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婚戀心理>

來自《傲慢與偏見》的婚姻觀

學問君 人氣:1W

每個人的婚姻觀是不相同的,而《傲慢與偏見》中的婚姻觀更是特別,小編也爲大家帶來了來自《傲慢與偏見》的婚姻觀。

來自《傲慢與偏見》的婚姻觀

  

在我教授《傲慢與偏見》時,我極力糾正同學們對這部文學作品的謬見。他們受電影改編版影響,認爲這是一部“言情”小說。作爲一名諷刺作家(儘管不甚辛辣),奧斯丁也寫世間陰暗面,它們與浪漫無關且遠遠超出了表面上的婚姻與愛情主題。實際上,包括許多早期作品在內,奧斯丁都在探討那些由現代化,尤其是人性解放所引發的重大的社會變革。正如奧斯丁的其他作品,在《傲慢與偏見》中,個人在擇偶問題上的憂慮其實也是社會普遍的憂慮。這些憂慮往往圍繞着門第劃分、社會階層間的流動以及個人自主權的提升問題而展開。

然而事實上,我的全部婚姻觀仍來自《傲慢與偏見》這部作品。

不談在文學理論和文學史中的地位,婚姻問題在奧斯丁的世界裏,可是頭等大事。《傲慢與偏見》對於婚姻問題的深刻解讀總是令我着迷。這裏介紹給大家我從中學到的9個方面,當然,一定還有更多。

互敬是幸福婚姻的關鍵

在書中,我們遇到的第一對夫妻是班納特夫婦。他們爲此命題提供了很好的反面教材。班納特老爺把妻子當傻子愚弄(當然,她也的確愚蠢),而班納特夫人則以嘮叨——她唯一的特權,回敬之。作爲讀者,我們也許也會跟着班納特老爺(及作者)一起笑話班納特夫人,但我們卻無法完全認同他的做法。我們知道,伊麗莎白很愛她的父親,其父也相當尊重她。然而即便是伊麗莎白,也坦言道,“倘若叫我根據自已的家庭,來說一說什麼叫做婚姻的幸福,什麼叫做家庭的樂趣,那一定說不出什麼好話來。”[1]

聞此說法,我們也不禁會和伊麗莎白一道,思索班納特夫婦的婚姻。伊麗莎白“並不是看不出父親在做丈夫方面的缺德。”而班納特夫人呢,或許在做妻子和做女人方面,都可以做得更好;班納特老爺也會更加憐愛她。然而,根據婚姻專家 —— 帕特·恩尼斯(Pat Ennis)(他經營婚姻成長計劃“第三種選擇”)[2] 的描述,班納特夫人屬於“嘮叨毒舌”的典型代表 —— 看什麼都不順眼。與此同時,班納特老爺則屬於“諷刺挖苦者”,總是貶低別人。

恩尼斯稱,尊重是婚姻長久的基石,也是終身未嫁的奧斯丁的過人智慧所在,因爲在所謂的心理學、生活導師、恩愛夫妻營(marriage retreat)[3] 被髮明前的很久,奧斯丁就已然認識到了這點。

第一印象很不準

《傲慢與偏見》的粉絲們都知道,其最初的書名就是《第一印象》。小說的前一半即是錯誤印象的不斷累加,尤其是伊麗莎白對看似傲慢的達西的錯誤認識(這也導致了一種所謂的“偏見”)。諷刺的是,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傲慢深信不疑,而很大程度上,這都是因爲她確信自已擁有敏銳的、但也並非毫無差錯的洞察力。在小說的後半部分,則是寫誤解的更正以及導致誤解產生的傲慢與偏見的消除。

跟伊麗莎白一樣,我初識我丈夫時,也很“幸運地”對他產生了一些錯誤的印象。當年,我是一名像麗迪雅一樣的大一學生。我們初次相遇時,我根本想不到有一天我會嫁給他,而他似乎也是這麼想的。實際上,他的真實想法並非如此,我的想法後來也有所改變。往事不堪回首啊。

男人的藏書很說明問題

在奧斯丁的世界裏,大小很重要。我是指藏書數量的大小。

當伊麗莎白因姐姐生病被困在尼日斐莊園時,熱情的彬格萊邀請她去自已的書房,並拿給她“書房裏所有的書”。伊麗莎白對他說,房間裏那幾本書儘夠她看了。彬格萊則坦言道,“要是我的藏書多一些就好啦,無論是爲你的益處着想,還是爲我自已的面子着想;可是我是個懶鬼,藏書不多,讀過的就更少了。”

接着,彬格萊小姐獻媚地與正在看書的達西搭訕。她說,“將來有一天我自已有了家,要是沒有個很好的書房,那會多麼遺憾喲。” “我很奇怪,爸爸怎麼只遺留下來了這麼幾本書。——達西先生,你在彭伯裏的那個藏書室真是好極了!”

達西說:“那有什麼稀奇,那是好幾代的成績啊。”

“你自已又添置了那麼不少書,只看見你老是在買書。”彬格萊小姐賣弄風情地說道。

後來,伊麗莎白消除了對達西的誤解,她追憶起自已對達西的情愫,說到,“它是慢慢兒發展起來的,我也說不出從什麼時候開始,不過我覺得,應該是從看到彭伯裏他那美麗的莊園算起。”的確如此。

在奧斯丁小說描寫的鄉間村莊裏,無論對於個人還是羣體,最大的缺點莫過於思想狹隘,而一個寬敞的藏書室卻可將之抵消。達西迷人的藏書室代表了諸多當代理想人生伴侶的優良品質。這些品質能使人與當代社會中種種極端主義相抗衡,比如說: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4] 與狹隘的黨派糾紛盛行的年代下的一種胸襟雅量、極端個人主義縱橫下的一份堅守、捷徑文化流行下的一種強烈的職業道德,以及浮光流雲中的一分淡定。或許,世間還有許多優點可以替代這些品質。但於我而言,當初我先生吸引我的正是以上這些品質,而且,隨着時間的積累,我對我丈夫的愛也因它們變得更濃更醇。更不用說他還爲我專門建造了屬於我的藏書室,裏面的藏書可謂汗牛充棟啊。

浪漫是不夠的

在小說的後半部分,我們知道了當初班納特夫婦結婚純屬年少荒唐和一時衝動。當他們的女兒麗迪雅(只要浪漫,毫不謹慎)與詭計多端的威克姆(只管算計,不談感情)一起私奔,同樣的錯誤便再次上演。這兩人蜜月的甜蜜根本沒有持續多久。一聽說姐姐要嫁給達西了,麗迪雅趕緊求他們給自己丈夫在皇宮裏找個差事做,並坦言稱,“要是再沒有別人幫幫忙,我們便很難維持生計了。”這般悲慘境地與先前的風花雪月真是大相徑庭。

近日《大西洋月刊》對當今中產階級(大約相當於《傲慢與偏見》中的班納特家)進行了一次調查(點擊此處檢視,英文版),其結果恐怕並不會使奧斯丁感到十分吃驚:婚姻生活幸福與否取決於一個毫不浪漫的因素——日常瑣事。

結婚不是跟一個人,而是跟一大家子建立關係

《魅力》雜誌(Glamour)11月刊的一份調查顯示,參與調查的多數男士表示他們衡量一位女性的.標準是她的家庭。這個舉世公認的真理也成了伊麗莎白與達西之間的最大障礙之一。達西求婚被拒(“文學史上最不光彩的一次求婚”)後寫的那封解釋信裏,就提到了這點。達西在信中寫道,自己反對好友彬格萊娶伊麗莎白的姐姐吉英,是因爲“你們家人完全沒有體統。你母親和三個妹妹都是始終一貫地做出許多沒有體統的事情來,有時甚至連你父親也難免。請原諒我這樣直言無諱,其實得罪了你,也使我自已感到痛苦。”這話的確冒犯了伊麗莎白,但只是在一開始時。當伊麗莎白收斂起傲慢,她覺得達西所言不無道理。

當然,這些關於對方家庭的不滿最終消散,二人終成眷屬。不過,達西智慧過人,早早就意識到了自己的婚姻涉及的是對方整個的家庭。爲更好地迎接現實,他也儘量瞭解狀況並充分做好準備。的確,在我婚後多年,我的“(男女主人公)永遠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漸漸變成了包括年邁老人的一大家子。誰不相信結婚是跟一大家子建立關係,就應該找個我丈夫這樣處境的人聊聊。

錯過交流 = 錯誤交流

換句話說,沉默即滿足於現狀。伊麗莎白的姐姐吉英和彬格萊先生差點沒成,主要就是因爲兩人都沒有向對方表白。天生寡言不能算缺點(比如:達西),但如果這將意味着使生命中重要的人或事溜走的話,這點就必須要克服。

有時,我們覺得自己說的已經夠清楚明白了,但實際效果並沒有那麼理想。專家們特地爲這種傾向起了個名字:信號誇大傾向。動機心理學家海蒂·格朗特·霍爾沃森(Heidi Grant Halvorson)寫道,通常情況下,我們以爲我們所言比實際所言要多。這即是“所有人際交往中產生誤會的最常見的原因”,因爲“人們經常意識不到自已根本沒說什麼。”在這點上,我不認爲我的婚姻是個例外,或是結婚伴侶交流頻繁。可以說,這位同志的信號誇大傾向很嚴重。吉英和彬格萊的關係以及他們之間的誤解值得我們對日常交流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

在婚姻問題上,沒有單一範式

正如年初時諾亞·伯拉斯基(Noah Berlatsky)所言,《傲慢與偏見》教給我們的接下來這點更加細微,也更難領會到,但卻相當重要。當伊麗莎白的閨蜜夏綠蒂·盧卡斯嫁給了柯林斯牧師——那個之前伊麗莎白果斷拒絕的好巴結人的自命不凡的人,可想而知,伊麗莎白對夏綠蒂的決定感到相當失望。不過,當然了,“選擇”的意義微乎其微,因爲,在小說所描寫的世界中,最主要的社會問題是女性根本沒什麼可選。

書中解釋道, “大凡家境不好而又受過相當教育的青年女子,總是把婚姻當成僅有的一條體面的退路。儘管結婚並不一定會叫人幸福,但總算給自已安排了一個最可靠的儲藏室,日後可不致忍凍受飢。”伊麗莎白漸漸意識到,這個所謂的“儲藏室”,夏綠蒂已經透過與柯林斯結婚得到了。“今年她已經二十七歲了,人長得又不標誌,這個儲藏室當然會使她覺得無限幸運。”後來,伊麗莎白到這對新婚夫婦家做客,她發現,夏綠蒂對其做出的選擇,已然完全想通了。夏綠蒂的新家充滿了“一種非常舒適的氣氛”,伊麗莎白看得出她很“滿意”且“享受其中”。

伊麗莎白不會,也根本沒有做出相同的選擇(她要是做了就不會是我們的女主角了!)。不過,儘管伊麗莎白與夏綠蒂十分要好,卻不盡相同。同樣,世間沒有哪兩樁婚姻是一模一樣的。也完全沒必要一樣:如果試圖將一個萬能模式強加到所有婚姻之中,其後果將不堪設想。舉個例子,我認識的一對夫婦是一個保守宗教羣體的成員。在他們婚後頭十年裏,他們依照這個宗教羣體的期望扮演着各自的角色,結果過得很不好。最後,女方開始全職工作,男方在家帶孩子。這之後,他們的生活變得從未有過的和諧與安定。

最好的婚姻是理性與感性的調和

您見過哪對夫妻,他們的愛情生活只講感情,不管理性(或不需要對方有良好的個人經歷或健康保險)?亦或是相反,對這對夫婦而言愛情就意味着永遠不用說抵押貸款已經過期。我想我們都見過,甚至親身經歷過這種感性或理性獨佔上風的關係。

在《傲慢與偏見》中,麗迪雅結婚單純出於感性層面,而夏綠蒂出於理性層面:“結婚是她一貫的目標”,雖然她“對於婚姻和夫婦生活,估價都不甚高。”然而,小說歌頌的理想婚姻是理性與感性、理智與情感的完美調和。吉英和彬格萊的結合就屬這一類,儘管就智慧與情感而言,二人都不及伊麗莎白與達西。

毋庸置疑,伊麗莎白與達西的結合纔是小說中婚姻的典範。這二人的搭配可被授予浪漫與理智的雙重桂冠。心靈與頭腦都會贊同這纔是奧斯丁以及許多讀者的理想世界中的完美結合。

一段金玉良緣會讓雙方共同成長

儘管伊麗莎白與達西在智商與情商上都非常般配,但他們都首先經歷了痛苦的懊悔,承認自已的錯誤,拓寬思想並換位思考問題之後,纔夠格擁有這段姻緣。雖然小說像經典喜劇的結局那樣,使兩人終成眷屬,但我們太清楚這兩人一個比一個有主見、個性強,因此可想而知,他們婚後的生活肯定少不了磕磕絆絆。不過,我們也很肯定,伊麗莎白與達西是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他們的婚姻教給了我們最好的一課:選對人,合適的婚姻會讓你成長。