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對精細加工理論的教學設計研究

學問君 人氣:2.32W
對精細加工理論的教學設計研究
摘要:美國教育技術學家瑞格魯斯(eluth)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種稱爲“精細加工方法”的教學內容序列化教學設計理論。它強調知識的整體認知性,兼顧到學科的邏輯體系和學生的心理順序,是一種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導理論。本文介紹了該理論的基本內容、教學設計原則和程序,並以此理論爲指導對《Visual Foxpro數據庫系統》中的部分內容進行了重新設計。

關鍵詞:教學設計;精細加工;先置摘要
  
  從斯金納的行爲主義學習理論到現今認知建構學習理論的盛行,教學理論方面的專家學者都盡力描繪其心目中理想教學模式的藍圖,雖然他們所持立場可能不一,但值得肯定的是,衆多意見看法的提出,使得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發展越來越能命中有效教學的靶心。其中,加涅的學習階層論引發了我的思考:學習應該先具有整體概念再逐一建構,還是部分簡單完成後再進到整體複雜的學習?較之於加涅的看法,瑞格魯斯的精細加工理論認爲,學習過程應該先有整體概念藍圖之後再逐一建構內容知識,如此學習才能四通八達、深入淺出,這種看法正如我國古人所言:“治學之道,貴乎能入能出。能入則能知;能出則能評。善入者必能登堂入室;善出者必有高情至論。”因此,要達到能入能出的境界,學習過程應該先掌握整體概念架構。
  
  精細加工理論的基本內容
  
  精細加工理論的基本內容可用“一二四”概括,即一個目標、兩個過程、四個環節。
  一個目標是指ET的全部內容都是爲了達到一個目標:依照認知學習理論實現對教學內容(即當前所教學科知識內容)最合理而有效的組織。
  兩個過程是指ET主要透過兩個設計過程來實現上述目標,這兩個設計過程一是“摘要”設計,二是一系列精細加工等級設計。摘要設計是指從學科內容中選出最基礎和最有代表性的學習任務作爲初始摘要。學科知識內容通常可劃分爲三種類型:概念性內容(說明“是什麼”)、過程性內容(說明“如何做”)和理論性內容(說明“爲什麼”)。這三種內容都可透過適當方式呈現給學生,但在某個教學單元之中佔優勢的往往只是其中的一種,因此可以從中選出初始摘要。如果當前選出的知識內容是概念性的,則初始摘要應包含一個概念定義、若干個概念實例和把概念應用於新情境的練習;如果當前選出的知識內容是過程性的,則初始摘要應包含該過程的基本功能及主要實施步驟;如果當前選出的知識內容是理論性的,則初始摘要應包含該理論的最基本原理及最主要觀點。如果某個概念或原理很抽象或者較難理解,就要利用形象化的比喻或多媒體技術來輔助講解。任何學科內容都可按照精細加工理論的方法加以組織和排序,無論這些內容是概念性、過程性或是理論性的。一系列精細加工等級的設計,要求對選出的初始摘要不斷進行逐級精細加工,精細加工的複雜程度和精細程度逐級加深。等級爲1的精細加工是指對初始摘要按照上述“由一般到特殊”的原則作適當的擴充,使之變得更充實和更具體一些;等級爲2的精細加工除了對等級爲1的精細加工結果作進一步精細加工(而不是對初始摘要精細加工)以外,其他過程與等級1相同。即每一級精細加工都是前一級呈現內容的深入與擴展,每一次精細加工使教學內容越來越具體、深入、細緻。如此繼續下去,直至達到教學目標所要求的學科內容複雜程度爲止。
  四個環節是指爲保證精細加工過程的一致性和系統性,必須注意四個教學設計環節的密切配合。這四個環節是選擇、定序、綜合和總結。(1)選擇是指從學科的知識內容中選出爲了達到學習目標和單元或課程的教學目標所要教的各種概念和知識點,從而爲摘要設計做好準備,這是ET的初始設計任務。(2)定序是要使教學內容(學科知識內容)按照“從一般到特殊”的次序來組織和安排,這既是摘要設計和精細加工系列設計的指導思想,又是設計的基本內容,從而保證每次精細加工結果的一致性。(3)綜合的作用是要維護知識體系的結構性、系統性,即確定各個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繫,透過綜合使學習者看到各個概念之間的關聯以及它們在更大的概念圖中(乃至整個課程中)所處的地位。(4)總結對於學習的`保持和遷移都是很重要的。ET中包含兩種總結:一種是課後總結,在一節課將要結束時進行,用來對本節課所講授的知識和概念進行總結;另一種是單元總結,在一個教學單元結束時進行,用來對本單元之內所教過的所有知識和概念進行總結。在上述四個環節中,選擇爲摘要設計做好準備,定序爲各級精細加工提供統一的指導方針以保證每次精細加工結果的一致性,綜合和總結則建立起各個知識點之間的聯繫以及各部分知識與知識整體的關係,從而把每次精細加工結果有機地聯繫在一起,形成系統而完整的知識體系而不是互不相關的各種知識點的堆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