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多線索交替融合進行化學教學設計探索

學問君 人氣:2.52W

化學是自然科學的一種,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創造新物質的科學。世界由物質組成,化學則是人類用以認識和改造物質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門歷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學科,它的成就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化學中存在着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兩種變化形式。

多線索交替融合進行化學教學設計探索

摘要:分析多線索交替融合進行化學教學設計的必要性,提出設計的策略:深入分析教材,精心勾畫知識線,促進知識建構;結合生活實際,巧妙創設情境線,凸顯應用價值;遵循認知規律,有效構建問題線,強化問題意識;發揮主體作用,充分挖掘活動線,提升化學能力;善於總結反思,巧妙外顯思維線,凝練思路方法。

關鍵詞:多線索 教學設計 化學教學

新課標多元化的教學目標,多角度、大視野的教學內容,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方法要求課堂教學多元化,也就是要求課堂教學要進行整合設計,既要注意知識的邏輯線索,也要結合學生的活動線索、情境素材的證據線索,以及老師提出的問題線索等,這樣的教學才能很好地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提高教師教學設計能力和課堂駕馭能力。

一、多線索交替融合進行化學教學設計的必要性

每一門學科都有其特點,學科特點影響和決定着整個教學設計。化學學科特點是:(1)以實驗爲基礎;(2)在原子、分子等微觀層面研究物質;(3)與日常社會、生活緊密聯繫;(4)知識點繁多,但有規律;(5)有獨特的化學用語。“以實驗爲基礎”要求教學要突出實驗的重要功能,創設多種多樣的探究活動,讓學生多動手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從而收穫知識,提升能力;“與日常社會、生活緊密聯繫”說明在教學中要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進社會,即運用生活情境,設定系列真實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從而感受到化學的重要作用;“化學知識點繁多,但有規律”提示我們要善於分析雜亂的知識,抓住知識的規律設計好知識線,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探究,解決疑惑;“在微觀層面研究物質”以及“獨特的化學用語”體現了化學學科的抽象性、獨特性,教學中引導學生分析宏觀現象來挖掘事物的微觀本質,以及透過方法訓練來熟悉化學用語等都能培養學生的能力、方法等,即要靈活設計能力線和方法線,達到教學目標。由此可見,化學學科特點說明了化學教學是適合且應該用多種線索結合來展開的,這樣才能更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二、多線索交替融合進行化學教學設計的策略

多線索交替融合進行化學課堂教學設計,其中的線索是根據課程標準、內容特點、教學目標、學生實際等來設定的,主要包含知識線、情境線、問題線、活動線、思維線等,不同的或相同的教學內容可以選擇不同的線索來進行化學課堂教學。

(1)深入分析教材,精心勾畫知識線,促進知識建構。知識線就是上課時的知識脈絡、知識學習的順序。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心中必須清楚: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後可以獲取哪些知識,發展什麼能力,也就是說,我們的教學目標要非常明確。但由於每次課的知識點較多,且書本上有些知識的脈絡不是很明顯,知識的順序可能不太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們要深入分析教材內容,提取出具體的知識點,然後根據學生的學習、生活經驗,重組知識的學習順序,勾畫出清晰的知識脈絡,形成上課的知識線索。因爲知識線揭示了主要知識及其內在的邏輯關係,通常蘊含於情境線、問題線或活動線中,所以知識線一般屬於暗線。學生在學習時,透過閱讀情境材料、處理資訊、發現問題、討論問題、活動探究等逐步獲得相應的知識,形成知識網絡,完成對知識的建構。

(2)結合生活實際,巧妙創設情境線,凸顯應用價值。情境線就是透過適當的情境素材,將書本上“裸露”的'知識包裝起來,使知識結合一定的情境材料呈現出來,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順利進入問題者的角色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化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生活中很多現象都是活生生的化學知識的體現,因此可以利用與化學有關的生活、生產、時事、新聞等內容,也可以利用化學史等素材,把要學的知識點(知識線)融合到這些素材中,使化學知識與故事、事件等巧妙結合,學生透過分析情境材料,提出問題,活動探究,獲得相應的知識。由於這些知識是以日常生活事件呈現出來的,因而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也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就在身邊,凸顯了化學知識的價值,更好地落實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

(3)遵循認知規律,有效構建問題線,強化問題意識。問題線就是根據知識線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情境素材中設定一系列有內在聯繫的問題串,引導和推動學生的思維,進行探究,從而發現知識的規律,將所學知識納入原有認知結構,建立起新的知識網絡。問題是科學探究的前提,是知識獲得的源泉,它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驅使學生深入探索、思考,促進思維的發展。不過在設定問題時,我們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從簡到繁,從易到難,設計多元化的真實問題,層層深入,挖掘知識的本質,讓學生在探究舊的問題過程中,引發出新的認知衝突,帶出新問題的探討,在環環相扣的問題串探討過程中,強化問題意識,學會思考。

(4)發揮主體作用,充分挖掘活動線,提升化學能力。活動線就是以“科學探究”爲主要途徑,針對情境中的問題進行討論、調查研究、實際操作,表達交流等系列活動,以獲取知識,發展能力。新課標強調學生要透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來建構知識,提升能力,也就是說,學生必須透過一系列的能力活動的訓練才能達到以上目標。因此,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要明確透過本次課的學習,學生要獲得哪些能力,然後結合情境素材和能力的培養,設定觀察、實驗、設計、解釋、討論、預測等多樣化的活動,讓學生在動口說、討論的過程中獲得交流表達能力;在動手做、動眼看的探究過程中提升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在動腦思考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

(5)善於總結反思,巧妙外顯思維線,凝練思路方法。思維線就是教學時從具體的知識傳授到觀念的建構,變成不同的思路方法、化學觀念。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能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學習方法的提取,而很多學習方法是蘊含在具體的知識背後,是要透過及時的反思、總結才能凝練出來的。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我們要根據知識內容特點,在弄清楚知識的發展功能、價值問題的基礎上,挖掘出隱藏在知識背後的方法、思路,然後透過設計多種多樣的活動讓學生探究,及時引導學生從不同的問題、活動中對自己的所學所做進行總結,用話語把自己的所做所想表達出來,把內隱的知識結構、思路歷程外顯出來,最終達到對思路方法的總結、凝練,從而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提高學習的效率。

對於多線索交替融合的化學教學設計,每條線索的關係如圖1所示:

圖1

在這個關係圖中,知識線是每個教學設計的核心,知識的特點決定情境素材的選擇、活動的安排、問題和思考的方式。而情境素材隱含着一定的知識點和問題串,透過問題驅動思考,凝練方法,而思維的發展又可以指導活動的開展,活動過程反映出情境的基本情況。反過來在一定的情境素材中蘊含着活動的基本類型,在活動中反思促進思維的靈活性,深化對問題的認識,豐富對情境素材的理解。也就是說,線索之間是相對獨立又相互影響、相互促進、交替融合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適當選擇其中的2-3條線索來完成我們的教學。

三、多線索交替融合進行化學教學設計的案例分析

爲了更好地理解我們所說的多線索交替融合進行化學教學設計,我們以二氧化硅與硅酸的教學設計(人教版)來加以說明。見圖2 。

圖2

教學創設了“二氧化硅―硅酸―硅酸鹽―硅單質”知識線,從比較熟悉的硅的化合物―― 二氧化硅出發,引出硅酸鹽和單質硅,符合認知規律;透過知識線引申出5個主要任務,學生在5個不同的任務中充當不同的角色。在3條線索中,學生透過知識線建構知識,透過任務線獲得學習的方法,透過情境線發展科學素養。這樣的教學設計用大量的圖片展示二氧化硅和硅酸的應用,能極大地引起學生共鳴,降低學習的難度,體現知識的生活化;知識學習過程滲透學習方法的掌握,比如學會分類、預測、探究、總結物質的性質;讓學生充當情境的主角(硅家族管家、偵探員、預言家、藝術家、設計家、化學家),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輕鬆有趣的情境中獲得知識,提升能力,豐富情感。

多線索交替融合進行教學設計不僅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來獲得知識,尊重學生知識、能力的發展,符合學生的心理髮展、認知發展的順序,而且教會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強化了學生動手能力和問題意識,落實了三維目標,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文慶城.現代化學教學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79-80

[2]徐洪俊.化學課堂教學線索的梳理與構建策略[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9(4)

[3]相佃國.化學課堂中創設情境的方式[J].化學教育,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