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資訊>

心理疾病如何自我療愈

學問君 人氣:2.76W

並不是所有的心理疾病都是隻能靠外界治療的,心理疾病也有自愈的可能,下面心理疾病如何自我療愈是小編爲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心理疾病如何自我療愈

1.其實你根本就沒病

稍微有點心理學常識的人都知道,從心理健康到心理問題再到心理疾病,它是一種逐漸過渡的過程。心理健康和心理問題之間並沒有涇渭分明的分界線,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也是如此(有器質性病變的心理疾病暫且不談)。因此,心理問題(疾病)的診斷和生理疾病的診斷有所不同,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促使對生理疾病的診斷非常準確,但是對心理疾病的診斷目前還做不到這一點。

就拿抑鬱症來說吧,我看到一個數據說中國有抑鬱症患者9000萬人,我不知道這個數據從何而來,它的科學性有幾何?如果利用抑鬱自評量表(SDS)對隨機選擇的樣本進行施測,如何判定每一個人都如實填寫量表?即使每一個人如實地填寫了量表,抑鬱和非抑鬱的分界線在哪裏,這個分界線真的準確嗎?應該說這個診斷標準過於寬鬆,把很多並沒有達到抑鬱症的'人診斷成了抑鬱症,如果執行更加嚴格的標準的話,我想至少30%的人並沒有達到抑鬱症的標準。也就是說如果這個數據基本可靠的話,也就是說2700萬人並沒有抑鬱症。其實你根本就沒病。

有人可能會說,沒病我爲什麼這麼痛苦?痛苦不代表有病,不痛苦也不代表沒病。比如我們去爬山,爬了以後渾身痠痛,渾身痠痛只是你身體的反應,不代表你有病。心裏痛苦、情緒抑鬱不代表你的心理就有問題,它可能只是對外界刺激的一種迴應。

2.接受症狀你的問題就好了一半

那真的有病怎麼辦?真的有病其實也不可怕。對問題的抗拒比問題本身還可怕。人的完美主義傾向註定每個人都不想生病,生病了最大的希望就是完全康復。但是現代人發現,對於很多疾病來說,完全康復幾乎是不可能的。比如一些慢性疾病,像高血壓、糖尿病、乙型肝炎等,慢慢地人也學會了接受自己的症狀。其實心理問題(心理疾病)也是如此,問題並不可怕,對問題的抗拒纔是最大的問題。

比如考試焦慮,如果你有心理學常識就會明白,適度的焦慮是有利於自己考試發揮的。而且對於大多數人來講,焦慮的程度也遠遠達不到焦慮症的程度。偏偏有一些人就想完全消除自己的考試焦慮,他認爲考試焦慮嚴重的影響了自己的考試發揮(其實他誇大了考試焦慮的負面影響),於是過度擔心焦慮對自己的影響,形成對焦慮的焦慮,導致問題更加嚴重。如果他懂得接受自己的焦慮,那麼焦慮本身就不成了問題。

比如強迫症,強迫症是強迫與反強迫同時存在,就像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兩種相反的想法同時存在大腦中,令人痛苦不堪。如果你這時又拼命地想控制強迫症狀,兩股力量豈不是變成三股互相對立的力量了嗎?令問題更加複雜。反之,如果你接受自己的強迫症狀存在,不再去注意它,強迫症狀也就會減輕。

再比如說抑鬱,其實抑鬱並沒有這麼可怕,只是我們現代人把它妖魔化。想一想,古代就沒有抑鬱症嗎?肯定是有的。那麼爲什麼古代沒有這麼高的自殺率?這其中有很多因素,我不敢妄下定論。但是你首先要明白,自殺的並不都是有抑鬱症的,有抑鬱症的也並不會每一個人都會去自殺。有些時候也要接納自己的抑鬱情緒,像接納自己的每一種情緒一樣。有些抑鬱患者認爲我爲什麼連自己的情緒都控制不了,加重了自己的無力感,令抑鬱症狀更加嚴重。

其實焦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焦慮的焦慮;其實強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強迫的強迫;其實抑鬱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對抑鬱的抑鬱。接受你的症狀,接納自己的每一種情緒,很多問題已經解決了一半。

3.像沒病一樣去戰鬥

我經常會聽到有心理問題(心理疾病)的人給我講,如果我沒病了,我會怎麼怎麼樣。是啊,假設一下,從現在開始你的症狀全部消失了,你會做什麼?然後就按照自己想象的去實施就行了。假裝自己沒病,該幹嘛就幹嘛,你的病也就好了。

但是很多人只是假設一下,然後又退回去了。因爲有焦慮症,所以我考不好。我先把我的焦慮症治好,再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其實,你不需要這麼關注自己的焦慮,只管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你的焦慮自然就消失了。你需要做的就是像沒病一樣去戰鬥。

請不要再說沒有考試焦慮,我可以考全校第一;請不要再說沒有強迫症,我可以更加優秀;請不要再說沒有抑鬱症,我會天下無敵。不要再說我之所以沒有成功,是因爲我有病。因爲這根本就是兩碼事。

狄更斯是雙相障礙患者,他在躁狂的時候寫作,抑鬱的時候默默地謄寫自己的文章。貝多芬也是雙相障礙患者,躁狂的時候創作,抑鬱的時候謄抄。《美麗心靈》的主人公的原型約翰·納什是精神分裂,因爲他對博弈論的研究還獲得了諾貝爾的經濟學獎。當然還有很多很多,如果舉例有心理疾病的偉人,一天一夜都講不完。

有病和你沒有成功是兩碼事,不要總想着當你病好了,你會一飛沖天。可能恰恰是有病激發了人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像沒病一樣去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