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企業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的常識

學問君 人氣:2.24W

對於人力資源管理基本問題的思考,離不了幾個老生常談的基本問題:選人、育人、用人、留人。只要能聚焦企業的核心,聚焦有活力的機制,人力資源管理也是很簡單。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的關於人力資源管理的知識,歡迎閱讀。

人力資源管理的常識

選人——對招聘策略的反思

從哪裏招人?

從學校招聘:1、物美價廉;2、無污染;3、容易認同文化;4、對第一家用人單位有感恩心理。但是,從學校招的人不是拿來就可以用的,這要求企業建立和完善培訓體系,費時費力。

從社會招聘:人立馬可以用,還能節省不少培訓費用。特別是其它企業已經檢驗過的高人,是能給企業人力資源帶來能力和水平提升(最典型的就是我們職業經理人,絕大部分都是從別的企業挖過來的)。但社會上招人存在的風險不可忽視。一是用人風險。對個人的背景、前單位的表現很難摸清,在中國這樣一個誠信所缺乏的社會中,用人風險無法避免(尤其是高層),而每一個人新應聘的時候都是說原來的單位不適合他;二是用人成本。在我國還有一個很大的社會侷限性,可供選擇的社招人員的數量並不多。另外,如果企業在用人上是持機會主義態度,也會導致人力資源隊伍自身的凝聚性問題產生。僱傭軍往往是死亡率最高的兵種,會帶來原企業固有的文化,會與公司不斷衝突。彼此價值如果不能融合,人力資源就容易產生問題,空降往往是來的時候都是很高興,走的時候都是慘不忍睹。

我個人更傾向像華爲那樣從學校招人。容易培養自己兵,容易形成統一的文化,也容易爲未來的人才儲備和人才成長建立良好的通道。

招什麼樣的?

都說招好人。什麼是好人?企業要求有好人、能人、牛人。可好人壞人很難甄別,好人和壞人腦袋上面都沒有特殊的標誌。我覺得,找到同路人最重要。

什麼標準招?

依據什麼標準招人?很多企業招人就是看三歷:學歷、經歷、簡歷,最好是211、985、“海龜”。有經驗的知道這並不靠譜。還有一些企業搞測評,引進國外的人力資源測評方法,測評也不一定靠譜。活生生的案例是華爲的任正非,他從人力資源部拿到了一張人力資源測評表,做完後匿名放了回去,人力資源評測完後在測評表上打上評語:此人不適合在華爲工作。用簡單的目標去測複雜的人,我覺得是非常的荒唐,不管你是用什麼萬能的指標,很多企業就是用這些東西是在選人。

招多少適合?

許多企業是“一個蘿蔔一個坑”的招人。現在我們80後、90後多聰明,多便宜,爲什麼企業不多招一點,多儲備一點。我們不能等着企業要人了再滿天下找,企業要建立人力資源的儲備體系。如果沒有儲備體系,未來的可持續成長,企業擴張就沒有人力資源的支援。

給多少錢好?

招人給多少錢好?我想到了一句話,微軟總裁講過一句話,微軟最大的競爭對手是高盛。爲什麼?因爲高盛把微軟想要的人給搶了,出價比微軟更高。有一句話怎麼說,便宜沒有好貨。中國很多企業追求物美價廉,偶爾能搶到好人才的基本靠運氣。

華爲招聘基本只招8所大學的',計算機系的,TOP3,TOP4,TOP5,出價是出多少?籤合同25萬。爲什麼是要花這麼大代價把這些人招聘進來?這個就是人力資源價值。我們企業很重視人力資源,但是一談到錢的時候就變得投機了。一流的人幹一流的活,三流的人打死也不可能做出一流活。華爲關於人力資源,就是堅持人力資源高投入不動搖。我們很多的企業在其它方面,比如說建廠房、買遊艇方面很大方,一到錢花在人身上,說和做的還是有差距。我自己就有深刻體驗,我出去講課企業基本上都是要砍價,像賣豬肉一樣的,砍的你都不想講了。

識人的智慧

關於招聘我提幾條建議:1、讓他的主管給他寫一個推薦(如果在原企業乾的不太好,主管不會給他企業推薦信的);2、多做一些訪談;3、多看看他的微博,如果微博上整天是秀吃、秀穿,儘量別要。微博也反映出一個人的是非、志向、學識。

關於識人,我覺得我們可以迴歸中國人的智慧,透過古人的經驗來識別同路人、來用人、來激勵人、來使用人、來配置人。中國的古人的用人智慧就是三個字:實驗法。這裏我舉兩個方法:

1、人心險于山川,故用人之法非實驗就無以知其究竟

遠則易欺,遠使以觀其忠

近則易狎,近使以觀其敬

煩則難理,煩使以觀其能

卒則難辦,卒使以觀其能

急則易夾,急使以觀其信

財則易貪,委財以觀其仁

危則易變,告危以觀其節

久則易惰,班期2年以觀其則

雜處易淫,派往繁華以觀其色

2、如何識人用人——諸葛亮識人七觀法

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志在何方)

窮之以辭辨而觀其變(判斷和反應能力)

諮之以計謀而觀其識(眼界學識如何)

告之以禍難觀其勇(是否勇敢堅韌)

醉之以酒而觀其性(能否自制)

送之以利而觀其廉(是否廉正)

期之以事而觀其信(信用幾何)

育人——對培訓策略的反思

強化開發,而不是培訓

培訓和開發是不一樣的。一些企業有很多培訓課,不分層次,一幫人,請一個名人來講講,忽悠忽悠。這種培訓是無法和系統性培訓相比的,不會有好的效果。

我認爲企業更多的應該強化開發,而不是培訓。企業要儘量避免學歷化培訓。有的企業把自己的高管分批送去讀MBA,公司出錢,獎金照發,讀完了,十幾人當中有兩個回企業就不錯了。

我建議企業強化開發。培訓開發過程當中我們到底開發什麼?不是培訓知識,技術是知識,而是和他職位匹配和他承擔的工作相關的技能。企業往往重知識的培訓,忽視技能的培訓。老闆可以讀萬卷書,基層人員則應該讀萬遍書而不是讀萬卷,基層人員如果讀萬卷如何安心去提高效率?

我們要建立針對職位、針對工作的培訓體系。很多企業大學搞培訓體系,不瞭解基層的具體業務和職位現狀,設計出的體系實際上是有問題的。應該反思。

再就是課堂培訓要和實戰結合。記得曾經去夏普參觀他們的培訓學院。夏普的培訓現場像車間一樣,幾乎是縮小的車間,不像我們這樣在課堂。

華爲“訓戰結合”的經驗

課堂培訓和實戰相結合,是華爲提出來了,華爲的開發培訓體系提出的理念就是“訓戰結合”。

與一些企業將培訓當作一種人力資源福利不同,華爲的課程都是收費的。華爲後備幹部培訓現在已經60多期了,自願報名,教材費自己交,差旅費自出。同時,還要扣除培訓期間的工資,因爲這個期間沒有給公司創造價值。華爲的經驗是,適當的收費比不收費的課堂的教學效果好很多,受訓人員重視程度也不一樣。

華爲強調培訓開發以技能爲主,而非以知識爲主,培訓與實戰操作必須一致。這是人力資源培訓和開發的新思路,華爲培訓目標是,“三年從士兵到將軍”。其培訓的關鍵是要提升戰鬥能力,造就具有高能力、認同公司文化、又能夠抱團的隊伍。

華爲是按照任職資格建立培訓體系,有固定的教材、固定的案例、固定的講師、固定的教學模式。很多的企業培訓沒有體系,只是一個個模組,一個個孤島。企業如果沒有教學體系,就難以形成系統的技能。

用人——對績效管理的反思

我們知道用人是看績效,今年關於績效管理爭論不小。先是索尼前常務董事天外伺郎的一篇文章《績效主義毀了索尼》(2004年,《文藝春秋》)在網上瘋傳,造成巨大影響;之後是《名利場》雜誌作家艾肯沃爾德撰文解密微軟“衰落”,講員工大排名已成爲導致人心渙散的主要因素,但沒有明確講是績效主義毀了微軟;還有就是萬科董事長王石在微博中稱績效主義像企業膿包;接下小米的雷軍聲稱“一定要放棄KPI、小米沒有KPI”。對於績效管理的爭論,尤其是王石和雷軍在中國影響力很大,還要不要績效管理這個問題讓很多企業糾結不堪。

索尼自身並沒有將失敗歸結爲“績效主義”

說“績效主義”使員工失去了熱情、失去了創新和團體活力值得商榷。看待索尼衰落問題,我們也要到其它佐證。索尼前CEO斯金格說:“喬布斯想到了,索尼也想到了,但是索尼沒有付出實踐,因爲做音樂的CEO不希望看到CD消失。”像索尼這樣的大型公司如果完全不用績效體系,僅僅依賴員工完全基於內部動力而行動的所謂激情,索尼會死的更快。索尼真正問題是在績效主義實施前已經埋下了種子,像大多數由盛而衰的偉大公司所共同遭遇的,比如成功導致的對創新的漠視甚至抵制。我們看一下死掉的公司,都會體現在兩個核心問題:第一,對於客戶的傲慢;第二,內部機制的衰退。這兩個纔是根本的原因。我不認爲一個績效管理工具就會把一偉大的索尼給毀掉。索尼自己內部的評價也沒有將失敗歸結爲績效主義。

華爲曾去KPI化

華爲也曾是去KPI化,而且長達10年。從1987年到1996年,華爲沒有考覈,甚至連考勤也是沒有。那時候我們在華爲調研,華爲連考覈制度都沒有。華爲真正考覈是1995年12月,那個時候華爲才第一次知道考覈的理念。現在所謂的互聯網思維,都做互聯網的人在說,一個互聯網公司幾十人需要什麼KPI。一旦管理幾萬人,十幾萬人,你看需要不需要。企業在不同的階段所使用的管理工具是有差異的,這個和互聯網思維沒有什麼關係。我們可以看看華爲績效管理的演進歷程:去KPI化(87年-96年/裸化)——無績效考覈,無考勤;人事考覈(95年1月—98年4月/僵化)——考覈是過程(考覈內容爲工作態度/工作能力/工作業績);績效考覈(98年4月—2000年10月/優化)——考覈是手段(工作績效和工作結果);績效管理(2000年10月至今/固化)——考覈是管理(績效/結果與取得績效的過程)。

績效管理≠KPI

摩托摩拉有三個公式:企業=產品+服務;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績效管理。企業所有的問題都是人的問題。怎麼管人?績效。真正管人實際上是績效管理。但是,績效管理不等於KPI。績效管理是一套管理體系,KPI是一個指標。我們很多人連KPI都沒有搞清楚。什麼是KPI?KPI是關鍵成功要素,而不是指標。

管事憑效果,管人憑考覈

海爾張瑞敏當年說過一句話,管事看效果,管人靠考覈。我的同事看到了說,那一套體系都是基於指標。If you can’t measure it ,you can’t manage it。如果不能衡量它,就不能管理它;再簡單講,可衡量就可管理。可衡量就是我們講的績效管理,是一個評價體系,而KPI是管理體系的一個評價工具。我不認爲績效主義是錯的。

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就是績效

企業是一個功利組織,作爲功利組織來講其實就是功和利;功就是我們的能力、功夫,利就是利益。即企業的本質決定——功利。像管理的本質決定效率、經營的本質決定贏利、員工的使命決定付出、競爭的本質決定價格、客戶的需求決定價值、市場經濟的本質決定投入與產出……這些是最基本的常識我們不需要論證。績效在企業中一定是管理核心,企業不是慈善機構,市場經濟不相信眼淚,市場經濟不同情弱者,一個企業想活的長一些,做的大一些,還是應該回歸到績效。

企業家說績效

郭士納說,“最優秀的公司領導人會給自己的公司帶來高績效的公司文化。擁有高績效文化的公司,就一定是商業領域的贏家,而且該公司的員工對公司的忠誠程度也很高,除了自己的公司不願到其它任何公司。”再看微軟是怎麼說的——“微軟的績效管理體制的核心是:形成內部競爭,保持有關對績效評定的焦慮,驅使員工自覺地追求超越自己和他人。”再看韋爾奇的“數一數二:活力曲線,幹部四象限”,一個是價值觀緯度,一個是績效緯度,這GE是作爲選發乾部和淘汰幹部的兩個核心的評價體系。任正非則講,華爲不會去KPI化(他今年在9月份還在講),必須“根據當期產量多少來確定基本評價(KPI),根據對土壤未來肥沃的改造來確定戰略貢獻,兩者要兼顧,沒有當期貢獻就沒有薪酬包,沒有戰略貢獻就不能提拔”。

我對績效管理持有的9個觀點

績效管理是令人討厭,但它是有效的。對於任何一個組織人數超過一定規模的人數來講是不可替代,我們還沒有找到可以替代績效管理的更好的管理工具。對於績效管理我的觀點是:1、支撐戰略目標的實現;2、將組織目標轉化(分解)成部門、團隊、個人目標;3、幫助澄清組織目標;4、傳遞壓力,激活組織;5、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績效不斷得到提升;6、是管理者必備的管理工具,有助於提升管理能力;7、鼓勵員工進行績效管理;8、績效管理就是管理;9、是人力資源管理價值鏈的重要構成環節。

華爲激效考覈案例

舉華爲績效考覈的例子(見下表)。我們可以看到指標不重要。考的是三個方面:1、結果目標高績效;2、措施執行力;3、團隊。華爲高績效是考出來的,華爲執行力強也是考出來的,狼性也是考出來。

華爲PBC考覈表式

本季度參與的跨部門項目


       
       

投入程度


       
       

投入時間


       
       

扮演角色


       
       

項目主管


       
       

        

        

        

        

        

職位應負責任或部門總目標或KPI


       
       

        

個人承諾與計劃


       
       

結果目標承諾:


       
       


       


       
       

結果:


       
       

執行措施承諾:


       
       


       


       
       

結果:


       
       

團隊合作承諾:


       
       


       


       
       

結果:


       
       

        

        

        

        

        

        

優秀的企業文化也是考出來的。華爲對文化也是要考覈,我們再看看華爲在文化考覈方面的案例——A.考覈的依據:(文化理念):責任意識、創新理念、敬業精神與團隊合作精神是我們企業文化的精髓;B.考覈的目的(企業管理實踐):勞動態度考覈;C.考覈內容:①基本行爲準則②責任心③敬業精神④奉獻精神⑤團隊精神;D.達成的目標:考覈結果與退休金、晉升和機會分配直接掛鉤,並作爲確定工資、獎金和股金的依據。古語有云,“潤物細無聲”,文化落地不是靠《華爲基本法》這個文字大綱,不是靠任正非的講話,不是靠舉辦幾場文化活動,而是靠制度的支撐。優秀文化不是弘揚出來的,是考出來的。透過考覈這種工具,使文化能夠由嘴上到手上,由牆上到地上。否則,文化永遠像一隻幽靈飄蕩在企業當中。

績效是幹出來的。關於績效考覈我有一些建議希望大家去思考:1、KPI比平衡計分卡更適合,我們無法用一個平衡的工具來評價不平衡的發展路徑;2、360度考覈就是一個美麗的謊言(360度考覈無責任主體、考錯了也無人承擔責任,保護自己最好的辦法是首先打擊敵人,360度考覈很容易變成了打壓對手的一個工具);3、績效是幹出來的,不是考出來的(我們是有時間評績效、考績效,卻沒有時間幹績效);4、從績效下達到績效承諾轉變(下達是自上而下的,承諾是自下而上的;華爲就是一個承諾者,是下級給上級承諾);5、考覈週期拉長(華爲早期是月度考覈後來是季度考覈,現在是半年度考覈爲主);6、從關注個體績效到重視團隊績效;7、考覈比例分佈由過去的向右變成了向左(剛性十足的績效考覈目標給員工的創新會造成影響);8、強調溝通、反饋、改進……

留人——對薪酬管理的反思

靠什麼留人:感情留人、薪酬留人、事業留人。這個我們講的很多。

基於貢獻給報酬

在薪酬管理上我們要注意一個重要的轉化,過去是“評價分配製”,先考覈然後切蛋糕。現在我們提出“獲取分享制”,這已經成爲公司價值分配的新理念,企業要從“給人(人得要素)發工資”轉向“給事(績效結果)發工資”,要敢於給員工物質表彰,導向衝鋒,激發員工活力,公司就一定會持續發展。人所有細胞都被激活,這個人就不會衰落,拿什麼激活?合理規劃勞動所得和資本所得,社會保障是基礎,“獲取分享制”是一個個的發動機。華爲給員工的報酬是以他的貢獻大小和任職能力爲依據,不會以員工的學歷、工齡和職稱,以及內部“公關”做得好支付任何報酬,認知不能成爲任職的要素,必須看態度、貢獻。

薪酬戰略構成要素

市場:根據與市場價格相適應的技能、知識與經驗付酬;職位:根據職位大小付酬;績效:根據績效目標的達成情況付酬;素質與價值觀:獎酬對價值觀的認可度及作出的傑出貢獻所需的理想行爲。下面的圖可以看得更清晰。

如何留人

我簡單總結了一下:“以理想主義爲旗幟、以實用主義爲原則、以拿來主義爲手段”;“以文化爲紐帶、以制度爲核心、以利益爲基礎”;“非物質激勵:如水,如母愛,溫暖;物質激勵:如山,如父愛,厚重”;“用資本主義方式創造價值、用社會主義方式分配價值”。所以,當我們知道哪些是促使公司成功的關鍵因素,我們也就知道用什麼樣的薪酬政策去管理他,即可以透過薪酬政策來調節關鍵的成功因素。

如何打造金剛石——對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反思

怎樣使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有力量?這個纔是核心。時間關係不一一去展開,其中有幾點:

人力資源管理要由“石墨”轉向“金剛石”;

由“孤島化”、“攤大餅”、“機無力”轉向體系、整體的構建;

關於幹部管理:幹部管理應該形成相對獨立的管理體系、幹部的選用育留;

關於組織氛圍管理:文化管未來、氛圍管當下;

關於組織能力管理:是素質模型,還是任職資格;

關於員工管理:統一意志,自由靈魂;

關於“80”後管理:哈哈,呵呵;

關於知識管理:把知識分子變成戰士與戰馬,而不是奴才與奴隸。

如何充滿活力——對機制的反思

關於活力問題,這個就是“金剛石”。它的三個模組是相互支撐的,內部連接的,而且是有邏輯。要變成一家有活力的企業,需要解決這三個問題,這直接關係到一個企業的活力和機制。

朱熹言:治國之三要:曰官人,曰信賞,曰必罰。我認爲治企之三要是:曰幹部,曰激勵,曰約束。唐太宗說,國家大事就是唯賞與罰(激勵和約束)的問題,企業大事同樣如此。賞當其勞,有能者自進;罰當其責,無能者鹹退。

中國企業需向生而生,需要生的願望,需要生的外部環境,更需要生和長的能力,還需要生長的機制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