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方法>

關於院士的學習方法是怎樣的

學問君 人氣:4.07K

2003年11月8日是湖南長沙市明德中學成立100週年紀念日。中科院院士肖紀美、艾國祥,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大光、劉經南,共同出席了主題爲中國21世紀教育與人才培養的明德院士論壇。

關於院士的學習方法是怎樣的

要做通才,不能只想做專家。肖紀美

肖紀美院士在明德中學求學四年半,明德中學豐富的藏書,讓他在知識的海洋裏盡情遨遊;明德教師嚴格的教學,使他終身受益。這一切都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肖院士雖已年過八旬,卻仍出語驚人。在明德院士論壇上,他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在現代社會,學生要學習做通才,而不要死鑽牛角尖,一味想做專家。社會需要他改行,而自己卻不願也不能改行的人,是最沒有出息的。肖院士此言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在與學生交流時,肖院士談到,外國學者對中國留學生的評價是很用功,很努力,知識豐富,但是沒想法。沒想法,實際上就是提不出問題,沒有自己的見解,沒有創造。科學就需要有想法,有創造。學生能提出老師答不出的問題,最好!這說明,學生在積極思考問題,同時,對老師也是一種促進。

肖紀美,1920年生,湖南鳳凰人。1939年明德初中46班和高中16班學生,材料科學家、金屬專家、冶金教育家。1980年被選爲中國科學院院士。所從事的環境斷裂機理研究獲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997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在科研和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撰寫出版了16本學術專著。其中,《材料的應用與發展》、《材料的方法論》等4本著作獲部委以上圖書獎。現被聘爲明德中學科技輔導員。

中學階段要全面發展、打牢基礎。艾國祥

艾國祥院士非常誠懇地說:我在明德高中三年,每期每門功課都是得5分(滿分)。我沒有偏科,全面均衡發展。以我的經驗,我認爲,一個人的中學階段正好處在18歲之前,主要目標就是要成長爲一個完整的人,因此一定要全面發展。艾院士強調,只有地基打得牢,才能建成高樓大廈;一棵大樹,只有根深,才能葉茂。艾院士說,20世紀50年代,曾流行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其實光學好數理化還是不夠的,應該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艾院士認爲,健康的體魄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應該是持續發展的。

艾院士舉例說:自己能取得如今的科學成就,主要是靠哲學的修養和思維訓練。沒有相當的哲學修爲,就沒有在更高層次上對自然科學的把握能力,在攀登科學高峯的進程中就不會有一種包容宇宙、勢吞山河的大氣。

艾院士反覆強調,中學應是一個人全面發展的時候,也是要特別注重打好基礎的時候。學習要真正弄懂弄通,不能靠題海戰術,要能舉一反三,創造性地學習。他非常反對一些人所津津樂道的、好像可以平白得來的奇思妙想。憑空得來的奇思妙想最後只能是胡思亂想。科學上的奇思妙想只有在鞏固堅實的基礎上進行創造、進行創新,才能得來。否則,都是異想天開。

艾國祥,1938年生,湖南益陽人。明德中學高16班學生。天體物理學家。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現任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臺長、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主任及主席團成員、中國科協常委、國家高技術航天領域專家委員會顧問。

主要從事太陽物理、天體物理方法和空間天文方面的研究。獨立發明並主持研製了太陽磁場望遠鏡。主持了太陽磁場和速度場的研究。發明了以雙折射濾光器爲基礎的二維同時光譜儀,將太陽磁場測量方法連續推進了三代。主持研製了太陽多通道望遠鏡。主持建成了世界一流的太陽物理天文臺懷柔太陽觀測站,爲我國太陽物理研究進入國際前沿作出了重要貢獻。

學校和老師應該嚴格要求學生。俞大光

俞大光院士說:我是1933年進明德的,由於學習不好,1934年就被退學,出來了。聽着俞大光院士這麼坦誠可愛的語言,在場的許多聽衆頓時對俞院士的`磊落真誠肅然起敬。俞院士說,自己當時在明德中學就讀,學習不用功,期末考試時語文和童子軍兩科不及格;更不妙的是,因爲不注意看學校佈告,錯過了提前進行的數學考試,得了個零分。這使他深受刺激,也激發了他發奮成才的志氣。俞院士感慨地說:明德使我受益最深的一點還是,學校和老師應該嚴格要求學生。

嚴格要求雖然會有淘汰,但從總體上來講還是好的,被淘汰的人也不見得將來就都沒出息。三字經的一句老話教不嚴,師之惰,確實是對的。我在大學畢業後從教18年,曾經獲得學生取的鐵將軍的綽號。這也算是我繼承母校明德中學嚴格教育、嚴格管理的好傳統吧!

俞院士還語重心長地說,明德中學是百年名校,希望在如何保持特色、保持地位上繼續努力,應朝培養出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的目標努力,把明德這個院士搖籃建成全國一流、世界一流的學校。

俞大光,1921年生,湖南長沙人。1933年明德初中學生,理論電工和電子工程學家。1944年武漢大學工學院電機系畢業。19501953年赴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班學習,畢業後,留該校,歷任電工教研室主任、電機系副主任、副教授。1962年後,調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工作,主要從事領導和組織核武器引爆控制系統和核戰鬥部的整體設計、方案評審、內外協調、試驗定型等。主持完成核武器引爆控制系統,參與主持氫彈的突破及武器化。主編有《電工基礎》、《電路及磁路》等。1995年當選爲中國工程院院士。

學會生存,學會關心,學會學習。劉經南

武漢大學校長劉經南院士以中學生要學會生存、學會關心、學會學習爲線索暢談了自己的21世紀人才教育觀。

劉院士認爲,21世紀是人類面臨着更大變化的時期,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樣化、多元化,科技綜合化,人類生活資訊化,21世紀的人類要學會生存,在現代社會,要靠智慧、人格和洞察力生存。

學會關心。首先要關心自己,要有一個健康的身心;其次,要關心父母、親戚和朋友,關心社會,關心民族;推而廣之,學會關心人本身之外的其他物種,包括植物和動物。人,應該有大愛,文明人要把動物性拋棄。社會只有在共處中才能發展,人類地球只有在和諧的環境中才能前進。

學會學習。過去對讀書的評價是獲取多少知識,在今天看來,獲取知識是低目標的,重要的是如何學習。學會學習,最重要的是創造性地、個性化地學習,要學你最喜歡學的或是經過引導之後最喜歡學的東西。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不要作書蟲,被迫地接受知識,要在學習中創造知識。劉經南院士還談到,老師和學生要互動。學生要積極地學習,主動地學習。

劉經南,1943年生,湖南長沙人。1962年明德高35班學生,大地測繪學家。1967年武漢測繪學院天文大地測量專業畢業,1982年在該校獲碩士學位。歷任湘潭礦業學院教師,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副校長。1995年曾任德國應用大地測量研究所合作研究員,1998年後兼任國家衛星定位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是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湖北省天文學會副理事長,國際GPS地球動力學服務IGS協調成員。長期從事大地測量座標系理論及衛星定位理論與工程應用研究。1999年當選爲中國工程院院士。現爲武漢大學校長。

編後語:四位院士在生理上和我們沒有什麼不同。但13億人中,只有1300來位院士,也就是說,100多萬中國人中才有一個院士。明德中學建校至今80000多名學生中,卻先後出了17位院士。原因何在?這固然與明德中學優良的教學傳統有關,但更與這些院士們的學習態度、努力程度有關。個人的學習態度、努力程度不同,所取得的成績就會不同。其實任何正常人都具備當院士的基本條件,但要想當院士,還必須有堅強的意志、堅毅的精神,能吃苦,要有愛心愛人、愛物、愛自己。這次院士論壇,承院士之先,啓年輕人之後。希望廣大中學生能從這四位院士獨到而精闢的見解中得到有益的啓示。

TAGS:院士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