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精華】小學說課稿範文錦集七篇

學問君 人氣:5.09K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小學說課稿範文錦集七篇

小學說課稿 篇1

尊敬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題目是《學會讚美》,將從主題選定、活動目標、方案設計和活動過程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主題選定

心理學家研究證明:希望得到尊重和讚美,是人們內心深處最大願望。小學中年級學生已初步具有自我意識,十分關心同學對自己評價,更希望得到同學讚賞。依據教材和學生心理特點我確定設計了《學會讚美》一課。

二、活動目標

基於該階段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心理特點和本節課內容,我將本次活動目標定爲以下三點:

1、使學生能正確認識自己,評價別人。

2、學會恰當地讚美他人,真誠地讚美他人。

3、體會到讚美他人與被人讚美都是幸福、快樂 。

三、方案設計

在教學中,我根據中年級心理健康教育課標要求以及本節課具體特點,注重營造平等、民主、寬鬆、和諧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參與性和情感性,體現學生主體性原則。

四、活動過程:

小學中年級心理健康活動形式對於活動參與性、情感性要求更高。在設計活動時,我充分考慮學生年齡及心理特點,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1、激發興趣,感受讚美

2、小品引路,學會讚美

3、參與體驗,分享讚美

4、總結延伸,昇華讚美

下面,我具體說說是怎樣準備這一課。

首先是課前活動

上課前,爲了給學生營造一個寬鬆、和諧氛圍,我有意識對學生進行讚美,例如:“孩子們真精神!”“你今天穿衣服真漂亮。”“你聲音真好聽!”??提高學生課堂情緒,自然引出“學會讚美”這一話題。

一、激發興趣,感受讚美

興趣是最好老師。所以第一個教學環節是激發興趣,感受讚美。我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看動畫,聽《稱讚》這個故事。這個故事主要講是:在小獾有點泄氣時候,小刺蝟稱讚了他,使他有了自信;而小獾稱讚小刺蝟蘋果香極了,使小刺蝟消除了一天疲勞。聽完故事後請孩子們說說:“你喜歡這兩個小動物嗎?爲什麼?”孩子們觸景生情,暢所欲言。

這樣孩子們就可以初步感受到讚美不僅能給人帶來快樂,而且也能使交往雙方彼此喜歡。

二、小品引路,學會讚美

讚美是一門學問,也有一定技巧。那麼如何去讚美別人呢?第二個環節小品引路,學會讚美我是這樣設計:播放錄像短片《誰最會誇》,看後讓孩子討論交流:你認爲誰最會誇?爲什麼?以小品爲載體,讓學生認識到讚美別人最重要是真誠發自內心讚美。接下來播放兩個生活情景,引導孩子發現其中人物閃光點進行讚美,讓孩子在“潤物細無聲”之中學會了讚美。

三、參與體驗,分享讚美

有位兒童心理學家曾說過:“讚美是兒童精神世界陽光!”。所以我設計第三個環節是參與體驗,分享讚美。透過一個活動“我來點亮那顆星”來調動孩子積極性,儘量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體會到讚美他人與被人讚美幸福和快樂 。活動是這樣:在一個盒子裏放着一些紙條,每張紙條上寫着一位同學名字,我先從中抽出一張紙條,然後請全班同學幫忙找一找被抽到同學優點,(此時引導學生多角度發現別人優點,不光學習,還有勞動、紀律、衛生、文明禮貌等),最後請被讚美同學談談受到讚美後心理感受。此時,老師點亮一顆星。接下來請一個孩子抽出一張紙條,大家一起來找找被抽到同學優點,點亮第二顆星。最後是小組間同學互相讚美。教師相機點亮所有星星。

這樣,參與人員由點到面,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使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讚美愉悅,清醒地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閃光點,從而能正確地認識自己、評價別人。

四、總結延伸,昇華讚美

爲了讓學生心靈再次受到強烈震撼,充分感受讚美魅力。在本節課最後一個環節總結延伸,昇華讚美中,我配樂朗誦《讚美》:同學們,請不要吝惜你讚美,因爲讚美是春風,它能使人溫馨和快樂,

請不要小看讚美,因爲讚美是力量,它可以激發自信和希望。讚美也是心靈陽光,沒有陽光,我們便不能生長。願讚美力量激勵每個人進步,願讚美陽光普照在每個人身上。

最後總結延伸:同學們,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人值得我們去讚美,(相機出示圖片):辛勤園丁、勤勞清潔工、盡職警察、還有保家衛國解放軍??慷慨地送出我們讚美吧,這樣我們生活將充滿和煦陽光,我們社會將變得更加和諧。

透過準備這節課使我深深感受到讚美巨大力量。做爲一名老師,我們更應該持之以恆用我們實際行動去讚美我們學生。一句真誠話語,一個甜蜜微笑,一道讚許目光,一個豎起大拇指??都可以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收穫。

以上是我對本節課教學設想和反思,可能會有一些不足之處,懇請各位專家、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小學說課稿 篇2

《起死回生》一課,透過扁鵲治好已被人們認定是死了的虢國太子的病,而表現出這名古時醫生醫術的高明。根據教材特點和本單元的目標。這篇課文的第一個目標是認識生字6個,積累描寫注意力集中的詞語,第二個目標是正確朗讀課文,學習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第三個目標是透過學習,感受扁鵲高超的醫術和謙虛的品德。學好這篇課文,爲後面的幾篇描寫人物的文章的學習做好了鋪墊,透過描寫人物的語言和動作來反映人物的個性特點。

而這篇課文中的課外知識的含量很大,一是扁鵲這個人,二是瞭解春秋這個歷史背景,三是透過扁鵲瞭解我國古代的名醫。課前,我讓學生進行預習的時要求瞭解有關課文的一些資料,但並沒有以我的觀點要求學生必須查閱哪些內容,而是給學生參考,並讓他們自己有選擇地去查閱自己喜歡的方面。這樣,學習過程中學生提出的一些知識性的小問題就能自行解決了。

作爲一篇閱讀文章,教學上最關鍵是要體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即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教學本課時,我採用讓學生提出問題的方法,然後抓住重點問題逐一攻克。以學生自己探索爲主,教師適當點撥。

一、交流資料引入課文。

首先,讓學生將課前把收集到的資料,用一兩句話和大家說說,並以“說說你從文章中知道了什麼?”這個問題,解決一些小問題;先請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學習生字,讀準字音;然後選擇喜歡的小節集體朗讀課文,老師糾正字音;三讀課文,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然後進行集體交流。學生可能會涉及這樣的一些問題:國王爲什麼說扁鵲具有起死回生的本領,從什麼地方看出扁鵲具有起死回生的本領,起死回生是什麼意思,扁鵲爲什麼要謙虛地說以及前文扁鵲說自己能讓人起死回生,後文說世上哪有死而復生的道理等等

二、以點帶面,逐一解決。

由於讓學生自由提問題,面比較寬,爲了避免讓學生牽着我走,在備課時,我就想到這篇文章的重點在於“國王爲什麼說扁鵲具有起死回生的本領?”因此,考慮將這個問題作爲“碉堡”。在學生自由提出問題之後,將此大問題作爲難關,其餘小問題穿於其中或者視情況解決。

文章表現扁鵲醫術的高明,是從三個方面描述的。一是扁鵲透過詢問侍衛官,斷定太子並沒有死。二是透過扁鵲的一系列動作,三是從太子的變化迅速方面。估計學生基本上能將第一二部分找出來,刻畫扁鵲治病的動詞,學生應該也不是問題。而文中出現的“凝神”一詞,可以讓學生找出另外一些表示注意力集中的詞語。把學生的知識做一下規類。而第三部分何以顯示出扁鵲的高明,可以從太子的變化之快體會到,抓住表示時間的詞語就可以了。而第一部分要考慮一下才能尋找出來。所以備課時做的課件採用可以跳躍的,這樣可以針對學生的回答及時出現內容。第一部分都是扁鵲和侍衛官的對話。寥寥數語中,扁鵲便可以肯定太子並沒有死,而決定要爲太子治病。這三個方面讓學生學會從人物的語言,動作以及側面描寫體會人物特點。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做適當的點撥,基本上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爲主,讓學生感悟扁鵲是一個醫術高明,醫德高尚的人。最後引導一下,象我國這樣的名醫還有很多,激起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孕育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種子。

小學說課稿 篇3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講的課文是《紙船和風箏》

一、教材分析:

1、課題課型:今天,我向大家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講讀課文--《紙船和風箏》。

2、教材簡析:

這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松鼠住在山頂,小熊住在山腳,他們透過“紙船和風箏”表達祝福,傳遞諒解。是“紙船和風箏”讓他倆成了好朋友。雖然他們的友誼有過波折,但紙船和風箏又讓友誼重新回到了他們的身邊。表現了他們對友誼的渴望和珍惜。文章語言優美,感情真摯,充滿了童真童趣,在娓娓的敘述中,輕輕地撥動着情感的心絃,是對學生進行維護友誼、友好相處的典型範例。

《紙船和風箏》所在的第五單元圍繞“與人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這一專題共安排了四篇講讀課文。《紙船和風箏》是本組的第三篇講讀課文,它上承《稱讚》《藍色的樹葉》下跟《從現在開始》。因而它處於了由知識的學習向知識的運用轉化的過渡位置,所以,我認爲它是本單元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階段中的一步棋子,是從掌握知識逐步向能力轉換的一架橋樑。

3、教學重點、難點:

憑着對教材的理解,以及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考慮,我認爲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會生字,積累詞語;透過反覆地朗讀課文感受友誼的珍貴,懂得與人友好相處。而引導學生透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得到友誼的快樂和失去友誼的痛苦,體會松鼠和小熊的情感變化,則是教學的難點。

二、教學目標: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以全新的視角揭示了語文課程的特點和發展方向,特別是將課程目標以“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維來設計,第一次將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提高到了這“三重”之一的位置。

針對本課教材的特點和二年級孩子認知、思維、情感等方面的實際情況,我擬定本文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認識本課8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基礎目標)

能力目標: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字詞的規律,交流積累識記生字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體會松鼠和小熊建立友誼時的快樂,失去友誼時的痛苦,以及尋回友誼後的激動,願意與同學建立友誼。(主要目標)

三、教法、學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課堂上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所以,我將教學方法確定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快樂教學法”“音樂渲染法”“以讀爲主的主體教學法”。同時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讓學生用“讀一讀、評一評、畫一畫、演一演”的學法自由閱讀,自由表達。真正達到“教是爲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

四、教具、學具:

我們知道,多媒體計算機以其獨有的生動畫面、形象的聲音和及完整的情節,在課堂教學中施展出獨特的魅力。課堂上我將藉助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同時採用簡筆畫等手段,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

五、教學程序:

本課教學我以新的課程標準爲指導,努力遵循《語文課程標準》中新的教學理念的要求,結合我校“誘思探究教學”的實驗課題,以新教材中新的呈現方式所蘊含的新理念做爲貫穿教學的主線,把學生自選學法,自讀自悟,教師扶助點撥作爲基本的教學模式,以師生共同參與學習、營造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爲特色。 我主要安排了四個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體現童趣;

(二)設定遊戲,愉快識字;

(三)誦讀課文,體驗情感;

(四)文情延伸,體現生命;

依據教學目標,結合我們班學生的實際,我計劃用兩課時完成本課的教學。在第一課時,讓學生充分朗讀感悟課文內容,展示與交流自主識字的效果。第二課時讓學生展示讀書,鞏固識字、寫字和詞語的積累運用。

下面,我具體說說每個環節的教學設想:

(一)創設情境,體現童趣。

葉聖陶曾經說過:作者胸有境,入境時覺親。作爲教師,只有把學生帶入作品所營造的意境中,使他們如親眼所見,似親耳所聞,才能入境而共鳴。於是,上課前我藉助課件爲學生創設了一個富有色彩的童話世界,並且充滿激情地說:“今天,老師要把你們帶到童話的王國中去。看,從童話的王國中來了兩位朋友,快點與它們打聲招呼吧!”學生的注意力一下了就被眼前的奇麗景象所吸引,興趣盎然中主動地進入了良好的學習狀態。

就在學生悄悄進入角色的時候,我及時把他們領入課文學習:“老師有個小小的心願,想把他倆的故事講給大家聽,你們願意嗎?”記得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個人範例之於學生的心靈,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最有用的陽光。因此一上課,我率先感悟教材,以自己滿懷激情的範讀,將學生帶入一個童話的世界。加上多媒體課件再造的故事情境和蕩腸迴旋的音樂,三位一體,學生的心絃被扣動,思維被激活。就在讀到:“有一天他們倆爲了一點小事吵了一架,山頂上再也看不到飄蕩的風箏,小溪裏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紙船了……”我的誦讀嘎然而止,我故意設定懸念:“怎麼了?發生什麼事了?快開啟課本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吧。”這樣情感鏈條上突如其來的一段空白,點燃了學生探究的熱情,使他們進入一種好奇、渴望、急不可待的境界,以飽滿的熱情紛紛涌向了故事的情節……

(二)設定遊戲,愉快識字。

我們今年使用的新教材在內容編排和呈現方式上有很多創新和突破,無論是導語,還是課後練習,均不再以問題或要求的方式呈現,每一課的識字、寫字任務都是以學習夥伴的口吻,用“我會認”“我會讀”“我會寫”的圖標標示出學習與練習的內容。這樣的編排設計,拉近了學生與書本的距離,拉近了學生與學習的距離,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增強了教材與讀者的親和力。結合這一編排特點,根據新課標對識字教學的要求,我準備利用多媒體課件,從情趣入手,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中學習探究,發現識字規律,展示交流識字成果,並結合朗讀感悟切切實實地抓好識字教學。課堂上我準備分三步開展教學:

第一步:“我會讀”

爲了把讀準字音與讀通課文相結合,我先讓學生從“熟讀”入手,對他們提出讀書要求:“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吧,遇到不認識的生字可以請教文中的大楓葉藉助拼音識字,遇到難讀的句子用你喜歡的符號畫下來,聽聽小夥伴是怎麼讀的。”爲了使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在展示交流讀書效果時,我出示了文中帶有生字的句子,並激勵他們說:“這幾個句子裏藏了許多字寶寶,不太好讀。覺得能讀的同學來給大家當當小老師吧!”我們知道七八歲的二年級學生,正是表現欲最強的年齡,他們對老師在課堂上使用的激勵性語言表現的非常敏感。在學生自我展示的活動中也就認讀了生字。

第二步:“我會記”

爲了鼓勵學生用創新的方法識記生字。我把要求會寫的生字單獨列出來,對他們說:“淘氣的字寶寶們想乘着氣球飛上藍天,臨行前真希望你能記住它們的模樣,你有好辦法嗎?”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開展自主識字、合作識字,讓學生乘着升空的氣球,品嚐到發現的喜悅。

在強化識字效果時,我採用“快樂教學法”創設了一個遊戲的情境:“同學們,這裏有一棵神奇的果樹,上面的果子已經成熟了等着你們來摘呢!如果你能給果子找個朋友,它就會落下來。”學生在摘果子的遊戲中鞏固了識字效果,感到了成功的快樂。

第三步:“我會寫”

在本課的生字中“扎”和“抓”是寫字的難點,課堂上我將隨時觀察學生的書寫情況,根據學情依學而教,重點範寫學生寫不好的筆畫或生字。

至此,學生在自主愉悅的氛圍中,輕鬆地掌握了生字。

(三)誦讀課文,體驗情感。

自讀自悟是語文學習的基礎。設計教學時,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讓學生在自主讀書中融入情境,去體會語言的神奇、內容的多彩和內韻的意味深長。在教學中我安排了有層次性的朗讀感悟:

第一個層面:讀通課文第一部分,體會得到友誼的幸福。

課文的第一部分1-6自然段主要表現了松鼠和小熊互贈禮物,彼此擁有友誼時的快樂,對於兩個小動物幸福的感情學生透過朗讀容易體會,但是這部分課文的生字較多。所以,我認爲要側重要求學生讀通讀順課文,在讀文中鞏固生字,在讀中體會小熊和松鼠幸福快樂的情感。

首先,我利用課件演示紙船順着小溪向小熊家漂流,風箏順風飄蕩到山頂松鼠家的動畫,使學生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中,體會得到友誼的幸福。當學生的情感與兩個小動物的欣喜和快樂產生碰撞時。我順勢誘導:“紙船使小熊樂壞了,風箏讓松鼠也樂壞了,誰能讀讀這部分內容,讓我們每個人都樂壞呢?”此時孩子們的心中充滿了對友誼的嚮往,彷彿得到紙船和風箏的是他們自己,這會兒要他們讀書便會有感而發。爲了鞏固讀書的效果,我又讓他們在小組內合作讀書,讓他們把幸福和快樂送給自己的小夥伴,這樣送祝福的孩子樂壞了,收祝福的孩子也樂壞了。而且在相互讀書,互送祝福的過程中,也從小夥伴那感受到了同學間的友誼。這也就達到了讀書的最佳效果。最後,我又一次爲學生演示紙船順着小溪向小熊家漂流,風箏順風飄蕩到山頂的小松鼠家的動畫情境,並且讓他們在舒緩、悠揚的音樂聲中配樂朗讀。使他們在音樂中體會快樂,在音樂聲中體驗友誼的幸福。

第二個層面:朗讀課文第二部分,體會失去友誼的痛苦。

新的教育理念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讀中整體感知,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薰陶。”課文第二部分7-11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也是故事最動人的地方。加上這部分生字較少,感情波折較大,教學中我側重要求學生讀出感情。在有感情地朗讀中體會小動物們失去友誼的痛苦和狐獨。

首先,在學生還留戀在小動物們得到友誼的幸福美好的感覺中時。我用變化的語氣說:“紙船和風箏使小熊和松鼠成了好朋友,他們多開心!多幸福啊!可是正當他們沉浸在幸福和快樂中時,這快樂卻沒有了!看,天空中再也看不到飄蕩的風箏了,小溪裏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紙船了。”學生被老師動情的導語所感染,剛纔那份快樂和幸福的感覺立刻消失了。這時我趕緊抓住學生感情的變化,繼續誘導:“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了?快讀讀課文吧。”學生探究學習的熱情再次被調動起來。在迫不急待地讀完課文後,他們善良的心靈又一次深深的觸動了,他們渴望友誼的幼小心靈受到了深深的刺傷。我抓住這一感情的契機趕快追問:“說說吧,讀完課文你有什麼感受?”爲了使學生們更好地體會小動物們吵架後的心情,我又讓他們融入自己的生活情感。“想一想,生活中與自己的好朋友吵架後心情會怎樣?”這樣把學課文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學生很快就會體會到“狐獨和難受”。藉此機會,我又讓他們扮演松鼠和小熊讀課文的8到10自然段。學生們在讀中自然會融入自己的情感,自然也就體驗到了兩個小動物渴望尋回友情的迫切心情。

最後一個層面是:合作品評讀課文,在讀中體驗情感。

新課程標準一直提倡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完成前兩個層次的朗讀基礎上,我又提出新的讀書要求:“把最讓你感動地方讀給小夥伴們聽一聽,每一組評選一個讀書代表,發揮你們的集體智慧,給他出出主意,幫他把課文讀好。然後在全班進行朗讀比賽。”在這裏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利於學生全體參與討論,大膽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透過研討,同學之間相互啓發,大膽交流,學習的主動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在學生幫助小夥伴出謀劃策的時候既是他們對課文理解感悟的過程,也是他們領悟道理的過程。

(四)文情延伸,體現生命。

在設計教學時,我考慮到課堂教學應該富有生命的氣息。做爲教師的本身,我用自己的情感和智慧給知識注入了生命,使知識變的鮮活起來。在課尾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生活中如果你與好朋友發生矛盾了你會怎麼辦?”引導學生結合切身實際來想辦法化解矛盾,如:一句道歉,一聲問候,一張賀卡,一幅圖畫等等,貴在學生自己去想辦法解決。最後,我又設計了一個自主選擇的練習:“想爲好朋友設計賀卡、繪製圖片的小朋友拿出畫筆開始行動吧!其它小朋友也別閒着,讓我們隨着音樂一起讀讀課文吧!”這樣設計不僅僅是幫助學生積累着句段篇章,更在於幫助他們積累着美好的情感。這裏力圖體現的是給孩子們一點自由的空間,讓他們的靈性、情感和想象能夠自由地飛揚,構築一個涌動着生命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

六、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把課文的思路、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融爲一體,本着板書爲教學服務的目的,我利用簡筆畫和圖片吸引學生,理解課文,提示感情,既簡明扼要,又與多媒體演示相得益彰。

七、誘思探究和新課改精神在本課的體現:

本課設計以“誘思探究教學論”和《語文課程標準》的思想爲指導,運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中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教學過程始終洋溢着師生雙邊活動的熱烈氣氛,既不是學生圍繞教師轉,也不是學生配合教師活動。而是透過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發展的情境和活動,使他們的思維潛能和創造精神得到充分釋放,使他們的個性得以充分地張揚。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決策者,實施者的主體地位。

總之,課堂上我就是讓學生們透過讀書的實踐,使他們能夠嚮往美好的情感,感受着語言的特點和閱讀的樂趣。給孩子一點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給孩子一點權力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孩子一片蔚藍的天空讓他們自己向前走。

小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烏塔》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十冊第二組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14歲的德國女孩烏塔獨自一人遊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

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先寫初逢烏塔,是在羅馬的旅館裏,主要寫她“睡得正香”和起身後利利索索地收拾好行裝,準備按計劃繼續遊覽;接着寫晚上回到旅館後“我”和烏塔的談話,主要寫了烏塔的這次旅遊的行程之長,安排之周,準備之久,以及獨立生活的意識;最後寫烏塔和“我”道別,繼續她未完的旅程。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5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透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並能對課文的內容發表自己的見解,進一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以及讀後表達自己見解的能力。

4、培養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克服依賴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經受鍛鍊和考驗。 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及教材在單元中的位置,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1)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2)從敘述、描寫中瞭解人物特點,感悟較深層意思並談出自己的見解。

二、說教法學法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說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乃是教學生學。”教學中不僅要教學生學會,更需教教學生會學。 爲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教學中靈活運用自學法和討論法,透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的學生自主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語言表述能力、訓練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他們不僅學懂了這篇課文,還使他們知道今後在學習這類文章時,如何去挖掘人物的品質,從中發展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說教學設計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1、你們獨自一人出過門嗎?最遠的到過哪?怎樣去的? 指名個別學生簡單說說自己的情況。 2、有個了不起的小姑娘,她才14 歲就一個人周有歐洲,她的名字叫——烏塔(板書課題)多麼勇敢的孩子!我們來學習課文《烏塔》,看看烏塔靠的是什麼周遊歐洲的?這樣設定懸念,能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也讓學生從整體上去了解文章的內容。

(二)、自讀課文 自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一些什麼事,對這些事你有什麼看法和見解,把想到的和同學討論交流,還可以寫下來。

(三)、深入學習,領悟課文

1、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根據這件事,學生自由質疑,教師相機歸納,引導學生以小組爲單位選擇一、二個問題展開小組討論。這一設計的依據有兩條:

1、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訓練學生質疑、表達等能力。

2、爲下面的教學進行目標定位。

3、各組彙報討論情況,教師點撥,加深理解。 重點引導學生討論:

(1)烏塔如何掌握遊歷歐洲的路線?

(2)烏塔不怕一個人路上碰到危險嗎?

(3)烏塔都到過哪些地方?

(4)你覺得烏塔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如果我是烏塔,你想對我說些什麼? 讓學生在討論中瞭解烏塔的自立精神;有主見而不盲動;膽大心細,會待人接物……從而懂得一個人的自立精神,生活經驗,生活能力,只有透過實踐才能鍛煉出來。

4、辯論:一個未成年的孩子該不該一個人遠行?

5、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設計我認爲有三個功能:

1、檢測的功能;

2、情感釋放的功能。應該說此刻學生情感已積澱到一定程度,需要一種機會釋放表達;

3、訓練語感的功能。

(四)、課外延伸 根據自身的生活能力,虛擬一次旅行,具體地寫出旅途經歷,並寫出自己的一些感想。

小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本單元課文主題是談論興趣愛好,新單詞主要集中在課題上,課文內容不是很難,但涵蓋的知識點很廣。包括單複數的區分、“This is ,These are ”的句型,以“Do ,Have”打頭的問句肯定否定回答的複習。這些知識在以往都接觸過,但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還不能聽到就馬上作出反應。

二、說學生

本課所針對的是六年級學生,他們具有一定的英語知識儲備,理解運用能力,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但已不像低年級學生,那樣大膽表現自己。學生程度差別大,一部分學生由於基礎較差,心理上緊張,信心不足,學習英語的興趣不是很濃,所以在課上,應最大限度的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大部分學生能積極參與到英語活動中,與其他同學團結協作,相互交流,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異地教學對學生的情況不好掌控,學生對我的口音也比較陌生,但卻增加了新鮮感和相互溝通的慾望。

三、說基本教學理念

(1)《新課程標準》指出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英語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節課中我運用多媒體、實物、TPR 、語言激勵、豐富的肢體語言等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營造學習英語的氛圍,努力使課堂英語化。

(2)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全體學生的發展。本課中我開展pair work、group work、class performance,學生交談中,互相督促互相學習,共同提高,讓每位學生都體驗到英語學習的成功,培養了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另外本節課我能從學生實際出發,問題設計有層次性,作業設計有選擇性兼顧到不同程度的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延伸到課外。

(3)英語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本節課中滲透了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

(4)《英語課程標準》中指出: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有機組成部分,不是與教學對立或遊離於教學之外的體系。透過評價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採用多元評價。這節課我採用了教師評、 學生互評、集體評價的評價方法。

(5)《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指導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節課中主要體現在一、讓學生透過觀察,自己發現名詞單複數的變化規律。二、根據兒歌和所提供的詞語,自己創編兒歌。

(6)《課標》中指出英語學習要和實際生活相聯繫。本節課的最後設計了詢問他人興趣愛好,並做調查表,體現了學英語用英語的教學理念。

在認真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我針對學生實際,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確定如下

四.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聽, 說 , 讀並正確使用單詞 : collect , stamp, hobby, men , women ,another.能理解並靈活掌握句型:I’ve got lots of stamps. These are some stamps from Canada . This stamp is from China. 能聽懂理解課文並回答相關問題。

(2)能力目標: 學會表達自己或他人的愛好,瞭解不同國家的郵票.掌握名詞的單數和複數的不同表達方式.

(3)情感、策略、文化等有關目標:透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英語的興趣,引導他們積極參與談論自己或他人的愛好;談論不同國家的郵票。

教學重點:1 .能聽,說, 讀並正確使用單詞 : collect , stamp, hobby, men , women ,another.2能理解並掌握句型:I’ve got lots of stamps. These are some stamps from Canada stamp is from China.3. 能聽懂理解課文並回答相關問題。

教學難點:1能理解並靈活使用句型:I’ve got lots of stamps. These are some stamps from America. This stamp is from China.2學會談論自己或他人的愛好;談論不同國家的郵票。3.掌握名詞的單數和複數的不同表達方式。

五.說教學方法:

我運用直觀演示法、全身反映法、任務教學等教學方法。

六.說教具準備:

郵票 , 單詞卡片, 錄音機 ,Powerpoint,明信片,調查表

小學說課稿 篇6

一、 說教材

1、 教材內容

《電子計算機與多媒體》是六年級第十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也是一篇科普說明性的文章。本節課內容簡要地介紹了從電子機算機的發明到多媒體的運用的基本情況,展示了電子計算機的飛速發展和燦爛的前景。

2、 本節課重難點

本節課的重點愛是讓學生初步認識電腦與多媒體的關係。難點是培養學生閱讀科普作品的能力,以及理解個別句子展開合理的想象。

3、 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實際,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

〈1〉知目標:重點掌握理解課文內容及電子機算計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能力目標:透過知識目標的確認與理解,讓學生清楚電腦與多媒體的關係,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透過能力目標的學習,培養學生髮揮想象獨立思考和主動研究問題的能力。

二、 說程序

匯入:採用啓發談話的形式。誰知道電子計算機有什麼作用?誰來說一說什麼是多媒體?用這樣的形式匯入新課是因爲學生對電腦比較熟悉,學生都有話說,這樣即順利地匯入了新課,又活躍課堂氣氛

課文分析

本文共分三部分,之所以分三部分其依據是:

第一部分主要交代了電子計算機的飛速發展和它在社會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具體的介紹了由電子計算機發展到電腦,由電腦發展到具有多媒體的電腦設備的情況;

第三部分是講從電子計算機發展的速度預示未來的計算機將越來越“神”。

三、 說教法

古語云:教學相長。學生的學需要老師的教,這就需老師選用恰當的方法。我在講授本文時主要用以下方法:

1、 提問法:由於本文是自讀課文,所以提問法是必不可少的,這樣可以引導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內容。問題設計: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有關電子計算機的那些知識?多媒體與電子計算機是什麼關係?之所以提這兩個問題是爲了檢查學生在讀課文時是否認真。

2、 討論法:因爲本文作爲自讀課文,目的就要讓學生用自己的能力解決。透過討論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問題設計:課後思考練習二。

3、 朗讀法:讀書百遍其意自現。本文是自讀課文,讀課文有助於學生理解,何況本文有些問題答案就在文中。所以用此法。問題設計:是上面提問的兩個問題。因此問題不難,只要認真讀課文就可以在文中找出答案。

四、 說教法

教與學是雙邊活動,一堂課是否成功,除了看教師的教,重點看學生如何學,主要採用以下方法:

1、重視課前預習,透過佈置預習,設定預習題進行預習。(提前參觀多媒體教室,提前收集材料)

2、課堂指導學生學習新知識。透過對個別句子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

3、指導學生完成課堂練習。

小學說課稿 篇7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圓的面積》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圓的面積》是在學生認識圓的特徵,掌握圓的周長的計算,以及學過直線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透過情景提出圓的面積的概念,並提出如何把圓轉化成已學的圖形來計算面積,又一次用到把未知問題轉化成已知問題的教學方法。透過圓的面積的學習,不僅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也爲以後學習幾何知識打下基礎。

2、學情分析:學生基本知識掌握的還可以,思維也比較活躍,但學生只具備一定的形象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完善。

3、說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圓的面積含義,理解並掌握圓的面積公式,並能正確計算。

能力目標:讓學生經歷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從中體會轉化的方法。

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4、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圓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理解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5、說課前準備:

教具:課件,掛圖,圓片等。

學具:圓片,剪刀,直尺等。

二、說教法:

考慮到本節課是幾何前後知識的重要紐帶,教學內容相對抽象,學生的年齡特點,導致抽象邏輯思維較差,還是以形象直觀思維爲主,所以使用多媒體、實物教具作爲輔助教學手段,變抽象爲直觀,爲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幫助學生理解,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說學法:

透過實例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在藉助長方形的面積公式來推導圓的面積公式的同時,是學生體會到觀察、歸納、聯想,轉化等數學方法。採取“扶、放”結合的方法引領學生自主探究、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四、說教學過程:分成四部分(出示課件)

第一部分、複習引入

1.提問:什麼是面積?

2.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用一根5米長的繩子把小牛拴在草地上,小牛能吃到草的面積有多大?(展示牛吃草的掛圖)

同時引導發問:(1)小牛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積是個什麼圖形?

(2)如何求它的面積?(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透過實例,發現數學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二部分、圓面積公式推導過程

1.理解圓的面積含義:透過複習中“牛吃草”和幾個圓形教具來理解圓的面積,同時讓學生用手指出圓的面積指的哪部分?與周長要區別開。

(設計意圖)透過感官幫助學生理解圓的面積含義,加深印象。

2.學生動手操作,推導圓的面積公式。

(1)向學生提出問題:我們應把圓轉化成一個什麼樣的圖形呢?學生自學課本有關內容,探索如何把一個圓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並且思考:圓與轉化後的圖形有什麼關係?在這裏滲透轉化的思想。

(2)學生自學後,探討:爲什麼只能得到近似的平行四邊形?能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嗎?學生相互討論,應如何操作?(只有分的份數越多,才越接近長方形。)此時,學生操作後,在教師的引導下,說說如何分、剪、拼的。

並思考:能拼成一個標準的長方形嗎?

教師出示教具,引導學生說出圓與轉化後長方形的聯繫。根據學生的回答,得出圓的面積公式。

(設計意圖)透過“扶,放”相結合,發展學生的個性思維,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

(3)小結:根據圓的面積公式提出:計算圓的面積需要知道什麼條件?

(4)自學例1,並獨立完成“做一做”第1題

透過例1和“做一做”,鞏固新知,使學生掌握,已知圓的直徑,求面積的方法,同時提醒學生:半徑的使用方法。

第三部分:課堂練習

完成課本練習十六中部分習題

第1題:填表格。可直接利用公式求面積,加深對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第5題:求圓的面積和周長。意在複習舊知鞏固新知,又在區別二者不同算法。

第2題;解決生活實踐問題,說明生活中離不開數學。

第3題:利用周長求面積。增加難度,拓展學生的思維。

(設計意圖)練習設計力求有針對性、層次性、生活實踐性,由易到難,在掌握知識中形成能力。

第四部分:課後作業

解決“牛吃草問題”

新課前不能解決的問題,透過學習找到答案,讓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五、板書設計(出示課件)

圓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圓的面積=周長一半×半徑

S=πr×r=π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