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

學問君 人氣:3.07W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我認爲關鍵是要轉變目前學生學習數學的單一方式,引導學生從以接受爲主轉變爲主動求知,學會學習、學會發現、學會創新,形成一種問題意識和科學精神,從而開發和張揚學生的創新潛能和實踐能力,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

一、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成爲研究活動的主體

1.爲學生創設參與的情景教學實踐告訴我們:學習的效果和質量取決於學生主動參與的程度。主動參與的積極性高,學習質量也高;主動參與面廣,教學效果就好。教師作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應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習成爲學生的強烈需求。

2. 尊重學生的選擇。教學中,我從學生的內在需求入手,瞭解學生對什麼樣的問題感興趣,對什麼樣的問題存在疑惑,想去研究。其次,尊重學生的內在需求,將探究的目標建立在學生的需求上,讓他們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自己選擇研究的內容,自己提出學習目標,自己實現學習目標。如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學生提出很多需解決的問題:“什麼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跟它的什麼有關?”“怎樣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什麼地方要用到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爲什麼要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不計算能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然後討論確定研究重點。由於是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在目標的導引下學生以主動的姿態投入研究活動中,鍛鍊了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獲得了研究問題的經驗,在主動參與中醞釀了創造的契機。

3. 讓學生享受參與的快樂.教師要順應學生的需求,讓學生品嚐參與的樂趣,強化獲取知識的主動性。例如在教《幾何初步知識整理和複習》時,我要求同學們爲學校一塊長40米,寬24米的空地設計一個花壇,花壇面積是空地的一半。學生踊躍參與,拿出了許多很有創意的方案。透過設計花壇,充分感受到了自己是這節課的主人,要用智慧和知識爲學校設計出既美觀又經濟的花壇,在情感上得到了滿足。同時在設計、計算中,系統的複習、應用了所學知識,體驗了主動參與的快樂,使學習成爲學生生活中重要的感情經歷。

二、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會研究的方法

1.研究性學習提倡合作交流,但並不排斥學生的獨立思考。羣體交流前的獨立思考對發揮每個個體的積極性,提高合作的效率起着決定性作用。因爲經過獨立思考,學生看到的不僅僅是表面現象,對問題的理解和解決有了自己的見解。這樣他就有話可說,有助於把問題討論深刻,提高合作交流的效率。

不至於因從衆心理,由個別學生的誤導性發言而人云亦云,造成羣體的認知偏差。所以,交流之前的獨立思考正是個體思維的高潮期。然後透過全體成員間的交流合作,發揮羣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的學習動力和活躍思維,達到完成共同的研究任務的目的。一般來說,學生能獨立完成可不進行合作,個人難以獨立完成或有些知識大部分學生難以理解時,才進行合作交流,使人人有事可幹,人人有意見發表。

2.數學之所以在資訊社會廣泛應用,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數學能夠用非常簡明的'方式,經濟有效的、精確的表達和交流思想。培養學生學會數學的交流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之一。在研究性學習中,交流佔有重要的地位,它能使觀點與觀點交鋒,智慧與智慧碰撞,促進創新火花的閃現。我們經常見到課堂上小手如林,搶着發表自己的見解,而全然不顧是否重複了別人的發言或與他人截然不同。傾聽不但是對別人的尊重,還要力圖理解他人的想法,注意吸收合理成分,把別人的想法與自己聯繫起來,對自己進行反思。教師還需幫助學生學會不贊同別人意見時不是批評而應提問,讓他在解釋研究成果時,不得不檢查自己的思維過程,從而修正結果。

三、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研究的能力

1.運用發現法優化教學過程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因爲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接受式的數學學習方式,學生無法經歷“滿懷慾望、痛苦、茫然、激勵、充實和喜悅的探究過程”,成了容納知識的容器,漸漸的其自主性、創造力被扼殺得蕩然無存。只有讓學生主動的去探究發現,使新知的學習過程變爲研究問題的過程,親自參與知識的形成,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具有“在無人指路的時候也能找到通往知識之路”的本領,最大限度的促進學生的發展。

2.構建“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在研究性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對學生來說,沒有現成的方法可以套用,必須經過思考、探索、研究、尋找新的解決方法。因此“問題解決”是研究性學習中常用的模式,實際上是把學習過程與科學研究過程相比較,認爲學習方法和科學研究方法有相似之處,使學生掌握科學的的思維和研究方法。實施程序是:創設情景提出問題,激發學習的慾望;引導學生感知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探求解決的途徑和方法,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動手操作,尋找解決策略;迴歸生活,應用數學問題。這種模式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學會從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知識和方法解決問題,養成勤思、善想的良好習慣和不斷探索的科學精神。

在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能有效地改善學生學習數學的單一方式,幫助他們實現認知結構的重組和改造,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獲得初步的研究能力,掌握研究的方法,還能使學生體驗研究過程中失敗的痛苦、成功的歡樂,有助於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創造潛力得以更充分發揮,也能使數學課堂真正煥發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