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歷史教學的培養論文

學問君 人氣:2.98W

一、生態意識

關於歷史教學的培養論文

經濟的發展必然伴隨着資源的消耗,然而,當下世界範疇內人們對資源的掠奪與消耗似乎早已經超出了合理的範疇,這種不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應當引起更多人的重視與反思。在歷史課程的教學中,有很多關於生態教育的教學素材,對於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不僅能夠深化學生的生態意識,而且也能夠培養學生的經濟意識。在學習“改革開放後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這一部分內容時,課堂上學生們都在探討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所帶來的生活方式的變化與革新。學生們紛紛描述自己生活中的各種變化,都表示隨着中國改革開放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生活中的便利越來越多。這時,一個學生卻說自己覺得原來的生活更好,不喜歡現在的生活方式。這個學生的回答讓大家都非常驚訝,於是我問那位學生爲什麼。學生答道,現在的生活沒有原來的生活有趣,也沒有原來的生活健康,小時候過年都可以一直放鞭炮,現在不能了,小時候天空很藍、空氣很好,現在空氣污染嚴重,讓自己覺得很難受。聽完這位學生的回答後很多學生都表示理解,有的也表示認同。這節內容其實是就很好的生態意識的教學。

二、創新意識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是中國歷史發展到近現代以來對我們經濟發展的探究,在學習這一章節時爲了充分鍛鍊學生的綜合素質,我讓學生採取多元化的學習方式來對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間的關係展開探究。這兩個因素間的關聯是很緊密的,然而,要對二者間的聯繫有深入的剖析,則需要從好的學習方法及研究過程中尋找答案。初中歷史課程中的很多教學內容是思辨性較強的.,對於這部分內容教師應當更多地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發揮,儘量給予他們獨立探究的空間,讓他們自己去對相關課題展開分析。這不僅能夠鍛鍊學生的思辨能力,對於他們思想層次的提升也很有幫助,對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也將會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三、發展意識

經濟建設與經濟騰飛必然是發展的產物,對於一家企業而言是這樣,對於一個國家而言也是如此。發展不僅意味着進步,發展帶來的最直接產物是經濟上的收穫。一個國家或者一家企業只有不斷地發展壯大才能夠獲取更多的經濟價值,才能夠不斷走向繁榮昌盛,這些在中學歷史課本中很好得到了印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看到國家興衰的同時也要看到國家發展的軌跡,這其後都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與經濟價值。對於這些歷史進程的分析能夠很好地強化學生的經濟意識。“統一國家的建立”這一章節中主要介紹了“秦王掃六合”後秦國的發展,之後迎來了“大一統的漢朝”,隨之我們的民族經歷了“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這些都是我們的民族經歷過的真實軌跡,然而,在這每一個階段中都有許多值得剖析的經濟要素。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是整個中國歷史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筆,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的開闢也見證了當時我國的繁榮與昌盛。在給學生介紹這些歷史過程時除了要讓他們知道這些歷史事件,更重要的是要給他們剖析這些事件後所產生的影響以及對我們的民族性格與民族文化的塑造。同時,要讓學生看到發展的過程中隨之而來的是一個國家經濟上的變化,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到人民的生活。對於這些歷史進程的剖析與反思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歷史的認識,也能夠讓學生從經濟意識層面理解和看待問題。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對學生經濟意識的培養可以從多方面展開,既要讓他們對競爭的實質及意義有所體驗,也要讓他們領會生態發展對經濟建設的重要影響。同時,經濟建設離不開必要的開拓與創新,只有讓學生對發展的理念有更爲深入和全面的理解,學生對經濟意識的感悟纔會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