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教學中要注意提問的有效性論文

學問君 人氣:1.49W

摘要: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在提倡啓發式教學的今天,課堂提問的隨意性更爲普遍。但是要切忌“滿堂問”、“轟炸式”提問、“口頭禪式”提問、“半截話”提問等。課堂上的提問應該來自學生的疑惑,學生對文字的困惑與不解。正所謂好的問題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學生沉浸在思考的漣漪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讓學生在探索頓悟中感受思考的樂趣。

教學中要注意提問的有效性論文

關鍵詞:提問 思考性靈活性指向明確鬆緊有度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提倡啓發式教學的今天,沒有一個老師課堂不提問的。然而,課堂提問的隨意性更爲普遍。諸如,一節課提幾十個問題的“滿堂問”,一口氣提五六個問題的“轟炸式”提問,學生只須回答“是不是”、“對不對”的“口頭禪式”提問,“把這個圓片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是一一”的“半截話”提問等,幾乎隨處可見。

教學總是給人那麼多的矛盾,到底怎麼樣的問題才稱得上真正有效提問?還是想起韓愈那句:“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課堂上的提問該來自學生的疑惑,學生對文字的困惑與不解。正所謂好的問題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學生沉浸在思考的漣漪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讓學生在探索頓悟中感受思考的樂趣。那麼如何才能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

首先,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備問題”。

我們反對課堂教學目標的全然現場生成性,爲了實現有效教學和良好的課堂互動,教師在備課時必須“備問題”,即圍繞教學目標預設一些有效的問題和提問模式,使問題措辭正確、目標合宜。學生的一些奇怪想法和問題會在課堂中突然冒出來,這是任何一個教師都無法預料和感知的:但教師不能被這些問題“牽着鼻子走”。所以應把一些重要的問題寫到教案中。這種做法的主要作用包括:在備課時設計一些問題會增加課堂互動的可能性;事先準備好問題更有可能讓學生聚集於教學的主要目標。如果教師完全依賴於課堂即興問題就會很容易離題,過多的關注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在備課時包含一些圍繞中心的問題將有助於整合不同水平和同類型的問題。如果教師想讓自身的提問變得有效,他們必須清晰、簡潔的陳述問題。清晰的問題包括這樣幾個特點:使用簡潔的語言;僅包括學生在回答該問題所需的詞彙、屬於和等待學生處理的資訊,不包括無關的詞語或附帶說明;這些問題是直接與課堂內容或課文主題相關的,而不是“天女散花”般隨心所欲的。

其次,提問要面向全體。

第三,提問要指向明確。

提問要求指向明確就是指我們的課堂提問要具體明確性,是要讓學生圍繞問題展開思維、探索,所以提問要指向明確,要緊扣主題,讓學生明確教師在問什麼。提問語言要簡單明瞭,切忌漫無邊際,否則學生在“?”的海洋中,隨波逐流,毫無思維目標,注意力分散,這樣就影響課堂教學。所以提問要順着教學的思路,有目的、有方向的'出現,不能瞎衝直撞。

第四,難易適度,發展學生思維

瑞士教育學家裴斯泰洛認爲:“教育的主要任務,不是積累知識,而是發展思維。”學習的過程是知識的再現——整合——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要激勵學生思考,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它的着力點就是“問題”。但是問題過於淺顯不能反映思維的深度,同樣,問題過於深奧使學生不知所云,不能引發學生積極地思考,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所提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既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和積極的思維,又要使學生透過努力達到“最近發展區”,“跳一跳,摘桃子”。

第五,提問要有思考性。

學生的學習過程究其實質是個認識過程。這種認識的發展同其它事物的發展一樣,只有充分發揮內因的作用,才能使認識的主體即學生積極動腦、主動地學習。所以教師提出的問題必須具有思考性,也就是教師提出的問題對學生獲取知識、掌握技能而言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在知識的關鍵處、理解的疑難處、思維的轉折處、規律的探求處。

第六,提問要鬆緊有度。

提問要鬆緊有度其實就是指提問必須具備恰當性。課堂教學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有着自己獨立個性的孩子,每個孩子所具備的適應能力、接受能力各不相同,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提問時要注意到學生的具體情況,在時間、內容、語氣、方式等方面做到因人而異。教師或用平緩親切的語氣娓娓道來,點撥學生,在穩定學生情緒的基礎上提問學生;或趁熱打鐵,緊追不捨地在學生的思維興奮狀態時提出問題,使學生及時在原有思維基礎上順利突破難點,獲取新的知識。所以,有時連珠炮似的發問也可產生良好的效果。鬆緊有度還應視教學內容、思考對象而定,根據具體的內容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有利於學生思維的全面性發展。就某一知識系統而言,提問還應做到有條理,不可要求學生的思維一步登天,要學會用有序的提問促進學生的有序思維。

第七,提問要有靈活性。

提問作爲一種常見的教學方式貫穿課堂始終,它是一種教學手段,更是一門課堂教學藝術。所以作爲教師,不僅要把課堂提問作爲一個專題來研究,還應把它作爲一門藝術來實踐,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對待課堂提問要有對待藝術創作一樣具備靈活性,把握好提問的尺度,如果提問的尺度把握不好則會影響整個課堂教學效果。有的時候課堂提問需要簡單明瞭,直切主題,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順着教師的問題進入思維狀態,完成學習任務;而有時課堂提問卻要詳細表述問題內容,使學生能根據裏面具體的表述有目的、有層次的思考,從而完整回答問題。這裏我們在實際操作時還要注意,簡單明瞭的提問不是一切問題簡單化、形式化。如“對不對”、“是不是”、“行不行”等,這樣的問題不光沒有思維的價值,而且長久下來會阻礙學生的思維,使學生養成簡單、呆板的機械化思維,到最後學生成了只會點頭或搖頭的機器。這不是我們教學所要得到的結果。

我國大教育家陶行知曾在一首詩中提出“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這是對課堂提問給予的充分肯定。教師有效的課堂提問,能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思維,有效的提問更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所以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全面推進課改的今天,我們教師應更講究數學課堂提問的教學藝術,使課堂提問這一教學手段能真正優化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發展學生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