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對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教學的認識論文

學問君 人氣:2.95W

物理概念、物理規律是中學物理知識中最基礎、最重要的內容。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物理概念、規律的教學不夠重視,方法不夠得當,講解不夠清晰,就會造成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不透徹,對物理規律的“來龍去脈”不清楚,只是死記硬背概念、公式,而不理解其物理意義。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應用物理概念、規律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就會存在較大困難,就會產生“物理真難”的負面情緒,從而嚴重影響他們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性。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認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物理概念、規律教學,切實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對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教學的認識論文

一、重視物理概念的引入

引入新概念的方法和途徑很多。可以創設情境設疑引入,也可以採用演示實驗直觀引入等。但是不管採用什麼途徑引入概念,都必須使學生認識到引入新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新知識的願望。這是教好物理概念的重要環節。

二、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概念、規律教學

教學過程既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領會方法、提高能力、接受薰陶的過程。而無論是掌握知識,還是領會方法、提高能力,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要有一個符合學生認識規律的逐步積累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內容的安排和習題的篩選等方式方面,都應充分貫徹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滲透,分步到位。

比如,“加速度”的概念是高一物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內容,讓學生正確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將會對其以後運動學及動力學部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而要真正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義及定義公式,學生必須具有較高的抽象思維能力,而這時學生纔剛步入高中不久,多數學生的思維水平仍處在形象思維階段,抽象思維能力不高,這就給“加速度”這一概念的學習造成了較大困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操之過急,應分階段逐步進行。在第二章初次學習“加速度”時,只要求學生在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概念的基礎上,知道加速度的定義公式a=(vt vO)/t中各個符號的意義及a的單位、讀法;對於“加速度”的物理意義,在這裏只要求學生理解類似如下情形:火車出站時a=O,3m/s2表示火車的速度每過1秒均勻增加0,3m/s;汽車剎車時a=-2m/s2表示汽車的速度每過1秒均勻減小2m/s;即: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a的-大小反映的是物體速度大小變化的快慢;然後再依據公式a=(vt vO)/t,結合實例引導學生弄清式中(vt-vO)和a的區別和聯繫,知道a的大小是由(vt-vO)和t兩個因素決定的;至於a的方向,可以告訴學生等學習了“牛頓第二定律”之後就明白了。

在第三章“牛頓第二定律”的學習中,結合演示實驗使學生理解F=ma的物理意義,知道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物體的加速度與合外力成正比,與質量成反比;a隨着F的變化而變化,當F恆定時,a也是恆定的,此時物體的運動就是勻變速運動;a的方向與F的方向一致,若以vO的方向爲正方向,則在勻加速直線運動中,a爲正值;在勻減直線運動中,a爲負值,從而使學生對加速度的方向及實際中採用的正負號有了正確的認識。在第四章學習“勻速圓周運動”時,透過“向心加速度”的學習,使學生對“加速度”的理解進一步擴展和深化,知道在勻速圓周運動中,加速度是描述線速度方向變化快慢的物理量。至此,學生對加速度的物理意義:“加速度是用來描述物體速度變化快慢的'物理量”就從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兩個方面有了全面正確的理解。

三、重視概念、規律建立過程的學習

在物理概念、規律的教學中,一定要重視概念、規律的建立過程的教與學。這就要求教師要在認真研究教材內容,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認識特點和思維水平的基礎上,創設情境,設問引思,讓他們真正參與到形成概念、得出規律的過程中來,讓他們透過自己的切身體會、感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規律,尤其是弄清物理規律的“來龍去脈”。這樣以來,學生就會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概念、規律的定義、公式及物理意義、適用條件等,從而能夠熟練的應用它們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四、及時消除概念、規律形成過程中的觀念干擾

學生在學習某些物理概念、規律之前,已根據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生活經驗在頭腦中形成了一些觀念,這些觀念中有些是正確的,可以作爲形成概念、得出規律的基礎,加一應用。但其中有些觀念則是片面的或錯誤的,它們對概念的形成和規律的建立會產生一定的干擾。因此,在概念、規律教學過程完成之後,應及時透過鞏固練習消除這些錯誤觀念。

比如,在學習完“加速度”這一概念之後,不少學生錯誤地認爲“加速度也是速度,是加出來的速度”,“物體加速度減小,速度也一定減小”,“物體的速度變化越大,加速度也越大”等錯誤觀念。又比如,學完“慣性”概念之後,有些學生錯誤地認爲“只有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纔有慣性”,“物體的速度越大,慣性就越大”等一些錯誤觀念。因此,在進行完這些概念教學以後,教師應引導學生分析一些能夠澄清上述錯誤觀念的實例,及時消除這些錯誤觀念在概念形成過程中的負面影響,爲以後的學習掃清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