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互聯網變革下的學校教育思考論文

學問君 人氣:1.26W

互聯網的到來,給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帶來了很大的改變,相比於教育而言,互聯網的影響與改變似乎並沒有其他行業來的迅速與明顯:很多學校的教育還只是停留在傳統教學的層面,大多數的中小學還是比較牴觸手機進課堂,這也讓互聯網的腳步很難走進中小學學生與教師的學習與工作中。即使在大學,大部分的教師與學生會將手機帶到課堂中,卻很少有教師能夠利用好這一工具,將互聯網的力量真正展現在輔助教學和與學生交流溝通上。而未來的學校教育不管是從學校層面,教師層面還是學生層面都需要有很大的變革,才能將互聯網與學校的教育深度融合,從而徹底變革傳統教育。本文將從學校、教師和學生三個層面對互聯網變革學校教育進行思考與分析。

互聯網變革下的學校教育思考論文

一、變革需要學校從發展方向上轉變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各個行業都受到了衝擊與改變。學校想要順應互聯網時代的大潮,將互聯網與學校教育深度融合就需要從源頭上分析互聯網與學校有哪些資源上的優勢和劣勢,從互補的角度來找尋學校未來發展的方向纔是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11.未來學校未來學校:

實驗與討論的社區學校與互聯網相比最大的優勢莫過於實驗器材這類硬件設備和學習氛圍這種人文環境兩點因素。學校從最基本的方面與互聯網進行對比,就能夠發現這兩點明顯的優勢。那麼在未來學校發展方向上,在這兩個方向應當重點考慮和發展,尤其是將學校變革發展成學生能夠透過自主選擇進行實驗操作和相互討論的場所。實驗設備在很多學校都作爲硬件設備發展的重要部分,這些設備的利用在未來應當更加受到重視,不僅要加強實驗器材等硬件設備的數量與質量,而且應當更加註重培養學生們動手操作與實驗能力。學習氛圍與每個學校的師資力量是目前每個學校相比於互聯網具有的明顯優勢。雖然學生在網上進行自主學習時也能夠感受到自由交流的氛圍,但是這種溝通交流始終有別於學校的氛圍。因爲學習者無法切實感受到教師的指導與監督。這些氛圍與情感的交流、互動是網上學習所無法比擬的。學校在未來的發展上,應當注重將教室更多地變成一個師生交流討論的社區,從而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學生之間的互助作用,關注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給學生更多思考和發聲的空間與機會,這纔是未來學校應當考慮的發展方向。

22.校校合作校校合作:

共同構建學習資源庫目前,互聯網上的學習資源參差不齊,不論是資源的.質量,教學的內容還是學習的環境都有很大的差異。未來的學校應當努力透過互聯網來完成教學任務,各學校間的優秀教師、優質資源應當透過互聯網實現共建共享。這不僅能夠加強學校間的合作與交流,而且還能夠真正方便更多的學生透過互聯網進行學習和討論。學校間的競爭不再是學校的排名,而更加註重優質教師和優質資源的發展與建設;家長與學生也不再爭搶進入名校的名額,而更加關注各個學校優質的教師所提供的學習資源。透過互聯網這一平臺,每個人都能公平地獲取優秀學校的學習資源,從而滿足自身的學習需求。這種良性的循環,能夠促進學校之間更好地合作與發展,學生也能獲取更加優質、多樣的學習資源,真正從教學資源上實現公平地給予每個學習者同樣優質的教育。

33.家校協同家校協同:

共同打造個性化教育在傳統思維模式下,學校一直是被理解爲管理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而家庭因素對於學生學習影響的重要性一直被人們所忽略。在互聯網時代下,有一種思維受到衆多人的關注與認可,那就是用戶思維,其實用戶思維的核心就是以用戶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關注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教育如果要想在互聯網時代下有所變化,那麼首先要在思維上有所變化。首先我們應當關注用戶思維的核心——始終以每個學生爲中心去思考和安排教育教學,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個性化的教學。然而每個學生都擁有不同的家庭,目前中小學裏存在的“5+2=0”這一問題始終困擾着許多師生與家長:很多中小學生,在學校學習五天後如果加上週末在家休息的兩天,這周的學習成果就會得到一個零的結果。這就從很大程度上體現了週六週日這兩天中家庭教育對於學生而言的重要性,但是傳統教育中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和自身的學習情況又是很難按照不同學生進行控制和管理的。在互聯網時代,未來的學校應當努力利用好互聯網這一工具,建立一個更好的家校交流與溝通的平臺,在校內能夠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每個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分析與管理,校外能夠利用互聯網構建家庭與學校交流溝通的平臺,從而實現家校協同。這樣,家長便能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即使學生不在學校的情況下也能及時給予孩子指導與監督,教師與家長的合作能更好地幫助和管理好每一位學生,讓每一名學生都能獲得個性化的教學與個性化的學習管理模式.學校層面的變革需要從硬件設備的利用、各學校間學習資源共建以及家校協同等方面做一個整體的規劃和設計,充分發揮互聯網在解決傳統教育問題中的作用,從而從根本上提高學校在未來教育與學生學習上的影響力,同時展現出學校對比互聯網所具有的優勢和特點。

二、變革需要教師從思維上轉變

互聯網時代,教師的思維不能受到傳統教育的限制,要根據互聯網時代的特點,逐步培養出互聯網的思維,從而在個人能力提升、促進學生學習和助力學校環境建設等方面展現出新時代教師的作用與定位。

11.平臺化思維平臺化思維:

助力學校建設每個教師都應將自己融入到學校的發展中,努力將學校建設成爲師生交流和學習的平臺。互聯網時代下,學校的建設不僅僅只是校領導的工作,每位教師也應當積極參與到這項工作建設中來。努力透過平臺化的思維,將學校中領導與教師、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連接到共同搭建的平臺上,讓校內師生的交流與溝通不再成爲難題,同時也能透過平臺化的思維來培養一種合作的意識。

22.大數據思維大數據思維:

分析學生情況當前,大數據已經進入到各行各業,人們都在努力探索如何更好地將其運用到工作與生活中,教育亦是如此。教師需要擁有大數據思維,才能夠真正利用這項技術來提升教學質量。大數據的分析可以從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學習基礎這兩個方面進行研究,大數據也能幫助教師更加客觀、全面、整體的評價學生,這種思維如果能夠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不僅能優化教學,更有利於評價和分析每一位學生。

33.碎片化思維碎片化思維:

維繫自身發展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進入“碎片化”學習時代,如何規劃好自身的學習已經成爲重中之重。在日常的學習和工作中,我們常常被一些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所打斷,從而忽略了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本末倒置,使得學習效率“穩低不前”。因此,我們需要擁有一種在短時間內多任務切換處理的能力。教師不僅需要與時俱進、不斷的學習,同時也要擁有這種在互聯網時代下“碎片化”學習的思維。不論是在正式學習還是在非正式學習的環境中,都要學會獲取有益於自身發展的知識與資訊,並且能夠很好地使用工具或者方法來整合這些碎片化的知識與資訊。這就需要教師既能規劃好整體學習的框架,又能處理好每個“支離破碎”的知識與資訊。互聯網時代下,爲了學校、學生以及自身的發展,教師需要從思維和行動上進行轉變。因爲教師不但承擔着學校建設的職責,更肩負着爲學生答疑解惑的責任。所以互聯網變革學校教育,教師的思維轉變以及教師的實際行動是其重要的環節。

三、變革需要學生從思想上轉變

互聯網時代,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需要學生轉變原本的學習思維模式,透過不斷的改變,逐步培養出互聯網的思維,並嘗試利用這些思維來找尋問題解決的方法、能力提升的途徑以及團隊協作的技巧。

11.錯層思維錯層思維:

探尋問題本質錯層思維是美國學者劉悅坦提出來的一種實用性差異化思維方式。簡單來說就是在我們觀察和思考問題時,要錯開表面的現象,去不斷往深層次的方向探尋事物的本質,從而真正逼近事物的真相。在互聯網時代下,學生面對網絡上衆多的資訊與資源時,要始終保持着錯層的思維,不能僅僅只被事物的表面現象所迷惑。因爲在這個紛繁複雜的年代,有太多浮於表面的假象,學生在這個時代,需要擁有理性的分析能力與探尋事物內在本質的熱情,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探尋到問題的本質。這種錯層思維像是一種敢於質疑的精神,在互聯網時代,教師、書籍已經不再是學生唯一獲取知識的途徑,學生也可以透過網絡來獲取知識,但是網絡資源豐富卻又真假難辨。學生在這種情況下,要敢於對問題進行質疑與探索,利用錯層思維,逐漸發現問題的本質。

22.極致思維極致思維:

專注做好自己由於互聯網的衝擊,導致目前學生的學習大多都浮於表面,對於書上的問題透過互聯網搜尋一下或許就能獲得答案,因此學生很少會去深層次地思考這個問題背後的本質。在互聯網時代下學習就需要努力改變一種想法——要用極致思維來幫助自己找到“痛點”並將事情做到極致。這樣當下次再遇到相同的問題時,不僅能輕鬆解決,而且還能舉一反三地找到更多更好的問題解決途徑。只有學生在思想觀念上改變對學習的態度,才能夠真正利用互聯網幫助自己學習與進步,而不僅僅只是用它來找尋書本上問題的答案。

33.社會化思維社會化思維:

促進溝通協作社交媒體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同樣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也要充分利用好社交媒體這一工具。於是這就對學生提出了另一個要求——擁有社會化思維。社會化思維要求學生能夠社會化的學習,高效地利用社交媒體共同學習、交流溝通。在這個自媒體的時代,需要每個人都能透過社交媒體闡述自己的觀點、想法和態度。然而如何與別人溝通交流自己的觀點,將別人的想法融合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並嘗試與擁有相同學習目標的學生一起協作完成任務,這就是學習者在日常學習中需要努力提升與培養的能力。只有利用好社會化思維才能幫助學生在相互交流與溝通中更好地協作處理問題。在互聯網時代下,學生要從思想上有所轉變才能適應這種變革,才能利用好互聯網思維幫助自己更好的進行學習與提高。互聯網對學校的教育而言,既是一種機遇也是一種挑戰:抓住這個時代所給予的機遇,學校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而這種變化又將會給學習者帶來很大的幫助;同時它也是一種挑戰,不論是從學校層面、教師層面還是學生層面,都是一種嶄新的嘗試。變革需要多方共同的努力與改變,從三個層面分析變革的具體途徑與方法,以期能夠更加全面地促進學校教育在互聯網時代下的變革。

參考文獻:

[1]周輝,鄭健.“互聯網+”時代高校教師資訊素養的現狀及提升策略[J].中國成人教育,2016,(14):128-131.

[2]吳瑜,劉歡,任友羣.“互聯網+”校園: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新階段[J].遠程教育雜誌,2015,(04):8-13.

[3]陸俊傑.無差異的差異化:“互聯網+”時代的高等教育變革[J].現代教育管理,2016,(01):1-6.

[4]李芒,鄭春萍,李子運,唐軼.“互聯網+”時代高校卓越教師的核心特徵[J].中國電化教育,2017,(01):38-44.

[5]黃榮懷,劉德建,劉曉琳,徐晶晶.互聯網促進教育變革的基本格局[J].中國電化教育,2017,(01):7-12.

[6]曹培傑.未來學校的變革路徑——“互聯網+教育”的定位與持續發展[J].福建教育,2016,(49):7.

[7]劉曉琳,胡永斌,黃榮懷.全球視野下美國K-12混合與在線教育的現狀與未來[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12):3-8.

[8]黃榮懷.教育資訊化助力當前教育變革:機遇與挑戰[J].中國電化教育,2011,(01):36-40.

[9]裴娣娜.我國基礎教育現代化發展的根本轉化[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02):63-69.

[10]杜時忠.互聯網撬動學校教育的變革[J].中國德育,20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