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4.33K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論文是進行各個學術領域研究和描述學術研究成果的一種說理文章。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教育論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教育論文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教育論文 篇1

初中是學生語言發展的一個舉足重輕的階段,初中的閱讀課是閱讀能力培養的重要陣地,是廣大英語教師探討和研究得最多的教學組成部分。但是總的來說,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狀況並不理想,學生普遍存在着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現象。儘管教師和學生都在這一塊投入了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與學習效果不能成正比,形成一種“高耗低效”的現象。不少的學生在英語考試當中閱讀題得分普遍偏低。應該如何改變這種高投入低效率的現象,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切實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筆者從實際教學出發,對新課標下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進行研究和探索,發現當前閱讀教學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對其進行分析並提出對應的優化對策。

一、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1、詞彙量不足夠、閱讀速度慢。

詞彙是語言的基本單位,學習任何一種語言都不能夠忽視詞彙的學習。已有的研究表明,要想閱讀系列等級讀物,必須達到95%的理解。也就是說,在閱讀時,學生必須認識現有等級讀物中95%的詞,才能夠做到快速順利閱讀。但是,由於學生的詞彙量小,閱讀的時間不夠多,閱讀的速度又由於詞彙障礙而很慢,從而導致他們接觸英語詞彙的機會很少,詞彙量小又引起他們在閱讀過程當中容易引起挫敗感,使得學生對閱讀失去興趣或失去信心,從而產生一種不良的循環。

2、課外閱讀量少,不能爲理解提供充分的輸入。

學習任何一種語言,最有效的方法是置身於這種語言的文化背景當中去。我們在閱讀一篇文字時,要達到對文字的理解,有時候不僅僅需要對詞彙的熟悉認識,更需要對該段文字的背景知識的瞭解。而目前來說,初中生的英語閱讀量偏少,不能爲理解文章提供充分的輸入,並且,過小的閱讀量不利於詞彙的積累與語言綜合水平的發展。

3、教學模式單一,對閱讀教材只限於對課文表層的理解。

閱讀教學模式單一,閱讀教材單一拘泥於學生對所讀教材的表層理解,學生不能夠對所讀文章的重點進行有效推斷,難以正確把握文章脈絡,從而影響對文章理解的準確性。許多教師甚至還使用一問一答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回答的問題都是教師事先確定好的,學生只處於一個被動應付的局面,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學習主動性。有些教師在日常閱讀教學實踐當中,把閱讀當作精讀,閱讀教學就是講解生詞,羅列搭配,補充詞組,逐句逐段地分析句子結構、語法等;而有的教師則把閱讀當作課外閱讀,劃出詞組,提供個標準答案,學生自讀完以後只瞭解了個故事情節。由於教法單一、陳舊,學生接觸到的教材基本是課本和試題,難以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更沒能夠發展他們的推理能力、歸納能力及感受能力。

二、適應新課改大背景下的閱讀教學方法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改革的重點就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注重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培養的傾向”,新課程要求對學生的培養目標要從以前的“雙基”爲主轉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爲主,並且增加了課外閱讀量的要求,下面筆者嘗試着談一談優化閱讀教學的一些方法: 1、合理安排步驟,掌握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的開展應該具有步驟性,包括“讀前”、“閱讀”、“讀後”三個步驟。閱讀前,應該激活文化背景知識,減少閱讀理解障礙。在日常閱讀教學當中,經常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即儘管學生自己掌握了足夠的詞彙和語法知識,但仍然無法完全理解全文。原因就在於他們缺乏相應的文化背景知識,不具備在閱讀過程中激活已有知識的能力。所以教師應開展各種各樣的讀前活動,開展讀前活動時可以參照學生用書中的插圖,圖片。或者利用掛圖,甚至錄像VCD等。使得學生對所要閱讀的內容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和背景文化支援。而閱讀中,則應立足課堂,活用教材。閱讀中教師所設計的活動應該以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爲目標,視教材爲渠道,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意思的能力,讀懂並抓住大意的能力,培養學生的語篇分析能力。比如,在教學八(下)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時,課前讓學生預先收集與UFO相關的資訊,可以檢視有關的書籍、電視電影,並與同學交流討論。閱讀前,展示關於UFO的電影片斷,展現圖片,讓學生看着圖用下列詞彙來描述UFO來臨時的情景:land,getoutof,alien,while,surprised,anywhere,kid,right,runaway,happen。閱讀時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說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並進行語句語篇的講解分析,以使學生對文章結構有更清晰的認識。閱讀後則主要是及時對學生讀語篇的理解程度進行檢查,可以利用課文後附的練習,也可以自行設計,或檢查學生對課文中的事實、情節等表層的理解,或檢查學生對課文嘗的理解。使學生挖掘文中內涵,開展創造性思維。

2、精讀與泛讀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近年來各種類型各種等級的英語考試都更加註重閱讀,閱讀的比重在各種英語試題當中越來越大。新課標也對初中英語閱讀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就反映了閱讀的量應該相應的增加,但是閱讀的量不應該盲目的增加。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區分精讀與泛讀,課內與課外,並且使之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此,教師應該結合教材中的主題,補充各類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課外閱讀材料。課內進行精讀,並加以細緻的指導;課外進行泛讀,培養學生的語感與開拓學生視野,豐富詞彙。例如,教師可以爲學生們訂閱英語報、英語雜誌。課堂上精講課文內容,講解詞組、語法、分析句子結構與段落等等,然後給學生選定的報刊、雜誌上的文章或某一段落,讓他們在課外自行閱讀並按照老師講解的方法進行分析,報刊雜誌上的其他文章則只要求他們進行泛讀,並在課內抽取一定的時間來談他們課外閱讀的體會。

3、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積累。

課文的教學一般都涉及三個方面的知識,分別是語言知識、閱讀技能和文化背景知識。我們在教授學生課文的時候,不僅僅只是要求他們認識詞彙,理解字面意思與瞭解文章故事內容而已,更希望他們能夠在教師的幫助下欣賞淺顯的英語文學作品。文化背景知識的積累,又會加深他們對文章的理解,甚至會有助於提高他們的推理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融入到教材的文化內容中去,對比文化現象的異同,適當介紹英語國家社會制度、歷史、民族習性以及價值觀等文化現象,進一步提高他們英語閱讀分析的能力,初步培養英語作品鑑賞能力。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教育論文 篇2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教學質量管理是學校管理的重要工作。在課程改革背景下,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不能也不允許透過加大學生的課業負擔來實現,要做到輕負擔、高效益,只有落實有效教學,構建高效課堂。有效教學的核心是教學的效益。所謂“有效教學”,是指透過一段時間教學後,學生能獲得具體進步或發展,學生能否得到最大化的進步和發展是衡量有效教學的主要指標。落實有效教學需要繼承、借鑑、創新。縱觀當前有效教學實施的過程,還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理念不新、備課不實、內容不齊、整合不力、方法不活、評價不新、發展不全。對實施有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這些現象,我們必須更新觀念、制定制度、創新手段、優化行爲,加強有效教學的指導,將有效教學的理論主張及操作要求內化爲教師教學的需要。

一要加強學習,落實培訓

教師教學理念認識不到位,其原因不僅僅在教師一方,學校也有責任。課程改革多年,而新課程學習培訓方面,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雖然開展了一些有成效的工作,但培訓面相對狹窄,每年真正參加上級培訓的名額非常有限,往往只能派部分優秀的教師教幹參加。讓每位教師深刻領會新課改的精神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基本前提,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需加大培訓力度,統籌安排,積極引領教師對新課程理念進行自學與研討。學校要立足本校實際搞好校本教研:集體備課、教研活動、聽課評課等要分期、分批有計劃地進行,要對課標理念和教材易忽視的內容以小專題的形式進行研究和挖掘,形成具體的帶有案例性質的解讀材料。

二要明確要求,規範教學

實施有效教學,落實在課堂,關鍵在教師。因爲教師的教學習慣一旦形成,要徹底改變並非易事,所以,僅靠目標管理來改變教師教學行爲遠遠不夠,需要有統一的標準來衡量、規範,因此需要在備課、上課、作業、教學方法選擇等方面制訂一系列標準。例如備課方面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學法、備輔導(閱讀),課堂教學務實不務虛,真正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堅持從“教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力戒拖沓無神的“催眠課”與急風驟雨式的“填鴨課”。作業方面做到佈置之前審覈,以精當、適量、有層次爲標準,克服作業佈置的隨意性,做到佈置之後批閱要及時、認真、準確、全面等。

三要以學定教,顧及全面

現代教學理論強調教學以學生爲主體,本質上說教學的教程就是學生學習的過程。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計劃者、組織者、引導者。因此,要立足學生,研究他們的學習需求與學習特點,從學生的具體需求與特點出發,結合課程標準的各個階段目標,去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教學方法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並結合教材內容,儘可能地利用學校現有的現代化教學設備,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互動性,提高學習參與率和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教學實效。

四要開發資源,拓寬渠道

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對教師來說確實有難度,但開發校本課程怎麼搞應從學校實際出發,可簡可繁。有能力形成課程體系的,可從教材研究、課程設定等方面系統整理,沒有能力的,可針對學習內容和學生學習興趣去收集整理一些拓展性材料,用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去補充學習內容,從而開闢課程資源,增加學生吸取知識的渠道,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

五要“授之以漁”,養成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對於個人教育來說離開自我教育是不可思議的'。”要求教師加強自學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自學就是要求學生學會自己提問,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師要多引導學生動腦,少替代學生思考,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和自我質疑的習慣。教師要經常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並指導預習,對學生預習情況進行檢查。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在反覆強化中逐漸養成預習、質疑和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教師還要關注學生情感、個性、意志品德、作業習慣等非智力因素的情況,透過針對性地訓練和家校互動等方式,讓學生在各個方面向積極的、可持續發展的方面發展。

六要注重評價,倡導反思

教學評價的目的主要是爲了改進教師的教學,完善教學過程,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學評價包括“教”的評價和“學”的評價兩方面。在“教”的評價中,要強調教師的自我評價。教師可藉助寫教學反思的形式來進行,要讓教學反思促進教師的自我成長,把反思的重點放在方法(如何反思)、角度(從哪些方面去反思)、連續性與實效上。教學反思一方面是每節課後的教學反思,另一方面是階段性教學行爲反思,因爲只有把短期反思與階段反思結合起來,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有深刻的認識並有較大的改進,才能達到“反思”的真正目的。教的評價還要結合有效教學,建立對教學每個環節的評價細則,形成領導點評、教師互評、日常評價和階段性總結評價相結合,透過評價改進教學。“學”的評價要強調評價手段多樣化。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只用成績報告書作爲終極評價手段,平時對學生要採用動作、神情、體態、語言等表揚方式,經常性的隨機激勵評價,豐富評價的手段。教學中可構建“比、學、趕、超”的評比制度,開展教師評、學生評、師生互評、當堂現場評、課後個別點評等多種形式的評價,並在評價中透過建立學生成長記錄等完善評價激勵機制,發揮評價的促進功能。

總之,實施有效教學既近在眼前,又任重道遠。我們必須在思想上重視,從方法上創優、內容上突破、細節上關注,才能取得實效、高效。固然,目前存在的每一個問題、採取的每一項策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只要我們管理者付出艱辛的勞動和不懈的努力,有效教學一定會顯現。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教育論文 篇3

摘要: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課堂評價是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中最爲重要的環節。新課程提倡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但在現實教學中,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熱情參與教學過程的狀況與新課程的要求還有一段距離。小學英語課堂評價還存在一些現實的問題。有效的激勵性評價策略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促進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充分發揮課堂激勵性評價的作用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等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課堂評價;問題;策略;英語教學論文

1引言

面對新要求,怎樣才能透過科學的課堂即時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教學質量呢?這是擺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突出的、值得探索的新課題。

2課堂評價的概念界定

關於課堂評價的定義各式各樣,但核心基本相同,即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爲判斷學生的學習情況,促進學生的學習,瞭解自己的教學效果,而對學生的學習資訊採集、分析與利用。從不同的角度分析,課堂評價具有多種類型。例如,從評價內容看,有學習行爲評價、學習結果評價、發展趨勢評價等。對評價類型的分析與把握,有助於我們科學地建立併合理地使用教師課堂評價標準。本文所述教師課堂評價,僅指即時性評價。

3課堂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

3.1存在的問題

隨着新理念的提出,課堂即時性評價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實施,但沒發揮其真正的作用。目前課堂評價存在的不足有:評價語言和標準單一、僵化;評價主體單一;鼓勵與誇獎的濫用;糾錯方式不恰當;缺少體態評價。沒有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區別對待。

3.2存在問題的原因

3.2.1教師受傳統評價理念的影響傳統教育模式中,教師是權威的,教師單向評價學生。在新課改下,傳統評價思想依然存在,學生評價老師和學生互評在課堂上也不多見,老師掌握着課堂評價的主動權,必然造成評價主體單一。3.2.2教師對評價功能意識淡薄有的教師爲了體現新課改的精神,在課堂上大量運用“萬能”的“Good,OK”來表揚學生。老師不指出讀得好,好在哪裏;對又對在哪裏。學生聽了表揚當然高興,可這有利於學生的提高嗎?教師淡忘了評價的功能。3.2.3教師對激勵性評價片面理解在小學英語課堂上,教師在評價時不恰當地使用激勵性策略,有的是浮誇的,甚至學生出現嚴重錯誤時都一味地鼓勵學生。3.2.4教師對學生的心理認識不清小學五年級階段的學生被稱爲學齡中期階段或少年期,是各方面蓬勃的、不均衡的發展時期。他們的自尊心開始增強,有的教師忽略了學生的心理感受,當面批評指責學生,造成了不良的學習效果。

4激勵性評價策略

4.1概念闡述

激勵性口頭評價是指在課堂教學情境這一特定語境的制約下,當學生的某一行爲完成後,教師透過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的行爲進行價值判斷,激發學習動機,誘發其興趣,進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發展。

4.2策略

4.2.1轉變教師觀念和課堂教學方式要想新的教學理念付諸於實踐,解放教師的思想是前提。有的教師說:“只要學生學到東西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展示。”可見其根本就不重視學生是否參與課堂,教師都不重視那又怎會激勵學生去參與呢?而觀念的轉變要落實在實際的課堂中。英語課堂中如何創設語境是教師要着重思考的問題。毫無疑問,小學生更喜歡在遊戲中學習。4.2.2課堂評價應充滿人文關懷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評價應凸顯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體現對學生個性的尊重,評價必須堅持正確的人文價值取向。4.2.3要真誠地愛學生,做到客觀公正一堂小學英語課上,學生每回答一個問題,教師就表揚加分,每說一段話,教師就獎勵一張貼紙。從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師沒有考慮活動的難易程度,一味進行雷同的表揚。教師要做到客觀公正,需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行爲作出不同的口頭評價,讓學生感到“老師的評價就是針對我的。”4.2.4鼓勵學生自評、互評積極鼓勵學生自評和互評,進行面對全體學生的多主題評價。教師在評價某一位學生時可以推而廣之,對集體進行激勵;也可以開展學生互評。當然,這意味着教師的責任將更重,要機智地引導學生進行正面、友善的互評,否則會導致同學間關係的緊張、矛盾的產生,從而破壞集體的團結。

參考文獻:

[1]陳婉琳.熊德信.課堂即場評價型教學評析與啓示——以中山大學夏紀梅教授教學藝術爲例[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8,(10).

[2]胡小妮,黃秦安.對數學提問環節實施科學的即時性評價的思考[J].中學數學教學,2010,(7):13-16.

[3]蔡偉.教師課堂評價質量標準研究[J].教育科學,2007,23(5):43-47.

[4]嵇建中.從實例透析小學生心理[J].廣東教育綜合,2009,(3):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