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1.33W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

在教學《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爲了營造強烈的文化氛圍,追求震撼人心的效果,我始終堅持情感體驗去把握教材,在上課之前,我對教材進行了深入和獨到的解讀。以“悼念”這條明線貫穿全課,輔以“關愛”這條暗線統領全文,引導學生去感受和體會魯迅先生那種博大的胸懷。綜觀整堂課,具體體現在,用“悼念”把文字內和文字外的內容聯繫起來,把文字和擴展內容結合起來。以反映魯迅先生高尚品質的“深受愛戴”“教育兒童”“頑強鬥爭”“和藹慈祥”“同情大衆”“關心他人”爲小標題,將課文內容進行高度的濃縮和提煉。

“我呆呆地望着來來往往弔唁的人,想到我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這句話是小周曄失去伯父時的所想所感,也是文章的情感主線,文章以此爲情感軸心,回顧了伯父魯迅先生生前的幾件小事。教學時,我設計周曄在追悼會上的這種情感,在“預習檢測”這一環節用回憶引出每一個小故事,在“探究新知”這一環節上再返回到該句的誦讀上,以形成一詠三嘆的效果。用這樣的設計,把文字的主旨提升到魯迅先生的博大精神上來。相互照應,讓課更顯精緻。

在課堂進行的過程中,對課堂節奏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救助車伕”這一個小故事濃墨重彩,從魯迅先生救助車伕的那幾個動作入手,透過對“半跪”的分析,讓學生說出了哪個動作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再讓學生想象,透過想象讓畫面動起來。讓學生去尋找魯迅跪了多長時間,讓學生有了一種震撼。然後透過設計情境,自然體會到魯迅先生對勞苦大衆的同情。最後反覆誦讀兩個“清清楚楚”的句子,體會魯迅先生當時憂國憂民的神情和給周曄留下的極其深刻的印象。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共分六段,我不是按照傳統的教學程式,由課文開頭向末尾講,而是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以疑問“爲什麼伯父深受衆人的愛戴”入手,從追悼會引出生前的四個故事,最後再講第一段。這樣由“因”推出“果”,很巧妙地將部分和整體有機地銜接起來,整個教學過程重點突出,安排緊湊,氣氛活躍,效果顯著。這樣,隨着學習過程的深入,學生自然而然地對“伯父爲什麼得到衆人的愛戴?”這一問題越來越明白,答案會越來越豐滿,越來越完整,最終得出:因爲伯父爲自己想得少,爲別人想得多,所以伯父深受衆人的愛戴。

閱讀教學“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這堂課,教學時加大了朗讀訓練的力度。也成爲這節課訓練的主要內容。默讀,小聲讀,師生角色朗讀,引讀,重點句子反復讀,形式多樣。這節課基本上克服了滿堂課串講串問的弊端,做到了“以讀爲本”,比較重視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

這節課中尚有不足之處,在“總結提升”、“達標檢測”這兩環節中對學生語言文字訓練尚欠到位;抓住詞句,讓學生深入細緻地去挖掘,與學生產生共鳴還不夠深入;鼓勵學生談出帶有個人情感的見解,鼓勵創見性的發言還做得不夠。在今後教學中會不斷改進。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反思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一篇精讀課文。作者透過回憶伯父魯迅先生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事,告訴我們伯父是一個愛憎分明、爲別人想得多、爲自己想得少的人。表達了對伯父深切的懷念和敬愛之情。

在學習時,我讓學生抓住含義深刻的句子進行理解感悟,透過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等深刻體會魯迅先生的高尚品質,之後透過感情讀表達人們對魯迅先生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如在“救助車伕”一部分當中,文章主要透過一些非常重要的動詞來展現人物的品德。在這一部分中,我特別抓住了其中的“跪”字。這個字能否理解得透,直接關係到學生是否能夠理解當時的社會狀況,以及魯迅先生關心勞苦大衆的品質。在學習這一部分時,我讓學生先熟讀本部分,然後找出怦然心動的詞句,學生很容易就找到了這一個詞。究竟爲何怦然心動,學生先對“跪”的意思進行了詮釋,這是一種小輩對長輩禮貌的作法;然後,又對車伕與魯迅先生的身份進行了比較,結果顯而易見。這種不計較身份的作法,的確是很多人難以做到的。從而使學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魯迅先生的高尚品質,受到了思想教育。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寫作知識,怎樣寫好人物,是透過人物的具體事件——透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等的描寫來刻畫人物的品行,這樣才真實感人,才能把人物寫“活”。

透過隨後的課堂實踐,尤其是第二課時的教學,還是發現了諸多不足之處,總結如下:

1、如何做到向40分鐘要質量,40分鐘學生們應學到什麼?

講了這節課,再結合平時上課的情況,自己感覺這堂課中學生所學到的東西膚淺,不深入,再結合課程標準所提出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要求相差深遠。

2、如何做到使學生在整堂課中都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樂於學,想辦法學?

一堂課上,只有半數學生能夠注意聽講,積極發言,而其他的則只做旁觀者,坐在那裏默不作聲,是積極思考而不願表現自己還是跟本不動腦坐在那隻顧自由的活動呢?有時老師爲了完成教學任務顧忌不過來,於是課堂效果總是不理想。一直以來,總在想辦法如何使學生在積極思考、活躍氣氛中學習,而且一直努力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