農村;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問題

生物是一門集實驗性、實踐性及科學性於一身的自然科學,隨着獲取知識途徑的增加以及知識的不斷豐富,如今初中生更傾向於從有趣的經歷中獲取知識。而生物實驗教學正好能在學生的面前發揮其獨特的魅力。利用生物實驗可幫助學生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由具體思維上升抽象思維。然而,目前農村學校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實際狀況是: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不強、創新意識缺乏,對實驗設計、方法、步驟是知道的,但卻不知道這樣做的原因。一些學生對實驗結果對答如流,卻對實驗操作渾然不知。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實驗儀器設備少,實驗材料不足,生物不是考試的主要科目等。筆者認爲,除了上述問題外,農村初中生物實驗教學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教學思想觀念陳舊,師生不重視

幾年前,生物學科只進行會考,不納入中考範圍,這導致學校和科任老師不重視,認爲生物不是主科,生物相當於音樂美術課,每當準備段考或期考時,停上課生物,改上語數英。很多學校不安排專門的教師進行生物教育教學,而是把生物課(每週2課時)勻給語文、數學、英語、化學及物理老師。要知道生物學科也有它的專業術語,如生態平衡、食物鏈、生產者、碳氧平衡、光合作用、呼吸系統、血液循環系統等,就這些知識任課教師都沒有時間去研究與探討,這無形中就會影響到生物教育教學效果,更不用說組織學生參與實驗了。每週開課只有兩節,教師能把教科書的內容講授完就已經很不錯了,加之生物實驗準備所花的時間會比講授教學時間要多一倍,這就更加促使了生物教師對實驗教學進行簡單化、黑板化、講述化。

二、開展生物實驗教學的條件不足

農村大多數中學都沒有專用的生物實驗室、儀器室、實驗準備室,而是與化學科兼用,而且實驗室和儀器室距離較遠。就我校的情況而言,2013年還沒有生物實驗室和生物實驗準備室,只是將生物儀器室從化學儀器室分開,安排在實驗室的二樓。教室距離實驗室有100多米。如果進行實驗教學需準備及搬動的`實驗儀器材料較多,這對於一個任課教師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如果利用化學實驗室也不行,因爲生物課與化學課經常衝突。因此師生就沒有上實驗課的思想。還有,沒有專職的實驗員也會影響生物實驗教學。我校有很多個教師都兼任生物課。由於沒有專職的實驗員,任課教師都不知道到哪個具體位置取顯微鏡、掛圖等,所以就產生了亂找亂放的現象,最後爲了省事就不找了,用教科書直接講述。

三、教師重結果、輕過程的思想嚴重

近幾年來,生物學科的成績也作爲升學選生的條件之一。學生成績的好壞以書面形式評價,其實就是考覈學生對實驗操作的注意事項及結果或要證實的理論的掌握,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的評價。因此無論在形式上如何改進、在內容上如何調整,它都不能全面地反映出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和實驗態度、習慣,這就造成學生做與不做實驗得到的評價差異不大。爲了提高學習成績,學校及任課教師從思想上是重視的,但實際上生物教學每週還是隻開兩節課,學完八年級下冊就進入中考。爲了擠出更多的時間進行復習,任課教師就連考試說明的十個探究實驗也不到實驗室去做。教師就課堂上拼命地講實驗步驟、實驗操作的注意事項、實驗預期的結果及結論,學生埋頭記、背、寫,從而用最短的時間掌握實驗目標,以達到中考要求。這完全忽略了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更談不上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能力了。

四、實驗教學安排、管理不合理

農村中學每班都有50人以上,人多、空間小,往往是六、七個學生同做一個實驗,看的人多、做的人少,更有甚者隨意走動,講話,亂弄儀器及實驗有關的材料。由於人多,教師只能一邊管理課堂紀律,一邊走馬觀花地指導實驗,經常是學生還沒明白怎麼回事,就該下課了。一次實驗課下來,教師累得夠嗆,學生還沒學到什麼,實驗效率很低。

生物實驗教學,由於課時、考試、學生、教師、實驗條件等原因,沒有得到很好地開展。面對這種現狀,我們教師該怎麼辦?難道就這樣發展下去?不,我們應創造性地去解決問題,提高生物實驗課的開展率。例如,學校及任課教師應改變觀念,明確生物實驗教學對培養學生能力的重大作用;培養生物教師的實驗操作能力;學校培養專職的實驗員;加強實驗課堂的組織與管理,並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分工;利用農村特點把實驗延伸到課外等。這樣做無疑會產生良好的效果,學生的生物學習成績和教師的教學質量也會得到大幅度地提高,從而達到三大教學目標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