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關於小班說課稿範文彙編五篇

學問君 人氣:1.95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班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小班說課稿範文彙編五篇

小班說課稿 篇1

一、說課內容

小學語文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第8課《陽光》。

二、教材分析

“陽光像金子,陽光比金子更寶貴”。單從字面理解這句話的含義,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也許會有一定的難度。然而,課文以抒情的筆調,先給我們描繪了陽光給萬物帶來的生機與美麗──禾苗更綠了,小樹更高了,河面也成了長長的錦緞??有形、有色,一幅色彩斑斕的圖景,它讓孩子們明白了這一切都是陽光的功勞。沒有陽光,就沒有生機勃勃的世界,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陽光的美好與寶貴。

三、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感受陽光的美好與寶貴。

四、教學重點

識字和練習朗讀。感受陽光的美好與寶貴。

五、教學難點

理解“河面閃着陽光,小河就像長長的錦緞了”這句話。

六、教學關鍵

採取多種形式朗讀,在朗讀中識字,在朗讀中感悟。

七、教學過程

我設計瞭如下幾個環節:

(一)、談話匯入

每天,是誰給我們帶來光明?太陽把金色的陽光灑向大地,我們每天都生活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裏。你喜歡陽光嗎?爲什麼?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看看陽光下的世界是什麼樣的?(板書:陽關)

(二)、展示成果

1、自己藉助拼音讀課文,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讀課文,同桌有不會的字,噹噹小老師

3、學習生字:

⑴ 生字娃娃拍着隊走遍了陽光照射的第一個角落。現在,他們藏在課文裏了,讓我們把他們找出來。(圈生字)

⑵ 向生字朋友打招呼,把畫出來的生字讀一讀,不會的拼拼音或請教同桌。 ⑶ 遊戲:登山看日出。課件出示本課生字,學生認讀,比比誰最先到達山頂。

陽像金野更面

長早晨拉進誰

(自己拼讀比賽讀 )

⑷ 男女生分讀,搶答,齊讀。

4、帶着生字的正確讀音朗讀課文,並標明自然段。

(三)、朗讀感悟

1、學習第一自然段:

⑴ 誰願意讀第一自然段?

⑵ 說說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利用課件演示“陽光像金子”)指導讀“金子”。

⑶ 學生可能會提出“灑遍”不理解。理解“灑遍”(課件出示在陽光的照耀下,田野、高山、小河都沐浴着陽光。

⑷ 指導朗讀。

2、學習第二自然段:

⑴ 學生自由讀課文。把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

⑵ 全班交流,教師隨即出示圖畫和句子:

課件出示句子:田裏的禾苗綠了。山上的小樹高了。田裏的禾苗,因爲有了陽光,更綠了。山上的小樹,因爲有了陽光,更高了。

透過課件觀察禾苗和小樹的樣子。說說自己對句子的理解。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指導朗讀。突出”更”字。

⑶ 小河在陽光的照射下是什麼樣的呢?(課件出示圖畫和句子:河面閃着陽光,小河就像長長的錦緞了。)

⑷ 配樂朗讀。

3、學習第三、四自然段:

⑴ 自由朗讀,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⑵ (課件演示插圖)觀察小女孩的神情,感受陽光的美好。 ⑶ 指導朗讀:(課件出示句子)

早晨,我拉開窗簾,陽光就跳進了我的家。誰也捉不住陽光,陽光是大家的。

4、學習第五自然段:

小組討論:陽光像什麼?爲什麼說陽光比金子更寶貴,談談你的理解。 5、全文配樂朗讀。

(四)、擴展延伸

你覺得陽光可愛嗎?爲什麼?

(五)、指導書寫

(六)、限時作業:

課時作業設計

〖板書設計〗

8 陽光

禾苗──更綠了

陽光小樹──更高了

小河──像錦緞

金子──更寶貴

八、說反思:

小班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活動設計意圖:

繪本《好餓的小蛇》內容簡單、畫面有趣。小蛇吃下東西后發出“啊嗚、咕嘟”的情景具有趣味性,幼兒樂意模仿。這個繪本中沒有很多文字的描述,但小蛇的滑稽搞笑畫面,以及圖書對故事連續性、動態似的表現,能深深吸引着孩子們,適合託班的年齡特點,因此我設計了《好餓的小蛇》這一課題。在活動中讓孩子們以小蛇的角色貫穿整堂活動,教師以“蛇媽媽”的擬人化的口吻和幼兒一起參與活動。故事中小蛇蛇出乎常理的好吃,抓住了孩子的興趣點,同時結合《綱要》精神在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嘗試描述簡單的事物或過程,讓幼兒把自己溶入到遊戲的角色中,在遊戲活動中加深對故事的體驗和理解。並實施教育,讓幼兒懂得吃飯要“細嚼慢嚥”道理,使活動主題得到昇華。

2、目標定位

(1)透過閱讀故事繪本,感受理解小蛇吃水果的情景。

(2)學習用恰當的詞彙描述物體的顏色、形狀等,能大膽地用語言表述自己的觀察、猜測與想象。

(3)感受故事傳達的幽默與滑稽的氛圍,初步體驗閱讀活動的快樂。

本活動的重點是:學習用恰當的詞彙描述物體的顏色、形狀

活動的難點是:能大膽地用語言表述自己的觀察、猜測與想象。

3、活動準備

幻燈片、葡萄圖片、小蛇身體變葡萄形狀的圖片、菠蘿圖片、小蛇身體變菠蘿形狀的圖片

二、學教法

1、情景創設法:利用教師扮演蛇媽媽、幼兒扮演小蛇,將幼兒引入到活動中,非常適合託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極大地調動起孩子參與活動的慾望

2、多媒體課件法:我將這個繪本的圖片拍攝成一幅幅漂亮的圖片,並透過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展示給幼兒看。

3、提問法:此教學方法是讓幼兒在觀察圖片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將觀察到的圖片內容用準備、好聽的話來講述圖片。教師可以採取隨機提問的方法,用有效的提問幫助幼兒理解畫面內容。它能體現了教師對活動的調控能力。

三、說學法

1、講述法:繪本教學以幼兒講述爲主,教師爲幼兒創設輕鬆愉快的氛圍,利用有效提問幫助幼兒對畫面內容進行講述,並學習使用恰當的詞語來描述事物的顏色、形狀等,以此來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多渠道參與法:新《綱要》明確指出:幼兒能運用多種感官,用適當的方式進行表達和交流。因此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對繪本教學產生興趣。

3、遊戲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在活動中引導幼兒參與畫面中小蛇吃水果的各種場景,同時注重幼兒的語言表達,對吃水果時發出的“啊嗚、啊嗚”的聲音進行表現。

四、說流程

1.出示小蛇吃東西的圖片,引導幼兒進行猜測。

提問:請你猜一猜小蛇肚子裏吃了什麼?(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大膽猜測)

2.教師根據課件生動的講述故事

指導語:讓我們一起完整的聽一聽故事,看看小蛇是究竟吃到了什麼好東西。

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麼?小蛇都找到了些什麼好吃的東西?

總結:蘋果是圓圓的、紅色的`;香蕉是長長的、黃色的;飯糰是三角形的;葡萄是一串一串的、紫色的;菠蘿是帶刺的。

3.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學小蛇吃東西的樣子。

雙手分開表示小蛇的嘴巴,生動的表情表現“啊嗚”和“咕嘟”這兩個擬聲詞。

4.教師第二遍完整的講述故事

(1)教師和幼兒共同分享圖畫書《好餓的小蛇》

(2)教師講故事,幼兒進行大膽表演。

五、結束

討論:最後小蛇會怎樣?會發生什麼事情呢?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後環襯和封底。

小結:小蛇吃飽了在呼呼呼的睡覺呢。

小班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下雪了》是小班幼兒手冊上的一個童話。一年四季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才能見到自然界中最美麗的雪景。喜愛潔白的小雪花是幼兒的天性。由於小班幼兒對小雪花的知識瞭解的不多,而且有很強的求知慾,渴望瞭解雪花的特徵,作爲教師必須抓住這自然景觀,培養幼兒探索精神,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因此我設計了這節《下雪了》,透過觀察、聽童話,讓幼兒充分感知雪的特徵,體驗雪的樂趣,還培養了幼兒堅強勇敢的意志品質。

二、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透過圖片、影象資料感受雪後美景,豐富幼兒對雪的認識。

2、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對雪的嚮往,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發展目標:培養和發展想像力與探索能力。

三、學習重點:

透過童話,感知雪的特徵,體驗雪的樂趣。瞭解雪後景色的美麗及小動物們對雪的聯想,體會小朋友們喜悅的心情。

四、教學難點:

領悟童話中的聯想

五、教法與學法 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教育心理學也認爲“學習者應同時開放幼兒多個多元智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爲此,本次活動,我主要採用以下兩種教法:

1、“四讀”教學法 一讀:感受雪前天氣變冷,呈現畫面。 二讀:感受雪中紛紛揚揚,說出小動物們對雪的認識。 三讀:感受雪後雪大-景美-小朋友的喜悅。 四讀:激發幼兒的聯想,體會童話中的情感。

2、演示法 透過播放多媒體課件,使幼兒對雪有形象的認識,使其發揮傳統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幼兒的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學法: 根據小班幼兒注意力時間短、好奇心強、愛動的心理特徵,我設計了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中明確指出“使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活動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充分開發幼兒的語言智能、邏輯智能、視覺智能、音樂智能等多元智能,使幼兒在全方位多感官的體驗中掌握知識。

六、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 教學掛圖 照片若干 用籃子裝好泡沫削 錄音機 《雪絨花》磁帶 雪花片

七、教學程序

本節課的活動過程,我設計了情境匯入、欣賞探索、想象體驗、引入生活四個環節。

1、創設情境,激趣匯入先談話匯入“小朋友們現在是什麼季節,天氣冷嗎?”。事先準備好“雪花”(泡沫削)放在有縫隙的籃子裏,籃子放在空調吹風出,開啟空調,雪花從天而降,“小朋友們快看,天上飄落了什麼?”幼兒一定會興奮地說道下雪了。“你們喜歡下雪嗎?接着播放《雪絨花》音樂,讓幼兒回憶下雪時的情景,在柔美的音樂中輕柔飄舞,此時注意不能讓幼兒太興奮以免影響下面活動的發展,而因靜靜地帶他們在座位上飛舞輕柔地使他們安靜下來。

2、欣賞探索 首先出示《下雪了》圖片,引導幼兒欣賞圖片,幼兒對新的刺激物很感興趣,看到圖片會自由的說出看到的東西,此時我把一分鐘留給幼兒,讓他們說說自己看到的。講童話部分,我決定運用“四讀”法有感情的講童話。

一讀:感受雪前天氣變冷,呈現畫面。幼兒看圖聽童話“哪位小朋友願意說說你看到或者你觀察到的東西”鼓勵幼兒說,引導幼兒觀察雪景。

二讀:感受雪中紛紛揚揚,說出小動物們對雪的認識。要求聽聽小動物們和小朋友們是怎麼看雪的。“都來了哪些小動物?” “聽到他們在說什麼呀?”

三讀:感受雪後 雪大-景美-小朋友的喜悅。教師出示雪花片引導幼兒觀察雪花,感受雪後美景。“瞧瞧雪花什麼顏色?”“數數幾瓣”“下雪時雪花飄在臉上什麼感覺?當你伸出小手來接住雪花想看看雪花什麼樣子的時候,手上的雪花怎麼不見了?手上有什麼?“地上有厚厚的雪花時,小朋友們都去幹什麼了?”

四讀:激發幼兒的聯想,體會童話中的情感。讓幼兒感受雪的特徵,是教學重點。再引導幼兒捕捉雪景的特點,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話語說出雪中的情感感受。激發幼兒閱讀童話的興趣。

3、想像體驗 幼兒看圖,用自己的語言說童話。引導幼兒想像雪花的特點大膽的說出來,或者表演,也可創編童話。

4、引入生活 此活動可根據本活動的時間安排,時間不夠可安排在區域活動中做延伸。 播放準備的各種雪景照片,哈爾冰的冰燈,霧凇,雲南玉龍雪山等照片,迅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主動探究的興趣。教師充分調動其對雪花探索的積極參與性。 爲了進一步鞏固幼兒在本活動中學到的童話,我與幼兒一起看圖說童話,並在《雪絨花》音樂中結束此活動。 當然,在以後的活動中,比如美術中可以延伸對雪花的認識,做雪花布置新年的教室.

小班說課稿 篇4

一、說設計思路:

該活動是主題活動“我愛我家”的經驗延伸。

在主題活動“我愛我家”中,我班的孩子有着強烈地模仿成人行爲的慾望,他們在玩娃娃家遊戲時,會像模像樣地洗菜、切菜,當他們看到自己將玩具西瓜、蘋果、魚等切開後,臉上會露出成功的喜悅。因此,我從孩子的這個興趣點入手,選擇了孩子最熟悉的一些食物,讓孩子運用目測區分物體的大小,並嘗試使用常見的工具、用不同的方法改變物體的大小,發展孩子手部動作,滿足孩子動手操作的願望,同時鼓勵孩子將自己的操作過程表達出來,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二、說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的作用。

小班的孩子年齡較小,他們需要在操作探索、親身體驗中去發現事物的變化。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班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爲:

1、透過目測區分物體間明顯的大小差異,嘗試使用一些工具,用不同的方法使各種食物的變小。

2、願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3、體驗喂娃娃的快樂。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使各種食物變小。透過操作實驗,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的難點是用不同的方法將食物變小。主要透過探索操作獲得經驗,透過集體的評價使經驗得到整理。總之,我確立了目標的整合觀、科學觀,使活動呈現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景、遊戲之中。爲此,我做了如下活動準備:

1、空間準備:操作檯五張呈U字形擺佈在後面和側面,便於操作、評價。

2、物質準備:瓶娃娃;各種蔬菜、水果、小吃;小刀、尺、剪刀湯匙;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操作工具、材料進行大變小的實驗。

3、經驗準備:幼兒對喂娃娃有一定的經驗。(娃娃家、區角活動時玩過喂娃娃的遊戲)

三、說教學方法:

在本次活動中,我採用了預測法、操作法、交流法、遊戲法等教學方法。

預測法:幼兒都想喂娃娃,那怎樣讓瓶娃娃吃下這麼多好吃的食物呢?讓

幼兒展開豐富的想象,進行大膽預測。

操作法:我提供了不同層次的操作材料和工具,讓幼兒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進行大變小的實驗。

交流法:操作之後,讓幼兒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講述自己的操作過程,讓同伴分享自己的成功,同時,老師也統整和提升幼兒的經驗。

遊戲法:本次活動,我以喂娃娃爲主線,引起幼兒的操作、探索的慾望。

四、說教學程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爲:

激發興趣→想像預測→探索嘗試嘗試→交流分享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就利用幼兒熟悉的瓶娃娃的形象,爲幼兒創設了“瓶娃娃肚子餓了,請我們小朋友寶寶想想辦法”的遊戲情景引起孩子操作的興趣。在以下的環節中,我都是以瓶娃娃作爲情節發展的主線,從形式上深深地吸引了孩子。

(二)想象預測:

在請個別孩子來喂娃娃時,,引導孩子發現問題:好吃的東西大,瓶娃娃的嘴巴小,然後想辦法解決問題:我們怎麼讓瓶娃娃吃下這麼多好吃的東西呢?從而進一步激發孩子解決問題的願望。

(三)探索嘗試:

根據孩子好奇、好動的特點,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在活動的第三環節,我就安排孩子自由探索嘗試。我爲每組孩子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及各種工具,讓孩子根據自己能力需要選擇材料、工具,進行大膽嘗試。在這一活動中,我是一個引導者、支援者、合作者,當孩子碰到困難時,我會給予適當的幫助;當孩獲得成功時,我會及時地表揚,並鼓勵他想出多種方法進行大變小的實驗……

(四)交流分享:

探索活動之後的交流分享,既能增強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將自己獲得的經驗與同伴交流分享,使《綱要》中提出的“生生互動”得到真正的體現。最後的質疑“剛纔你們在把好吃的東西變小時,碰到什麼困難嗎”,又緊緊圍繞了我園《幼兒問題意識培養的研究》的課題,能使孩子從小善於發現問題,並嘗試想辦法解決問題。

最後,讓孩子送娃娃回家,能使孩子進一步體驗成功的快樂。

五、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也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因此,我想,透過這樣的一個活動,孩子們會積極地參與到使食物大變小的實驗中,常是用各種方法把食物變小,然後餵給瓶娃娃吃,能充分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由於有了自己親身操作的經驗。也爲後面的交流分享提供了經驗基礎。

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一定會樂意嘗試、探索,同時體驗喂娃娃的樂趣。能較好地完成活動預設的目標。

教案:喂娃娃

活動名稱:喂娃娃

活動目標:

1、透過目測區分物體間明顯的大小差異,嘗試使用一些工具,用不同的方法使各種食物的變小。

2、願意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發現。

3、體驗喂娃娃的快樂。

設計思路:

在生活中,小年齡的孩子有着強烈地模仿成人的行爲的慾望,他們會情不自禁地參與各種各樣的手工活動。如:切菜、洗手帕、掃地等。爲此,我根據孩子的學習特徵,選擇了孩子最熟悉的一些食物,孩子運用目測區分物體的大小,並嘗試使用常見的工具改變物體的大小,發展孩子手部動作,滿足孩子動手操作的願望,同時鼓勵孩子將自己的操作過程表達出來,發展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瓶娃娃每人一個。

2、各種食物:

蛋糕、餅乾、蛋、餅、火腿腸、豆腐乾、黃瓜、蘿蔔、藕、蘋果、桔子、香蕉、波力海苔、魚乾片等

3、各種工具:

湯匙、小刀、剪刀、尺

活動流程:

觀察→預測→嘗試→交流

活動過程:

一、出示瓶娃娃,引起幼兒興趣:

師:寶寶,你們看,這是誰呀?(瓶娃娃)

師:瓶娃娃想和我們寶寶一起遊戲。可是,現在他們的肚子有點餓,我們有什麼好辦法,使瓶娃娃的肚子不餓呢?(幼兒回答)

二、預測“大變小”的可能性:

1、這裏有好多好吃的東西,哪個寶寶願意來試一試,來餵給瓶娃娃吃。

(發現問題:好吃的東西吃不進娃娃的肚子裏)

2、這麼多好吃的東西,爲什麼瓶娃娃吃不進去呢?

(好吃的東西都大,瓶娃娃的嘴巴小)

3、我們怎麼讓瓶娃娃吃下這些好吃的食物呢?

(幼兒預測)

三、進行“大變小”的試驗:

1、孩子嘗試運用各種工具、方法使食物變小,並把食物餵給瓶娃娃吃。

2、教師巡迴指導:

1)鼓勵孩子用多種方法使各種食物變小。

2)引導孩子邊操作邊表達試驗過程。

四、共同探討:

1、你們給娃娃吃了什麼?

2、你是怎麼把食物餵給瓶娃娃吃的?

3、剛纔你們在把好吃的東西變小時,碰到什麼困難嗎?

4、你是想什麼好辦法解決的?

五、結束:

1、今天,我們餵給瓶娃娃吃了這麼多好吃的東西,瓶娃娃的肚子不餓了,它們說:謝謝小朋友!

2、送瓶娃娃回家。

小班說課稿 篇5

背景說明:因爲這一活動每個字都是自己設計的,完全是原生態的自創,本活動經過一研二研到最後成熟呈現,得到了同事和領導們的一致好評,現將活動教案和說課與大家分享,期待老師和各位學員提出寶貴意見!謝謝!

說設計意圖:繪本《好餓的毛毛蟲》說的是一顆蟲卵經過太陽照射孵化成一條毛毛蟲,毛毛蟲吃了很多的水果和另外食物變成了一條很大的毛毛蟲,再做成繭,最終變成蝴蝶的故事,故事除了讓孩子們瞭解毛毛蟲變蝴蝶的生長曆程,更重要的寓意是告訴我們吃什麼東西都應該適量,不可貪婪,適合自己的纔是最舒服的,教育意義深遠。

我們小班組成員一起挖掘了繪本中的美術元素(那條可愛的毛毛蟲),以吃毛毛蟲吃了各種各樣水果逐漸長大這一情景片段匯入教學,進行了繪本美術原生態的教案設計,我用瓶蓋印畫的方式選用四種與常見水果匹配的顏料(紅、黃、橘黃、紫)進行毛毛蟲身體的表現,結合繪本情節,操作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如:第一天毛毛蟲吃了2個蘋果,就用瓶蓋蘸紅色印畫身體,第二天毛毛蟲吃了3個梨,就用瓶蓋蘸黃色印畫身體,毛毛蟲吃了這麼多水果,發生了什麼變化,鼓勵孩子自由發揮想象。活動的重點是獨立正確的拓印和添畫完成作品,並能介紹自己印畫的毛毛蟲吃了什麼水果?與身體印畫的顏色相匹配。活動的難點是圓與圓之間要緊密銜接不分離,爲此我在匯入環節觀察毛毛蟲身體特徵重點引導觀察,在教師示範環節進行了問題設疑“爲什麼圓與圓之間要緊密相連?”,在個別幼兒嘗試操作環節着重分析強調,在幼兒分組操作環節巡迴指導提示身體不能分離,諸多的環節化難爲易。並嘗試讓幼兒用圓、彎線、直線對毛毛蟲眼睛、嘴巴、觸角、腳進行簡單的添畫,透過孩子們自己的印畫和添畫,一條逼真形象的毛毛蟲浮現在眼前,此時是孩子們享受成功喜悅的美妙時刻,情感目標在此體現。

最後的評價環節“你的毛毛蟲吃了什麼水果?”,“你這條毛毛蟲在幹什麼?”與開始部分的問題首尾呼應,孩子們相互交流自己的作品,除了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力之外,更能在此環節中充分體驗自己操作成功的快樂與自豪。

活動目標:

1.嘗試選擇多種顏色拓印毛毛蟲的身體,並能進行簡單添畫。

2.體驗瓶蓋印畫和操作成功的快樂。

說活動重點選用多種顏色印畫,獨立印畫和添畫完成操作

說活動難點:身體的圓與圓之間緊緊銜接,將瓶蓋放固定的顏料盤內不混色

說活動準備課前已與幼兒閱讀過繪本、PPT中部分圖片、毛毛蟲範畫、幼兒操作用紙、(紅、黃、橘黃、紫)顏色每組一盤、黑色勾線筆每人一支。

說活動過程:

一、欣賞繪本,引題激趣

1.師:故事中的毛毛蟲吃了哪些水果?

2.這條毛毛蟲長得怎麼樣?(身體、眼睛、嘴巴、觸角、腳)重點引導幼兒觀察身體是銜接在一起不脫離。

二、出示範畫,講解示範

1.觀察範畫中幾條毛毛蟲的身體顏色,猜想原因所在?

2.出示作畫主要工具(瓶蓋和顏料),討論怎麼變出毛毛蟲?

3.教師示範毛毛蟲作畫步驟

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顏色用瓶蓋蘸色印畫→圓與圓之間不能脫離→將瓶蓋放於原來的位置→再選擇另外盤裏的顏色蘸色印畫→畫上圓圓的眼睛、彎彎的嘴巴→再畫長長的觸角許多的腳腳

情景匯入語:毛毛蟲好好餓,第一天吃了紅紅的蘋果,第二天吃了桔黃的橘子,第三天吃了黃黃的梨,第四天吃了紫紫的葡萄、哈哈,毛毛蟲不餓了,長得胖又大!

設疑:爲什麼毛毛蟲的身體上的圓要緊緊的挨在一起?

4.個別幼兒嘗試操作,糾誤分析難點

三、分組操作,巡迴指導

1.時刻提醒幼兒印畫毛毛蟲身上的圓要緊緊挨在一起

2.鼓勵幼兒使用多種顏色操作

3.提醒幼兒瓶蓋放於固定盤內再另取瓶蓋

4.從固定圓位置大的這頭開始印畫

5.幫助能力弱不敢作畫的幼兒

四、相互交流,作品展示

師:你的毛毛蟲吃了什麼?它在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