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開題報告>

畢業論文選題應該遵循的原則

學問君 人氣:3.06W

第一,要選擇有科學價值的問題。

畢業論文選題應該遵循的原則

選題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第一,要選擇有科學價值的問題。包括五個方面:首先,要選擇亟待解決的課題。一般來說,在各個學科裏面總是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科學研究首先應該注意這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這樣就減少了選題的盲目性。在國際關係領域,在經濟領域,在法律領域,在醫學領域,在農業領域、環境保護領域等,可以說,選擇亟待解決的課題猶爲突出。換句話來說,這些學科領域的學生在選題的時候,目光首先要盯住亟待解決的問題。象環保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是什麼?面對着我們這個地區,這個行業,在環保上應該注意什麼?我們回到教育戰線上來說,前不久我參加了五六個教育碩士的論文答辯。我覺得他們的選題都不錯。一個是選擇了一個關於教材的問題。現在各種教材涌現,如果教材編的好就有利於教育改革,這是教學的基礎;如果教材編的不科學,那麼老師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會花很大的代價,而收效會很小。所以,很多碩士選擇教材的問題。還有一些碩士選的是教學方法的問題。隨着教材的變化,教學方法也要有所改進。我不太清楚,我們網絡教育學院的學生有沒有參加工作的老師。如果有,不妨結合自己的實踐選一些自己有體會的題目。比如,有的老師寫的是《新教材綜合性學習的教學體會》,然後針對新的教材,提出語文備課的五個要決。從教學的角度上,還有一個論題是這樣的,《爲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進行評價的探索》,提出怎麼進行評價的問題。評價本身很重要,評價的得體、科學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以上這些問題,我認爲都是需要大家去研究的。

作爲中文專業,與經濟、法律等專業相比較,顯得就不那麼迫切。當然也不是沒有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但還是跟社會的接觸有一定的距離。所以作爲中文的學生的論文選題可以遵循如下的原則:

第一,選擇亟待解決的問題。我的一部書《閱讀鑑賞評論》裏面舉了這樣的一篇範文《漢字構形理據和現代漢字部件拆分》。這個論題就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因爲在這個領域裏面,大家都在探索,探索本身不是一件壞事,但是探索到一定的程度卻沒有定論,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越探索越混亂。在這樣的情況下,作爲一個權威性的人士,就必須要認真去思考。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總的來說,終歸有一個真理。這篇文章就是在自己的思考基礎上,把混亂的狀態進行了梳理。然後提出了自己的一個獨到的見解。還有一篇是王魁今的《對外漢語教學的科學性質的探索》。對外漢語教學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定義,如果這個定義沒有科學的定位的話,對外漢語教學就會出現很多問題。這位作者在這樣的情況下就談了自己本身的看法,從教學、心理學、應用語言學。幾個學科交叉思考以後,他認爲對外漢語教學應該怎樣定位。透過以上所說,我們想說明的是中文領域也不是沒有亟待解決的問題,就看你平時對自己專業領域裏一些問題的思考和觀察了。總體上來說,我們本科生的閱歷少一些,實踐經驗少一些,我們在這個領域裏選題難度大一些。但原則上有這樣的一條原則。那麼你能夠做更好。如果你不能做,那麼我們可以換角度切入。

第二,要選擇科學領域裏的新發現、新創造的課題。

論文選題的第二個原則是選擇科學領域裏的新發現、新創造的課題。每一項新的發現、新的創造都將使學科領域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向前推進一大步。因此,這一類的課題很重要,值得我們去選,也值得我們去進行研究。學科裏的一些新發現、新創造,我們剛纔提到的幾篇本科生的論文,比如《中日古典詩歌與時間》等,從亟待解決的角度上來講並沒有什麼,你今天寫和若干年以後寫沒有什麼迫切性。但這裏存在着新的發現和新的創見的角度。作爲中文系的學生來講,可以在這個方面發揮一下自己的特長。有個學生寫的是《人格意識的昇華-試論餘秋雨散文的藝術特色》,這個是從人格角度切入的。還有個學生是評論畢淑敏的,《反思與探索》,是從畢淑敏藝術審美特點切入進去的,依據審美詩學來分析畢淑敏的《預約死亡》。這些都是新的角度和問題。還有一個是《拆卸七寶樓臺-新批評派的詩歌語言研究》,還有《從牡丹亭到後二夢-試分析1598到1601年間湯顯祖思想的繼承和發展》,這些學生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論題。在科研領域別人還沒有涉及或很少涉及的問題,他就進去研究一下。還有《一切但求心安-對妙峯山朝拜人羣的心理狀態的社會調查》。這是一個調查報告,不一定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但對社會學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第三,要選擇能夠填補空白的課題。

論文選題的第三個原則是選擇能夠填補空白的課題。科學發展有不平衡性,科學研究也就有不平衡性。就科學內部來看,研究也常常存在不平衡。從科學研究的需要出發,從科學發展的全局出發,凡是有利於社會發展、科學發展的空白處,都可以成爲我們選題的對象,去加以研究,去填補這個空白。

這方面在自然科學領域、社會科學領域提供的機會可能更多一些。這跟亟待解決的問題有些相似的地方。

亟待解決的問題有可能是老生常談,也可能是一個空白,需要大家來趕快進行研究和探索。比如現在的SARS,它的病因是什麼,如果能夠研究出來,那麼在傳染病學這方面就是填補了一個空白。同時,這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要加快研究,當然要遵循實際研究的規律,不能因爲要速度,而違背客觀規律。

對於中文系的同學來說,我想難度大一些。因爲要做填補空白的工作需要有經驗。不是光有知識就行的,需要大量豐富的經驗。因此,你瞭解這個論文選題的.原則就行了。等將來你成爲碩士、博士的時候,你再去從事研究填補空白的工作,可能就不會力不從心。這是第三個選題原則。

第四,對通說中的不科學的觀念進行糾正。

第四個選題原則是對通說中的不科學的觀念進行糾正。在文學領域裏這樣的情況非常普遍。比如在古典文學裏,好象什麼都研究透了,你沒有什麼可以研究了。實際上,你仔細思考一下,後人的研究有後人自己研究的立足點,也有後人研究的侷限。你就可以在這樣的夾縫裏,你看一看有什麼樣的課題可以供自己去研究。在我的《閱讀鑑賞評論》所收的範文裏有郭預衡先生的《論歐陽修》。這篇文章就是糾正通說的。以前的觀點,大家已經公認了:歐陽修是一個保守派,這是定論了。郭先生是專門研究古代散文史的,他在研究散文史的過程中經過深入細緻的研究發現,以前的這樣一個觀點對於歐陽修來說是太不公平了。他認爲歐陽修是一個光明磊落、敢說敢罵的人,不愧於一個正直的文人。他讀遍了歐陽修的文集和專著發現歐陽修不僅是開一代風氣,有幾代影響的大作家,不僅詩詞文賦都有突出成就,不僅在經史子集都有獨到見解,而且是一個很有膽識,難進而易退的政治家。郭先生在深入細緻的研究以後,發現他是這麼一個人。所以他說我這個看法同這些年來對歐陽修的觀點可能有些出入。因爲在同時期評論北宋的一些作家常常都以對待王安石變法的態度來作爲衡量的標尺。那時,大家認爲歐陽修是反對過王安石變法的,以這一點馬上就給歐陽修扣了一頂保守派的帽子。郭先生認爲不應該這樣,將已經成爲通說的這個觀點,透過這篇文章提出了他不是個保守派,而是個改革家。觀點很鮮明。第二個論述角度是說歐陽修“師道德而能文章”,這是說歐陽修不僅是個政治家,他的文章寫的也很不錯。這從文學的角度來評價。第三個角度是說歐陽修“博古通今”。第四個角度是“餘時作詩人”。說歐陽修是個大詩人。郭先生的這篇文章出來以後,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也就是認可了郭先生的科學評價。那麼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糾正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