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學習方法>

關於名人的學習方法

學問君 人氣:2.09W

1.愛迪生“讀書”

關於名人的學習方法

—— 讀書、學習要有“目標”、“志向”

偉大的科學家愛迪生,童年時被視爲“低能兒”,只上過三個月學便離開了學校。十二歲那年,他當上了火車上的報童。火車每天在底特律停留幾小時,他就抓緊時間到市裏最大的圖書館去讀書。不管颳風下雨,從不間斷。

當時,他隨着興致所至,任意在書海里漫遊,碰到一本讀一本,既沒有方向,也沒有目標。有一天,愛迪生正在埋頭讀書,一位先生走過來問:“你已讀了多少書啦?”愛迪生回答:“我讀了十五英尺書了”。先生聽後笑道:“哪有這樣計算讀書的?你剛纔讀的那本書,和現在讀的這本完全不同,你是根據什麼原則選擇書籍的呢?”愛迪生老老實實地回答:“我是按書架上圖書的次序讀的。我想把這圖書館裏所有的書,一本接着一本都讀完。”先生認真地說:“你的志向很遠大。不過如果沒有具體的目標,學習效果是不會好的。”這席話對愛迪生觸動很大,成爲他確立學習方向的一個轉機。他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和專業目標,把讀書的範圍逐步歸攏到自然科學方面,特別注重電學和機械學。定向讀書,終於使他掌握了系統而紮實的知識,成爲偉大的科學發明家。

學習要有志向,目標要明確。作爲正邁入二十一世紀的大學生,學習目標應更加明確和遠大。在學習目標確立過程中必須堅持三點:一是確立無產階級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這就需要認真學習好馬列主義與鄧小平的基本理論,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用馬列主義、鄧小平理論辨別真僞,開拓新的知識領域。二是要有崇高的學習目的,樹立爲國家、爲人民學習的遠大志向。三是要揚長避短,科學地選擇主攻目標。大學生在選擇專業時,應進行全面系統的瞭解,培養起對所學專業的興趣。在具有興趣的基礎上,堅定學習目標,刻苦攻讀,學有所爲。

實踐證明:學習的成功,關鍵在於方向正確,目標明確,朝着一個既定目標,鍥而不捨地追求。而朝三暮四,見異思遷,是很難做成學問的。

2.陶淵明“指點迷津”

—— 學習沒有捷徑

有位書生一心想具有淵博的知識,卻又不願下苦功夫讀書,於是他就去向當時著名的詩人陶淵明請教學習的捷徑,說明來意後,陶淵明把這位書生領到自己耕種的稻田邊,指着稻子說:“你仔細看看稻子是不是在長高?”書生看了半天,眼睛都瞅酸了也沒有看出稻子的變化。陶淵明說:“那爲什麼春天的稻苗會變成現在尺把高的稻子呢?”

陶淵明又把這位書生領到河邊的一塊磨刀石旁問;“磨刀石爲什麼中間出現像馬鞍形狀的凹面呢?”書生說:“磨下去的。”陶淵明接着又問:“它可是哪一天磨成的嗎?”

陶淵明說:“你是否從這兩件事情上明白了學習的道理呢?勤學如春起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輟學如磨刀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啊!”書生聽了陶淵明的這一席話,茅塞頓開,羞愧地說;“多謝先生指教,你使我懂得了學習是沒有捷徑的,只有勤奮好學才能成功啊!”

的確,學習是沒有捷徑可走的。這正如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所說:“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穫,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蹟就會創造出來。”我們的祖先有許多名言警句也說明了這一點:“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如果說學習有捷徑的話,那隻能說學習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愛因斯坦在回答他是怎樣取得偉大的科學成就時,總結出了一個“成功方程式”,即:W = X + Y + Z 。W代表成功,X代表刻苦努力,Y代表方法正確,Z代表不說空話。

我們有些大學生,一說起自己的理想就會滔滔不絕,夢寐成爲科學家、工程師、藝術家。但一具體接觸書本,就會掂輕怕重,毛病百出。如果是這樣,即使對未來的憧憬再美好,也只能成爲不切實際的空中樓閣。

3. 富蘭克林的成才之路

—— 學習應堅定毅力和信心

在大學生生活中,時常也聽到這樣或那樣的抱怨:怨生不逢時,怨沒有個好家庭,怨過去學習基礎沒有打好,等等。這樣的想法對嗎?讓我們看看偉大的物理學家富蘭克林的`成才經過吧。

富蘭克林出生於一個手工業者的家庭,父親做肥皂和蠟燭,母親生了十七個子女,他是最小的一個。家庭人口衆多,經濟負擔沉重,富蘭克林上到小學三年級就被父親拖回來做工了,剪燈芯,做蠟燭,幹着苦活。後來,父親看到他喜愛看書,就把他送到富蘭克林的哥哥辦的一家印刷廠當了一名印刷工。在這樣的厄運面前,他並沒有屈服,而是“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裏百折不撓 ”(貝多芬語)。例如,他爲了有書看,他和離印刷所不遠的一個小書店的夥計交上了朋友,同他商妥,在書店關門前把書悄悄借走,第二天開門前把書還來,爲的是絕不讓老闆知道。就這樣,富蘭克林白天上工,每天夜晚讀書到深夜。

富蘭克林的成才經過告訴我們:生活中給我們的啓示是很多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

“請記住,環境愈艱難困苦,就愈需要堅定毅力和信心,而且懈怠的害處也就愈大”(托爾斯泰語)。

無須慨嘆,更不應頹唐,而應象遭受種種打擊的貝多芬那樣:“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用積極的精神向前奮鬥。”

TAGS:名人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