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工商管理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學問君 人氣:3.21W

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建設的迅猛發展,整個社會迫切需要大量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操作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下面是小編蒐集的一篇關於工商管理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探究的論文範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論工商管理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摘要】理論和實踐結合對於工商管理學科的教學效果有着重要意義,但是中國高校的工商管理教學普遍存在理論和實踐的脫節的現象。爲了改變這種不良現象,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採用與中國相關的工商管理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採用新的方式方法,大力提高專職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工商管理教學中做到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關鍵詞】工商管理 實踐教學 操作能力

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建設的迅猛發展,整個社會迫切需要大量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操作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然而,不少高校在工商管理類課程的教學過程當中,沒有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給予足夠的重視,致使兩者在教學中明顯脫節。筆者作爲一名高校從事工商管理類專業課程教學的老師,在平時的工作中對教學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有一些認識和體會。基於此,本文對工商管理專業教學的理論和實踐結合的問題進行了一些分析和思考,希望對工商管理學科的教學效果有所助益。

 1 理論與實踐結合對工商管理學科教學的意義

首先,有助於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深入思考和掌握。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了理論知識,並不代表能夠真正理解和掌握。只有將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於實踐,才能提高自己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必須透過實踐教學環節,促使學生主動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和運用知識的綜合能力,適應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

第二,有助於學生髮展獨特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的資質、興趣、纔能有很大的不同,不可能要求所有學生使用同樣的方法去掌握和應用所學知識。實踐性教學有助於引導學生根據各自特點和專長,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認識客觀事物,發展出獨特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三,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加強對學生的實踐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獨立思考,解決所遇到的困難,培養了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只有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將來進入企業之後,才能夠不斷在各方面積極創新,幫助企業保持持續的競爭優勢。

第四,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溝通能力。實踐性教學環節中有許多集體活動,能夠鍛鍊學生彼此之間的溝通能力和協作精神,使學生在校期間就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走上工作崗位後能夠與其周圍的人進行有效溝通和廣泛協作,幫助企業或組織達成目的。[1]

 2 工商管理學科教學中理論和實踐脫節的主要原因

一是教學內容與社會實踐相脫節。我國高校目前對工商管理的研究和教學主要侷限於對西方理論的引進和解釋,這些理論反映的是西方的社會背景和市場狀況,引用的案例也是西方國家的,與中國當前的國情有較明顯的'差距,不一定能夠解釋中國的市場和社會狀況。

二是教學方式方法比較陳舊。許多高校工商管理學科的教學仍然採用傳統的老師按教材講授,學生課堂記錄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過於理論化、抽象化,學生只是起到了記錄員的作用,根本不能把記錄的內容真正理解消化,轉化爲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三是教師隊伍實踐教學能力有待提高。我國高校從事工商管理教學工作的教師當中不少人的成長道路是從學校到學校,對工商管理缺乏感性認識。走上工作崗位後,爲了發文章、評職稱,他們對工商管理的研究主要注重純理論研究,這更加劇了高校教師實踐教學能力薄弱的狀況。[2]

 3 工商管理學科教學中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方法

第一,要注重選用與中國有關的工商管理教學內容。中國改革開放將近30年,社會迅速發展,經濟執行也日趨複雜,目前有必要對這30年中的工商管理的經驗進行整理和分析,同時大量的中國工商企業每天都面對紛繁複雜的工商管理的現實問題需要解決,也急需得到正確的幫助和指導。因此,我國的高校工商管理教師應儘快採用符合我國國情的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瞭解中國的市場結構狀況和社會文化背景。

第二,全方位、系統性地進行工商管理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工商管理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不能只及於一點,要進行全方位的、多層次的、連續性的整體創新,促進複合型應用人才的培養。

3.1 要培養入學新生的專業感性認識

新生一入學,就對其進行專業知識講座,並結合相應的市場調查、社會調查以及企業參觀活動,使學生儘快獲得對工商管理專業的感性認識。爲了加深學生對專業的理解,同時還可以要求學生撰寫調查報告、專業感想,並由專業教師進行評估。

3.2 採用以下幾種實踐性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1)案例教學方法。這種方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主動地對案例進行研究和討論,提出自己的見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能夠得到很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鍛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使用案例教學法時,教師要精心挑選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並且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這樣才能夠真正發揮案例教學的優勢。

(2)模擬教學方法。教師根據工商管理的理論和實務,設計出相應的背景材料、軟件程序或數學模型等,交由學生進行模擬演練和操作。模擬教學方法包括角色模擬、情景模擬、內容模擬、綜合模擬等方法,透過這些方法可以模擬出與現實相似的環境,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3)現場教學方法。以實習基地或相關企業爲依託,將學生帶到企業進行實習或參觀。然後撰寫相關的實習報告、設計方案、分析報告、策劃文案、促銷方案、或綜合評估報告等,由教師進行評價。這種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動手能力。[3]

3.3 將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作爲重要的實踐教育環節

畢業實習和撰寫畢業論文是對學生所學知識和能力的一個綜合檢驗,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問題,教師應把握好這個機會,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討,尋找解決的辦法。如果方法得當,可以明顯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綜合運用能力。這種方法要求教師從學生論文的選題到撰寫過程都要以培養目標爲中心,把每一個環節落實好,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和能力。

3.4 引導學生進行科研活動

應引導學生進行一定的科研活動,或是讓學生參與到其導師所承擔的一些科研課題當中,鍛鍊學生的科研能力。這種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對其未來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第三,大力提高教師隊伍的實踐教學能力。

從事工商管理教學的專業教師應主動參與工商管理實踐活動。西方許多從事工商管理教學的教師或者自己開辦工商企業,或者在企業擔任兼職或諮詢顧問,這樣可以深入工商管理的一線,獲得了大量的一手資料和鮮活的經驗,加深對工商管理理論的認識,始終站在時代的前沿。我國高校的工商管理教師也應該走出理論研究的象牙塔,積極參加工商管理的實踐活動,使自己對工商管理理論的認識能夠隨着時代的發展而發展。

高校管理層也應該在制度上支援教師參與工商管理實踐活動。我國許多高校教師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受到學校制度的制約,例如學校對教師的工作量考覈並沒有考慮教師在社會上的實踐活動,致使教師無法從繁忙的校內工作中脫出身來;學校對教師的社會實踐既沒有經濟上的支援,更沒有爲教師創造走出去的條件;等等。總而言之,高校領導層沒有從制度上爲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創造條件。因此高校的領導層應該轉變觀念,對學校管理制度進行適當修改,從考覈制度上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工商管理實踐活動。

學校還可以聘請企業的工商管理專家擔任兼職教師。除了鼓勵教師去社會上參加實踐活動,同時也應該聘請企業從事工商管理工作的資深專家來學校進行教學活動。這些專家往往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有的還不乏理論造詣,把他們請入學校爲學生授課或舉辦講座,必將大大開闊學生的視野,加深對工商管理專業的理解。[4]

總之,高校工商管理學科實踐教學水平的提高是一個全面的、多層次的、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教師、學生、學校以及企業的共同配合才能夠完成。我們應當充分認識到當前工商管理實踐教學的不足之處,採用多種方式、多種途徑,在教學中將工商管理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操作能力。

 參考文獻

[1] 魏國樑.工商管理類課程實踐教學環節探索[J].科技和產業,2008(2):86-90.

[2] 雷思友.市場營銷專業理論與實踐教學法改革的研究[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2):38-40.

[3] 陳素琴.加強高校管理類專業實踐教學的思考[J].交通高教研究,2003(3):65-67.

[4] 朱志敏.深化高校實驗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考[J].江蘇高教,2001(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