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職高專會計與審計專業實訓建設研究

學問君 人氣:1.65W

摘要:爲跟上會計、審計領域改革的步伐,加快和優化高職高專會審專業實訓建設已勢在必行。文章針對當前高職高專會計與審計專業實訓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定位培養目標、完善實訓建設體系、優化實訓教學資源、科學設定實訓課程、提升教師隊伍實踐能力等建設措施。

高職高專會計與審計專業實訓建設研究

關鍵詞:會計與審計;高職高專;實訓建設

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高職院校的實訓教學環節就成爲實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環節。從高職高專會計與審計專業(以下簡稱會審專業)實訓建設的角度來看,實訓教學目標和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目前就業市場激烈的人才競爭,因此必須從根本上切實轉變辦學理念,完善專業實訓體系的構建,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動手能力。

一、高職院校會計與審計專業實訓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實訓教學目標缺乏指導性

目前,大多數高職高專會審專業的實訓教學目標主要是結合市場對會計、審計崗位的需求,加大實訓教學力度,培養具有較強動手能力的會計、審計技術應用型人才。但在實際中,由於審計實訓教學素材少、難度大,效果差等原因,明顯存在突出會計,弱化審計實訓教學安排,實訓計劃不合理等現象,致使會審專業與會計專業的實訓教學在實質上沒有太大區別。會審專業的實訓教學目標沒有細化,沒有特色,使實訓教學目標的指導性作用被弱化。

(二)實訓建設體系構建不均衡

會審專業實訓建設包含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兩大部分,但在實踐過程中,存在這兩部分建設不均衡現象。硬件建設中高職高專更爲關注可直接購買或引進的實訓工具建設和掛圖及模型建設,而忽視教材建設,特別是參考較少需要自主編制的實踐教材,如內部控制和內部審計實訓教材。軟件建設中高職高專更爲關注易於實施的教師實踐能力建設,而忽視了實訓教學方法建設,特別是對案例教學、教學軟件運用教學沒有深入研究,對“合作制”“仿真制”實訓模式盲目引入。沒有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三)實訓課程設定不合理

大多數高職高專會審專業實訓課程設定是借鑑會計專業、審計專業實訓課程設計的,只是簡單對等安排,缺乏專業特色分析。其次,會計、審計各專業主幹實訓課程之間聯繫密切,存在一定的先後順序,但絕大多數高職高專只關注課程知識結構上的先後關係,忽略了課程知識體系上的互補性,沒有充分整合課內實訓和單列實訓課程,將會計和審計的實訓融合寄託在綜合實訓上,浪費了有限的實訓資源和時間,降低了課內實踐和單列實踐課程的效果。

(四)實訓教學素材單一

目前會審專業實訓教學素材存在會計實訓素材一邊倒。審計實訓素材匱乏、單一的現象。大多數高職高專審計實訓多以審計過程的單項實訓項目設計爲主,缺乏系統性。從仿真實訓上看,審計實訓軟件匱乏,主要針對註冊會計師審計,如《審計實訓教材軟件》、《審易465審計模擬教學軟件》,沒有涉及內部審計的實訓軟件,無法滿足內部控制時代的崗位需求。且審計教學軟件提供的案例跨越時間短,經濟業務變化少,訓練類型單一,多爲差錯舞弊的賬項審計類型,無法提供對被審單位重大錯報風險評估等重要審計環節訓練,與實際審計存在很多差異。

(五)實訓教學資源分配不科學

會審專業會計、審計實訓雖然在實訓課時安排上相當,但從實訓資源應用及效果上看,審計實訓差很多。從教學師資分配上看,沒有合理分配和運用實踐型教師資源。課內實訓大多由理論課教師教授,主要是針對理論要點的理解和訓練,缺乏實訓指導性。而“雙師型”教師培養模式要求實踐經驗豐富的老師也要教授理論課程。造成單設實訓課在實訓課程比例逐漸增大的教改趨勢下,沒有足夠的實踐教師擔任,實訓課程效果參差不齊。

(六)教師隊伍實訓能力不足

目前各高職高專都很關注“雙師隊伍”建設,加大教師到企業鍛鍊的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於實踐鍛鍊時間短或不連續,財務、審計部門涉密等問題,老師很難真正深入系統的參與企業的賬務覈算、財務管理,甚至對會計流程基本的十大崗位都沒有全部體驗。審計實踐也頂多完整參與一兩項審計業務,對審計職業判斷培養、審計方法的運用、重大錯報風險評估,審計溝通技巧等的理解不夠透徹。其三,大多數專職教師對會計、審計領域改革熱點和政策走向不瞭解,不熟悉,知識陳舊,不能適應實踐崗位發展需要,直接影響培養學生的效果。

二、高職高專會審專業實訓建設措施

(一)合理定位培養目標

高職高專會審專業是“技能型”、“應用型”的人才教育,專業具有開闊的就業範圍。即可從事會計工作、又可從事審計工作。基於設立初衷,專業培養定位應以就業爲導向,定位於培養地區中小企業的.骨幹會計人員、基層會計管理人員、內部審計人員和理財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人員。學生的專業素養培養方向,應針對會計、審計兩種崗位要求,重點提升學生會計、審計崗位的職業判斷、專業基本實踐技術、管理理念、軟件應用能力、內部控制、資產評估等方面的能力,以適應社會的需求。

(二)建立完整的專業實訓建設體系

注重專業實訓建設體系的均衡發展。以專業爲分界,課程爲核心,實訓爲基礎進行系統構建。硬件建設中除繼續加強實訓工具建設和掛圖及模型建設外,應加大實訓教材建設。在理論教學和實踐訓練兩者並重,後者優先的指導下,加強實訓素材組織實例化和模擬課程的製作。根據專業標準化管理的需要,規定每門課程素材的基本標準,建立課程實訓教材開發制度,納入各高職高專的教學質量工程建設。實現既符合課程的內涵要求,又利於課程間的協調。軟件建設方面,重視教師實踐能力培養的同時,關注實訓教學方法研究,建立研究團隊,推行案例教學和教學軟件運用教學,科學引入“合作制”和“仿真制”實訓模式。

(三)科學安排實訓課程

課程安排是實訓教學建設的基礎,應依據專業知識體系特點,結合行業需求,科學組合。單列實訓課程以專業必備實訓課程爲主。適當考慮會計和審計中運用廣泛的實踐技能。必備課程包括會計基礎實訓、中級財務會計實訓、納稅實務實訓、審計學原理實訓、社會審計實訓,增設課程是內部會計控制實訓和會計報表實訓,它們不僅是會計、審計崗位中廣泛運用的技能需求,也是內控時代的必備技能需求。課內實訓主要以補充單列實訓的課程爲主。如設立成本會計課內實訓讓學生掌握成本覈算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爲綜合實訓打下基礎:設立會計電算化課內實訓培養學生常見會計軟件的實際操作和應用能力,爲完善會計基本技能作補充:設立內部審計課內實訓、資產評估課內實訓培養學生內部審計和資產評估的基本操作技能,爲審計實訓技能作補充。綜合性實訓課程則包括理財之道軟件實訓、ERP沙盤模擬演練、會計實務模擬實訓、審計軟件綜合實訓。旨在培養學生的會計管理、審計分析等專業技能綜合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