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總結>

初中四邊形教學反思範文(通用3篇)

學問君 人氣:2.51W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透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四邊形教學反思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四邊形教學反思範文(通用3篇)

初中四邊形教學反思1

《四邊形》既是一節關於空間與圖形知識的課,又是一節操作性較強的課,學生透過操作不斷理解、鞏固並且應用新概念,從而發展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在這節課中,我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有:

1、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活動中透過觀察、比較,抽象出四邊形的概念,做到以學生的學爲出發點,導學得法,學生學得積極主動,教具、學具也恰到好處的發揮了作用,猜測活動貫穿學習的始終,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始終在教師創設的具體情景下進行活動,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認識了四邊形這個新朋友,真正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究,體會到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數學能力。

2、引導學生學生活中的數學。在教學中關注學生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透過猜謎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也透過猜謎產生疑問,再透過觀察抽象出概念,透過“辨、辯”鞏固概念,在生活中尋找四邊形,使學生感知數學來源於生活,使學生體會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的意識。幫助學生建立比較清晰的概念。

3、重視動手操作。四邊形是一節操作性很強的課,學生透過操作能探索究竟怎樣的圖形叫四邊形,同時又能進一步理解、鞏固概念。藉助找一找、折一折、量一量、猜一猜等活動不僅讓學生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探究能力及創新能力。

4、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發揮學生的集體智慧。

小組合作的優點之一就是學生之間能互相啓發,從不同的角度來解決問題。在認識了四邊形後,我安排的教學環節是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四人小組自由探究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徵。在這裏,學生的思維被充分的展開了,出現了許多情況。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學生還培養了說的能力和聽的能力,一舉多得。

5、在課後的拓展活動中進行了注意安全和保持衛生的行爲習慣教育。透過溫馨小提示告訴學生活動的同時要注意安全,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爲習慣。

本節課也有不足之處,在讓學生給圖形分類時只強調了用邊或角做標準,禁錮了學生的思維,使有些學生更有創意的想法沒有得到充分的展現。

初中四邊形教學反思2

《四邊形》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第一課時內容,既是一節關於空間與圖形知識的課,又是一節操作性較強的課,學生透過操作不斷理解、鞏固並且應用新概念,從而發展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1、課前,我佈置學生進行預習,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思考時間,也爲參與課堂學習有了鋪墊,學習的目的性、針對性也更強。

本節課我透過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匯入新課學習,這樣,既檢查了學生預習作業的完成情況,也可以瞭解學生對於四邊形的感知情況,使教學更有針對性。

2、在教學中,我非常重視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課堂參與學習能力。圖形初步認識中關於圖形的特徵、性質,對於小學生來講,比較抽象。因此在感知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時,我給學生充分的思考、討論時間,讓學生透過觀察、比較、思考,抽象出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特徵。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交流、展示小組的學習成果,分享他人的經驗,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3、在突破本節課的難點“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時,我選擇了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探索。爲此,我事先爲每一組準備了一個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卡紙,讓每一小組透過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等方法進行小組探究討論。再在全班展示交流討論的結果和探究的方法,學生課堂參與興趣很高,互相合作,一起用三角尺量角,用直尺量邊的長度,折長方形、正方形,比較他們邊的關係。在活動中,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學習效果較好,成功突破了教學難點。

4、本節課也有不足之處,爲了課堂教學進度,在讓學生給圖形分類時只強調了用邊或角做標準,禁錮了學生的思維,使有些學生更有創意的想法沒有得到充分的展現,應該佈置課外作業,讓學生繼續探索學習,把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延伸到課外。

初中四邊形教學反思3

一、對教材的理解方面:

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是學生在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和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會畫平行四邊形的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以主題圖中的的兩個花壇比較大小,一個是長方形、一個是平行四邊形,長方形面積學生已經會算,而平行四邊形的花壇面積不會計算從而使學生產生疑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從而引出課題進行本節課的教學。教材透過兩種方法來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第一種是用數方格的方法,第二種是採用畫—剪—拼,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我們已經學過的長方形的方法。

二、教學目標方面:

1、使學生透過探索,理解掌握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會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透過操作、觀察、比較活動,初步認識轉化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概括、推導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本節課,我個人認爲這個平行四邊形面積推導的過程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透過學生動手操作,用割補的方法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爲一個長方形,找出兩個圖形之間的聯繫,推匯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三、在教學設計方面:

本節課我的設計思路是這樣的

1、透過主題圖,我要完成這些任務: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的複習,長方形、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比較,使學生產生疑問,從而引出課題、激發興趣。

2、讓學生提出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猜想。

3、透過數方格,填表,對學生產生暗示,知道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具體的面積。

4、用剪—拼,動手操作,轉化的方法,讓學生觀察與長方形的關係,底=長高=寬,平行四邊形面積=長方形面積,再結合數方格的時候的暗示,推匯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5、小結同學的猜想,進一步明確面積計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公式。

6、應用公式,求平行四邊形面積。

我認爲教學成功的關鍵在於學生是透過自主探究得到了知識,獲得了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小學數學內容來源於生活實際,它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創設與學生的生活環境和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有利於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上述教學片斷中,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幼兒園建築工地,看到了平行四邊形來源於生活實際,也體會到了計算它的面積的用處,這就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親切感,激發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望,使學生能以飽滿的熱情投身於新知識的探究之中。

(二)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上述這個教學片斷中,對傳統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教學方法作了大膽改進。爲學生解決關鍵性問題——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爲長方形奠定了數學思想方法的基礎。這一設計意圖在教學中得到了較好的體現,課後調查發現全班有近一半的同學想到了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這一方法。接着教師鼓勵學生用自已的思維方式大膽地提出猜想,由於受長方形面積公式的干擾,大多數同學認爲:平行四邊形面積等於兩條相鄰邊的乘積。對於學生的猜想,教師均給予鼓勵。

因爲雖然第一個猜想的結果是錯誤的,但就猜想本身而言卻是合理的,而創新思維的火花往往在猜想的瞬間被點燃,不同的猜想結果又激發起學生進行驗證的需要,需要同學們作進一步的探索。令人驚喜的是,有的同學竟能發現兩種猜想有矛盾之處,這是我所料始不及的,仔細想想,這雖出乎意料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因爲老師爲學生創設了一種民主、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給了學生充分的思考問題的時間與空間,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在這樣的課堂學習中學生樂想、善思、敢說,他們可以自由地思考、猜想、實踐、驗證……

在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這是本節課的重點環節,教師在放手讓學生從自己的思維實際出發,給學生以獨立思考時間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交流是十分必要的。由於學生的學習活動是獨立自主的,因此面對同樣的問題學生會出現不同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能滿足學生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同時透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能夠使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能夠對自己和他人的觀點進行反思與批判,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啓發、互相激勵、共同發展。上面的教學片斷中,學生之所以能想到用割補法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爲長方形,正是透過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相互啓發纔得到"靈感"的,而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的各種方法正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學生只有在相互討論,各種不同觀點相互碰撞的過程中才能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不斷得到增強。

(三)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能給學生的思維以方向和動力,不善於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的學生是不可能具有創新精神的。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具有探索性的問題,教師的提問切忌太多、太小、太直,那種答案顯而易見的一問一答式的問題要儘量減少。

上述教學片斷中,爲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你能想什麼辦法自己去發現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呢?"這一問題的指向不在於公式本身,而在於發現公式的方法,這樣學生的思維方向自然聚焦在探究的方法上,於是學生就開始思索、實踐、猜想,並積極探求猜想的依據。當學生初步用數方格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想後,我又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這個公式能運用於所有的平行四邊形嗎?”這個問題把學生引向了深入,這不僅使學生再次激發起探究的慾望,使學生對知識理解得更深刻,同時更是一種科學態度的教育。

其次,要積極鼓勵學生敢於提出問題。教師對學生產生的問題意識要倍加呵護與尊重,師生之間應保持平等、和諧、民主的人際關係,消除學生的緊張感,讓學生充分披露靈性,展示個性。在上述教學片斷中,我積極的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想,提出自己的問題。於是,“平行四邊形面積該怎樣求?是等於兩條鄰邊乘積還是等於底乘高?”“該怎樣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呢?”“怎樣用數方格來數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樣用轉化的方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呢?”……這些問題在學生的頭腦中自然產生,學生在獨立思考、相互交流、相互評價的過程中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滿足了學生自尊、交流和成功的心理需求,從而以積極的姿態投入到數學學習之中。

(四)初步體驗科學探究的方法

科學探究的方法是創新能力的必要基礎,是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縱觀這個片斷的教學過程,初步體現了“提出問題——大膽猜測——反覆驗證——總結規律——靈活運用”這一科學探究的方法,讓學生透過自身的實踐活動對科學探究的方法有了初步的瞭解,體驗到知識的產生都經歷了曲折艱苦的創新過程。

而現有的教材較多地呈現了知識的結論,很少反映知識的產生過程。因此,我在進行教學時對教材進行了重組,在把握教材內涵的基礎上,把教材的知識結論變成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問題、發現規律的創新過程,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不僅使學生的智慧、能力得到發展,而且獲得了深層次的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