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我和祖父的園子》的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8.21K

以下是《我和祖父的園子》的教學反思範文,希望大家喜歡!

《我和祖父的園子》的教學反思

反思一: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德國現代哲學家海德格爾說:“家園是人類詩意的棲居地”。“祖父的園子”就是作家蕭紅精神的棲息地。《我和祖父的園子》講述的是作者童年的故事, 那份在祖父的園子裏隨心所欲,想做什麼便做什麼的自由令人嚮往。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貼近小孩子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學中,我試圖在透過 課文的學習,爲學生開啟一扇窗戶,以此走近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蕭紅,感覺她和祖父的一段親情,.瞭解先輩的一段生活歷史,初步感覺蕭紅語言文字的魅力,體 會著名作家茅盾對《呼蘭河傳》的讚譽──“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在對教材的多次研讀後,我們發現整篇課文的 第13自然段概括了主題。課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快樂。教學時,我緊扣情感線索,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書,在朗朗的書聲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 由和快樂。整節課以自由、快樂爲線索,“四讀”13自然段,在一遍又一遍的誦讀中學生的認知得以昇華:一讀13自然段,初步感受園子裏的一切是自由、快樂 的;二讀13自然段,學生感知園子裏的一切的快樂是因爲我是快樂的,引導孩子們在字裏行間中徜徉,感受“我”的快樂;三讀13自然段,學生懂得了“我”的 快樂是因爲有祖父的疼愛,重點品讀對話,感悟濃濃的祖孫情;四讀13自然段,體悟寫作技巧,掌握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瞭解作者生平,昇華對作者 的情感認識,感悟作者追尋精神家園的那份執著。

教學這堂課,我感覺思路是清晰的,教材的把握是準確的,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課堂 上師生的思維激情碰撞,學生靈動、智慧的語言,聲情並茂的朗讀充分展示了我們東臺實小孩子厚實的語文素養。課堂節奏的把握也比較到位,開課的歡快,課尾的 傷感,感染着孩子。如果把這樣一篇課文僅僅解讀爲自由、快樂,那肯定是片面的,如何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出作者對自由、快樂生活的追求和嚮往,資料的呈現顯 得尤爲重要。經過再三推敲,最終選擇了課中的簡短介紹,卻字字給學生以引導和啓示,因此學生的`感悟是深刻的,也是水到渠成的。這堂課留給我很多的思考:一 切設計應由學情出發,併爲學生的學服務。教師要做作者的知音,真正走進作者的心,才能正確把握文字。面對豐富的課程資源,教者如何取捨、選擇,從而讓課程 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做到最優。教學中,一節課要讓學生學到什麼,怎麼去指導孩子們樂學樂思,並學有所獲。

反思二: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我和祖父的園子》選自蕭紅的成名作《呼蘭河傳》,文章用輕鬆活潑的語言回憶了“我”小時候在祖父的園子裏自由幸福的童年生活。

走近作者,才能走進心靈。我首先領導孩子們交流了有關蕭紅的資料,對她有了深刻的認識。

教學這一課,我最大的感受是文章看似平淡,實則蘊藏着作者深深的情感,那麼,教者就要引領學生將這種感情透過對字裏行間的咀嚼,慢慢得以品味,同時也要讓學生透過開放自由的感悟方式去走進作者的心靈深處。在體會感悟語言文字精妙的同時,感悟作者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特別作者在文中多處運用了反覆的表達方式,增強了語言的感染力。

在教學時,我感到引導學生體會“我”在祖父的園子裏快樂、自由的幾件事的體會由於時間偏緊,感悟還少夠深入,所以,在課結束時,“當你輕輕走出祖父的園子時,它給你留下了什麼?”這一問題的交流還是缺少一定的深度和厚度。

反思三:我和祖父的園子教學反思

《我和祖父的園子》這篇課文節選自中國三四十年代著名女作家蕭紅的回憶性敘事小說《呼蘭河傳》。而蕭紅被魯迅先生稱爲“三十年代最有前途的女作家!”所以這篇課文可謂是名家名篇。課文作者透過平淡、質樸的語言,回憶了童年時期在祖父種菜的園子裏的那段自由快樂的時光。

我校教研組以“崇簡、務本、求實”爲教學理念,以文字爲教學抓手,引導學生在作者質樸、歡愉、反覆的語言特色中細細咀嚼,從而體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樂和自由,感悟祖父給作者那深深的愛和溫暖。

一、用心去研讀文字、解讀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剛 接到上課課題時,自己思緒比較亂,於是就到網上收集相關資料,發現好多名師都上過這一課,覺得每位名師都上得非常精彩。可自己如果就這樣依葫蘆畫瓢,隨意 “克隆”大師的教學設計,肯定不利於我的教學。陳校長一再要求我自己去用心讀課文,先讀出自己的感受,而且要每一篇都要讀出自己新的感受。於是,我靜下心 來,捧起課本細細地讀,反覆地品、用心地悟,再從網上查找蕭紅和《呼蘭河傳》的相關資料,瞭解到蕭紅的身世,再讀完《呼蘭河傳》這本書,我被蕭紅的文字深 深感動。在教材研讀中,感受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美好。接着讀,逐字逐句細細地讀,讀着讀着,漸漸地主題清晰起來:因爲有了祖父的愛,所以作者童年生活快樂 和自由的。文章的思路也漸漸清晰起來,作者首先描寫了祖父的園子

是個五彩繽紛的昆蟲的世界;接着寫自己在祖父身邊做的很多有趣的事:種白菜,除草,灑水,到處瘋玩;結尾處借景抒情,昇華自己的感受:祖父的園子是個自由的園子、更是個充滿愛的園子。而從整篇課文來看,這種快樂自由和愛,不僅洋溢於作者各個生 活場景片段裏,更多的滲透在作者那平淡、質樸的特色語言裏,更多的是流淌於作者那一次次反覆句式裏,有了這樣的頓悟,教學重點也就明確了:引導學生在作者 質樸、歡愉、反覆的語言特色中細細咀嚼,體驗作者童年生活的快樂和自由,感悟祖父給作者那深深的愛和溫暖。課堂流程也就清晰起來:課堂主要分爲兩大板塊: 先引導學生透過品味我童年生活的“樂趣”,再感悟祖父對我的“愛”。

二、以問題來引領,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

教學 中,全課圍繞兩個問題來組織教學流程。在第一環節中,我以課後習題的第二題“你覺得作者在哪一自然段寫得最有趣?”爲引領,組織學生透過自己閱讀課文,去 發現課文中有趣的自然段,然後透過交流,指導朗讀品“趣”,從而完成第一大環節的教學;在第二大環節中,我設計了“在園子裏,我除了擁有了快樂和自由,還 擁有什麼?”這個問題,從而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透過自主閱讀、合作交流討論,學生從而認識到我還更多的擁有祖父的“愛”,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我引 導學生再細心閱讀文中語句,品味祖父愛的細節,再引導學生透過閱讀、看插圖想象說話、品味祖父的“笑”,更深刻地悟到所有的自由和快樂,都是源自祖父的 “愛”。

三、教學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

教學中,不是教學生學,而是教學生怎麼學,所以在教學中潛移默化的 教給他們讀書的方法,讓他們在其它任何讀書的時候,都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有教學的第一環節,指導學生品“趣”的過程中,我相機指導學生採用抓關鍵詞句讀 書、邊讀邊想象、邊讀邊聯想、邊讀邊體會作者感情等各種讀書方法,從而引導學生去口味“我”在園子裏快樂和自由的生活;而在第二環節裏,我側重於教給學生 學會品讀作者語言、關注作者表達的方式去讀書,第十三自然段中把物當着人來寫的寫法、全文中反覆手法的運用,先引導學生初步認識這種寫法的語句形式,然後 抓住重點語句,透過反覆品讀,體會出這種寫法的作用,就是在一次次地反覆中表達出我快樂、自由和祖父對我的愛。相信如果能長期對學生讀書習慣、讀書方法上 加以指導,學生肯定會在讀書的質量上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在收穫的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在真正的課堂教學中,雖然有對學生 進行語言文字進行聽說讀寫訓練的意識,但是由於顧慮過多,還欠缺嫺熟的引導技巧。課上設計的幾次說話訓練,學生有內容說,說得還不夠生動。當學生朗讀不夠 到位,沒有感情時,當學生說話語言貧乏,語調平淡時,我沒有能充分引導,給學生練習和表現的機會。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盡量擯棄這些功利的想法,實實在在 爲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教學,把學生的發展作爲課堂上作重要的因素來考慮。

文字是美麗的,充滿魅力的,課堂上,讓我們語文老師帶着學生在美麗的文字間徜徉,享受學習語文的幸福,領略語文的詩情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