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及其對策論文

學問君 人氣:2.48W

摘要:隨着網絡的普及和發展,它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網絡在給大學生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些負面效應,並且嚴重地衝擊着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

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及其對策論文

關鍵詞:網絡文化;大學生;負面影響;對策

網絡時代所構建的新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廣泛而深刻的影響着大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價值取向、道德判斷、文化理念等諸多方面。網絡文化的興起與發展,正加速改變着大學生的思想狀態,影響着他們的認知、情感和行爲。網絡文化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對網絡時代大學生行爲的教育和管理提出幾點建議,以期達到正確引導的目的,從而使大學生能夠健康成長。

一、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

網絡是一個開放的世界,網上的資訊良莠不齊,特別是在目前網絡立法監督還不夠完善的情況下,網上反動、色情的資訊隨處可見。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不能給他們提供一個健康積極安全的網絡環境,就會很容易導致他們缺乏是非辨別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選擇能力,進而使得他們難以抵禦網上的各種不良資訊的侵蝕,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不良影響,網絡的不文明現象,甚至網絡犯罪也就顯現出來了。

一是網絡的多元化,使得各種思想、各種價值觀都出現在網絡之中

網絡能夠超地域無障礙的交流,它既是資訊的集散地,又是資訊的`垃圾場,各種合法資訊與非法資訊、有益資訊與垃圾資訊都混雜其中,從而產生網絡“資訊污染”現象。在多種觀念相互激盪、多種意識形態相互影響、多種文化相互融合的網絡時代,大學生網民的思想觀念面臨着西方意識形態的全面滲透和前所未有的衝擊。以美國爲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基本掌握着網絡資訊的關鍵技術,網絡正在成爲灌輸西方價值觀的一個基本工具。我國作爲技術上的“後起國”,在網絡資訊中,維護教育主權和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防止敵對勢力對我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其任務是十分緊迫和艱鉅的。[1]網絡中的垃圾文化的傳播會導致大學生價值衝突,使其價值取向多元化,進而大學生的道德意識逐漸弱化。

二是網絡的開放性,易忽視現實的規則約束

網絡是一個失去了某些強制“他律”因素的自由空間,是一個虛擬社會,在網絡環境中缺少社會輿論的監督和現實的規範約束,使“他律”作用下降,容易誘發道德行爲的失控。網絡世界裏沒有相同於現實世界的規則約束,它的開放性容易使他們忽視現實生活中的社會規範和道德約束力,違規行爲便頻頻出現了。很多的網絡不文明現象在不斷增多,有個別大學生網絡道德自律性差,在網上匿名肆意泄露並宣揚他人隱私,攻擊侮辱他人人格,給他人造成嚴重的精神傷害,對他人聲譽造成不良的影響。網絡電腦高手行爲不僅對網絡資訊和網絡安全構成巨大威脅,而且還嚴重干擾了網絡社會的正常秩序,甚至危害到現實社會。

三是網絡的虛擬性,影響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

網絡引發了大學生的虛擬社會交往行爲。網絡的虛擬性使得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更願意選擇與網友交往,但是大學生在虛擬世界擴大社會交往範圍的同時,在現實世界裏又縮小了交往的範圍。他們整天坐在電腦前,漫遊在網上世界裏,與真實社會慢慢脫離,變得日益孤僻,加深了與同學,老師和親友間的感情隔閡。[2]從而使得他們極力迴避現實的人際關係,變得與現實社會相隔離,不利於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導致自主創造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的逐漸削弱;不少大學生沉溺於虛擬世界、與符號化的對象交往而不能自拔,以致孤獨感、抑鬱感增強,形成自我封閉的心理,導致心理扭曲,不利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應對網絡文化負面影響的措施

當代大學生是時代的弄潮兒,是祖國未來的承載者,作爲網絡影響最普遍的一個羣體,越來越扮演着網絡文化先鋒的角色。網絡文化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是多層次、多角度和多方面的。我們必須直面挑戰、積極應對、主動介入,採取有效對策控制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營造良好的網絡文化氛圍。

第一,加強網絡的法律法規和道德規範建設

要加強網絡立法,迅速提高司法人員在計算機網絡管理與執法方面的能力。到目前爲止,我國已頒佈的有關網絡的法律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資訊網絡國際互聯網管理暫行辦法》、《中國互聯網域名註冊實施細則》、《計算機資訊網絡國際互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我國有關部門還應該注意借鑑國外網絡道德規範建設的經驗,結合我國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的精神,制定出更具科學性、操作性的網絡道德規範要求,以便使高校開展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有章可依,能正確地引導大學生的網絡行爲。

第二,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

加強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要針對大學生網絡道德的現狀,要施行以辨識爲主、辨識與灌輸相統一的道德教育方法。[3]把管理和教育結合起來,自律和他律結合起來,使大學生的網絡自由與自律、責任與道義相互統一。加強倫理道德教育、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教育,樹立和宣傳良好的網絡道德榜樣,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感。使他們能夠提高分析辨別能力和“免疫力”,增強政治敏銳性和鑑別力,自覺地防止和抵制網絡不良因素的影響。

第三,加強“慎獨”教育,培養自律精神

網絡社會所要求的道德,是一種以“慎獨”爲特徵的自律性的道德。它強調在個人獨處之際,沒有任何的外在監督和控制,也能遵從道德規範,恪守道德準則。馬克思曾指出:“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 [4]充分體現出道德自律的重要性。由於網絡行爲的隱蔽性特徵,它對人們的自律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們具有更高的道德境界。網絡空間又是一個自由、開放的空間,大學生暢遊在豐富多彩而又複雜的網絡文化中,更需要大學生自覺強化自律精神和責任意識,自覺主動地增強網絡道德意識。因此,自主、自律性的道德規範教育就顯得更爲重要了。

第四,加強自我修養教育

自我修養是道德內化爲良心和品質的內在要素。網絡資訊的開放、快捷、隱祕、廣泛、虛擬等特徵,使網絡資訊污染成爲不可避免的一個嚴重問題。作爲新時期的大學生,要確立自己遠大的人生目標,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健全人格,提高個人的交際能力,矯正不良的上網習慣。從自身的層面來說,大學生要加強自我修養教育,提高自我心理調適能力。應培養自己的意志品質,增強自我約束能力,保持健康的情緒,從而增強抵禦網絡環境負面影響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何志峯.網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07,(9).

[2] 董耘.網絡對大學生行爲的影響及其對策探究[J].教育與職業,2006,(18).

[3] 陳德敏.大學生網絡道德問題初探[J].中國成人教育,2007,(4).

[4]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