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農村高中語文學習現象探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5.94K

一、按照小組間真正水平進行分組

農村高中語文學習現象探究論文

只有考慮到各學習小組的真實水平,纔能有效實現教學目標。爲使小組間學習水平相對均衡,教師必須依據學生的基礎、成績進行動態評判後,依據優秀、一般、學困三個等級區分後分組,使各組內這三類學生的比例大致相等。但一組內的學困生數量過多,那麼這組內的學習氣氛就會顯得過於沉悶,這就會導致小組中“局外人”的產生,需要注意的是農村高中在高二完成分班後,理科班中的學困生相對多些。以農村高中的理科班爲例,一個班大致人數爲40人左右,以一組8人計算,一個班分爲5組,優秀、一般、學困三個等級的人數分別爲2人、3人、3人,以此從分組上防止一些學困生放棄表達自己的見解而淪爲“局外人”,並且也杜絕了組數太多而導致教師難以掌控的情況出現。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高中語文學習水平是基於各種閱讀中的理解及表達能力來判斷的,並且它還是一個動態的指標,如平時作業完成質量如何,中考入學成績,期中期末成績,平時檢測成績,以及該同學是否在合作學習中樂於幫助同學,教師在分組時應綜合考量。

二、按照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分組

在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分組一週後,還應根據班級內學生的性格特點進行調整,以使組內同學的性格能夠相容。一些同學偏向調皮外向,另外一些同學則過於內向,這兩種性格各有優缺點。外向型的同學在表達自己的觀點時,往往很直白坦率,但這類同學中大部分人是未經過深思熟慮,就很隨意地把自己的觀點脫口而出了,這些觀點往往很膚淺,缺乏對問題本質的成熟考慮;內向型的同學對問題的考慮則要深入成熟得多,但他們不願意把自己的觀點說出來同大家一同分享。因此,分組時應把這兩種性格的同學進行優勢互補。在合作學習中,一些調皮的外向型學生在老師剛提出問題就立即做出了錯誤回答,而一些偏向懶惰的內向型學生也隨之附和。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對不經思考後就回答問題的.外向型學生做出適度批評和引導,而對於那些懶得回答問題的內向型學生,教師則要加以鼓勵,鼓勵他們說出自己的觀點。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發現,內向型學生人數同外向型學生的人數比例大致爲5:3,而內向型學生更容易淪爲“局外人”。

三、按照學生的家庭狀況分組

90後學生,大部分爲獨生子女,在家中往往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由於家庭的溺愛,他們自己獨立完成的事較少,這使他們在合作學習中沒有足夠的膽量將自己的見解表達出來。在農村高中還存在對學生合作學習影響較大的一種情況,即父母離異。在對三個班121名同學的調查中發現,離異家庭學生人數居然高達37名。這導致他們父愛或母愛的缺失,性格也不太健全,對學習缺乏興趣,對明天的生活缺乏信心,但又敏感、自卑,在班級中沒有朋友,也不願意去交朋友,這一切使得他們不願與其他同學去合作討論,而容易淪爲合作學習中的“局外人”。教師在教育實踐中,要給予學生讚美和賞識,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他們積極融入班集體中。對於孤僻的學生,絕對不可以在公共場合批評他們,否則會被認爲是老師故意要讓他丟臉,他們表面上冷漠無比,但他們在內心更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愛和鼓勵。教師應想辦法多與離異家庭的同學交流,甚至要以父母的角色與學生聊聊父母對孩子有何期望,瞭解他們的渴求,爭取做學生的朋友。教師也應教學生學會寬容,鼓勵班上樂觀開朗的同學主動和孤獨冷漠的同學多交流,讓他們能真正融入班集體,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透過以上努力,減少離異家庭狀況對學生融入小組合作學習的阻力,並且在分組中以正常家庭爲主,離異家庭爲輔,鼓勵其他同學對這些孤獨的離異家庭予以幫助關愛,使得他們由“局外人”轉化爲“局內人”。

四、轉換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角色

在準備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分工明確,確定每個學生的責任,可以指定一位同學負責記錄組內每位同學的觀點,然後另一位同學進行歸類。教師還必須準備好合作學習所需的相關資源,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懷念紅狐》這篇文章,可以分爲四個階段,每個階段紅狐、父親、我扮演的角色不同,可以讓每兩組學生討論一個階段,再思考各階段扮演什麼角色及爲什麼角色不同。教師在合作學習中,除了組織者的角色外,還必須努力去營造良好的課堂環境。在合作學習中,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後,不論對錯,教師都要鼓勵他講完,並且無論是教師自己,還是學生,對發言的同學都應以寬容的心態去聽,思考爲何有這樣的見解,有什麼不足與長處,總之要在耐心聽完後,取人之長以補己之短。聽完發言同學的見解後,教師再加以引導、鼓勵,既要考慮到發言同學的個性,又要考慮到班級的共性,以使參與合作學習的同學都有收穫,並且樂於參與合作學習。教師在調整好自己的角色後,“局外人”將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