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企業財務監督論文

學問君 人氣:1.25W

現代企業的建立,標誌着資產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形成了委託代理關係。爲了保護所有者的自身權益,防止過高的投資風險,財務監督應運而生。但從財務監督的實踐考察,我國的財務監督側重於外部監督,且監督力度有限。因而對財務監督進行研究就成爲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

淺談企業財務監督論文

一、影響企業財務監督的主要因素

(一)資訊不對稱性

資訊不對稱性主要指外部財務監督所掌握的經營資訊和財務資訊的有限性。

1、外部財務監督者(以下稱爲“監督者”)對經營資訊獲取的有限性。在現代企業,資產經營權由經營者(經理階層)控制。經營者具體組織日常的生產經營活動,包括市場調查、生產經營決策、生產經營計劃的實施與控制,以實現經營目標。監督者不參與經營者活動,因此對市場份額的大小與佔有程度、產品的成本、質量以及其對未來的影響等實時資訊知之較少,只能獲取有限的歷史數據,考評經營者的經營業績,實施監督。

2、監督者對財務資訊獲取的有限性。經營者具體組織日常的財務活動,以實現所有者擬訂的財務目標。雖然重大財務決策由所有者或股東大會作出,但財務決策的實施與日常的財務活動,包括一般的資金籌集和正常的資金營運活動均由經營者控制,因此日常的財務收支資訊是監督者無法及時獲取的,只能透過審計等手段獲取有限的歷史數據,考評經營者在特定的經營時期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程度。

3、風險資訊獲取的有限性。監督者對經營資訊、財務資訊獲取的有限性決定了對企業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認知的程度與經營者認知程度的差別。一旦法律環境、經濟環境、金融環境等影響因素髮生變化,監督者無法準確測定收益實現程度、難以把握現金流量,無法控制籌資風險、投資風險、資金營運風險,更無法保證債權人的利益,企業資產的價值便難以準確衡量。其表現在於監督者判定的風險,與企業財務報表所披露的資訊體現出的風險大小不同。這些因素導致監督者不得不將精力放在財務收支和財務狀況的監督上,對於風險監督的力度減弱。

(二)經營者的利益驅動使得外部監督力度減弱

由經營者實現所有者的財務管理目標,經營者是最大合理效用的追求者,其具體行爲目標和所有者並不一致。在利益驅動下,經營者的目標不外乎以下三個方面:

1、追求實際報酬。經營者實際報酬的提高,包括年薪的多少與增幅大小、配置的辦公設施、交通工具的優劣,甚至績效股的多少都會成爲經營者追求的目標。在所有者看來這些支出不可避免,但是不能超過一定的度;在經營者看來這些報酬是越高越好,因此,不惜弄虛作假透過提高經營業績來提高其實際報酬水平,影響了企業經營目標和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

2、增加閒暇時間與享受度。較少的工作時間、工作時間內較多的閒暇、較小的工作強度等,成爲經營者追求的目標之二,可能導致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不能很好地規劃、組織與實施,資金運作的難度加大。

3、避免風險或漠視風險。一般企業裏,經營者的利益水平是確定的,其努力工作並不會得到額外的報酬,其努力程度與所得利益不匹配,而且努力行爲與結果之間具有不確定性,因此,經營者總是試圖避免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希望獲得穩定的報酬,這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獲利能力與長遠發展能力。經營者爲了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也可能會設法提高其經營業績,更好地實現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爲此,總希望最大限度地提高市場佔有率從而不適當地降低成本、增加負債比率等,以提高每股收益,提高社會認可度,由此帶來額外的經營風險與財務風險。由於監督者與經營者的'資訊不對稱,可能會對經營者行爲不加干涉,導致其行爲目標與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背道而馳。

(三)外部制約機制不健全影響外部財務監督力度

我國企業的經營者由董事會或國有資產管理局任命,並對其負責,但對經營者的外部制約機制未能到位,使得經營者的行爲目標與所有者的目標相左。對經營者的外部制約機制一般由資本市場、產品市場和經營者市場構成。

1、資本市場:資本市場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是企業實際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的真實反映。在健全的資本市場,股票大衆化的程度高,一般以業績作爲投資的依據,投資者透過股票的買賣行使對經營者的“投票權”,以促使經營者的行爲與所有者的行爲趨於一致。

我國的資本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不過十幾年的歷史。儘管短短的時間內,規模可觀,爲我國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也暴露出嚴峻的問題:以政策市爲特徵,國有股一股獨大;在莊家的控制下投機猖獗,一般投資者跟風炒作等。這些因素導致股價不能反映經營者的經營業績與經營狀況,投資者以題材炒作股票,而不是以業績作爲衡量股價的標準,使得經營者的經營業績難以在資本市場體現,投資者對經營者的“投票權”無法真正體現。由於股票的分散,經營者的投機行爲也難以控制。投資者與經營者相互影響,導致資本市場難以對經營者起到制約作用,財務會計資訊虛假也就見怪不怪,財務監督的作用難以體現。

2、產品市場:在產品市場中,經營者的目標是獲取最大的利潤,消費者則追求貨幣效用最大化,爲此,經營者必須生產消費者認可且優質的產品,才能實現經營目標。因此,經營者只有銳意創新、改善經營、降低成本、確保質量,才能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這樣對經營者所產生的激勵作用,使得經營者按照市場規律進行經營運作,爲所有者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奠定基礎。

就目前而言,一則,我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大多數消費者對於高檔消費品,如家用汽車等消費有限,只是追求一般消費品,其數量和質量有賴於生產者的有效供給,彈性較小;二則,產品市場的有效供給實際上還是不足,不少產品存在價格背離現象,利潤空間太大,如空調利潤可以達到30%;三則,消費者對產品相關的資訊知之甚少,科學鑑別產品的水平有限,導致購買產品存在盲目性。三因素導致產品市場對經營者起不到激勵作用,不利於企業長期、穩定、持續、健康的發展和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財務監督只是一般的、被動的監督。

3、經營者市場:經營者市場,是爲滿足各個企業對專業型經營者人才的需求而建立的。透過經營者市場,經營者與所有者簽訂平等契約,確立雙方的責權利,使經營者爲其利益而努力實現確認的經營目標和財務管理目標,並承擔相應的責任,使得經營者市場形成潛在的經營者羣體,對經營者形成競爭性壓力,利於經營者的行爲目標與所有者的目標在相互博弈中取得一致。

我國的企業,尤其是國有大中型企業,其經營者一般由董事會或者國有資產管理局任命,是官員式的經營者。他們對企業情況不太瞭解,難以完全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經營,且大多隻注重其任期內的經營效益,其經營決策不利於企業的長遠發展,因此,即便是外部的財務監督力度再強,其監督效果也大打折扣。

(四)知識經濟對外部財務監督產生衝擊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電子技術的迅猛發展與應用、新的經營方式的出現、先進的管理理念的研究與應用、產品的技術含量的不斷提高、交易方式的多維性變化等因素,導致外部財務監督的難度空前加大。相關財務監督主體不得不追趕時代的潮流,採用先進的監督手段,但由於知識的爆炸性與獲取的有限性,總是滯後於科技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因此,外部監督力度更加弱化。

二、加強企業外部財務監督的措施

目前我國爲了加強外部財務監督,早已開始嘗試財務總監委派制,對國有企業實施財務監督。深圳的實踐經驗表明,其對於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國家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將起到一定的作用,但仍需認真研究,筆者認爲,加強外部財務監督的力度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建立財務總監市場,在大中型企業全面實行財務總監委派制。財務總監委派制是指爲保證財務會計資訊質量,促進企業良性發展,保證投資者的利益,透過財務總監市場,由董事會或國有資產管理局委派,代表所有者對企業的財務活動實施財務監督,並參與企業經營活動的約束機制。財務總監由所有者委派進駐企業,代表所有者參與並控制企業重大的財務決策和日常的財務活動,參與企業的經營活動並出謀劃策。財務總監委派制有利於保證企業整體的財務會計資訊質量,爲廣大的投資者服務,爲提高我國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會計資訊質量,增強投資者的信心奠定良好的基礎。

2、在財務總監委派制實行的同時,全面實行財務會計人員委派制。財務總監委派制只是控制財務資訊質量的手段之一,其重點在於防範財務收支的失控,但由單個財務總監解決單個的大中型企業的財務失控,其力度值得懷疑。我國的會計資格考試和註冊會計師考試已經實行多年,全國範圍內優秀的專業人才,尤其是會計師和註冊會計師遍及各地,並分別由各地的會計事務管理局和註冊會計師協會管理,因此實行財務會計人員委派制的條件已經成熟。由所有者委派財務會計人員,並由財務總監領導,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企業亂收亂支、利用會計手段虛增利潤的現象,從而根治財務會計資訊失真的問題,爲社會經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3、確立財務總監和財務會計人員的工作重心。從過去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看,財務總監的工作重心在於財務活動,它包括重大的財務決策、日常的財務活動、重大的經營決策。從深圳1995年開始在國有企業實行財務總監委派制的經驗來看,企業的經營業績取得了提高。但事實上,我們忽視了風險問題,財務總監除上述工作之外,風險控制(包括財務風險控制和經營風險控制)應是財務總監的工作重心之一,否則,財務總監的業績何以衡量,何以對所有者負責?因此,委派的財務會計人員的工作中心應是:在財務總監的領導下,按照財務會計法規、制度和規章進行日常會計覈算,對外提供高質量的會計資訊和財務資訊。只有這樣才能從源頭上保證財務會計資訊的客觀性、準確性和真實性,提高財務監督的質量、水平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