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質疑教學法”之我見

學問君 人氣:4.28K
淺談“質疑教學法”之我見

   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學的過程也就是設疑、質疑的過程。因爲疑問往往是人的思維的開端。所以,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須層層設疑,要用疑問去叩開學生思維的大門,讓學生經過潛心思索,在解疑中獲取知識,思維,培養能力。
  那麼,在實際教學中應怎樣實施“質疑教學法”呢?下面是筆者的一點淺見:
  一、讓學生親自嚐到因質疑獲取新知識的甜頭。
  貝弗裏奇說過:“最大的報酬是發現帶來的激動。”正如許多家所證明的,這是人生最大的樂趣之一。它產生一種巨大的感情上的鼓舞和巨大的幸福與滿足。
  同樣,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讓學生嘗一嘗因質疑而獲取新知識的甜頭,他們也就會產生一種巨大的情感上的鼓舞和巨大的幸福與滿足。
  如教《孔乙己》一課時,當學生對課文結尾寫着的一句話“我到現在終於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提出瞭如下質疑:“‘大約’表示一種推測,‘的確’表示肯定的判斷,這一對有矛盾的詞語,怎麼可以修飾同一行爲?”當時,我沒有馬上回答學生的提問,而是透過讓學生自讀課文,互相研討去發現問題並尋找問題的答案,從而解疑。在我的細心點撥下,學生們基本找到了“大約”一詞所指的內容:因爲孔乙己最後一次來到酒店時,一是臉黑而且瘦,衣衫襤褸,雙腿被人打折不能行走,僅靠雙手移動,到處行乞,此時他已形容枯槁,行將就木。以後這幾年又沒露過面,可是作者又沒有確實的消息證明他已經死了,所以只能從孔乙己的生活現實出發,推測他可能死了。然後我又從社會根源入手,引導學生透過對孔乙己不幸而死的必然性進行剖析:孔乙己在生活中只是一個“多餘的人”,只是大家無聊時的“笑料”,周圍的人對他不但沒有一點同情心,反而不是諷刺,就是挖苦打擊,甚至進行毒打。在他在文中最後一次露面以後,人們更不可能同情他或者幫助他。所以,綜合以上種種情況,孔乙己能活下來的可能性基本沒有。透過以上讓學生質疑並主動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的過程,讓學生明確了“的確”一詞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人吃人的本質及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從而加深了學生對課文中心的理解。
  這樣,學生不僅透過精讀深思解決了問題:這句話不僅不矛盾,而且語意是明確的,它含蓄地揭示了孔乙己的結局,也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科舉制度的`批判。同時也讓學生親自嚐到了質疑的甜頭,引起他們學習的衝動,產生對質疑的巨大興趣,從而能動地運用質疑這一手段進行學習。
  二、讓學生親自掌握住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
  達爾文告訴我們:“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這就是說,要教會學生質疑的方法,讓學生知道怎樣質疑,要讓學生親自掌握住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
  爲使學生掌握質疑的方法,我首先把自己教學實踐中摸索到的各類質疑方法歸類,編爲“質疑十法”印發給學生,這十種質疑方法爲:
  1.在疑問中再質疑;
  2.在討論爭辯中質疑;
  3.在溫故知新中質疑;
  4.在比較中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