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遊褒禪山記說課稿範文

學問君 人氣:2.56W

《遊褒禪山記》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的自讀課文。那麼怎麼教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關於遊褒禪山記說課稿,歡迎大家閱讀!

遊褒禪山記說課稿範文

一、說教材

《遊褒禪山記》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的自讀課文。好文章,特別是古文,如牛肉乾,越嚼越有味,越嚼越能感受它的精思細理,這篇課文就是如此。此文作者是北宋文學大家王安石的散文精品,立意不同凡響,寫法別具一格。它的主旨不在於透過記遊表現山川之美,景物之勝,或者寄託某種情致懷抱,而重在借景生情,即事明禮,最終以精警獨到的理趣取勝。這篇記遊,由此及彼,拓寬視野,能使我們獲得更多的規律性啓示。

二、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但由於人生閱歷的缺乏和知識結構的不完善,對文章所闡發的人生哲理的領會會有一定的困難。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分析本文特點,結合學生實際,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學生結合實際領會處世治學皆須堅定意志、深思慎取的道理,借鑑本文即事說理的'寫法。

四、說教法

我主要採用了“反覆誦讀法”和“問題探究法”

反覆誦讀:這是本課教學的主要方法,透過反覆誦讀能熟悉並理解課文內容,積累文言知識。

問題探究:展開教師、學生、作者和文字四者之間的對話,從而理解作者所闡發的人生哲理。明白在人生路途上我們應該怎麼正確歸因。

五、教學設想

在這裏我要強調指出,文字解讀的本質不僅僅是認識文字講了什麼。更重要的是讀者要從文字中汲取什麼,認識什麼。具體到《遊褒禪山記》,讀者應從積極方面看王安石要人們堅持“盡志無悔”的哲學。淡化“志、力、物”三者辯證關係的傳統解讀。

王安石把遊山(準確說是遊洞)的成功歸爲四個條件,一是有志;二是有力;三是有物;四,當然還有難度:“險以遠,則至者少”。但是他最強調的是志。在物和力允許的情況下,要“盡吾志而無悔”。

王安石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歸因方法,一個人做事的成功和失敗,怎樣的歸因纔有意義?一般歸因可以是任務的難度,可以是客觀的條件,可以是個人的能力,可以是努力的情況(四歸因)。

但歸因到任務的難度,往往產生畏難情緒。電影裏“國軍”打了敗仗,將領對蔣說,“不是我們無能,是共軍太狡猾!”他們的錯誤是把失敗歸因於任務太難,失去自信。歸因到客觀條件,不是積極的態度,因爲人改變客觀較難,產生“等靠要”的心理。歸因到個人能力,往往產生悲觀情緒,覺得自己不行,因爲能力不是一時半會可以提高的。只有歸因到自己的努力程度,纔是積極的。因爲努力從現在開始,就可以努力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