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自閉症兒童生活數學個別化教育課例探討論文

學問君 人氣:2.09W

【摘要】在自閉症兒童生活數學課程教學中,應尊重學生興趣,有計劃、有準備地開展教學活動,將蒙氏教學法整合到個別化教育計劃中,並在教學過程中緊密聯繫兒童日常生活,讓單一的教學目標多形式、多感官地展開,使學生不但學到相關數學知識,更增強社會交往能力,提升綜合素質。

自閉症兒童生活數學個別化教育課例探討論文

【關鍵詞】自閉症兒童;蒙氏教學法;個別化教育;教育模式

一、問題提出

就讀於特教學校的自閉症兒童的學習一直是困擾很多教師的難題。由於多數自閉症兒童對抽象事物的理解存在較大困難,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自閉症兒童對生活數學的感知、習得與運用,進而影響自閉症兒童的生活能力發展。如何透過課程教學有效提高自閉症兒童的學習質量?蒙臺梭利教學法強調從最基礎的操作入手,以兒童爲中心展開教學。由此,筆者從個別化教育計劃中的一個教學目標爲着手點,借用蒙氏教學法中的教具,對一名中度自閉症兒童進行了爲期一學年的生活數學課程教學,嘗試將蒙氏教學法整合到學生的個別化教育計劃中,並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緊密聯繫兒童的日常生活,吸引學生參與,培養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的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二、教學案例探討

(一)基本情況娜娜,女,9歲,自閉症,入學前在康復機構進行了兩年康復訓練,教學干預開始前主要症狀表現爲:第一,對集體教學環境高度排斥,常坐在教室後面的角落裏,不參與集體活動,但會對集體活動保持關注;第二,刻板行爲較多,多數時間沉浸在自己的塗色遊戲、拼圖活動中;第三,言語障礙,具備簡單的發音能力,但基本用語言進行溝通;第四,對簡單、容易掌握的動手活動較容易接受。

(二)確立教學目標

認識數字1—9,將數字與數量相對應,爲以後能夠認識錢幣、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錢幣打下基礎。認識錢幣,1元、5元、10元、20元,能夠在模擬購買物品活動中使用錢幣支付換取物品。

(三)教學過程

1.教學環境適應娜娜存在明顯刻板行爲,日常學習活動中喜歡一個人在教室角落中做手工類活動。集體活動時,對自己不喜歡的活動,常常需要老師拉她才能勉強參與一下。隨着上課次數不斷增多,娜娜逐漸習慣了每週的固定兩節課在蒙氏教室活動,越來越能在活動中與老師進行有效互動,每次上課前,娜娜都會主動準備好老師自制的教具、記錄單,穿好鞋子在集體教室門口等老師一起去上課。2.建立“以兒童爲主”的師生關係個訓初期,熟悉蒙氏教室及室內材料時,老師發現娜娜喜歡蒙氏室裏的拼圖材料,開始進入教學時,娜娜依然存在刻板行爲,不能參與到老師設計的認識數字、紡錘棒等活動中,不能與老師同時關注一個活動。爲了能夠吸引娜娜的關注與互動,老師允許娜娜在課上玩拼圖。當她專心地玩拼圖時,老師坐在旁邊認真觀看。看到她能夠輕鬆地將8塊以內的拼圖拼好,老師再將幾張拼圖打亂放在一起讓她拼。此時,娜娜會阻止老師的干預。在老師的堅持下,娜娜妥協並同意將幾張拼圖打亂,一起拼搭,並在熟悉後產生強烈興趣。但是,依然不讓老師插手。在娜娜順利完成這些之後,老師將難度更高的中國地圖拿過來讓她拼搭,2節課以後,老師試圖幫助娜娜找到她最需要的部分遞給她,她會看看老師,然後拼好。在她找錯圖片時,甚至在她發現錯之前老師先提出來,並告訴她是錯的,增加有效溝通的機會。娜娜接受老師在她玩拼圖時在旁邊“指手畫腳”後,老師開始攻佔娜娜的地盤。老師拿出紡錘棒箱子,準備在娜娜上課時的小課桌上進行遊戲。娜娜最初會直接將老師的材料推走,但在老師的堅持下不得不作出了妥協,同意在她的桌子上挪一點地方給老師“做遊戲”。老師會在桌子上用紡錘棒擺出各種形狀,並在娜娜認真玩拼圖時,請她幫忙多空出一點地方。直到最後老師的教具佔領整個小桌子,將娜娜的中國地圖成功“擠掉”。這時,娜娜放棄繼續拼圖,開始看老師用紡錘棒做遊戲。老師邊玩邊講解,並裝作不小心將紡錘棒掉到地上,然後麻煩娜娜幫助老師撿起來,或者需要搭一個難一點的形狀,需要娜娜幫一把手,娜娜都會適時地幫助老師完成,並繼續觀看。慢慢地,老師邀請娜娜一起玩,讓娜娜玩一下,娜娜就會模仿老師再玩一次。一段時間之後,逐步建立了良好的師生互動。3.採用多感官體驗教學考慮到蒙氏教學法具有較強的系統性、直觀性以及可操作性等,故老師應給自閉症兒童提供更多的直觀教具,以幫助其理解與掌握知識。教學活動前,教師研究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情況:娜娜能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保持20分鐘左右的專注力,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共同關注同一件事情,數前概念知識薄弱,能夠辨別多少、大小。在開展教學活動初期的一段時間,娜娜還伴有一定的刻板行爲,每次上課後都會學着老師最初玩紡錘棒的樣子,將所有的紡錘棒取出來擺成一排,然後用最後一隻紡錘棒從左到右划過去。爲了改變娜娜刻板的行爲模式,結合她喜歡塗色活動的特點,老師將數字與籌碼中的1—9數字材料在紙上描線,然後和她一起塗色。在描線和塗色的同時,都會讀幾遍相應的數字,然後再進行紡錘棒活動,兩個活動交替進行。經過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娜娜能夠獨立說出、指出1—9中的任意數字。4.注重小步子、多循環教學認識了10以內的數字以後,老師開始對娜娜進行數量的認識教學,讓娜娜理解數字與數量的關係。因爲之前就用紡錘棒做各種拼搭遊戲,娜娜對紡錘棒一點也不陌生,能夠很快進入數與量的學習活動中。但是,只用紡錘棒進行數量的`學習對娜娜來說會有些枯燥,且不利於知識的泛化。因此,老師依次加入了數字與籌碼、加法板等材料輔助教學。先摸一摸、讀一讀紡錘箱上面的數字,然後依次將每個數字對應格子中的紡錘棒拿出來,邊拿邊數,數好後再像之前那樣排成一排,用最後一根紡錘棒在上面劃出聲音,然後再依次數好相應數量的紡錘棒裝回去。每次這個活動都會持續15分鐘甚至更長,娜娜經常會讓老師一個人做,自己在旁邊看。老師會在她偷懶不願意關注時加快速度完成,然後用下一個活動繼續教學。比如,在加入數字與籌碼後,老師先利用之前的方法,將事先描寫好的數字及相應的圓圈拿出來,然後數一數數字下面的圓圈(正好與數字相對應),看着娜娜給它們塗色,每塗好一個就讀一讀、數一數。在這兩個活動進行一個月左右後,老師增加使用加法板進行教學,利用鑲嵌式地擺放、拿取小珠,邊擺放邊數一數。儘管活動材料有所變化,但是教學目標依然是數字與數量的對應認識。5.融入生活元素教學在娜娜形成點數、數量的意識後(認識不完全準確,點數時偶爾會出現點兩個紡錘棒/圓圈/小珠,數一個數的現象),老師開始將自制錢幣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先認識錢幣的面值(當時是10元、1元),然後數一數每個錢幣的數量(這個活動通常安排在放鬆環節,學生完成前面的任務後,作爲獎勵進行),接着根據錢幣的數量換取相應數量顏色的蠟筆,給數字籌碼進行塗色。學期末,娜娜已經能夠輕鬆認讀、獨自寫出10以內的數字,能夠在簡單的引導下進行點數,對數量有了較爲清晰的意識,出錯率大大降低。同時,也加入了自己用錢買午餐、與家長去超市買物品付錢等社會性實踐活動中。娜娜已經慢慢開始學會使用錢幣,並對錢的多少、找零有了初步意識。隨後,數量的認識、加減法及簡單使用在後續教學中循環遞進。

三、教學反思

(一)教學的可取之處

尊重學生興趣,有計劃、有準備地教學。開展教學活動時,娜娜並不總是配合老師的教學安排,因此老師會在課堂上多準備一些同一教學目標的其他教具材料。比如操作紡錘棒一段時間後,她會覺得枯燥,排斥繼續操作,老師會用自制的彩色棒教具操作來代替紡錘棒的活動,讓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按計劃進行。在老師的堅持不能得到她的認可時,老師會尊重她,讓她用拼圖、塗色等活動形式認識數字、感知數字與數量等,老師在旁邊按照原教學計劃操作蒙氏教具,邊操作,邊大聲地將操作內容說出來,並且不時地讓娜娜多給出一點地方,或者讓她幫老師遞一下材料,或者讓她幫忙讀一下、找一找某個老師“想不起來的”數字,她都會放下手中的塗色、拼圖幫助老師,慢慢被帶回活動中。總之,在每節課的活動中,老師會做充分的教學準備,尊重學生興趣,讓單一的教學目標多形式、多感官地展開,學生不僅在蒙氏教學活動中得到了相關的數學知識,將錢幣的使用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在社會交往方面,也更願意參加班級、學校以及社會活動了,在活動中也更願意與人說話、表達自己。

(二)教學的不足之處

個別化教育計劃實施前後學生數學能力發展的對比未能明確量化,教學研究中的數據量化不足,還需要更精確的數據支援。個別化教育計劃中未能合理安排學習生活中對學生提供支援的因素。教學活動難以定義爲實驗研究,學生除參加筆者的課堂教學,在其他日常的集體活動中也會有生活數學知識的學習以及家庭中的練習,學生的進步很難排除其他干預的作用。本案例教學僅以個案爲例,尚未與自閉症兒童相關教學進行對比研究,且自閉症學生的個別差異性較大,研究成果的借鑑意義尚待進一步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