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中小學音樂教學與本土音樂傳承的現狀調查與反思論文

學問君 人氣:3.18W

摘要: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近年來一直困惑於“多元化”和“原生態”的發展路徑之間,青少年對流行音樂的崇尚、音樂教育在中小學教育中的低微地位等諸多因素,使地方民族音樂教育受到嚴峻的挑戰。作爲傳承和發揚地方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載體,中小學如果不及時改善這一現象,繼承發展民族音樂文化就會成爲空談。海南省有着豐富的地方特色音樂,除了黎苗族音樂、崖州民歌、瓊劇、臨高人偶劇等民間音樂形式外,儋州地區的調聲和山歌也是非常寶貴的音樂體裁。然而,海南省中小學在民族音樂學校教育方面也都存在同樣的問題,諸如:學生喜歡音樂卻不喜歡上音樂課,大部分學校對音樂課不夠重視,具備民族音樂專業知識的教師短缺,教學設備簡陋等問題急待解決。但是,中小學校對於該藝術形式的傳承教育還處於滯後狀態。爲了能引起社會更多的關注,改善我國民族音樂的學校傳承現狀,我們對海南儋州地區的部分中小學校做了一系列的調查和訪問,蒐集了一定的數據和資料,並進行了分析,找出了具體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也進行了一些思考,有望爲儋州市和海南省本土音樂文化的傳承以及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改善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中小學音樂教學與本土音樂傳承的現狀調查與反思論文

一、儋州本土特色音樂形式及來源

海南島的西北部有一個俗稱詩鄉歌海的地方———儋州市,是海南島漢族人民居住最爲集中的一個地區,儋州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爲“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這主要源自於深受當地居民喜愛的兩種音樂形式,即“儋州調聲”與“儋州山歌”。“儋州調聲”是儋州民歌的兩大種類之一,儋州調聲歷史悠久,產生於西漢時期,發源於儋州市北部沿海三都、峨蔓、木棠、蘭訓、松林、光村一帶,是一種以儋州方言演唱,體裁近似民間小調的漢族民間歌曲;儋州調聲的內容以表達愛情、幸福生活爲主,以曲調優美和羣體娛樂的特點也同樣流傳於儋州、三亞、昌江、白沙、東方等地。“儋州山歌”也是儋州地區兩大類民歌之一。儋州山歌的文字可以稱得上是一種民間文學體裁,歷史悠久,深受人民的喜愛,古時候開始流傳於西南一帶,流行一種繞口令,亦稱急口令,拗口令,實際屬民間歌謠。它將若干雙聲、疊韻或發音相同、相近的語詞組成有趣的韻語,因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節奏鮮明,適宜口頭傳唱。西漢以前,這種繞口令在儋耳地區普遍流行。隨着各個朝代的更迭,儋州山歌始終在歷史長河中不斷地進步和發展,用自己的“語言”記錄了民族的蓬勃發展歷程。如今,由熱愛本土音樂文化的企業家和民間藝術家聯合創辦的”儋州山歌劇團”也爲當地的老百姓和遊客送上了不少優秀的劇目,有些優秀劇目情節感人,演員的唱腔和嫺熟的表演深受廣大觀衆和聽衆的喜愛。

二、儋州市中小學音樂教學及本土課音樂課程現狀調查

既然儋州山歌、儋州調聲和儋州山歌劇如此受當地老百姓的喜愛,本地區中小學的孩子們對它的瞭解情況如何?本地區中小學音樂教師課程分配情況如何?本地區中小學音樂教師的本土音樂知識掌握情況如何?學校的音樂教學設施如何?儋州地區的中小學本土特色音樂教材的編寫和推廣情況如何?帶着以上這些問題,我們分別對儋州市第三中學、儋州市第四中學、儋州市海頭中學、儋州市海頭小學、儋州市長坡中學、儋州市王五中學等學校的師生進行了走訪和調查。從調查中看到,只有33%的學校有1架鋼琴,33%的學校有多媒體設備,還有67%的學校只有大教室供老師使用,專職音樂教師佔50%,音樂教師100%來源於海南省內高校。除此之外,我們還在以上學校的支援下對18位音樂教師的教學內容、使用教材、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進行了深入的聽課和訪問,同時也對所在班級的部分學生做了相關的訪問,得出了以下的結果。首先,是教材使用:教師主要使用全國通用教材,78%以學校統一頒發的音樂課本爲主,22%的教師選擇學生喜歡的課外曲目教學,課外曲目中,流行音樂占主導地位。其次,是教學理念方面:87%的教師認爲應該把本土音樂形式作爲輔助教學,13%的音樂教師認爲本土音樂元素在學校課程中可有可無。最後,是教學方法:受訪教師上課方式和教學方法基本相似,均採用比較傳統的說、教、唱、學等比較保守的授課方式,從大部分受訪學生處瞭解到,很多班級實際上是不開設“體、音、美”課程的,受到一些升學壓力的影響,這些課時經常被主要考試科目搶佔,相關的教材也不夠人手一冊,音樂教師根據教師用書的教案形式進行教學,授課內容大都以教唱歌曲爲主,基本不涉及樂理基本知識和音樂素養的滲透,基本無創新。

三、根據以上數據和結果,我們找出了儋州市中小學音樂教育及本土音樂傳承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第一,音樂教學總體設施過於簡陋,無法完成正常的音樂課程教學任務和目標;第二,藝術教育在青少年發育階段的重要性等知識有待普及;第三,海南省師範類音樂人才培養模式已相對滯後;第四,海南省本土音樂教師教育專業招生政策也有待改進;第五,儋州地區教育部門和學校對本土特色音樂課程開發工程認識有待加強;第六,社會各界對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藝術素養和愛家鄉、愛國家的情操薰陶工程急需改善和提高。

四、改善儋州市中小學本土音樂教育發展的對策與設想

首先,更新中小學音樂素質教育的教學觀念,加大音樂教學基本設施的配套設備,從陳舊的應試教育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明確素質教育的理念與重要性,並切實有力的支援。全面開發音樂教育,重視民族音樂教育教學事業的發展。因爲,藝術教育是提高人類精神文明基本素養,也是培養民族地區青少年熱愛家鄉、熱愛國家、保護家園、民族責任感等高尚情操的最好的途徑和方式。優秀的音樂更是淨化人類靈魂的工具,早在西方文明古國的古希臘時期,音樂佔據着最崇高的地位,其中,梭倫作爲音樂的首倡者,他希望給年輕人傳授音樂教育,以此推動道德強建和公民責任感,他認爲這是城邦國家的福祉、力量與聲譽的基礎所在。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對音樂進行了最爲深入的美學和倫理學討論。在他爲主流的希臘哲學中,音樂在藝術中佔首要地位。他在《蒂邁歐篇》中說過:音樂的目的絕不僅是娛樂,而是和諧的教養、靈魂的完善與激情的中和。由此可以看出,音樂的`基本公用是教育作用,按古代世界的理解,教育指的是人格與道德的建立。當下,正值我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好時期,用美好的音樂教化我們可愛的孩子們,更是時代的要求,讓我們以文明、和諧、誠信、友善、愛國、敬業的民族精神更加快速步入法制、富強、民主、和諧和社會主義新時代。其次,海南省相關部門應加強師資隊伍的培養,建議適當放寬藝術生藝術技能考試的門檻,鼓勵少數民族和本土青少年報考音樂教師教育專業,挑起傳承本土音樂文化的重擔。再次,相對於五指山、樂東、保亭等市縣來說,編寫儋州市地方特色音樂教材地任務已經相當迫切,音樂課堂引入“山歌”、“調聲”教學,正是給中小學的音樂課堂注入新鮮的活力,更符合新課標體制建設下的我國音樂教育發展政策。建議該地區地教育和相關部門組織音樂骨幹教師走出去參觀學習,同時也可結合當地文化部門和民間音樂專家、音樂教育家參與課程的開發和編寫工作。最後,注重學生的審美情趣需求,大膽創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儋州“山歌”與“調聲”雖然深受人們的喜愛,但有很多青少年覺得老土單調,根據其他地區本土特色教材的推廣情況來看,民族傳統文化進課堂,想要調動更多的學生學習的興趣,必須做到選材的趣味性和適應性。除此之外,作品的編寫還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在原作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和簡化,教材的編寫避開難度過高的誤區,還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審美需求、身心發展規律等因素,編寫時融寓知性、趣味性、表演性、欣賞性和科學性於一體,提升學生們對民族音樂的興趣。多數學生喜歡通俗歌曲,在創編時可以適當加入一些流行音樂的元素。調聲本身比較具有時代性,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而且曲調通俗易懂,歌曲線條起伏不大,膾炙人口,因此,在歌曲的演繹上可以多種形式呈現,例如合唱、對唱、輪唱、小組唱、獨唱,其中獨唱可以編配成吉它或鋼琴伴奏版邊彈邊唱。吉它和鋼琴是中小學生最爲喜愛的樂器,在課堂上要會利用教師的專業本領去表演靈活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興趣。另外,由於到孩子們喜歡操作性的活動,可以發動學生親自加入資料的蒐集和採風活動,在編寫教材時,適當選擇由學生們親自蒐集的資料,我們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結語

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民族音樂應該得到平衡的教育教學,尤其是鄉村的中小學校,儘快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投放更多的教學設備以及師資力量,抓緊民族音樂教師的培養與專業提高。優化教學環境,爭取儘快突破陳舊的教育教學的局面,全面展開素質教育的觀念和教學活動,加快海南省音樂教育和本土音樂學校傳承教育的發展步伐。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海南省教育廳配合執行國家教育部和財政部從2010年實施的國培計劃已初見成效,每年都有海南省部分高校師範類畢業實習生上崗置換到區縣及偏遠地區的中小學教師崗位,以保證被置換的中小學教師脫產到高校參加學習和培訓。海南省目前實施的國陪計劃已初見成效,儋州市音樂教師也是國陪計劃的直接受益者,在如此給力的國家政策支援,海南省現有的音樂教育狀況將有望快步提高。願儋州市乃至海南省的中小學民族音樂教學在新背景下能夠早日呈現嶄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