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牛頓第二定律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1.65W

有人說“課堂是動態的藝術,是一個即時性的舞臺”。下面是小編蒐集的牛頓第二定律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牛頓第二定律教學反思

牛頓第二定律教學反思一

得意

我以爲,在課前我已做了充分的的預設,我甚至有點得意。因爲,我在教案上不僅將每個環節的時間調控精確到分秒,還將學生可能生成的東西也羅列了下來。比如說,在應用環節,要求學生分析求合力的各種方法時,可以有多種方法,針對每種方法,我將採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很幸運,預設和生成是吻合的。再比如,在分析圖像環節,我對可能出現的各種圖像做了預判,再根據這種預判做出相應的處理方式。再比如,備課過程中,我一開始對傳感器的原理還不是很清楚,於是我透過上網的和電話查詢的方式得到了答案,並且將其自然的穿插在課堂中,使得學生對傳傳感器的原理更加清楚,更加便於後來的教學。

意外

到這裏爲止,課堂生成就如一部手機的廣告語——一切盡在掌握。但是,“課堂是動態的藝術,是極具現場性的,是一個即時性的舞臺”。就像一個運動品牌的廣告語——一切皆有可能。說得真的一點沒錯,在和學生合作做實驗時,沒有想到是事情發生了——滑輪突然掉落。沒有辦法,只得現場安裝,這樣的話會使得本來時間就很緊的'課變得時間更緊,而且,在安裝的這段時間,學生也不能沒有事情做,於是我說了一句:“我們做任何實驗都不可能不出問題,出了問題就要馬上解決問題,重要的是我們能夠解決問題,充分體驗實驗的過程,享受解決問題的樂趣。”簡單的一句話時間,滑輪已經安裝好,可以繼續進行實驗了,有驚無險。

其實在這堂課之前還有一個意外,就是這裏的場地條件和我預想的有很大的出入:投影很不清晰;主機離講臺太遠,我無法接好數據採集器的線;講臺太高、太小,如果儀器放在講臺上,數據線沒那麼長,如果儀器不放在講臺上,又太低,學生看不到實驗操作。最後我們幾個老師一直將儀器調試到快十二點纔回去休息。

遺憾

可是最終我們還是隻能將儀器放在學生課桌上,這樣的話就太低了,課後就有老師提出,後面的學生看不到我做的實驗,又因爲投影不太清晰,後面的學生看不太清採集到的數據,嚴重影響了整堂課的效果,又因爲滑輪掉落的意外,使得時間緊促,到後面爲了完成教學任務,不得不加快速度,這樣又產生了趕時間的嫌疑。

當然,這堂課最大的遺憾卻是來自本堂課設計本身,主要是學生的參與面太小,留給學生思考的東西太少,教師講的太多,到最後雖然改進了很多,但仍因教學內容太多,進度太緊而忽視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這可能是最大的遺憾吧。

思索

這些遺憾,雖然有些解決的很漂亮,但是有些卻因爲我的考慮不周到而無法解決,這讓我看到了自己作爲教師,在環境預想上的缺憾。面對預設外的生成,我沒有考慮完全,這是教師必須具備的一種才能和素養。當然這一素養的提高不可能是一蹴而蹴的,需要我慢慢的去體會。而更重要的是,我看清了在一堂課中,在對待學生的態度上,並不如自己一向認爲的那樣民主平等。在學生的生成和預設的教案之間,我選擇了後者。看來,我還是無法從課堂的主宰者這個高高的階梯上走下來,無法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有人這麼闡述如今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平等中的首席者!的確,隨着新課程背景下教學開放性的增強,學生在課堂上質疑、反駁、爭論的機會勢必大大增多,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時刻關注着學生不斷變化的學習需要,去尊重他們的即興創造,珍視他們的獨特生成,並能把這些作爲推進課堂進程的重要資源,來靈活調整教學重難點。“平等中的首席者”不僅僅是一句“你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你想怎麼讀就怎麼讀”能詮釋的;“平等中的首席者”應該成爲教師心中一把恆久的尺,教師要用它來衡量自己的課堂角色,真正用它去把握“學生自主”和“教師主導”之間的平衡。當教學過程不只是忠實地執行課程計劃的過程,而且是成爲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後,課程纔可能是動態的、發展的,教學纔會真正成爲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尾聲

如果說,課堂是個藝術的舞臺,那學生就是這舞臺上的舞者。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讓舞臺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在最佳的狀態下盡情發揮。如果我們能夠在課堂上敢於直面發生於瞬間的鮮活學情,順應學生的需求,巧妙地轉化爲一種難能可貴的教學契機,那麼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就將是一片更爲廣闊的舞臺空間,而我們也就能走出生成的遺憾,去演繹無限的精彩。

當然,更別忘了爲他們的出色演繹而叫好——這就是遺憾爲我沉澱的思索。

牛頓第二定律教學反思二

牛頓第二定律是在實驗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重要規律,它是動力學的核心規律,也是學習其它動力學規律的基礎。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共同必修模組“物理1”中涉及本節的內容有:“透過實驗,探究加速度與物體質量、物體受力的關係,理解牛頓第二定律。”本條目要求學生透過實驗,探究加速度、質量、力三者的關係,強調讓學生經歷實驗探究過程。

本節課要強調學生的探究能力的培養,主要有透過實驗測量加速度、力、質量,分別作出表示加速度與力、加速度與質量的關係的圖象,根據圖象寫出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係式。體會探究過程中所用的科學方法。透過定律的探究過程,滲透物理學研究方法,是整個物理教學的重要內容和任務。應使學生明確對於牛頓第二定律應深入理解、全面掌握,即理解個物理量和公式的內涵和外延。

本節課教學設計內容充實,在實驗操作能力分析歸納能力層面上對學生要求較高,課堂中學生出現的不確定因素也較多,要求教師要有較高的駕駑課堂能力。

牛頓第二定律透過加速度將物體的運動和受力緊密聯繫,使前三章構成一個整體,這是解決力學問題的重要工具。應使學生明確對於牛頓第二定律應深入理解、全面掌握,即理解各物理量和公式的內涵和外延,避免重公式、輕文字的現象。數學語言可以簡明地表達物理規律,使其形式完善、便於記憶,但它不能替代文字表述,更不能涵蓋與它關聯的運動和力的複雜多變的情況。否則就會將活的規律變爲死的公式。

牛頓第二定律的數學表達式簡單完美,記住並不難。但要全面、深入理解該定律中各物理量的意義和相互聯繫,牢固掌握定律的物理意義和廣泛的應用前景,對學生來說是較困難的。這一難點在本課中可以透過定律的辨析和有針對性的練習加以深化和突破,另外,還有待在後續課程的學習和應用過程中去體會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