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幾種教學方法

學問君 人氣:2.38W
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幾種教學方法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詞語教學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正確的讀出和寫出學過的詞語;二、是懂得詞語的意思;三、是注意積累詞語並能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正確運用。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對於含義比較深刻的詞語不僅要理解它們在課文中的意思而且要理解對作者寫作目的的作用。教師要採取多種形式及方法,引導學生運用恰當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爲此,要逐步培養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衆所周知,語言是很複雜的。它不僅具有抽象性,還具有多義性。閱讀時要在詞語所可能代表的各種意義中找出它在句中的特定含義,才能正確理解。要做到這一點,只有結合(或者說理解)上下文,離開了具體的語言環境,單靠查字典是不行的。
        從實際教學工作中可知,好多詞語包括句子的.意思可以從上下文中找到答案,可以結合上下文體會出來。這正是古人所說的:"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的道理吧!
        譬如:蘇教版第四冊的《狐假虎威》一文的最後一段話:"兇惡的老虎受騙了。狡猾的狐狸是借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透過這句話學生就很容易地理解"狐假虎威"這個成語的含義了。
        像這樣的例子在不少課文中都有,這就需要學生把課文讀熟讀透。
在我們的言談習慣中,還有這種情況,有些詞語後面的話,往往就是對這些詞語的解釋或說明。
        例1:"他啞口無言,回答不出來了。"(自相矛盾)
        例2:蘇教版十二冊《螳螂捕蟬》:螳螂捕蟬是一個寓意深刻的成語。課文的第五節有這樣一段話:"花園裏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蟬高高在上,悠閒的叫着,自由自在的喝着露水。卻不知有隻螳螂在它的身後。那螳螂拱着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卻不只道有隻黃雀在它的身後。"
        類似的情況在教材中隨處可見。這就爲教會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詞義提供了條件,成爲可能。
        聯繫上下文理解詞義,是一項非常重要的閱讀基本功,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閱讀能力。這種能力和其它閱讀能力一樣,絕對不是老師講出來的。只能靠閱讀訓練,靠參與閱讀訓練的實踐活動。課程目標指出:"指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呂淑湘先生說:"語文課重在訓練。"作爲一個語文教師,一定要轉變學生的思想,強化訓練意識。教學思想轉變了,才能真正改變"滿堂灌"的做法,把訓練變爲自覺行動。在備課時,教者就要考慮好哪些詞語可以聯繫上下文理解,凡是能結合上下文理解的詞語把他們作爲例子,用來訓練培養學生聯繫上下理解詞語的能力。       《學會查無字詞典》一文中"驕陽似火"、"驚淘拍岸"等詞語就可以採用聯繫上下文來理解。因此,上課沒有必要講這些詞的意思,而是讓學生自己讀書,從書中找出答案,也可以讓學生先去讀課文,再讓他們說說讀懂了哪些詞語,說給同學們聽聽,從哪找出來的。在這種訓練過程中,我有以下三點體會:
        首先,作爲教者要熟悉教材,哪些詞語能聯繫上下文理解,應從哪些地方去了解,要了然於心。這樣走進課堂才能胸有成竹地去引導學生。如果只是籠統地提出結合上下文來理解,而自己卻不知道究竟從哪些方面理解,那教師的主導作用便等於零。
        其次,一些重點詞、關鍵詞,要作必要的提示和點撥。當學生看不出來,或看得不全面,教師要作正確的引導,這樣會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能促進思維。教者應該讓學生反覆去閱讀課文,在聯繫上下文的基礎上要引導學生去理解其含義,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促進思維。
        第三,要有足夠的耐心,讓學生充分讀書。多數詞語聯繫上下文是容易理解的,但有的詞語一下子看不出來,可以創設一種情景,讓學生在悟中理解。老師可以透過動作的指點,語音的點撥,情景的體驗,使感悟水到渠成。教師運用自己的聰明智慧,沒有一廂情願地去灌輸,而是藉助情景去啓發,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自悟。老師是很有耐心的充滿情趣的,與學生一起盡情地讀,盡情地演,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自悟。
        總之,聯繫上下文在文章的語言環境中理解詞語,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我們除了做到文章前面所說的幾點外,還應指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正如《語文課程標準》所說,"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讀整本的書,在對文章整體的把握中聯繫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深刻含義,並在"博覽羣書"中不斷的完善,提高這易一能力,使之默化爲學生個體的一種內在的閱讀能力。這不僅是時代的使命,也是中華之崛起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