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全面收益觀與傳統收益觀的比較

學問君 人氣:1.33W
全面收益觀與傳統收益觀的比較
    【摘 要】本文從多角度對全面收益與傳統收益進行比較,得出兩者之間的區別並總結了全面收益的優勢。
  【關鍵詞】全面收益 傳統收益 區別 優勢
  
  1 全面收益與傳統收益的區別
  
  1.1全面收益體現的是實物資本保全觀
  全面收益體現的是實物資本保全觀。在保全觀念下,資本代表着所有者投入企業的實際生產能力。只有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保持所有者投入的實際生產能力不變,企業才能確認收益;而在已消耗的實物資產未得到重置之前,企業不能確認收益。
  而傳統收益則體現了財務資本保全觀。在保全觀念下,資本代表着所有者投入企業的貨幣價值。只有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保持所有者投入的貨幣價值不變,企業才能確認收益;而在收入未超過原始成本的轉移額之前,企業不能確認收益。
  1.2全面收益的成本計量屬性是現時成本
  計量傳統收益時依據的是歷史成本,這存在着兩點不足:一是在通貨膨脹日益普遍的今天,歷史成本原則使得生產耗費不能得到足額補償,從而會造成虛盈實虧的現象,影響企業再生產的順利進行;二是歷史成本原則的實行又與收入按現行價格計量的做法存在着邏輯上的矛盾。
  計量全面收益時依據的是現時成本,符合現代會計目標的要求。這樣做能避免出現生產耗費不能得到足額補償、收入成本的計量屬性不一致等問題。
  1.3全面收益遵循的是經濟活動模式
  在經濟活動模式下,收益被看作是某種經濟活動的結果。只要產生收益的經濟活動已經存在或發生,收益便可以得到確認,而不管是否發生了實際交易。按照這種模式所確認的收益,不僅包括企業己經實現的營業收益,而且包括企業尚未實現的、由於價格或預測的變動而產生的持產損益。這種收入確認模式能夠更客觀、更真實地對知識經濟條件下的經營業績進行評價。
  1.4全面收益的計算方法是“資產——負債”法
  關於收益的計算方法,一般認爲有兩種,即“收入——費用”法和“資產——負債”法。
  傳統收益的計算適用“收入——費用”法。按照這種方法,收益被看作是所確認的收入與相關的成本費用進行配比後的結果。也就是說,將一定時期的收入減去同一期間的各類相關成本費用後即可得出收益。“收入-費用”法的使用使得資產負債表成了收益表的副產品。
  全面收益的計算適用“資產——負債”法。因爲收益的計量與資產的計量是不可分的,在這種方法下:收益的`確定處於從屬地位;收益的計量取決於資產和負債的計量:收益表被視爲是反映企業一定期間內淨資產變動情況的報表;收益表成了資產負債表的副產品。   2 全面收益的優點
  
  2.1全面收益比傳統收益更接近經濟收益
  傳統會計收益是指來自企業期間交易的己實現收入和相應費用之間的差額,不包括本期已產生但尚未實現的利得和損失,而且以現時價格計量收入、以歷史成本計量費用,這就導致在物價變動及資產現行價值與歷史成本脫離的情況下,按傳統收益模式確定的收益只能反映賬面業績,而非真實業績。
  全面收益包括報告期內除業主投資和業主派得外一切權益上的變動,它突破了傳統收益的實現原則,反映的是企業已發生的全部經濟交易、事項、情況所帶來的權益變動。全面收益非常接近經濟收益,但由於現行會計中對一些重要的資源如自創商譽、人力資本等無形資產尚不能準確的確認,因此,全面收益不會等於經濟收益。
  2.2全面收益服務於決策有用觀,傳統收益服務於受託責任觀
  決策有用觀認爲財務呈報目標是向廣泛的資訊使用者提供有助於其合理決策的資訊。它認爲財務資訊的使用者是現在的及潛在的投資者、債權人和其他使用者,因此更強調資訊的相關性,採用多種計量屬性。
  受託責任觀認爲財務呈報目標是向資本所有人提供有效反映資源受託經營管理責任的履行情況的報告。它認爲財務資訊的使用者是有限的資源委託者。爲了保證財務資訊的可靠性,要求報表以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和實現原則爲基礎編制,因而導致了報表面向過去,資訊含量低。
TAGS: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