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演講稿>說課稿範文>

初中數學《有理數減法》說課稿(精選5篇)

學問君 人氣:2W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初中數學《有理數減法》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數學《有理數減法》說課稿(精選5篇)

初中數學《有理數減法》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一)地位、作用: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正負數、相反數、有理數的加法運算之後,以初中代數第一冊P80頁的有理數的減法法則及有理數減法運算的例1、例2爲課堂教學內容。有理數的減法運算是一種基本的有理數運算,對今後正確熟練地進行有理數的混合運算,並對解決實際問題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掌握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熟練地進行有理數的減法運算。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探究思維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使學生了解加與減兩種運算的對立統一的關係,瞭解數學中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培養探究分析數學知識方法的興趣。

(三)重點、難點:

重點:有理數的減法法則,熟練地進行有理數的減法運算

難點:理解有理數減法的意義,正確熟練地進行有理數的減法運算

二、說教學方法: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爲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指導思想,我將採用探究發現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方法等。教學中教師精心設計一個又一個帶有啓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教師並適時運用電教多媒體動畫演示,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慾望來達到對知識的發現,並自我探索找出規律,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

附教學工具:溫度計、投影儀、多媒體

三、說學法:

根據學法指導自主性的原則,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下,透過教師的啓發點撥,學生的積極思考努力下,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發現的過程,使學生掌握了知識,體現了素質教育中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問題,達到教學的目的。

四、說教學程序:

(一)引入課題環節:

1、複習有理數的加法法則,爲新課的講授作好鋪墊。

2、(提問)用算式表示:與—3的和等於—10的數。

(根據學過的知識,引導學生列出減法算式後提出問題:怎樣進行這裏的減法運算呢?有理數的減法運算法則是什麼呢?由問題的給出,激發學生探求解決問題方法的興趣,從而引出本節課的課題。

(二)新課講解環節:

1、透過投影儀給出以下算式:

減法加法

(+10)—(+3)=+7(+10)+(—3)=+7

讓學生比較上面這兩個算式並討論後得出:

(+10)—(+3)=(+10)+(—3)

再給出以下算式:

減法加法

(+5)—(+2)=+3(+5)+(—2)=+3

繼續讓學生比較上面這

兩個算式並討論後得出:

(+5)—(+2)=(+5)+(—2)

從而,它啓發我們有理數的減法可以轉化成加法進行

2、講解課本P80的內容,回答複習題2提出的問題即如何求(—10)—(—3)的結果。透過分析講解,請學生自己歸納出有理數的減法法則,最後老師再完整地總結出法則。

文字敘述:減去一個數,等於加上這個數的相反數

字母表示:a—b=a+(—b)(說明:簡明的表示方法,體現字母表示數的優越性,實際運算時會更加方便)

強調運用法則時:被減數不變,減號變加號,減數變成其相反數

減數變號

3、出示溫度計,用多媒體出現(如P81的圖2—20),並進行動畫演示,透過求15℃比5℃高多少?15℃比—5℃高多少?的實例來說明減法法則的合理性以及有理數減法的實際意義。同時進行練習反饋:課本P82的練習1,

4、透過例題教學使學生鞏固方法,初步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1.計算:(1)(—3)—(—5);(2)0—7

例2.計算(1)7.2—(—4.8);(2)(—3-)—5

說明:講解時注意讓學生複述有理數法減法法則,加深學生對法則的認識,並注意歸納有理數減法的規律,而不機械地將減法轉化成加法,爲今後進一步學習減法運算逐步省略化成加法的中間步驟作準備。

(三)鞏固練習環節:

讓學生完成課本P82的練習2.3,鞏固有理數減法法則的運用,強化學生對這節課的掌握。第2題口答,第3題請6個學生上臺板演。對回答好的同學給予表揚肯定,如果有錯誤,請其他同學糾正。

(四)課堂小結環節:(師生共同完成)

本節課學習了有理數的減法運算,進行有理數的減法運算時轉化成加法進行計算,即a—b=a+(—b)

(五)佈置課後作業:課本P83習題2.6的2、3、4、5的偶數題

透過作業反饋對學生所學知識掌握的效果,以利課後解決學生尚有疑難的地方。

(六)板書設計:(略)

初中數學《有理數減法》說課稿 篇2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數的加法是小學算術加法運算的拓展,是初中數學的起始部分,也是初中數學運算最重要,最基礎的內容。熟練掌握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是學習有理數其它運算的前提,同時,也爲後繼學習實數、代數式運算、方程、不等式、函數等知識奠定基礎。有理數的加法運算是建構在生產、生活實例上,有較強的生活價值,體現了數學來源於實踐,又反作用於實踐。就本章而言,有理數的加法是本章的一個重點。有理數這一章分爲兩大部分一-有理數的意義和有理數的運算,有理數的意義是有理數運算的基礎,有理數的混合運算是這一章的難點,但混合運算是以各種基本運算爲基礎的。在有理數範圍內進行的各種運算:加、減法可以統一成爲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統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運算是本章的關鍵,而加法又是學生接觸的第一種有理數運算,學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數範圍內進行的各種運算的思考方式(確定結果的符合和絕對值),關鍵在於這一節的學習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理解有理數加法的意義;

(2)理解並掌握有理數加法的法則;

(3)應用有理數加法法則進行準確運算;

2、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準確運算的能力;

(2)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透過豐富的數學活動,獲得成功的經驗,體驗數學活動充滿着探索和創造。

(2)體會有理數加法的數形思想。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整節課都是圍繞着有理數加法法則進行的,因此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本節課的重點是:有理數加法法則的理解與運用。突破策略:利用多媒體手段,藉助於動畫演示,化抽象爲具體.?講清楚探究有理數加法法則的方法和過程。由於學生第一次接觸帶有符號的兩個數

相加,必須克服小學裏長期形成的算術加法的思維定勢的影響,特別是異號兩數相加的符號和絕對值因此我確定本節課的難點是:異號兩數相加加法法則的理解和應用。突破策略;精選各種有趣的題型,讓學生透過訓練,嘗試成功. ?利用多媒體手段,藉助於動畫演示,化抽象爲形象,化難爲易。

教學方法

我在本節課主要採用“引導——發現教學法”,並藉助於計算機課件,透過“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教學。

本節課是在前面學習了有理數的意義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經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數、負數、數軸、相反數、絕對值等概念,因此我沒有把時間過多地放在複習這些舊知識上,而是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採用生動形象的事例,讓學生充當主角,親身參加探索發現,從而獲取知識。在法則的得出過程中,我引進了現代化的教學工具多媒體 ,讓學生在多媒體演示的一種動態變化中自己發現規律歸納總結,這不但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能力。而且直接地向學生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在法則的應用這一環節我又選配了一些變式練習,透過書上的基本練習達到訓練雙基的目的,透過變式練習達到發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這些我將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具體體現。而且在做練習的過程中讓學生互相提問,使課堂在學生的參與下積極有序的進行。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注重體現教師的導向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本節是新課內容的學習,。教學過程中盡力引導學生成爲知識的發現者,把教師的點撥和學生解決問題結合起來,爲學生創設情境,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使學生輕鬆愉快地學習不斷克服學生學習中的被動情況,使其在教學過程中在掌握知識同時、發展智力、受到教育。

學習方法

七年級學生是智力發展的關鍵年齡,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着迅猛發展。他們生性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我抓住學生的這一生理特點,一方面應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幻燈圖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透過小組競賽和互舉例子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本節課學生主要採用“探究學習法”,學生透過多媒體的演示;主動探索,發現規律;並及時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又讓學生充分感受探究有理數加法法則的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並且將單調的練習轉換成學生互相提問,互相比賽的方式,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得以調動。

採用這種學習方法的優點是: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在探究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創作新熱情。掌握這種學習方法後,對學生的終生學習、終生髮展有積極的意義。

教學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爲能更多地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爲以下五個環節:發現新知—再探新知—應用新知—深化拓展—小結鞏固。

初中數學《有理數減法》說課稿 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讓學生理解並掌握有理數的乘方、冪、底數、指數的概念及意義;能夠正確進行有理數的乘方運算。

能力目標:在生動的情境中讓學生獲得有理數乘方的初步經驗;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經歷從乘法到乘方的推廣的過程,從中感受轉化的數學思想。

情感目標:讓學生透過觀察、推理,歸納出有理數乘方的符號法則,增進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經歷知識的拓展過程,培養學生探究的能力和動手操作的能力,體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1、教學重點:

有理數的乘方、冪、底數、指數的概念及其相互間的關係;有理數乘方的運算方法。

2、教學難點:

有理數的乘方符號法則的理解。

二、說教學方法

啓發誘導式、實踐探究式。

三、說教學設計

(一)創設問題、引入新知

a(1)邊長爲2的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2)棱長爲2的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3)學生活動:

我們把一張紙對摺後裁開,可以裁成幾張紙?對摺兩次後可以裁成幾張紙?對摺三次呢?

猜想對摺10次後可以裁成幾張紙?

對摺20次後的紙張的厚度比我們大唐發電廠的煙囪的高度還高,你信嗎?

學完這節課後,你就知道結果了。

(讓學生思考回答、教師引導、歸納同時板書問題答案)

學習新知:

(二)、自主學習新知:

1、閱讀書瞭解什麼是乘方?還有那些新的概念?

2、同學們想一想?以上乘法與前面學習過乘法有什麼不同?

(讓學生觀察回答,教師引入乘方、冪、底數、指數的概念、歸納同時板書問題答案)

板書:求n個相同因數的積的運算叫做乘方。

乘方的結果叫做冪。

一個數可以表示成這個數本身的一次方,指數1通常省略不寫。

3、提出問題:到目前爲止,對有理數來說,我們學過的運算有哪些?分別是什麼?運算結果叫什麼?(讓學生討論交流回答,教師板書問題答案)。

板書答案:

運算:加、減、乘、除、乘方

結果:和、差、積、商、冪

4、檢驗學習:

在這裏,我設定了三組題,第一組學生組內完成,採用組內互檢方式完成。

第二三組題先由學生獨立完成,在由組長檢查,並讓兩名學生到黑板上展示交流,教師給予點評。

(三)探究乘方的符號法則

設定了四組習題探究規律:

1、完成下面的計算:

22= 32= 43 = 104=

(-3)2= (-2)4= (-3)4=

(-3)3= (-10)3= (-2)5=02= 03 = 04= 06=

2、思考:根據上面計算的結果想一想:正數的冪的符號與指數有何關係;負數的冪的符號與指數有何關係?

師生總結:正數的任何次冪都是正數;0的任何次冪都是0;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次冪是正數。

板書結論:負數的奇次冪是負數,負數的偶次冪是正數。

正數的任何次冪都是正數,0的任何正整數次冪都是0

(四)學習使用計算器計算乘方的方法。

1、每組一個計算器,教師講解,學生操作。

2、解決引例摺疊20次後紙張的厚度。如果一張紙的厚度爲0.2毫米,試用計算器求出結果。

(五)小結反思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還有什麼疑惑?

課堂檢測、佈置作業。

(目的:爲鞏固本節所學的知識,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及應用知識的能力。)

初中數學《有理數減法》說課稿 篇4

教學內容分析:

《有理數的乘方》是人教版七年級上第一章第五節內容,是有理數的一種基本運算,從教材編排結構上,此節內容共3課時,本課爲第一課時,是在學生學習了有理數的加、減、乘、除運算後學習的,是有理數乘法的推廣和延續,也是後續學習有理數的混合運算、科學計數法和開方及指數冪運算的基礎,起到承前啓後的作用。透過本節課學習可以讓學生髮現規律,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感受化歸及分類的數學思想。

教學目標分析:

(1)、知道乘方、底數、指數和冪的概念,會進行有理數的乘方運算;

(2)經歷有理數乘方概念的推導,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進一步感受化歸、分類的數學思想方法

(3)學生嘗試利用知識的遷移獲得新知,透過發現問題、研究問題,探索規律,增強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分析:

1、學情分析:從知識基礎看,學生在小學已學習了求正方形的面積及正方體的體積,具備求一個正數的平方和立方的知識水平,且剛學完有理數的乘法,能幫助學生很好的理解乘方的定義及表示,實現知識的正遷移。但學生對於有理數乘方的符號法則的掌握上會有難度,對於這類計算容易混淆,是本節課的難點。

2、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乘方定義,會進行有理數的乘方運算;

教學難點:有理數乘方運算的符號法則的形成與運用

教法學法分析:

教法:啓發式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

學法:觀察、比較、歸納,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邊長爲3的正方形的面積是___3×3可以記作___,讀作_________.

(2)、棱長爲3的正方體的體積是___3×3×3可以記作___,讀作_________.

透過創設問題情境,喚起舊知,爲學習新知做好鋪墊

2、自主探索形成新知

觀察下列各式有何特徵?

(1)2×2×2×2=

(2)(-3)×(-3)×(-3)=

引導學生透過類比、探究、歸納乘方定義及表示,實現知識的遷移,培養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明確乘方是乘法的特殊形式,體現化歸的數學思想。

3、應用新知鞏固概念

練習1、2鞏固乘方定義及乘方表示的注意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例題進一步強化乘方運算

4、探索研究發現規律

透過題組訓練,探索規律,合作交流,獲得乘方運算的符號法則,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體現分類的數學思想。

5、應用新知鞏固訓練

進一步鞏固學生對符號法則的運用及利用乘方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6、拓展思維知識延伸

利用故事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解決解決問題能力,激發學生的探索的熱情。

7、課堂小結歸納反思

鍛鍊學生及時總結的良好習慣和歸納能力

教學評價分析:

對學生探究過程的參與及與同學合作交流進行評價,以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

(1)關注學生的智力參與度

(2)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初中數學《有理數減法》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有理數的運算是本章的重點,是學好後續內容的重要前提。本節課是在學習了有理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是熟練進行有理數運算的必備知識,它與有理數的其它運 算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整節內容滲透了從一般到特殊、化未知到已知、用已知求新知的數學思想方法。透過本節學習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體驗數學 思維的力量,發展學生自主創新的意識。

2、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及本課教材的地位及作用,依據課程標準,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1)知識技能方面:理解有理數除法的意義,熟練掌握有理數除法法則,會求有理數的倒數,會進行有理數的除法運算。

(2)過程與方法方面:透過有理數除法法則的匯出及運算,讓學生體會轉化思想,感知數學知識的普遍性、相互轉化性。

(3)情感態度方面:透過生生合作,使學生體會在解決問題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透過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問題的探索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熱情。

3、教學重點、難點

在整個知識系統中,學生能夠熟練地進行有理數的運算是很重要的,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熟練進行有理數的除法運算。勤思、善思,是學好數學的必要條 件。本節內容是在有理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有理數的除法可以利用乘法進行,基於此,教科書中給出了兩種法則,對初一學生來說,理解這兩種法則有一定的難 度,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定爲:理解有理數的除法法則。

二、說教法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是:

針對初一學生的思維依賴性強,思維活躍,但抽象概括能力相對較弱的特點,本節課充分藉助多媒體來增強直觀效果。運用“自學—輔導”模式,遵循“面向全體, 尊重主體”的教學理念,採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結構,把教學過程化爲學生自學、大膽猜想、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的過程,使課堂教學遵循從生 動、直觀到抽象思維的認識規律。

三、說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爲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真正做到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研討式學習方式,讓學生思考問題、獲取知識、掌握方法,從而培養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成爲學習的真正主人。

四、教學過程設計

1、設計問題,匯入課題,提出課堂教學目標。

本着設計問題要有啓發性、探索性的原則,首先出示了學生熟知的問題8÷(-4)=?也就是說(-4)*?=8

得出(-4)*(-2)=8所以8÷(-4)=-2而我們知道8*(-1/4)=-2所以8÷(-4)=8*(-1/4)

2、指導學生自學。

課件揭示自學指導(1)閱讀教材第34頁內容;(2)小組討論疑難問題。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帶着明確的任務,掌握恰當的自學方法,從而使自學更有效,與此同時,堅持每次自學前給予方法指導,可以使學生積累自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3、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學生根據自學指導開始自學,透過察言觀色,瞭解學生自學情況,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動腦,認真學習,從而挖掘每個學生的潛力。在這個過程中,我會重點巡視中差的學生,幫助他們端正學習態度。

4、檢查自學效果。

課件展示與例題類似的習題,讓後進生板演或回答,要面向全體學生,後進生回答或板演時,要照顧到全體同學,讓他們聆聽別人回答問題,隨時準備糾正錯誤,通 過巡視,蒐集學生存在的錯誤,並在頭腦裏分類,哪些屬於新知方面的,哪些屬於舊知遺忘或粗心大意的,把傾向性的錯誤用彩色粉筆寫在黑板對應練習處,供講評 時用。透過這個過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及學已致用的能力。

5、引導學生更正,指導學生運用。

學生觀察板演,找出錯誤或比較與自己做的方法,結果是否與板演的相同,學生自由更正,讓他們各抒己見,小組討論,說出錯因,更正的道理,引導學生歸納,上 升爲理論,指導以後的學習。這個過程既是幫助後進生解決疑難問題,又透過糾正錯誤,訓練一題多解,使優等生了解更加透徹,訓練他們的求異思維和創新思維, 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一題多解的能力。同時,在這個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尋找規律,幫助學生歸納上升爲理論,引導學生找出運用時可能出現的錯誤,這是從理 論到理論架起一座橋樑,以免學生走彎路。

6、當堂訓練。

爲學生鞏固知識,加深理解,我給出一組練習,這組題目,分三個梯度:法則的直接運用、有理數的除法運算、解決實際問題,而且把這些題分爲必做題、選做題。 透過完成課堂作業,檢測每一位學生是否都能當堂達到學習目的。在這個過程中,我會不斷巡視,瞭解哪些同學真正做到了“堂堂清”,哪些同學課後需要“開小 竈”,使課外輔導要有針對性。

7、反思小結,觀點提煉。

透過前六個環節,學生已對本節課所學的內容有了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整理知識,總結規律,提煉思想方法。讓學生從多角度對本節課歸納總結、感悟點滴,使學生將知識系統化,提高學生素質,鍛鍊學生的綜合及表達能力。

8、佈置作業。

課本38頁四題讓學生做到作業本上,以考查學生對本節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

五、兩點說明。

(一)、板書設計

這節課的板書我是這樣設計的,在黑板的正上方中間處寫明課題,然後把板書分爲左右兩部分,左邊是有理數除法的法則,爲了培養學生把文字語言轉化成符號語言 的能力,板書中只出現兩種法則的符號表示,從而加深他們對法則的理解,板書右邊是學生的板演,以便於比較他們做題中出現的問題。板書下方是課堂小結,重點 寫出:有理數的除法可以轉化成有理數的乘法,以體現本節課中的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

有理數的除法

有理數除法的法則:a÷b=a×1/b(b≠0) 板演練習:

a>0,b>0,a/b>0;a<0,b<0,a b="">0; 2

a>0,b<0,a/b<0;a<0,b>0,a/b<0. 3

課堂小結:有理數的除法 有理數的乘法

轉化

(二)、時間分配:

教學過程中的八個環節所需的時間分別爲:1分鐘、2分鐘、5分鐘、8分鐘、8分鐘、16分鐘、2分鐘、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