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方劑學教學改革與實踐論文

學問君 人氣:2.55W

【關鍵詞】 中醫; 方劑學; 教學

方劑學教學改革與實踐論文

方劑學是研究治法與方劑配伍規律及其臨牀運用的一門學科,是中醫藥學各專業必修的基礎核心課程。近年來,我們在教學中改變以往單一的課堂教師講授爲主的教學形式,採取理論教學與實踐、實驗教學相結合,課堂教學分階段安排,以啓發式爲主,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取得了一些經驗。

1 課堂教學分階段安排,以啓發式爲主,強調學以致用

傳統的方劑學教學以教師課堂講授爲主,教師一般按教材編排逐方順次講授組成、功效、主治、病因病機、組方配伍意義、臨牀應用等內容。在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下,學生基本是消極被動的接受課堂資訊,不肯積極思考,不僅課堂缺乏生氣,也不利於鍛鍊學生的臨證遣方用藥能力。應用啓發式教學法,則是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教師可以根據相應教學內容設定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其學習興趣,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初期階段,按照教材編排體例應用啓發式教學方式順次講授課程內容,重點讓學生理解方劑的組成原則、配伍方法。比如麻黃湯教學,先介紹其藥物組成,然後引導學生回憶中藥學中介紹的麻黃、桂枝、杏仁、甘草4味藥的功效主治,讓學生分析綜合出麻黃湯的功效、主治,教師結合本方的組方用藥原則、特點及主證的病因病機分析,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分析點評,突出麻、桂相配,麻、杏相配,以及甘草的作用,並歸納出本方的功效、主治,介紹其臨牀應用。此階段主要目的是突出“學”,一是讓學生學習“方從法出”“法隨證立”“方以藥成”的組方思想和“君臣佐使”的組方原則,二是讓學生學會將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所學知識運用到方劑的學習之中,鍛鍊分析問題的能力。

學習方劑的主要目的是服務於內、外、婦、兒等臨牀各科,爲了拉近方劑學與臨牀各科學習的距離,在學生基本熟悉組方原則和方法之後,教學改以突出“用”爲主,強調學以致用。此階段教學以逆課本編排體例安排,教學形式仍以啓發式教學爲主,以貼近臨牀“證(理)-法-方-藥”的診療實際過程。先以某方主治病證的症狀爲切入點,引導學生運用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的相關知識進行病因病機分析,明確其病機(理)關鍵,確定其證候。然後依據主治病證的病機制定針鋒相對(或因勢利導)的治療方法。再啓發學生運用所瞭解的組方原則、配伍規律和中藥學知識,按照病證主次、藥物的君臣佐使選用相應的藥物配伍成方。最後,教師對所提問題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給予正確的歸納總結。這種“組方”過程的學習,不僅學生理解記憶深刻,而且與臨牀“用方”治病的過程非常接近,因此也很好地鍛鍊了學生解決臨牀問題的能力。

應用分階段、啓發式教學,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學方-組方-用方”等一系列的學習,進一步實現了方劑學知識與基礎、臨牀知識的融合,鍛鍊學生臨牀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2 案例式教學加模擬訓練,培養學生臨牀思維能力

案例式教學法,就是透過以臨牀實際案例,讓學生了解、分析、思考,從而培養他們獨立思考能力和辨證思維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1]。案例式教學法不僅可以改變方劑學教學內容單調、教學方法單一的狀況,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對於培養學生遣方用藥、解決臨牀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我們在教學前期“學方”階段,主要是透過介紹名家名方臨牀治療經驗或教師自己的臨牀處方經驗,讓學生切實體會方劑的魅力,激發學習興趣,加深理解記憶。在“組方-用方”教學階段,則以臨牀典型病例爲教學案例,讓學生結合所學方劑按“理、法、方、藥”過程進行臨牀模擬診療訓練,教師對結果進行點評,肯定、鼓勵學生正確的診療思路,指出學習中理論與臨牀的差距,使學生提前進入醫生角色。案例式教學法的`應用,既有助於學生理解、鞏固已學過的方劑,又加強了臨牀“組方-用方”能力的訓練,同時也培養了創新能力,爲今後進入臨牀實習打下堅實基礎。

3 開設實踐和實驗教學,增加感性認識,培養科研能力

案例式教學法儘管可以培養學生臨牀思維能力,但是學生沒有親自接觸真實病例,仍然屬於紙上談兵,缺乏感性認識,臨牀實際動手能力不強。因此,我們利用課餘時間,組織學生到學校門診部或附屬醫院見習,重大節假日安排學生隨師義診,選取合適的臨牀病例讓學生自己辨證處方,增強學生對處方用藥過程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初步形成理論知識與臨牀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意識,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我們還開設相關實驗課程,促進學生理解方劑學理論知識,增強學習、運用方劑的興趣和自覺性,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比如“常用方劑劑型製備及應用”實驗,透過體驗膏、丹、丸、散、湯等不同劑型製備過程,進一步深入瞭解不同劑型的應用範圍及特點,爲臨牀處方提供依據。透過“麻黃湯、桂枝湯發汗作用的觀察”實驗,觀察兩方對小鼠的發汗作用,透過比較其發汗作用的強弱,理解兩方配伍特點及應用區別。還有諸如“酸棗仁湯鎮靜作用的觀察”“獨蔘湯補氣作用(氣的推動作用)的觀察”等,透過這些演示性、驗證性及綜合性實驗,學生不僅可以驗證方劑的實用性,還能培養學生掌握實驗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透過對實驗的觀察、分析和總結,學生能運用實驗方法探討方劑的組成、配伍規律、功效和作用機理,從而鍛鍊學生的科研思維能力,爲以後的臨牀及科研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4 強化方歌的記憶,練好方劑的基本功

“學以致用”首先強調的是“學”,方劑學的學習強調必須記憶一定數量的臨牀常用基本方,這不僅是學習方劑學的基本功,也是以後臨牀的基礎。孤立、機械地背誦方劑的每一味藥物組成、功效、主治等內容,不僅花費時間多,而且效果差。將方劑的組成、功效和主治等編寫成方歌,韻律感強,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生由誦到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可以選擇背誦《方劑學》教材或《湯頭歌訣》中的方歌,如麻黃湯:“麻黃湯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發熱惡寒頭項痛,喘而無汗服之宜。”還有一些趣味歌訣也可做適當的補充,如麻黃湯:“乾媽貴姓?”三仁湯:“三人(仁)爬竹竿,撲(樸)通滑下(夏)來”等,這樣可以增加學生記憶的趣味性,記憶方便、效率高。此外,我們還採取課前提問或默寫方歌、課後測驗、方劑記憶比賽等方式督促學生不斷反覆背誦,強化記憶,解決不同方歌之間相互串句的問題。從學生考試和臨牀實習情況看,學生方劑基本功都比較紮實,效果不錯。

總之,透過方劑學的教學,要讓學生學會“組方”“用方”,爲學習臨牀各科課程和臨牀實踐打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陳建杉,賈 波,張豐華,等. 淺析方劑學不同形式案例教學法對學生學習現狀的影響[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