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疾病>

自我傷害是一種心理疾病

學問君 人氣:6.25K

2011年11月27日,傳奇球星、威爾士國家隊主帥加里·斯皮德自殺的消息讓喜歡足球的人震驚,他生前被譽爲“英超活化石”,見證了英超從創立到輝煌的榮光,自殺前一天還在BBC的足球節目中談笑風生。

自我傷害是一種心理疾病

對自殺等蓄意自我傷害行爲者,人們通常只是從表面分析,如認爲當事人承受了壓力、受到了挫折、經歷了負性生活或生存事件的影響等,甚至認爲他們“心眼小”、“想不開”,而其內心的痛苦往往被忽略。

愉悅感滿意度低易自我傷害

從外人看來,42歲的加里·斯皮德有成功的事業、美滿的家庭、極高的社會威望,他在家懸樑自盡的消息傳出後,幾乎所有的足壇人士都不敢相信這個事實。

斯皮德從19歲就開始自己的職業生涯,效力於利茲聯隊,曾隨隊獲得1992年英格蘭頂級聯賽冠軍。4年後,他以350萬英鎊的身價加盟酷愛的埃弗頓隊。他保持的85場威爾士隊的出場紀錄至今無人能破。即使是2004年7月,他以75萬英鎊被賤賣到“球星養老院”博爾頓,斯皮德也一直保持積極樂觀的職業態度,普拉提、拉伸、瑜伽……只要能增進狀態,他什麼花樣都用。

斯皮德自殺的原因是外界猜測的焦點,目前還沒有人能夠知道是什麼導致他選擇了這一條不歸路,不過,蓄意自我傷害行爲作爲一種“心理病”,其發病機制與個人心理特徵有關,也與社會、家庭、環境因素等密切相關。部分蓄意自我傷害者相對一般人羣,成熟應對能力低、抑鬱程度高、情緒不穩定性、憤怒特質高、自我愉悅或滿意度低。他們在社會、家庭環境中,支援感受低。如果生活方式不良、身體有病或者受重大生活事件的刺激,都會加劇其自我傷害的發生。

在足壇,自殺事件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11月19日,德甲聯賽的一場比賽因主裁判拉法提賽前40分鐘在酒店的浴缸內割腕自殺而被迫延期,41歲的`拉法提兩度被德國《踢球者》雜誌評爲“最差裁判”。經搶救脫離危險的他表示,自己因爲不堪忍受來自比賽雙方的巨大壓力選擇自殺。2年前,德國國門恩克也因抑鬱症選擇臥軌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

60%以上自殺者有精神心理障礙

心理和精神疾病困擾,成爲歐洲21世紀“最嚴重健康問題”。抑鬱症患者是自殺的高危人羣,世界衛生組織預測,至2020年,就疾病給全球帶來的負擔而言,抑鬱症排名第二。

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臨牀心理學院主任漢斯·烏爾裏希·韋奇恩耗時3年、調查30個歐洲國家(27個歐盟國家、瑞士、冰島和挪威)發現,大約1.65億歐洲人患有精神疾病,佔30國總人口的38%,病症表現主要爲抑鬱、焦慮、失眠和癡呆。美國藥物濫用和精神健康服務管理局的報告稱,18-25歲之間的年輕人存在精神疾病的比例高達30%。美國逾4500萬人患有某種形式的精神疾病,約佔美國成年人口的20%,患有嚴重精神疾病者達到1100萬。精神疾病如未得到治療,可能會導致殘障、藥物濫用、自殺等問題。

關於蓄意傷害尤其是自殺行爲的流行病學研究很多。我國自殺死亡率較高,數年來處於1.5-2.5/萬人/年。自殺未遂者中,有精神心理障礙的佔30%左右;自殺死亡人羣中,有精神心理障礙的則高達60%以上,國外有些研究表明這一數字甚至在90%以上。先前有自我傷害史的自殺未遂者,後續6年內再次出現自殺行爲達20%以上。

抑鬱症與心血管病、糖尿病、肝炎一起,同列北京十大危險疾病。中國健康教育中心日前對1.3萬名公務員、科技人員、企事業管理人員、教師、體力勞動者5類城市職業人羣的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半數人處於抑鬱狀態,中度和重度抑鬱的人也超過了1/4。令人擔心的是,職場人羣在出現心理問題時往往沒有覺察或不會疏導,以至於產生嚴重的後果,加上因有病恥感而回避或掩蓋自己的病情,導致我國焦慮症和抑鬱症患者的治療率不到10%。

提升生活欲生存欲是關鍵

世界衛生組織認爲,大多數自殺行爲是可以預防的。蓄意自我傷害者,常伴有抑鬱、失眠、無望等精神心理問題或軀體疾病,家人和朋友如果能及早發現症狀,或許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

專家研究認爲,對有自我傷害意圖和行爲的人實行三級預防,可有效改變或提升他們的生活與生存欲,擺脫無望感,有效降低再次傷害風險。

初級預防:加強精神心理健康教育,營造關愛生命、尊重生命等良好氛圍,降低傷害風險。地鐵安全門、高樓大廈與外界相連的窗等人性化設計、農藥高度使用地區的藥品合理管理,在這方面都可起到積極作用。

二級預防:降低那些有可能導致傷害或自殺行爲出現的種種因素或條件,如及時治療精神心理障礙者,關注患嚴重軀體疾病、喪失基本功能者,對遭遇重大創傷、生活事件的人,耐心勸導。善於發現可能的傷害線索,做好疏導工作,是二級預防的關鍵。

三級預防:高風險人羣的心理干預與服務是重中之重,針對已經發生傷害行爲的人、自殺未遂者實施服務,可有效降低再次傷害風險。家屬、傷害者本人要正確看待傷害現象,不要把很自然的疾病看作是一種“家醜”。尤其是家屬,要引導、支援當事人主動就醫,尋求幫助,接納病情及再自殺風險評估,切莫忌諱就醫。

TAGS:心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