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文藝體育>

太極推手的基本涵義

學問君 人氣:1.51W

太極推手,控制爲本,以和爲貴,不主動進攻,看似墨守成規,保守無爲,其實,只要對方出手,隨時可化,處處都能還擊。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太極推手的基本涵義,歡迎參考~

太極推手的基本涵義

太極推手的基本涵義

一、太極拳的內在執行方式

 1、物體與人的動平衡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重心的概念,在地球引力作用下,每個物體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於一點,這一點叫做物體的重心。當一個物體的重心偏移了支撐它的底盤時,就會傾倒。

陀螺在旋轉時產生轉動慣量,不斷變化的各方向的離心力形成對稱產生動平衡。此時,由於它的重心垂線與中心線重合,陀螺僅以軸端接觸地面,就能保持穩定轉動。

重心在物體的位置是可以根據它的體積和比重計算出來,如果是同一質量並對稱的物體,其重心就在物體內的中心點位置。以檯球爲例,他的重心在圓心,當杆子擊到球面中心點,其作用力貫到球的重心,檯球就順着這兩點的延長線滾出。如果,杆子擊到球的側面,它就偏轉。

同理,人站立時,重心點大約在腹部中心,但是,由於人體的形態在運動中是變化的,所以重心也隨着變化。

2、太極運動中的動平衡

經過長期基本功、站樁和打太極拳的訓練,身體應做到以下要領:虛領頂勁、收頷、豎項、含胸拔背與鬆腰落胯、氣沉丹田同在,達到身體上下對拉拔長。裹臀、屈膝、圓襠、雙腳趾抓地,使兩腿如富有彈性的“懸臂樑”托住身體,並予調正。以此身架支撐兩側相對稱的沉肩、墜肘,如同天平方式調整身體的平衡。太極拳以腰爲主宰,帶動全身螺旋轉動,將全身徐徐捲攏成一個鬆、整、圓、活的整體。由於人是雙腳着地,當身體扭轉到一定幅度就會被自鎖,而太極透過身體的虛實變化,達到“往復要有摺疊,進退要有轉換”,做到立身中正,運轉自如。具體過程爲,當腰向左轉時,依次帶動胯、左腿逆時針轉動至左腳,透過全身各關節的曲率變化及力度調節,左腳底對地面碾轉中不斷改變着力點,使左腳起到一個的軸端作用,讓身體經左側過渡旋迴,身向左轉,其作用力促動胯及右腿反向順時針轉動,使重心沿“∽”路線逐漸向右移動。當重心移到右側,腰向右轉,再經右腳,使身右轉推動重心沿着“反∽”軌跡向左返回。重心左右移動的方式相同,唯方向相反,來回的執行路線連成一個“∞”形。太極陰陽圖表達了它的含意;太極運動中,身體的重心在二腳之間移動,這個運動的範圍,以一個圓圈表示,它就是支撐身體的底盤。身體重心在這個圓內的執行軌跡∽,將圓劃分爲正反對稱的兩條陰陽魚,它表示重心在移動時,身體兩側的虛實是逐漸相互轉化的。兩個魚眼表示了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實,不全然佔煞,虛,並非全然無力。太極圖間接表明,身體不允許出現“雙重”,否者轉動不靈。

太極運動中,根據實際需要,身體重心執行的軌跡“∞”,可大可小,可任意變化方向,但不可超出底盤。一旦出界,身體就會出現失重現象。

由於太極以螺旋方式將身體各個鬆開的部位依次纏繞,組成一個動態的整體,這樣執行,身體與雙腳之間的中心線會出現偏心距,身體就會扭斜,由於腰在轉動的作用勁經胯傳導至雙腿產生互反向對撐展轉動,此勁使螺旋身體的兩側在互推互挽執行中,在鬆開的各關節配合下,將身體調正。太極內勁經身體各部節節貫穿,促動身體重心沿着“∞字”路線循環,勁與形內外相合連綿不斷執行,形成了太極的動平衡。實際上,全身螺旋執行與摺疊轉身是交織在一起的,臂掌隨身纏轉而動,往往當腰身已轉向前,其傳導之勁,使臂腕、掌指,還在依序向後逶迤婉延。這正是,太極能夠“抱撐八面”,進退自如的緣由。太極透過運動的方式,展現了它絕妙的神韻。另外,太極運動還有邁步、擡腿等各種動作,雖然不是雙腳挨地,但原理相同。其意,勁與形的協調一致,是內氣連綿的保證。

在此,以太極的“合步四正”推手,說明二人在給勁與化勁的運動中的動平衡,當乙“按”甲,甲用“(才朋)捋”轉化,這過程二人共同劃了一個S狀的弧線,接着乙“擠”,甲按,又執行了一個(反S)路線,這過程是“四正手”的'一個回合。與此執行同時,雙方在推手中各自腰腿執行了一個小太極圖的路線的過程,配合身臂進行了以上的“(才朋)、捋、擠、按”的動作。雙方推手的執行路線正好將兩個人執行的小太極圖連成一體,形成一個豎8字軌跡,合成了一個新的共同的大太極圖,它體現了太極運動的對立統一。其執行軌跡是立體三維的,這裏用機械製圖的俯視圖表示出來的執行路線,雖然牽強,但它表明了二人在推手中的執行狀況。

3、呼吸與內氣及內勁的關係:

腹式逆呼吸方式適用太極推手;當氣呼出時,內氣沉入下丹田,小腹鼓起,內氣運遍全身直至體內各處末梢。當吸氣時,內氣聚集於中丹田,胸部隆起。這樣,外氣與內氣形成互動,身形動作隨內氣而動,吸時起,爲蓄。呼時落,爲發。做到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形合。內氣是內勁之源,內功是內勁的體現。在意識作用下,內氣與肌肉共同伸縮的執行中產生內勁,內勁在體內運用表現爲內功,丹田氣可發揮太極內功的巨大威力,內功是太極運動的靈魂。由練習意識跟蹤內氣在體內執行入手,以身體感覺內氣的執行,逐漸練會在打拳時,不再用意導引內氣執行過程,只要意到位,氣就到位,即意到,氣到,勁到。

二、內勁在太極推手中的應用

太極推手,實際上,是雙方勁路、勁法的較量,外形看似隨意運動,這是表象,在你進我退,隨曲就伸,內勁執行過程中,每一動都含有規矩。從人則順,隨己則滯,時刻調整自己重心穩定,使對方失穩爲第一要務,所以“攻方”的勁總是瞄向對方失重點上,而“化方”在臂掌的掩護下,身體以“太極∞執行”方式,將來力化解。典型實例:當對方感覺到給力後,被我引向右側傾斜,遂改爲向左給力,發向我中心部位,我身體仍按部就班運轉,即可將他引向左側。這是因爲太極∞執行路線的運轉方向到了兩側都是向後轉的,因此,當對方用力向正面推來,我的身體就可以左右逢源,將彼勁引進落空。由此可見,太極拳不是不用勁,關鍵是要掌握運勁的路線和方式。太極拳的放鬆,是指心理上的鬆與靜,身體由鬆練到柔,柔則顯活,活中含勁,剛柔相濟。

1、太極的以柔克剛

太極推手,控制爲本,以和爲貴,不主動進攻,看似墨守成規,保守無爲,其實,只要對方出手,隨時可化,處處都能還擊。

二人過招,兩目相視,觀察動向,判斷意圖,待彼一出手,我以臂腕迎住來臂之側面,前節(才朋)緊,後節鬆開,接觸部位之勁以不脫離爲度。此時,精神專注,內氣貫穿“彼不動,我不動,我意在先;彼微動,我先動,我勁在先。”依靠接觸部位的感覺,只要彼一動,我就可知其動向。即使彼突然快速拿腕折臂,由於我全身即鬆開又含着整架不散,毫不與彼較勁,這樣他無論動作多快,被拿部位都依附於彼,隨之而動,柔活的身體迎合被拿的手臂轉動,增大了手臂的執行幅度,造成對方始終拿不實。他擒拿必須用力,身體就會成爲剛架,運轉幅度必然受限,這樣我就化解了擒拿。他拿人速度越快,產生慣性越大,一旦落空,身體就會前傾,此時,我仍在連綿的運轉,只需順勢即可將彼發出,如果捎帶絆別或反擒拿更出彩。

如果,對方用雙手向我推來,我僅用一臂即可接住來手,這是由於我全身具有內勁貫穿的柔整勁,稱爲太極拳的(才朋)勁,臂膀具有彈性,起到緩衝作用,無論他多麼快速度和多大力給到我臂上,都不會牽動我的身體。若我以右臂應對,借彼推力向右轉身,臂向後捋,將彼力引向我身右側外,與此同時,我以太極執行方式,重心向左前移動,右腿變虛,左腿變實,使他來力落空。然後,根據現況,臨場發揮。

(a)一旦對方身體前傾,若極力扳正,必出犟勁。我乘對方來不及上步跟身時,順勢發勁,可使彼向前撲倒。

(b)他用力推我,必出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