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淺談高中數學教師教學行爲的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1.15W

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不能在採取原來那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了,而是在研究教材的基礎上,研究學生的實際情況,研究他們的接受能力和思維方式,採取靈活恰當的教學方法,有效的強化學生在數學學習和活動過程中的目標意識、問題意識、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果分析意識,形成“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確立以學定教,教爲學服務的思想。

淺談高中數學教師教學行爲的教學反思

一、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

建立“一身多面”的新教師觀。新課改倡導以人爲本的主體教育,這種教育是發展個性,構建獨立人格、倡導以問題爲紐帶的教育,是着眼於學生學會發展、學會創造的教育。因此,教師不僅在觀念上要不斷更新,而且教師的角色也要轉變。教師應由單純的教書匠和“傳道授業解惑者”,轉變爲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個性發展的輔導者和社會化進程的促進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學工作作爲研究對象的科研者。

1.從師生關係看,新課改所貫穿的人本精神要求教育作爲一種生命活動、作爲師生平等交往和對話的過程,這擾壽要教師從傳授知識的核心角色中解脫出來,儘快充當起教學活動中的共在的雙主體之一的角色(另一主體是學生),發揮出教師的主體勝作用,促進另一共在主體一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師的角色應轉變爲組織者和引導者。

2.從教學與研究的關係看,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須是教科研者。要求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規律基礎上大膽“標新立異”,敢於突破教材的限制,對教材不斷拓展、補充與創新,認真研究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新生事物,深人探究新的教學模式,不斷總結每一時期的教學經驗。這一過程是教師由教書匠角色逐漸轉化爲教科研者角色的過程。

二、教師要改革教學方式

在教學中要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就必須使認識教學過程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使學生在自覺、主動、深層次的參與過程中,實現發現、理解、創造與應用,在學習中學會學習。而恰當的`問題情境,能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使學生產生明顯的意識傾向和情感共鳴,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探索精神,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設定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晴境、爲學生更深人地、具體地進行數學思維活動提供動力和方向,讓學生自始至終保持較強的學習迫切性,併產生積極思維的心理氣氛。但在教學中還發現:有的教師爲了實現短期效果,仍然是使課堂教學變成以教師爲中心的以“教”爲主,學生沒有動腦思考及動手練習的時間,更談不上探究、自學、討論。長此以往,勢必使學生養成眼高手低的習慣,變成一聽就懂,只會模仿例題來做,當時的效果看來不錯,但過了一段時間以後,再檢查學生,卻是連當時認爲簡單的都不會了,個別會做的卻是用當初他自己想出來的方法才能做。這種現象說明:教師講得再好,學生沒有經歷動腦思考探討的過程、沒有動手練習鞏固,就不可能變成學生自己的知識。因此,要求老師們一定要牢固地樹立“學爲主體”的思想,還思維於學生,還時間於學生,積極實施啓發式、探究式、討論式的教學模式,課堂上一定要給學生足夠的動腦思考及動手練習的時間,要積極調動學生參與課堂討論,充分發揮學生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創造性思維,使學生全員參人、全程參人。堅決廢除“注人式”、“一言堂”,“滿堂灌”。

三、教師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

教學是師生之間的對話、溝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主動建構知識,而不是被動接受外界刺激。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將知識作爲“絕對的客觀真理”強加給學生,學生成爲裝知識的“容器”,基本上教師拉着學生走進教材、走進教參、走進標準答案,限制了學生的個隆發展。面對新課程,教師應改變舊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成爲學生學習知識建構的指導者和促進者。在高中數學新課程實施中,教師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營造一個輕鬆、寬容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興趣,爲學生的發展提供時間與空間,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構建知識,訓練技能,領會數學思想方法,獲得數學活動的經驗。課程功能,結構的改變,使學生髮展的空間進一步拓寬,必將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如高中數學新課程設定了“數學建模”、“數學探究”、“數學文化,’等學習活動,爲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空間,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時機,幫助學生體驗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價值。新教材具有可讀性的特點,教師要指導學生預習,並形成習慣,使課堂有更多的時間進行探究學習,同時也解決了課時不足的問題。教師應相信學生的潛力和能力,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消除學生過分依賴於老師講授的被動學習狀態,最終達到教與學活動和諧統一的發展。

四、教師要改進教學評價

改進教學評價的內容、方式、方法也是課程目標。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教學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爲了全面瞭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調整教師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對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成績,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能力以及在課堂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要根據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學習目標採取多種形式的評價,除了常規的測驗、考試等筆試外,應把評價過程動態化,使之貫穿於課堂、日常、活動過程,可設立發現問題獎、發言獎、辯論獎;可進行研究學習成果彙報展覽;可以讓學生設計測驗試卷,同學之間互測互評。要經常瞭解學生對自己授課情況的反饋意見,提倡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及時反饋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法,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成績。集思廣益,充分發揮備課組每個成員的優勢與特點,羣策羣力,開展相互聽課、評課,也是教學評價的好方式。

總之,新課程的實施處在實驗階段,難免出現問題,就好比新生事物在開始會遇到阻力,但最終能戰勝舊事物。我們必然經過實踐一認識一再實踐一再認識的反覆過程。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人,每一次學習和培訓,都會有明顯的收穫,我們要不斷地更新觀念、不斷探索,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並與此爲契機,全面開展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