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論文寫作>

全球化視域的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培養模式探討

學問君 人氣:2.63W

摘要:“全球化”是2O世紀8O年代以來在世界範圍日益凸現的新現象,是當今時代的基本特徵。經濟的全球化直接推動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全球化,用全球化的視角分析教育領域是全球化研究在方法論上的一個重要貢獻,也是高教研究的一種新興學術研究範式。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旨在透過研究人類管理活動規律爲經濟組織執行達到最佳狀態提供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方案,必須也必然確立“全球化”教育理念。

全球化視域的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培養模式探討

關鍵詞:全球化;管理科學與工程;培養模式

當前經濟全球化的浪潮正席捲整個資訊社會,經濟全球化必將導致人才國際化。人才國際化不僅表現在^才定義與觀念、使用與流動、競爭與評價、環境與待遇的國際化,更突出地表現在人才素質與培養的國際化。本文着重探究全球化理念在管理學高層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上的理論與實踐。

一、管理科學與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有效適應經濟社會全球化的必然選擇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人才戰略是第一戰略。我國現代化建設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質、高層次的具有紮實專業基礎知識、較強管理能力與國際視野的新型管理人才。人類社會需要管理,管理需要科學,管理科學業已成爲資訊社會促進經濟優化發展的重要手段。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作爲管理學門類下的一級學科,定量研究組織的決策、運營與管理模式規律,其研究內容具有普遍性和工具性兩個特點,其學科性質決定了其人才培養目標的“國際標準”,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符合國際發展趨勢的高素質管理人才是有效適應經濟社會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人才培養模式是院校爲學生構建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以及實現這種結構的方式,包括人才的培養目標、培養規格和基本培養方式,它從根本上規定了人才特徵,集中體現了教育思想和觀念。經濟全球化亟需革新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生培養模式、確立全球化教育理念:其一人才國際化既是經濟全球化的客觀要求和必然趨勢,也是經濟全球化必不可缺少的基礎和條件;其二樹立全球化教育理念是高教領域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的現實選擇;其三全球化管理理念是適應管理革命和管理科學學科發展的內在要求;其四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適應研究生教育發展模式和培養價值由均衡、漸進、學術型向複合、應用、創新型轉變的客觀需要。

人才隊伍靠教育事業培養,人才素質由培養模式決定。研究生教育是培養高層次^才的主渠道,培塑全球化戰略理念、革新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培養模式、探索全球化條件下我國進階管理人才隊伍建設方略是時代和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對加強我國現代化建設、推進經濟社會轉型意義重大。

二、全球化視域的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培養的特徵與面臨實際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是給該專業的受教育者制定一個培養結構,以及實現這一結構的培養方案。這一培養模式集中體現了該專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並且規定了這一專業的人才培養特徵,其實質就是培養什麼樣的人才。[1]

(一)全球化背景下管理科學與工程人才特徵一是人才培養目標爲管理型人才。具有綜合素質結構和能力結構,更強調自主學習能力和崗位適應性。相比專業型人才,要求具有更“寬”、“專”、“交”的知識結構、具有更強的實踐技能和管理能力,具有更高的管理、組織、執行的綜合素質和崗位拓展能力。

二是人才素質要求與國際社會趨同。應該具備以下的基本條件:全球視野、創新能力、複合型知識結構、高資訊敏感度、良好的人際關係協調能力、較強的組織能力與學習能力、良好的跨文化溝通能力以及國際化的運作水平與能力等,這業已成爲國際通行的高素質管理型人才的衡量標準。

三是人才培養方式要求走向國際化。具體體現在:目標認同國際化,能否適應國際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已成爲管理型人才培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教育體制的多樣化,例如方興未艾的國內外聯合辦學模式正成爲拔尖人才的成才渠道;課程設定綜合化,更着眼於複合型人才的培養;教育手段現代化。另外,還有學生來源的國際化、師資隊伍的國際化、人才培訓的國際化等。[2]

(二)管理型人才培養中出現的問題及根源當前,在管理型人才培養中,存在着一些有待解決的矛盾問題。總體而言,一是專業設定與分類不規範,二是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三是培養模式“社會化”程度有待提高。具體而言:一是以學術標準設定的課程模式應對培養複合型管理人才的矛盾。教學計劃中課程設定不夠合理。目前,教學計劃中的課程多是“以系統知識傳授爲核心”的傳統模式。片面強調專業知識傳授,對學生畢業後的多元社會工作環境和角色重視不夠,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管理能力的培養。課程設定應堅持以下原則和方向:注重綜合素質培養、體現學科發展前沿和優化課程體系結構。

二是工科主導的培養取向與管理型研究生實用價值要求的矛盾。管理科學與工程是一門橫跨經濟、管理、數學、系統、資訊、計算機、工程技術等多學科門類的交叉學科專業。[3]但諸多院校把它截然列爲工科專業或文科專業,而不是迴歸管理學這一社會科學的學科本質,單方面強調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與科研創新能力培養,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管理能力的培養:

三是缺乏健全的管理實踐平臺和濃厚的管理實踐環境氛圍。管理實踐、實習環節少,實施困難。管理型人才對研究生能力素質要求較高,要求有較多的管理實踐活動,但由於受到傳統觀念、課時、經費、場所等因素的限制,造成管理人才以課程式的學習和考試型的評價爲主,造成與管理實踐相脫離、理論學習多、管理實踐少甚至缺乏的局面,管理學碩士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本科化,忽視管理能力的培養,與本科教育某種程度上只是時間上的延續和理論層次的簡單提升。

四是管理型人才培養的師資要求高與院校符合要求的導師少的矛盾。管理型人才需要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雙重核心素質,其培養對導師的理論水平和管理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導師有較高的教學和科研水平,而且也要求導師具有豐富的社會管理經歷和經驗,但現實中這種學、管兼修的“雙師型”導師十分匱乏。

三、全球化視野中的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培養的戰略實施

(一)目標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內涵清晰與否,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的質量與水平。針對國際化視野下現代化建設對進階管理人才的需求,把培養目標定位爲專業管理型應用人才。[t]具體要求是;一是要具有堅定的政治素養;二是要具備完善的知識結構。

在本領域內有較堅實的經濟學、管理學和系統工程學理論基礎的複合型進階管理人才;三是要具有綜合的能力結構。具有較強的溝通協調和組織能力,可從事專門管理工作,勝任本專業或相鄰專業的.教學、科研工作,或從事生產、經營和服務等管理系統的規劃、設計、運作、評價和諮詢等工作;四是具有紮實的創新能力。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是管理理論與管理實踐緊密結合的學科,不僅要求具有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作風,更需要具有創新求實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

(二)模式選擇一是確立“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規格。

“以人爲本,注重能力,創新教學”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構成當前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思想體系。Is]“以人爲本”主要體現了一種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就是以學生爲本,把社會所要求的、具有全面綜合素質的人才放在一切教育活動的中心。“注重能力”主要體現了培養人才的內容和重點。在培養對象上,主要面向在職人員;在培養目標上,側重於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注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協調發展,尤其注重能力和素質的培養;在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上,以應用性爲主,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實踐性教學環節的訓練。“創新教學”主要體現在教學活動和教學模式上。透過積極探索,形成了與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相適應的開放的、靈活多樣的“兩主三多”教學模式: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多種互動方式、多種導學模式進行教學。

二是構建“綜合性、學習型、開放式、國際化”的人才培養平臺。注重人才培養方案整體優化。

專業、專業大類以“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爲主線,構建“平臺一模組”式的培養方案。專業培養方案的結構:在公共基礎課平臺、專業基礎課平臺上,設定若干個課程模組,課程體系堅持學術標準和應用標準的統一。“綜合性”是指知識結構的綜合性、能力與素質構成的綜合性,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與分析能力,掌握系統思維與分析能力。“學習型”指確立終身學習理念,構建學習型組織的意識與技能。綜合性、學習型、開放式、國際化的是辨證統一的,倡導革新人才培養模式與變化中的管理實踐的進行互動。

三是實施“學習+管理+研究”人才培養方案。在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借鑑“雙元制”模式,即以德國爲代表的人才培養模式,由社會和院校共同擔負培養人才的任務,按照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組織教學和崗位培訓。這樣,學生能較熟練地掌握崗位所需的技術,畢業就能很快地頂崗工作,普遍受到企業的歡迎,這種模式曾被譽爲德國經濟振興的“祕密武器”。亦可借鑑CBE模式,即以加拿大、美國爲代表的人才培養模式。[6]這種人才培養模式以能力爲基礎,它的核心是從管理崗位的需要出發,確定能力目標。透過有代表性的企業專家組成的課程開發委員會,制定能力分解表(課程開發表),以這些能力爲目標,設定課程,組織教學內容,最後考覈是否達到這些能力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