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發現式美術教學模式的構建路徑研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1.93W

摘要:本文從發展式美術教學模式提出的基本依據以及該模式的建構和全面培養學生素質爲目的等幾方面進行探究, 走出了一條美術教學的創新之路, 爲廣大美術教學同行提供了可資借鑑的參考。

發現式美術教學模式的構建路徑研究論文

關鍵詞:發展式; 美術教學; 模式;

發展式美術教學模式以全面培養學生的素質爲目的, 突破傳統的封閉式教學模式, 充分挖掘美術學科本身的特點, 嘗試以趣引路、以美激情、以情導航、以美冶德。引導學生廣泛接觸社會生活、自主學習、自由想象、自主創造, 促使學生主動發展, 從而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一、發現式美術教學模式提出的依據

1.美術學科的性質。美術課是一門專業性、技術性強的藝術教育課程, 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 它對陶冶情操, 啓迪智慧,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2.新世紀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傳統的應試教育是一種片面的、僵化的、圍繞應考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 其教學內容僅僅偏重於知識、技能的訓練, 導致學生片面發展。素質教育着眼於全體學生全面的、主動生動活潑的發展。而我們屬於中專類的體育運動學校的美術學科, 亦必須貫徹素質教育的要求, 以全面發展提高學生藝術素質爲核心, 加強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 促進學生個性和諧發展。因此, 必須構建發展型的美術教學模式, 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發現式美術教學模式的構建

(一) 設計全面的發現式教學目標

每節美術課的教學目標都要根據教學大綱和新課標的要求, 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 從知識、技能、能力、情感、意志、價值觀、思想品德、個性發展等諸多方面, 全面而又有所側重地科學合理設計。要克服以往美術教學中只重美術知識、技能的片面目標傾向。設計出來的教學目標不能只是箇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而是要在每個教學環節中都能具體貫徹落實, 力求使每節課都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和要求。

發現式美術教學模式既注重教學目標的全面性, 又突出美術學科的專業特點, 突出美育和動手能力的培養, 努力透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 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結合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 運用所學美術、工藝設計知識, 動手設計學習環境和自身用品等。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會生存》一書指出, 應當培養人的自我生存和發展能力。因此, 美術課應透過課內外教學,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使學生養成思考、創造的習慣, 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激發學生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意識。例如讓學生命題繪畫時, 可鼓勵學生設計出多種構思方案。根據學生構思的情況, 引導學生思維的流暢、變通和獨特性, 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再如上工藝製作課, 可佈置學生設計繪製未來的房子等等, 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創造,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還可以介紹大量的美術書刊供學生設計時參閱, 使學生的自學能力進一步提高。另外, 還應佈置學生堅持寫繪畫日記, 將每天生活中有意義的事用繪畫的形式記下來, 既訓練了學生的繪畫技能, 又積累了生活素材, 還能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毅力和堅強的意志。

(二) 營造開放的教學時空

傳統的美術教學, 學生的學習空間僅限於教室, 學習內容僅限於課本。如此封閉的教學內容, 導致學生孤陋寡聞, 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發現式美術教學則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人文景觀, 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 營造開放的教學時空, 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 從而發現和欣賞美。比如教學建築設計藝術, 可帶領學生去蓮花池公園現場觀察老年活動中心大樓古色古香的設計藝術特色, 去安國寺參觀于成龍讀書樓, 去鳳山寺廟, 欣賞市區東川河上的每一座吊橋, 從而弘揚民族文化和精神, 並加強生活環境美的教育。又如教學雕塑欣賞時, 可帶領學生去賀昌中學的文廟, 去離石一中的校園, 欣賞孔子、賀昌、辛安亭的人物雕像, 還可利用幻燈、錄像或電腦多媒體技術, 播放中外著名的雕塑, 突出藝術獨特的魅力, 使學生在欣賞中達到物我兩忘的藝術境界。創設開放的教學時空, 不僅開闊了學生眼界, 豐富了學生對美術學科的感性認識, 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 而且讓學生身臨其境, 使學生頭腦產生優勢興奮中心, 引起學生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意欲, 激發學生美術創造的美感。

(三) 開展教學主體間的多向互動交流

傳統的教學過程往往只注重學生認識的發展, 忽視了學生情感和社會性的發展, 課堂上學生缺乏交流和合作。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爲, 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和生成, 有賴於認識、情感和社會性的和諧統一。因此, 發現式美術教學力求在課堂上建立開放民主的人際環境、和諧寬鬆的心理氛圍, 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互動、合作、交流。所以教學中必須設定成對交流、小組討論, 師生協作、集體探討等環節。比如教學生主題繪畫時, 首先利用範例啓發學生構圖, 再讓學生分組相互討論、相互修改創作草圖後獨立完成。這樣, 學生的.作品中就融合了教師及集體成員的智慧, 無形中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繪畫能力。教師、學生間的多向互動交流, 有力地促進了集體內部的交往, 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合作能力, 也有利於學生之間活躍思維, 共同提高。

(四) 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傳統的美術課堂採用教師示範、學生模仿的單一教學形式, 不利於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學生被動接受學習, 不利於培養自主學習意識, 不利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發現式美術課堂教育, 根據教學目標、任務及學生實際, 巧妙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寓教於樂, 以趣引路, 以美激情, 以美冶德。採用組織教學活動, 實際操作、交流、轉換角色、創作競賽等具體方式, 引導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 透過動口、動手、動腦, 使學生學會求知, 學會審美, 學會創造。比如, 教學服飾工藝時, 可針對青少年學生注重儀表打扮的心理特點, 而又不大會打扮自己的現狀, 在課堂上舉辦服飾表演大賽。透過教師指導和學生討論等環節, 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能力, 培養學生以樸素爲美, 展現以青春活力和特色爲美的思想品德。有的教學環節還可以進行角色轉換, 讓學生嘗試以“教師”角度專研課文, 在教師指導下“授課”。讓學生在角色轉換的新視角中掌握知識, 鍛鍊自學能力。

(五) 讓教學過程的各要素都滲透美

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爲, 教學過程是學生認識活動和意向活動和諧統一的過程。意向活動是指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意志、興趣、毅力等等。學生積極的意向活動, 能有力促進其認識的發展。在發現式美術教學模式中, 教師要精心設計好每個教學環節和要素, 要充分發揮藝術學科的特點, 以生動可感的美貫穿教學, 使每堂課猶如一件藝術精品。如教學主體之一教師的形象美、語言美、板書美, 教學各環節的和諧美等, 都能很好地激發學生情感的愉悅性, 從而達到以美移情, 以情激趣, 激發學生主動求知、求真、求善、求美的目的。比如教學裝飾藝術, 教師首先要精心設計板書, 精心裝飾設計教室, 使學生一進教室就進入裝飾美的境界, 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必須符合人的天性及其發展的規律, 並且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這是任何教學的首要的最高的規律。”由此可見, 教師在教學中要採取有力措施, 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爲情、理、趣、真、善、美的和諧統一, 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從而達到教學的目標和要求。

參考文獻

[1]柳芸, 朱長勝.中國教育改革研究與實踐 (地方卷) [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0:12.

[2]張晶.在美術教育中收穫個性與美[J].人生教育, 2007 (04) .

[3]楊彥霞, 張淑麗.激發學習興趣, 提高美術素養:小學美素教學淺析[N].學習報·教育科研, 2015-04-14.

[4]武曉燕.美育雜談[C].教學改革與創新 (第10集) , 北京:團結出版社, 2006,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