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隱性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2.48W

當前教育的主要方式是顯性教育,它是指透過有直接的、有意識的、外顯的教育活動使受教育者自覺受到影響的教育。顯性教育具有目標明確、過程可控、效率顯著等特點和優勢,由於它高效、可控,所以成爲平時教育最常用的方式。但顯性教育也有其自身的弱點那就是顯性教育的意圖過於明顯和外顯,傾向於集體灌輸,它容易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也不利於學生主動性的發揮,所以單純的顯性教育容易讓學生喪失對學習的興趣。

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隱性教育論文

對於科學素養的培養,顯然單純依靠顯性教育是不夠的,它需要在適當的時候加入隱性教育。隱性教育是透過間接的、無意識的、內隱的教育活動使受教育者潛移默化受到影響的教育。它的內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行爲習慣養成、創造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等方面。隱性教育和顯性教育相比較,它具有教育途徑的開放性、教育方式的隱含性、教育影響的間接性、教育主體的自主性等特點。正是由於隱性教育的這些特點使得它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方面有不可獲缺的作用。

一、科學方法

一般地說,科學方法的教育有“顯性”和“隱性”兩種方式。顯性方式重在讓學生模仿和應用有關科學方法解決問題,使學生在對科學方法的操作訓練中有意識地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和策略。而隱性方式重在讓學生感受科學方法並受到科學方法的啓蒙和影響,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對科學研究的策略和方法有初步的認識。

由於顯性方式需要學生對所學科學方法有較豐富的感性認識和一定的理性認識,這就決定了在初中階段學生透過顯性方式所學的科學方法是十分有限的,隱性方式在科學方法的教育過程中顯得尤爲重要。原因有:

一、科學方法大多隱含於教材中,例如對於一些微觀物質或抽象物質的研究經常隱含着轉換法,而對於一些抽象的概念的講解又經常用到類比法。這就需要教師自覺地挖掘教材中的方法教育因素,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接受到科學方法的教育。

二、心理學研究表明,初中生思維的批判性有了顯著發展。他們開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不滿足於老師簡單的說教和書本現成的結論。所以初中階段科學方法的教學應該是顯性和隱性相結合一方面培養學生能模仿和應用部分科學方法解決問題,另一方面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對更廣泛的科學研究的方法和策略有一定的認識。

二、科學精神

科學精神是科學的靈魂,是人類科學文化的重要財富,也是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涵主要包括求實精神、求證精神、探索精神、創新精神、協作精神等。新課程標準中的三維課程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之一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實際上就是科學精神。所以素質教育除了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技能外還應重視科學精神的培養。 科學精神的內涵決定了其培養方式是間接的內隱的,即隱性方式。我們可以在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的過程中開掘出科學精神培養的`有效資源,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在講解經典實驗時增加有關物理學史的介紹,讓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曲折、艱辛和科學成果的來之不易,從而受到前輩科學家懷疑、求實、創新等科學精神的薰陶。

我們還可以在科學方法的教育過程中滲透科學精神的培養。例如在教育過程中鼓勵學生猜測和質疑,培養他們的索求精神;在教育過程中安排學生以組爲單位進行合作,培養他們的協作精神;在教育過程中讓學生多動手,培養他們的求證精神和探索精神等等。

三、科學覺悟

科學覺悟指對於科學技術在人類歷史和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的認識,也指對科技成果的親近感。這樣的親近感並不要求對相關科技成果有深刻的理解,它是一種內心願意接近它,瞭解它的心理趨勢。比如對層出不窮的電子產品,有些人表現出的是巨大的熱情,他們對產品的型號、功能瞭然於胸甚至對簡單的維修也無師自通。而有些人卻漠不關心,甚至對新興的科技產品內心存在抗拒。對科技成果的這種親近感的和中學的物理教育密切相關,如果教學的內容能注重和現實生活相結合,教學的方式更靈活多變則有助科學覺悟的啓蒙;如果教學的內容一味強調主幹知識而忽略其他,教學的方式是單純灌輸式,那麼這種教育則是對科學覺悟的扼殺。

由於科學覺悟是一種心理趨勢,所以它的的培養不可能被量化而只能是滲透式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在平時的教育過程中應用隱性教育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

扼殺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就是扼殺一個民族的希望。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是相互交織共同對人的成長產生作用的,兩者缺一不可,其中隱性教育在科學素養的培養上更是有不可獲缺的作用。如何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做好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的轉化和滲透是教育的藝術,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